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试题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現象()A. 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 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 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D. 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2.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两者体现的共同趋势是()A. 国家走向统一B. 权力趋向集中 C. 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D.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3.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 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 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 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 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4.汉书武帝纪记载: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材料反映,武帝时期()A. 地方郡国对察举孝廉不积极B. 孝廉之人往往受到国家重用C. 贤能之士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D. 统治者唯才是举,求贤若渴5.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6.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7.有宋一代,神童辈出。诸如丘浚十岁、孔文仲七岁、蒋堂六岁、黄庭坚七岁等,会赋诗、能作文的记载比比皆是。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有多位童子被赐予同进士或学究出身,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这一现象说明宋代()A. 皇权日趋随意独断B. 乡学教育成效显著C. 官僚体制充满活力D. 科举考试流于形式8.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9.明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已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A. 内阁只是内侍机构B. 宦官职掌裁定权C. 皇帝专制皇权至上D. 丞相制度被废除10.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朝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A. 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 B. 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C. 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D. 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11.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提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A. 权力机构相互制约 B. 公民内部轮番而治C. 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D. 公民权利日渐扩大12.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A. 人文精神缺失 B. 公民意识崩塌C. 城邦财富外流 D. 贫富分化加剧13.公元前406年,八位雅典将领率军击败斯巴达海军,取得了阿吉纽西海战的胜利;因为风暴导致船舶搁浅,一两千名雅典船员因此丧生。雅典人认定八位将军要对此负责。除两名将军逃亡外,其余六名将军回到雅典后因为救援失败经投票被处以死刑。“阿吉钮西审判”说明()A. 雅典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 B. 雅典公民法制观念淡薄 C. 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 D. 集体协商防止决策失误14.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对他人的偶然侵害,应负赔偿责任”;“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 法规条文较为严苛 B. 主张人与畜负同责C. 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D. 注重保护人身权利15.公元12世纪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经常在其罗马史的标题中用罗马人破坏合约、元老院撕毁和约而遭到可耻的失败等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词句,表达对违背法律规则者的谴责和蔑视。这反映出当时罗马()A. 官员违法现象的严重 B. 社会生活缺乏法制约束C. 法律信仰已深人人心 D. 公民法无法应对新变化16.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法学阶梯中,将契约细分为四种实物契约、四种合意契约、口头契约和文字契约,除此之外还将其它的非典型契约统称为无名契约。可见其()A. 利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应用 B. 具有注重形式和程序繁琐特点C. 为民主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注重维护身份平等和个人私权 17.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A. 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B. 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C. 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 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18. 1832年6月,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议会改革法案由英王威廉四世签署,正式生效。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A. 使选举权从财产资格转向身份资格 B. 把议席全部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镇C. 中等阶级的多数获得了议会选举权 D. 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共享改革成果19.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A. 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 B. 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C. 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 D.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20.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几种意见及最终方案,这些意见及最终方案体现了() 意见一意见二最终方案反对一人执掌大权,认为一人掌权,总统形同英国国王。总统应该有足够大的权力来钳制国会可能出现的独断和多数暴政。总统实行任期制。总统有对国会议案的否决权,有权任命官员、与外国签约,但必须须得到参院的同意。A. 国会是联邦政府权力中心B. 民主与妥协是美国宪法的特征C. 美国总统应该对宪法负责D. 联邦政府的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 B. 法国人高效务实的风格C. 民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利 D. 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22.1879年6月,法国参、众两院做出了几项具有象征意义的决定:政府和议会重新迁回巴黎;确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法兰西国庆节。这些举措最深远的影响是()A. 维护了1789年革命成果 B. 巩固了1875年宪法地位C. 从根本上防止君主制复辟 D. 大力弘扬了共和文化传统23.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 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B. 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C. 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D. 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24.有学者认为,在19世纪,欧洲大多数君主最终妥协,被迫交出部分权力国家不再是统治者的领城,而是法治的领域,君主和政府都要接受国家的统治。符合此发展趋势的是()A. 1832年的英国 B. 1861年的俄国C. 1871年的德国 D. 1875年的法国25. 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 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D. 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26.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材料可用来研究( )A. 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D. 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27.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A. 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B. 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C. 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 D. 初步形成了近代外交理念28.甲午战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亟行变通改革”,实行“新政”。这种现象反映()A. 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B. 维新变法成了时代主流C. 列强干涉中国内政D. 英美意图夺取对清政府的控制权29.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赫德曾提出处理中国的方针:“把现存的王朝作为一个还在运转的王朝接受下来,并且,一句话,充分利用它。”战后议和,列强采纳和实施的正是这一方针。这一方针表明,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B. 镇压义和团运动扶植清政府C. 真正实现瓜分中国的美梦 D. 彻底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社会30.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分别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丑条约31.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C.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32.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 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 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 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任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部门长官的指令,行使监察权也不受其干预。御史弹劾、谏官言事常可以不经过本部门长官而直接上奏皇帝。汉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都在六品至八品之间,明代御史和给事中均为七品,清代提高到五品。监察官员的选任有品质、年限、出身等诸多要求。御史制度是上对下的监察纠禁,谏官制度是下对上的匡正建议,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起着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宿志丕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材料二:1978年经美国国会批准、由卡特总统签署的监察长法明文规定,监察长及其办公室是负责审计和刑事调查的独立部门;法律规定各部委的监察长都由总统直接任命,并须经参议院同意;监察长有权查阅所在部门的所有记录、报告、文件等资料,任何人都不得阻止它的审计和调查;监察长可向国会报告任何事项而不受所在部门或有关机构限制;除联邦政府道德署外,联邦选举委员会、总统廉政和效率委员会、监察长办公室、独立检察官等都是依据相应法律而设立的专门履行相应职能的监察机构,这就使立法与执法配套、法律体系与监察体系相互协调。樊曼莉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4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监察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响。(11分)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面是两则对政治道路认识的内容 (一)有学者评价英国政治制度时说: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建立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联合统治。社会建立了纠错机制,社会矛盾得以调整、释放和缓解。因此国家走上了渐进的,生产力可以积累的良性发展道路。“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计着大步。 (二)章太炎在1903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写道:“长素(注:康有为)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夫公理未明、旧俗俱在之民,不可革命而独可立宪,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阅读提取材料信息,形成一个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写明看法,史论结合,逻辑合理。)35.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政府在扬州设局劝捐,其亩捐按地亩肥瘠和业田多寡,照地丁银数分别抽捐。同时,对米行商贾推行捐厘之法,规定每米一石捐钱五十文助饷,称为厘金制度。至光绪十一年,厘金制度已遍行全国。捐厘推行之初,因议定用兵,各省得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酌量抽厘,各省厘金制度“各自为政”。以至后人称厘金是无法度可守的税制,并成为地方督抚擅专的经济基础。各地抽捐机构有江北粮台、江南粮台、漕河总督和袁甲三军营四个系统。捐务名目有指捐、借捐、亩捐等几十种。厘金制度的商税仅对中国商人征收,以致“弹丸一隅”之地,“此去彼来,商民几无所适从”。直至1931年厘金制度才被取消。 摘编自中国近代税制改革研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厘金制度建立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厘金制度的影响。(9分)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试题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