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代数式”部分的文本解读.ppt_第1页
初中数学“代数式”部分的文本解读.ppt_第2页
初中数学“代数式”部分的文本解读.ppt_第3页
初中数学“代数式”部分的文本解读.ppt_第4页
初中数学“代数式”部分的文本解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 周晓虹316183721,初中数学“代数式”部分的文本解读,代数式是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或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和不等式做好准备。学好这一章为学好代数打下扎实的基础,可以在代数这个知识海洋里畅游。 用字母表示数,学习数学的一次质的飞跃!,整式的乘除是数的乘除的扩充版也是继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代数式中学习了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后,进一步学习整式的乘除,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延续和发展。也是本册第六章因式分解和第七章分式学习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的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式分解,本章因式分解是小学因数分解的升级,同时它与整式的乘法是互逆关系,又是第7章分式学习的基础,因此安排在这两章学习,足可以体现它的意义。这样既能复习整式的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也为下一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为以后的数学学习铺了路。,分式,本章继续了前面代数式的学习,是代数式相较于整式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小学所学的分数的升级版,也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这既符合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又符合同学们的认知规律。同时学好本章也为今后更深入的代数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课程标准“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对于实数,教科书在七年级上册已进行了两次扩展。标准把二次根式列入实数的范畴,可见该阶段所学的二次根式主要是数的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的依据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对二次根式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有进一步的了解。本章的学习也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式奠定基础。,二次根式,教材呈现特点,教材内容体现了 问题情境 数学活动 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 的叙述模式,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充分利用图形,使代数与几何有机结合。,问题1: 这些教学内容还可按照怎样标准分类?,问题2: 学习这些教学内容的目的?,“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关于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 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 “六条”改“五条” 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 4、“双基”变“四基” 5、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7、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 8、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9、关于内容标准的修改,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 “六条”改“五条”,原来的“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现在的“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六条”改“五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六条改为五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 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原课标: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 最近一次修改又加上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 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 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数与代数,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 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通常运算满足一定的运算律。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运算律,培养运算能力。,模型也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都是基本的数学模型。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课程总体目标,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阐述:,具体阐述:,具体阐述:,具体阐述:,总体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数与代数部分的第三学段目标,数与代数部分的第三学段目标,数与代数部分的第三学段目标,数与代数部分的第三学段目标,第三学段:“代数式”部分的内容标准,第三学段:“代数式”部分的内容标准,案例:1、2、3、4、5,5.1同底数幂的乘法(一),合作学习,2322 = ( ) ( ) =_=2( ) =2( )+( ),(2)102105 = ( ) ( ) =_ =10( ) =10( )+( ),(3) a4 a3 = ( ) ( ) =_ =a( ) =a( )+( ),2 2 2,2 2,2 2 2 2 2,5,3,2,1010,10 10 10 10 10,10 10 10 10 10 10 10,7,2,5,a.a.a.a,a.a.a,a.a.a.a.a.a.a,7,4,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思考:观察上面各题左右两边,底数、指数有什么关系?,猜想: am an= ? (当m、n都是正整数),分组讨论,并尝试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问题浅显,合作缺乏价值,只有深度理解了知识内容背后的能力、思想方法,才能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实现对纯知识点的超越,抵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后二者从来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外加上去的,而是由知识附带出来的。”,教学建议,用好节前语。 把握教学难度。 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宏观要求,(1) 整体要求(四个“化”) 教学方法灵活化 课堂教学艺术化 学法指导个性化 对待学生情感化 (2) 具体要求(八个“化”) 新课引入趣味化 揭示概念要深化 讲解例题多变化 分析思路常规化 点拨规律条理化 练习形式多样化 选题难度层次化 作业数量合理化,本领域中考热点、难点,(一)相关概念和性质的直接考查 (二)关注学生运算能力 (三)关注学生推理能力 (四)对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五)以问题情境为依托,渗透试题的育人功能 (六)本领域内知识结合考查 (七)与其他领域知识相结合,教学设计十个注意点,突出数学本质的魂,形成整体设计的链, 设计课堂教学的点,突出教学方法的变, 给予学生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