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陶行知的教育信仰及其对我国当代教师教育信仰确立的启示学位类型 :学 术 型 学 位学科(专业学位类别) :教 育 学作作者者姓学名 :号 :邓 超 云09011401004导师姓名及职称 :实践导师姓名及职称 :张 建 新 副 教 授学院名称 :教 育 学 院论 文 提 交 日 期 :学 位 授 予 单 位 :2012 年 月 日湖 南 科 技 大 学The Research of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Belief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theContemporary Teacher EducationType of DegreetheAcademic DegreeDiscipline (Type of Professional Degree)PedagogyCandidateDengChaoyunStudent Number09011401004Supervisor and Professional TitleZhang Jianxin, Associate ProfessorPractice Mentor and Professional TitleSchoolDateUniversity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日期:年年月月日日摘要陶行知先生被誉为我国的人民教育家,他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怀着“爱满天下”的真挚情感对教育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孜孜不倦地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他根据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国情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旨在使教育真正走进人民大众,实现教育救国。他终其一生奉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怀着对教育的信仰,坚持不懈地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切实的教育实践活动。陶行知教育信仰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对我国当代教师教育信仰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当前我国部分教师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化价值,缺乏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奉献精神,缺失了对教育本真价值的追寻。我国当代教师正面临着教育信仰缺失的危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亟需建设一支以陶行知为学习榜样的具有教育信仰的教师队伍。因而,在教师中确立教育信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历史研究方法等三种方法对本论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信仰、教育信仰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特征,其次从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三个方面,结合陶行知生平主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理论,研究其教育信仰的内涵与生成,研究其基于对教育本真价值的认同而形成的教育理性、对教育的情感以及教育实践活动;再次分别从教育理性的迷惑、爱的缺失、教育生活的紊乱等三个方面分析论述我国当代教师面临的教育信仰缺失的问题,最后探讨陶行知教育信仰对我国当代教师教育信仰确立的启示,研究讨论教师应该确立怎样的教育信仰,提出确立我国当代教师教育信仰的策略。关键词:陶行知;信仰;教育信仰iAbstractTao xingzhi is known as the peoples educators in our country, and he also is our modernpioneer in the education. He have profound beliefs to education, and he had written to Mr.Russell, who was the dean of the colleg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and he told that his purposewas to create democracy through education instead of through the military revolution. Thispaper is research Tao xingzhis educational belief respectively from the rational factors,emotional factors and will factor, while been combined with Taos education practice and hiseducation theory .And this paper will also discusses how the beliefs of education from Taocome into play: there is a great education career in Taos life. Our country is faced with ahuge challenge now: the confusion of education rational, the lack of love , the tangle ofeducation. We must take action to change all those things, and one of the way is that: researchTao and get something of value to make a suggestion for the teacher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Tao xingzhi;beliefs;The belief of educationii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缘起11.1.1 研究的背景11.1.2 研究的意义21.2 核心概念的界定31.2.1 信仰31.2.2 教育信仰7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研究思路及方法14第二章陶行知教育信仰的内涵与生成2.1陶行知教育信仰的内涵分析162.1.1 陶行知教育信仰的认知因素 162.1.2 陶行知教育信仰的情感因素 182.1.3 陶行知教育信仰的意志因素192.2 陶行知教育信仰的生成分析212.2.1 人生事业的选择教育救国212.2.2 基督教精神的影响虔诚的爱242.2.3 教育的理性尊重人的发展27第三章我国当代教师的教育信仰危机3.13.1.13.1.23.1.3教育理性的疑惑31教育价值的迷惘31教育方向的迷失31教育方法的失当323.2爱的缺失 33目录3.2.13.2.23.2.3缺失对学生的爱33缺失对教育事业的爱34缺失对自由与平等的爱343.3 教育生活的紊乱353.3.13.3.23.3.3教育资源的争夺35教育竞技的歪风36教育中的“圈钱”怪象 37第四章 陶行知教育信仰的当代价值与启示4.14.1.14.1.2陶行知教育信仰的当代价值39为教师树立优秀榜样39唤醒对教育的爱404.2 教师应该确立怎样的教育信仰404.2.14.2.24.2.34.3对人的信仰40对爱的信仰41对自由的信仰42教育信仰的建构策略434.3.1 职业选择与时代特点的结合434.3.2 提倡知行合一的教育理性444.3.3 培养爱人之心教育之魂的回归45结语47参考文献 48致谢 . 51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2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缘起1.1.1 研究的背景当前我国各领域普遍面临着信仰缺失的困扰,信仰危机逐渐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当代教师正面临着信仰缺失的考验,教育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如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的重要时代命题。我们的时代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期,科技的革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却不能与之同步,人们的精神追求跟不上物质发展的步伐。人们在这个时代热衷于物欲和功利的追逐,忽略了精神境界的追求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个人欲望的满足与张扬,而信仰犹如可有可无的附庸品被人们所遗忘。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信仰缺失的危机:一方面,人们无所信,缺乏对世界的必要敬仰之心,另一方面,人们盲目地追逐短暂的功利,致使思想和追求庸俗化、功利化。有学者指出,“信仰危机的实质不是人们没有追求,而是人们缺乏明确的、稳定的、正确的追求,即科学信仰”。信仰危机是我国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个人对自身存在的目标与价值的不确定或否认。这表现为当前人们缺乏固定的追求,在一个时期狂热地追逐一种思潮,在暂时得不到实质利益的情况下很快就会放弃并转而以同样的狂热追逐另一种思潮。或许可以这么说,信仰危机的根本成因在于个人缺失了人生的终极价值目标,丧失了对生命活动的终极意义与依据的探求,其本质起源于在各种价值间作出选择时遇到的冲突。在教育生活领域,教师面临的信仰危机是指教师队伍缺乏对教育终极价值的关怀与追求,教师队伍片面追求教育的经济效益,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化价值,而教育精神却逐渐歪曲和堕落。当前我国的教育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教育正在失去其应有的生命活力,逐渐沦为人们追逐欲望的工具和手段,教师渐渐地缺乏教育理性的思考,缺乏对教育的爱,教育生活因而逐渐变得紊乱。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被功利主义的浮躁所侵蚀,教育的取向日益偏向工具化价值,这也使得教育逐王健.信仰危机与中国特色信仰教育构建J.人民论坛,2010(11):35.1第一章 绪论渐失去其应然的趣味、自由和尊严。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教育信仰对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信仰对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持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没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信仰,是我国目前教育领域出现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使教育保持活力,我们必须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唤醒教师的教育信仰。如何才能有效地唤醒教师的教育信仰呢?石中英老师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具有坚定教育信仰的教育家可以作为一部教科书,他为教育事业耕耘不辍,默默奉献的伟大事迹应该成为学习的榜样。就是说,一个伟大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发挥榜样作用,在精神上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专注于教育事业。研究和弘扬伟大教育家的教育信仰,在教师队伍中树立榜样,通过伟人的示范作用来感染和带动大家,是有效唤醒教师教育信仰的重要途径。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是现代教育当之无愧的先驱。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毛泽东同志十分欣赏他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他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教育改革事业,大胆进行教育试验,大力开展教育运动,终其一生奉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教育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国当前的教育面临着教育信仰缺失的危机,需要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陶行知先生就是这盏明灯。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理念来研究和解读他的教育信仰,对于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1.1.2 研究的意义在理论层面上,首先,本研究有助于弥补对陶行知的教育信仰研究的不足。目前国内尽管有很多关于陶行知的学术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都只注重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价值及其当代实践意义,而极少将他对教育的极度崇敬和无私奉献精神上升到教育信仰的高度进行研究。本研究有助于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其次,目前我国对于教育信仰研究只偏重于纯粹的理论阐述和探究,却缺少个案研究,本研究有助于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为研究教育信仰提供新思路。我国目前关于教育信仰的研究比较少,而且此类研究往往把思辨法、概念分析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缺少个案研究,内容上难免显得晦涩难懂,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2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实践层面上,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普遍面临着信仰危机的困扰。新形势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教育信仰缺失的危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育亟需引入构建教育信仰的相关内容。为了促进新形势下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教师队伍中培养和树立教育信仰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信仰,有助于丰富教育信仰的内涵,有助于探索构建教育信仰的机制,这对于在教师队伍中培养和树立教育信仰来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另外,从教育信仰的角度研究陶行知,也有利于在教育工作者中树立榜样,激励广大教育者端正态度,为教育事业献出一份力量,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本研究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2 核心概念的界定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为“信仰”和“教育信仰”。“教育信仰”作为有特定所指对象的信仰,既具有“信仰”的共性,又因其所涉及行业的特殊性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目前,我国对于“信仰”内涵的论述比较丰富,而对于“教育信仰”的论述比较稀缺。本研究首先论述“信仰”的概念及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教育信仰”进行探微。1.2.1 信仰从词义上看,在汉语中,信,从人,从言,指的是人的言论应该真诚;仰,从人,从昂,意思是一个跪着的人抬头看一个站着的人,含有恭敬之意。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信仰的解释为“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及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以下将列举几个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对于“信仰”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对信仰的内涵展开论述。美国当代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阿尔文卡尔普兰丁格在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一文中对“信仰”的定义有一个诙谐而深刻的阐述: 按照马克.吐温的讲法,信仰是相信你明白是假的东西,这讲法只是略为夸张地表达出我们一般对这词语的用法,那就是认为信仰是相信一些缺乏保证的命题,甚或那相信者觉得缺乏保证的命题。这个词的第二个用法是指一种含糊和普遍化的信任,却没有什么具体的相对对象,只是3“第一章 绪论一个认为事情总会变好的信任,犹如布尔特曼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相信人能处理任何遇到的问题。”贺麟先生在信仰与生活一文中阐述:“信仰是知识的形态,同时也是行为的动力,也可以说信仰是足以推动行为的知识形态。并且可以说信仰是使个性坚强、行为持久、态度真诚、意志集中的一种知识形态。”荆学民先生在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中总结道:“总起来说,信仰是主体对某种对象(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的极度信服和持有,以至于把它作为自己行动准则的精神意识状态。”黄慧珍老师在信仰与觉醒一书中指出:“信仰作为人对某种价值的坚信(或极度相信)与敬仰,实际上是现实的人对自己所处价值关系的意识和感觉,因此归根结底是人关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自我意识。”石中英老师的观点是,“从标准化的定义来看,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可见,信仰是个体一种特殊的,非常强烈的心理态度或精神状态。它一方面建立在一定的观念基础上,另一方面又不至于对这种观念的简单接受或认同,而是指向与之相联的生活,规范与协调生活中的个体行为。信仰必须以一定的观念为基础,不管这种观念是来自宗教生活还是来自科学研究。对某一宗教或主义的信仰最终总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体现出来的,但信仰也不是行为。不过信仰又必须建立在行为的基础上,是某种行为深厚、强大的与持久的动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信仰在形式上表现为人对某种价值的极度相信与敬畏,其内涵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对包含在自己人生过程中的价值关系的体验和反思,其本质是个人对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自己的生存价值等命题的思考,以及由此而生的自觉遵循某种法则而采取的行动。人类出于对自己与外界关系、个体生命存在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形成对某种知识或者某种价值的确信甚至是极度推崇,并在这美阿尔文.普兰丁格.基督教信念的知识地位M.刑滔滔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75-276贺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89荆学民.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3黄慧珍.信仰与觉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04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种确信的驱使下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实现某种目标,从而形成个人独特的生活样式也即贯通个人生命意义的实践活动。因此,可以把“信仰”定义为:信仰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倾向的一种特殊的认知形式,是出于对某种意念的极度信服而形成的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极度崇拜,并坚持不懈地以之作为行为的准则。信仰建基于对知识的认可,但不等同于知识;信仰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赋予信仰主体激情澎湃的热情;信仰驱使个体自觉地行动,使人坚韧不拔地付诸行动。信仰其实并不是一种孤立单一的心理要素,信仰是人作为主体活动时调节主体精神状态的一种特别的心理机制。荆学民先生指出“信仰是一种以相信为中心的知情意相统一的综合性精神状态”,就是说,信仰是推动个体实现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力量,它包含理性、情感、意志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信仰的理性因素:正如一些学者指出:信仰是知识的一种特殊形态,而知识源于理性的思考。正确的、科学的信仰并不排斥理性,恰恰相反,正确的信仰是信仰主体对知识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批判后形成的,是经过提炼的闪烁着理性光芒的知识。缺乏对大量知识的掌握,缺少对哲学的深刻思考,欠缺批判精神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不能领悟个体与世界的本然关系,受制于思辨能力的局限而陷入缺少自我意识的盲目生存状态,因而也无所信,无所惧,个体在这种情况下也必定缺乏在生活中安身立命的精神力量。相反,知识渊博者,时常与理性相伴随,对自己、对世界都有清晰的认识,因而得以更合理地看待个人,看待世界,更理性地看待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在批判的基础上,对各种知识、观念进行甄别和筛选,在生活的历练中逐步确定自身存在的意义,最终选择信仰的客体,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到对信仰的追寻中。信仰并不是盲目的相信,而是基于对丰富知识的掌握而形成的理性选择。信仰的情感因素:信仰离不开情感因素,信仰的主体对信仰对象怀有高度的崇拜和敬畏之心,这是情感因素的一个体现。信仰不是一般的信念,而是信念的信念,是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处于绝对统摄地位的终极价值追求。信仰一旦确立,信仰的主体与对象就会形成一种非常坚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纯粹的、神圣的、不可动摇的。一旦形成这种关系,信仰的主体荆学民.当代中国社会信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5.5第一章 绪论会进入一种怀有无上的崇拜敬畏之心的精神状态。信仰主体自觉地把信仰对象作为生命的最高价值追求,对其产生崇拜、敬畏之心;在情感上,信仰的主体发自内心地把感情投入到信仰对象上,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地把精力聚集到为信仰上,并且心甘情愿地为了信仰而作出持久的行动,信仰主体因而变得坚韧,变得渴望达到目标。信仰的主体会被浓烈的情感体验所包围,有时甚至导致行为的极端。这是一些信仰主体往往处于亢奋的、狂热的状态的原因所在。这往往容易使人产生一个误解:信仰会使人变得狂躁而盲目。实际上,信仰的情感因素是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的,信仰主体因认知上的确信而产生情感上的激情。情感因素是信仰的动力之源,在情感因素的作用下信仰主体可以忽略个人的得失,不知疲倦地为信仰而付出。信仰对象对于信仰主体来说,是使生存变得鲜活而有意义的支柱,是连接个人与世界的枢纽。信仰主体的崇拜敬仰之心,源于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和关怀,最终也必定转化为爱对世界、对生活、对自己的爱,因而有信仰的人可以怀着爱去生活,去工作,去调整与维护个体与世界的关系。信仰的意志因素:对于信仰的界定,必定离不开行动,理性与情感因素只有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可称之为信仰。信仰并不是空想,也不是单纯的精神状态,信仰必定驱使信仰主体自觉作出相应的持续不断的行动,这就是信仰意志因素的体现。信仰主体出于对某种信念的确信,出于对情感行为的某种原始需求,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自觉地调节自身的行动,去克服各种困难险阻,这可以说是信仰的意志因素赋予信仰主体的自觉性。信仰的意志因素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信仰主体的行动是自觉、自发的,无需外部因素的时时督促,另一方面,在追寻信仰价值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困难,信仰主体不会轻言放弃,反而会付出加倍的努力,执着地朝目标前进。信仰主体为了实现信仰对象所包含的价值需求,以及为了推动信仰对象更好地发展,会自觉地展开行动,这实质上是对人生价值的坚定与执着,是在清晰地认识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懈追求。信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引发个体的自我牺牲精神,使个体自觉地将功利诉求让位于永恒的本真价值追求,将个人的利益让位于集体的利益,使信仰主体的行动因纯粹而变得坚毅、执着,这是信仰的意识因素在发挥作用。6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2 教育信仰目前国内对教育信仰的内涵进行明确界定的研究比较少见,相关的文献比较罕见。少数的研究成果中,较为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石中英先生在教育信仰与教育生活一文中提出的概念界定:“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从石中英老师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教育信仰的界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思想层面对教育价值的信服与崇敬,二是在实践层面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践行。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教育信仰的界定通常都借鉴或引用石中英老师的这一论述。接下来,笔者从石中英老师的这个论述角度去分析教育信仰的涵义。第一,在精神上,教育信仰是对教育价值的确信,这种确信的强度是十分牢固的,不可动摇的,而这种确信关系的形式背后实质反映的是信仰主体教育者,与信仰客体教育,这两者之间的价值关系。这种关系也可以表述为教育者个体生命价值与教育本真价值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活动的本真价值在于生成智慧,并且在智慧生成与传播的过程中使人的潜能得到发展。在追寻教育本真价值的过程中,教育者的目的并不是追求外在的虚名,也不是追求对物质的占有,而是通过教育的行动来叩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收获精神上的愉悦和安宁。“教师教育信仰必然存在于教师和教育所构成的价值关系中,是教师对这种关系的评价及对价值结果的持有”,可以说,教育者在从事教育行业的时候,不仅可以收获到自身作为生活着的人的快乐,也可以体验到整个行业为教育工作者带来的快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信仰可以体现为教育者对学科和教学活动的热爱。教育者热爱自己擅长的学科,理性地评价该学科的价值;教育者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者确信人具有超越性,确信教育对于学生,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不可缺少的价值。换言之,教育信仰的信仰对象从形式上看是对学科、对学生和对教育事业的信仰,本质上是对教育本真价值的信仰,而不是现实价值或者工具化价值。第二,在行动上,教育者自觉地把对教育价值的极度信奉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克服一切困难默默地耕耘,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收获难石中英.教育信仰和教育生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0.韩大林,陈秋枫.论教师教育信仰的功用及养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5):135.7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动的根本准则” 。第一章 绪论以言喻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具有教育信仰的教育者能够达到这样的状态:在精神上对教育“极度信任和推崇”,把个人的存在价值毫无保留地寄托到教育事业上。这样的话,作为信仰主体的教育者,与信仰对象教育,这两者达到统一的状态。正是因为教育者与“教育”能够达到这种状态,教育信仰不仅仅只作为精神力量而存在,而且能够转化为自愿的、自觉的实践活动。具有教育信仰的教育工作者将教育置于与自己统一和谐的位置,因而自愿地长久地克服一切困难,致力于教育实践活动,将对教育的信服和崇敬转化为生活最高目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对于教育信仰的界定和研究,应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育信仰的主体是什么?在国内的大多数研究中,对教育信仰这个概念进行界定时,往往容易模糊或者忽略信仰的主体,而以“人”、 人们”等泛指的名词代替。这不利于研究中对于教育信仰的内涵和价值的确定。教育信仰最终必然指向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其主体应该是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个体,而不是纯粹的教育理论家。笔者认为,教育信仰的主体应该对应于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即教育者,包括教师、教育管理者等。第二、教育信仰的对象是什么?如果教育信仰的对象是功利性的目的、工具价值,那么教育容易陷入功利化、庸俗化的境地。教育信仰的对象应该指向教育的本真价值。第三、教育信仰的价值是什么?教育信仰具有信仰的一些共同特性:专一性、理想性、超功利性,基于这几个特性,教育信仰的所指向的价值应该是应然价值,而不是实然价值,具体地说就是教育的本真价值,这可表现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对人类未来的追寻,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超越性的反思;这反映在教育活动中,即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教育理想的憧憬。教育信仰,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教育者自觉自愿地为教育事业默默贡献。教育信仰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教育信仰主体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相统一,这三者可表述为教育信仰的理性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教育信仰的理性因素教育信仰的形成是建立在对教育本真价值的认识和思考之上的,只有对教育领域的知识、教育价值等问题有深刻而理性的分析,才有可能形成教育信仰。有学者指出:“科学的或理论的教育信仰是建立在深刻的教育认识基础上的,是在得到一定形式的理8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证明和系统的经验证实之后才形成的。”,只有在教育生活中亲身经历、耳濡目睹,不断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有理性而深刻的思考,才有可能形成理性的教育信仰。教育信仰首先是对人的信仰,教育者首先应该承认人是自由的,是具有积极向上潜能的,是具有超越性的,通过教育可激发出人的内在潜能的,只有这样,教育的本真价值才显得有意义。正是因为人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教育事业才有了存在的依据,所以时候,教育的本真价值应该指向人的精神世界,指向人的全面发展,指向人类的未来。基于对人的未来和对教育本真价值的确信,教育者才有可能在情感上形成对教育的极度信服和崇拜,进而在行动上将精神和情感力量转化为对教育事业的皈依。如果对教育的对象人,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缺乏理性的思考,那么教育就很容易迷失方向,陷入盲目、盲从之境地。教育信仰的理性因素是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教育者在教育生活中遇到障碍和阻扰的时候指引前进方向的明灯。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仰的过程是人类不断探寻人与世界的关系、人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的过程,而教育信仰就是教育者通过教育的形式,不断地叩问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教育者通过对人与教育的理性审视,决定将个人的存在意义融入教育事业中,因而虔诚,因而专注,因而坚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信仰的理性因素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对教育问题的思索与追问,对教育理论的探讨与思考,比如: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真价值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否可教等问题。教育信仰的理性因素是在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经过实践检验后得出的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和探索。教育信仰的情感因素教育信仰的情感因素是指教育者对于教育对象及教育事业的情感体验,具体可表现为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虔诚。情感是人在活动过程中对人和客观事物的具有倾向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心理反映和体验,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教育事业产生了良好的关系,会成为推动教育者自觉行动的有效内驱力。可以说,情感因素是包含在教育信仰中最核心,具有最强精神统治力的因素之一。石中英.教育信仰和教育生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19第一章 绪论教育信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教育的忠诚和归属感,有教育信仰的教育者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立足于世界、立足于社会的精神寄托。教育信仰的情感因素是教育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态度和体验,如爱、愉悦、幸福、美感、讨厌、不满等。对自身而言,信仰的主体认为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是快乐的,幸福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收获了幸福感,这种情感体验,调节和制约着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相应行为。情感因素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分别为:爱与关怀,或者讨厌与冷漠。教育者的情感因素表现在教育实践活动上,可以转化为教育者的自身感受和情绪体验,比如,教育者在工作中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我自己作为教育者感到幸福吗?”,“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爱什么,恨什么呢?”,“我喜欢教育这个工作吗?”,等等。教育信仰的意志因素“意志是信仰的选择、贯彻、执行过程中变现为一种我愿意,我承担的力量”,意志作为一种支撑和贯彻于实践活动中的精神力量,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仰的意志因素使信仰主体自觉、自愿地行动,甚至在必要时牺牲自己的一切。教育信仰中的意志因素,使教育者心甘情愿地把精力集中于他所信奉的教育事业。教育信仰的意志,使教育者树立起坚忍不拔的决心,去践行教育理想,去实现教育的本真价值,而不管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艰难困苦。教育信仰的意志因素一方面驱使信仰的主体,即教育者自觉的将个人的价值追求与教育事业相结合,即“我愿意”将毕生的经历奉献于教育事业,一方面是教育者在遇到障碍是绝不逃避、退缩,即“我承担”在追寻教育本真价值的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教育信仰的理性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这三者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我国一些专家针对国内出现的教育问题,提出“教育信仰的危机”的说法,认为当前大部分教育者对于教育都缺乏科学的信仰,这可以认为是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性、教育情感、教育意志三个方面都欠缺了一些相应的相应的必要的内容。教育信仰的特性:(一)教育信仰的专一性张璇,高伟.论教师的教育信仰J.当代教育科学,2010(9):4.10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教育信仰的专一性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追寻教育的本真价值,有着坚定的信念,不会轻易转移。有着教育信仰的教育者把自身的生命价值与职业理想联结在一起,化作生命的前进驱力,促进个人不断地探索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教育的本真价值。教育实践活动是不断变化的,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教学活动的形式也因循时代的变迁和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而教育信仰始终指向教育的本真价值,因而具有教育信仰的教育者不管时代处于怎样的变化中,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有什么改变,都依然坚守着对教育本真价值的追寻,而不会随波逐流,迷失方向。(二)教育信仰的理想性教育信仰促使信仰主体在情感上,在精神追求上形成对教育理想不容置疑的“确信”,教育者因为“确信”教育的本真价值而对教育抱以虔诚的热爱和敬意。教育信仰包含了教育者对教育功能的期许,以及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具有教育信仰的教育者,眼中的教育价值不受时代的束缚,而是通达古今,直指人类理想的文明家园,直指教育的应然价值。对于有信仰的教育者而言,教育之为教育,人之为人,比现实中的真实情况更美好,更具有吸引力。正是因为信仰具有理想性,相信人的可超越性,相信教育的本真价值,教育者才能够在心中对人的发展,对教育的未来做一个比现实更美好的假设,在心中创造一个完美的精神家园,以此作为面对教育困境时坚守下去的精神依据。(三)教育信仰的超功利性“教育信仰的产生不是期望产生物欲的满足,而是让度与牺牲”,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一文中论述道:“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荣辱的事。教育者多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荣辱之可言”,有教育信仰的教育者,选择教育作为终生的职业,并非出于功利方面的考虑,并非将教育作为飞黄腾达的工具,而是将教育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理想追求。具有教育信仰的教育者不会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其收获的不是外在的荣耀与功利,而是内心深处个人与世界完满融合的精神愉悦。因此,有教育信仰的教育工作者,有默默奉献的超功利主义精神。教育事业应然是奉献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张璇,高伟.论教师的教育信仰J.当代教育科学,2010(9):7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59.11第一章 绪论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对教育信仰的研究目前对于教育信仰比较少,国内外尚无专著出版。直接对教育信仰进行论述的文章大约有 30 多篇。对于教育信仰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在理论层面上对教育信仰的定义、内涵、表现形式、形成机制、现实价值等进行研究。其中石中英老师的教育信仰与教育生活可作为这类研究的代表。石中英老师对“教育信仰”的界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精神上的“极度信服和尊重”,而是在行动上自觉地将其作为“根本准则”,其他学者相关的研究都直接引用或借鉴这个定义。二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研究教育信仰对于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此类研究成果有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子转给老婆协议书
- 急救转运病人协议书
- 常州私车租赁协议书
- 挖山征地施工协议书
- 忻州房屋拆迁协议书
- 房屋优先处置协议书
- 平均出资买房协议书
- 家居用品售后维护与质保服务协议
- 电影节参展商赞助权益合作协议
- 军人退役后意外事故保险金分割执行协议
-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传热学》课程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护理课件
- 江西康莱特新森医药原料有限公司年产100 吨注射用薏苡仁油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医学简易呼吸器操作及并发症和处理措施课件
- 肾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查房课件
- 医学影像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 胎儿宫内窘迫的护理查房课件
- 海南跨境电商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 妇科科室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手册
- 2023年湖北宜昌市住建局所属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