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绞胎工艺_第1页
浅谈陶瓷绞胎工艺_第2页
浅谈陶瓷绞胎工艺_第3页
浅谈陶瓷绞胎工艺_第4页
浅谈陶瓷绞胎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级: 公 开 U D C : 编号: 中 国 美 术 学 院学士学位论文浅谈陶瓷绞胎工艺张琨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 刘正(教授) 周武(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文学学士 专业名称 陶瓷艺术设计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中国美术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2011年 5 月24 日中国美术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国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目录摘要 关键词 1摘要 关键词(英文)2引 言 3一、陶瓷绞胎工艺的概述4(一)绞胎工艺的历史背景4(二)绞胎工艺的定义5二、陶瓷绞胎工艺的艺术特征 6(一)绞胎工艺与材料6(二)绞胎工艺中与造型装饰7(三)绞胎工艺与釉色8(四)绞胎工艺在当代艺术中的发展9结语11参考文献 1313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张琨浅谈陶瓷绞胎工艺 摘 要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中自然的美是最具真实性和淳朴性的。在人类漫长的艺术发展中,陶成了一种最可靠和最具亲熟力的载体,且敦厚朴实,温润华滋。而在陶瓷创作过程中,把泥巴混合会出现一种像水墨画一样的语言,我们称之为绞胎,每件绞胎作品都有其不同的纹理特色,其纹理结构只有相似没有相同,不可复制,被诠释为“君子和而不同”。充分运用这种朴素、天成之美,使作品更有自然的亲和力和更高的艺术感染力。运用不同的搅泥效果构成种种的绞胎装饰美,就这一意义来说,绞胎效果与绞胎美感是陶瓷艺术的语言,是以陶瓷为材料的各种制品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从绞胎表现与陶瓷造型的关系,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能,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作品的造型效果与装饰效果等方面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陶瓷材料 艺术表现 绞胎 装饰效果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张琨浅谈陶瓷绞胎工艺 Abstrart Art derived from life, higher than life, life in the beauty of natureis the truth and simplicity.In the arts development, harry become a mostreliable and the familiar force from the carrier, and simple, ignorant Pragmatic hua zi .In ceramic creative process, the mud in a mixture used in the same language, we call for, every piece of writing be reproduced has its different texture and the texture structure only a similar dont have the same, and not duplicate, being interpreted as a gentleman. harmony without uniformity Full use of this simple and cosmopolitan flair,beauty, the more a natural affinity with high artistic appeal.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effects of the form of the decorative beauty, in this sense, the ones to be reproduced beauty is the porcelain art language, is a ceramic materials of products for the important art style.From the womb and ceram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 and use a different approach to the design and decoration effect 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Ceramic materials artistic expression be reproduced decorative effect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张琨浅谈陶瓷绞胎工艺 引言 中华瓷魂,千年工艺,内外相通,表里如一,不可复制。当代陶艺是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从传统异化而来,更注重作品的本质内涵,具有时代气息和个性风格。它是当代人能在情感和泥火的交融,不问材质的粗细优劣,而是关注陶本身固有语言是否反应作者的个性趋向。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有意无意的保留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性,充分展示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修养。这些自然的绞胎装饰没有过多的具象概念,留给大众的是广阔的想象空间。从概念上讲绞胎是抽象的图形构成,以一种有趣的纹理表现出来,让人产生无限空间的意向。陶艺中内在的语言是指材料内在的绞胎,由泥、釉、火构成,给人以触觉质感和视觉观感。现代陶艺家更是越来越注重利用陶瓷本身的偶发纹理来释放自己对自然的情怀。因此绞胎的表现成为陶艺创作中作品装饰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更利于作者传达内心世界和抒发情感。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张琨浅谈陶瓷绞胎工艺 1、 陶瓷绞胎工艺的概述(1) 绞胎工艺的历史背景1、绞胎的起源绞胎瓷是唐代瓷业中兴起的一种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绞胎,又称搅胎或绞泥,就是将白、褐两种色调的瓷土相间揉合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 图1.1 木纹的肌理胎上既具有白褐相间的类似木纹的纹理。(图1.1)这种纹理变化多端,上釉焙烧即成绞胎瓷器。 由于绞揉的方式不同,纹理变化多端,或如木 纹、或如鸟羽、或如行云流水、或如朵朵鲜花,深受时人喜爱。 绞胎瓷创烧于唐代。(图1.2)陕西、河南的唐 图1.2 唐黄釉纹绞胎墓中都有过这类瓷器的出土。在唐代巩县窑址,还曾 发现绞胎小花枕的残片。(图1.3) 绞胎瓷的造型一般有碗、盘、杯、瓶、钵、枕等,少数骑马人物也 用绞胎做出。宋代、尤其是北宋是绞胎瓷蓬勃发展的时期。河南当阳谷窑的绞胎器做出了绞理对称整齐有如禽鸟羽毛的花纹。除当阳峪窑外,河南新安窑、山东磁村窑等地也有烧制。元代以后绞器逐渐 图1.3 金绞胎残片消亡,故传世者弥足珍贵。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枕面为三组团花,枕底刻“杜家花枕”四字。(图1.4) 国内还有一件,底刻“裴家花枕”四字。可知唐代这类瓷枕叫做“花枕”。(图1.5)摘选自中国陶瓷史P.213页 图1.4 杜家花枕2、当代陶艺中绞胎与“搅胎”的区别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张琨浅谈陶瓷绞胎工艺 近年来,由于艺术的发展变化更加趋向于自然与多变,陶艺中绞胎作为一种装饰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笔者对绞胎瓷塑的观察、分析,认为“绞胎”与“搅胎”应是不同的。“绞胎”是用白、褐二色泥料绞揉而成,而“搅胎”则是由白、褐二色泥浆搅合而成。“绞”与“搅”的工艺是不同的,理由如下: 图1.5 花枕(1)泥料绞合时,线条过度平滑自然,而泥浆搅合则有突变。忽细如游丝,忽突现粗条。(2)泥料绞合互相交替而延续,而泥浆搅合则时断时续,线条粗细曲折而多变化。(图1.6)笔者认为,古人制作搅胎产品时因泥浆变化图1.6 笔者在毕业创 作中的尝试多端而不好控制,故而成功率极低,且泥浆搅合 时的深度(即厚度)亦不好控制,当搅泥成功后 尚待泥料慢慢阴干较长时间(不能暴晒,否则泥浆干后出现龟裂纹),待水分挥发到一定时候才能制作。故搅胎制品因其珍贵而多为切片粘贴,少有整体由搅泥制作而成。由于搅胎工艺工序繁杂,成本太高,故而宋代以后就退出陶瓷制作的历史舞台。今天能见到完整的搅胎器如凤毛麟角,尤其是唐代木理纹搅胎盘(图1.7)比野鸡翅纹、羽毛纹更难制此类制品可遇而不可求,更应珍视。以上仅为笔者对搅胎工艺的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图1.7 唐代绞胎木纹盘(二)绞胎工艺的定义1、绞胎的意义陶瓷是当今艺术的一种载体,绞胎工艺作为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张琨浅谈陶瓷绞胎工艺 一种装饰出现在陶瓷艺术中,所表现出的艺术效果更加自然,具有偶然性、随机性。它们之间就像衣服与肉体,是一种美的体现。其偶发性、随机性表现出作品的朴素、天成之美,使作品更具有自然的亲和力和更高的艺术感染力,像水自然形成的波浪(图1.8)。 图1.8 自然中水的波纹2、绞胎泥料的分类 泥土的分类多种多样,有宜兴的紫砂泥,景德镇的高岭土,浙江的紫金龙泉泥,山东的淄博土,佛山的石湾土,每种泥土都具有各自的属性。图1.9 Dovid Lory作品 木纹碗10*25cm 各泥土因含有不同性质或不同份量的金属氧化 物,因而会显现出各异的颜色,将各泥土扭曲惨合便会形成类似木纹或花岗岩的纹理,称之为绞胎(图1.9)。 2、 陶瓷绞胎工艺的艺术特征 (一)绞胎工艺与材料 (1) 泥片:将不同颜色的两种土或多种大致混合 后,压成泥片,即可运用这些泥片。 (图2.1)(2)泥条:将不同颜色的泥土各自搓成适当粗细 图2.1 赵丽同学作品 的泥条将它们用手捏制组合,可直接 塑形。也可在它们黏合后运用其横截面。(图2.2)在组合过程中要防止因两色土相混而导致色彩浑浊的现象,或因黏合不牢而使烧成后产生断裂。 图2.2 笔者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张琨浅谈陶瓷绞胎工艺 (3)拉坯:将两种土相互重叠或是搓揉混合后, 运用拉坯手法使之成形。在修坯时,再将表面刮除,就会呈现自然的线条变化(图2.3)。而在叠合或搓揉的过程中,因个人的手法不同,也会形成不图2.3 笔者作品空 中的鸟同的纹理变化。 (二)绞胎工艺与造型装饰 胎装饰即在陶瓷制品的胎体上用刻、划或黏贴等多种技法来达到装饰效果,主要可分为化妆土装饰,绞胎装饰、刻花、印花、贴花、剔花等图2.4 三种色泥组合的 绞胎盘等装饰。(图2.4) 绞泥装饰也叫绞胎装饰,是中国传统著名的陶瓷装饰艺术,在唐代十分流行。其产生是受漆器犀毗工艺的影响,具有模仿木纹自然纹理效果的特色。(图2.5)绞泥装饰和镶嵌装饰一样,需要调配不同颜色的泥,而且要求两泥料的干燥收缩与烧成收缩的系数非常接近,或者是同一种泥料 进行配色,才能确保在干燥时和烧成后收缩体保 持一致。绞泥工艺实际是和造型融在一起,有局部或 图2.5 Large vase(日本)通体绞泥的效果。装饰效果随制作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工艺制作过程决定的,因此绞泥的装饰设计应该是比较抽象或意向的构成理念,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张琨浅谈陶瓷绞胎工艺 不足的是造型体量不宜过大。绞泥装饰常常和透明釉一起配套使用,在釉下产生出纹理,即清晰又统一的艺术效果。另外,在拉坯成型和印坯成型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剩余的混杂泥,我们可以搜集后合理利用这些泥料。绞泥装饰的基本步骤(1) 设计造型,准备两种不同色的泥,揉均匀。(2) 根据设计图进行摆放。(3)进行拍打使之成为一体。拍打过程可以产生 图形运动感。(4)造型,晾干后采取先素烧,再施透明釉。(三)绞胎工艺与釉色 绞胎釉,是一层胎泥,一层釉色,迭次相压,卷成圆柱,然后取其断面,制成器型焙烧而成的,呈现出树木年轮似的纹样,富有天然之美。(图2.6)另一种为贴面绞胎。这两种绞胎釉均需在器物表面 图2.6 绿油绞胎提梁壶加施一层铅玻璃透明釉,并一次烧成.如图绞胎釉的一件玉壶春瓶:(图2.7)是一层胎泥,一层釉色,迭次相压,卷成圆柱,然后取其断面,制成器型焙烧而成的。先将不同色料搅入透明釉制成绞釉,再蘸或施于器物之上,干后入窑烧制成不同色彩绞(搅)在一起的彩釉 图2.7 玉壶春瓶瓷。其不同釉彩呈自然流淌状,非常新颖、别致。釉色是绞胎艺术上的再现艺术,多以施透明釉, 二者达到完美的结合,使作品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张琨浅谈陶瓷绞胎工艺 (四)绞胎工艺在当代艺术中的发展 1、传统绞胎与现代绞胎的区别:相同之处:都是在坯胎成型实施其装饰和美 化,坯胎内外都有花纹图案。不同之处:传统绞胎工艺只能产生“木纹和 行云流水”之类的花纹图案,而且偶然性很大, 图2.8 徐朝兴 哥弟绞胎灰 釉瓶23.5cm*21cm难以控制。其制作品的花纹千篇一律,无法融入 作者的多种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但制作工艺较 为简单,较便于推广普及和批量生产。而现代绞胎可根据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进行各种变形和抽象类型的艺术创作。现代绞胎艺术的创作,即依赖与作者的绘画基础和艺术修养,又需要工艺技法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工艺美术师,徐朝兴先生的作品哥弟绞胎灰釉 图2.9 徐朝兴 哥弟绞釉 瓶 24.3cm*23cm瓶(图2.8),哥弟绞釉瓶(图2.9)充分表现了这一 特点。 加拿大艺术家,莱斯曼宁,创作绞胎作品(图2.10)的灵感来源于陶瓷的历史,但却更直接地表现了加拿大风景优美的落基山脉。他使用完全不同的几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对其所施的压力与自然界山脉形成的压力极为相似,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此。 艺术家根据他的直觉和内心的感受,不断探索,秉承历史,创作未来。 图2.10 Rock Tower笔者本人通过毕业创作的练习也尝试了使用不同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张琨浅谈陶瓷绞胎工艺 泥料所产生的绞胎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对绞胎的形成以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深感体会。2、绞胎艺工艺在紫砂壶中的艺术体现紫砂壶中的绞胎工艺在明代出现。20世纪70年代末期又得到新发展,由宜兴紫砂工艺厂吕尧臣先生等几人首先图2.11 现代紫砂绞 泥天际壶试制成功。1979年,宜兴陶瓷公司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展览,吕尧臣参展的两件作品,一是段泥绿泥组合,名曰:“碧波壶”,另一是用紫砂与朱泥组合,名曰:“凌云壶”。两壶的展出,获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图2.11) 紫砂绞泥的特点,是利用泥料的不同色彩有秩序或无秩序地叠放一起,绞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有的似木石纹理,有的如行云流水。不同泥料的组合,变化自然、生动,做胎亦可,或做表面装饰,切成片状,然后用泥浆贴上,此种装饰可体现出紫砂泥料的纯朴与自然。近几年,又有一批陶艺新秀制作出仿“犀皮绞泥砂壶”,所见犀皮绞泥纹饰。色泽艳丽,变化丰富。(图2.12) 图2.12 绞胎纹饰的紫砂壶 我们欣赏此茶壶呈圆柱体,深咖啡色,壶嘴和壶把粗壮壶身下端用五色泥绞成水流波浪状,壶纽有细淡绞泥水波纹与壶体下端的波浪相呼应,具有一种“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3、作者的对绞胎的认识泥料和釉料是陶艺创作的物质载体,他们影响乃至决定了作品的形态、色彩、绞胎产生的肌理效果。 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张琨浅谈陶瓷绞胎工艺 而绞胎的巧妙运用能够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对绞胎语言一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感觉绞胎形态无处不在,被其深深的吸引。在陶艺创作中将绞胎语言运用到器皿上,如( 图2.13),先在拉坯机上打个底,让后用陶泥或瓷泥 慢慢的以盘泥条的形式向上盘,在其上面雕刻飞翔的小鸟,这样使用两种泥巴把它制作完成,最后在拉坯图2.13 作者对绞胎 的探究机上修坯,产生一种如云朵样的绞胎效果,施釉时选择透明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