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鸡冠壶提梁初探_第1页
辽代鸡冠壶提梁初探_第2页
辽代鸡冠壶提梁初探_第3页
辽代鸡冠壶提梁初探_第4页
辽代鸡冠壶提梁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级: 公 开 U D C : 编号: 中 国 美 术 学 院学士学位论文辽代鸡冠壶提梁初探张琛琛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 周 武(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文学学士 专业名称 陶瓷艺术设计 论文提交日期 2013年5月14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3年5月21日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中国美术学院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2013年 5 月 14 日中国美术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国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辽代鸡冠壶提梁初探目录摘要、关键词(中英文)1引言 3第一章 辽代鸡冠壶提梁的定义和起源4第一节 辽代鸡冠壶提梁的定义4第二节 辽代鸡冠壶提梁的起源4第二章 辽代鸡冠壶提梁的基本类型5第一节 圆环式提梁5第二节 仿生式提梁6第三章 辽代鸡冠壶提梁的演变6第一节 萌芽期7第二节 发展期7第三节 衰落期8第四章 辽代鸡冠壶提梁工艺的处理对我创作的启示 8结语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 摘要契丹族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贡献较大、影响较深的游牧民族,使辽代的制瓷业有了较好的发展。鸡冠壶是辽代陶瓷器中最有特色的造型之一。其产生、演变到衰亡与契丹民族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关系。其中鸡冠壶的提梁种类多样,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体现了辽代契丹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特征。文章以鸡冠壶提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字、图片查阅整理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鸡冠壶提梁各时期的特征,以及鸡冠壶在辽瓷中的地位和影响,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鸡冠壶提梁造型特征,探究辽代陶瓷与契丹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联系。该选题的研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陶瓷器物的创作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辽代 鸡冠壶 提梁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2013届-张琛琛-辽代鸡冠壶提梁初探AbstractQidan nationality as a contribu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rge effect is deeper, the nomadic people, have a good development of liao dynasty porcelain. Comb pot is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modelling in liao dynasty ceramics. To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its emergence, evolution and qidan nationality history has important relationship. Which comb pot of girder are varied, has the certain functionality. Reaction of the qidan nationality of liao dynasty living habit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comb this pot of gird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words, pictures consult and finish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understanding the liao dynasty and the culture of the qidan nationality history, analysis of comb pot of girder features of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scuss the comb pot in liao porcelain in the position and influence, through the different period, different types of comb pot of girder shape features, explore the liao dynasty ceramics with the culture of the qidan nationality tradition and way of life, as well as the history of liao dynasty ceramics of China ceramics and Chines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Key wordcockscomb pot handle Qidan nationality引言出生在北方的我,一直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那里蔚蓝的天空下一望无垠的草原,纵马弯弓,射猎为业,那种自由奔放的生活一直都令人心之神往。图1辽宁省博物馆之后学习了陶瓷,在一次参观辽宁省博物馆(图1)的过程中,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辽代陶瓷。它们不同于中原地区陶瓷的独特造型深深地吸引了我,尤其是鸡冠壶的造型,使人顿时联想到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图2)。也由此引发了我对鸡冠壶的兴趣。经过一个初步的了解,得知辽代陶瓷的研究在我国古陶瓷学研究中是一个较为新兴的分科,在过去我国陶瓷史中并没有辽瓷之说,但是对辽瓷的研究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更加全面了解契丹族的文化以及推进辽史的研究工作;同时,辽代陶瓷技术的深入研究也一定程度上的促进对中原陶瓷技术的研究;并且,辽瓷也是中国陶瓷史上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丰富了中国陶瓷。- 3 -图2 契丹民族游牧生活场景于是,到了大四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我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进一步了解鸡冠壶和契丹民族的文化。经过不断的资料搜集和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帮助,最终使我确定了这个选题方向,从而展开了对鸡冠壶提梁的研究。13第一章 辽代鸡冠壶提梁概述图1.1 白釉圈足鸡冠壶穿孔型,高23.5厘米,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五代和北宋时期,我国的陶瓷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具地方特色又相互辉映的繁荣场面。辽代陶瓷其特有的造型和装饰手法,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是中国陶瓷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分支。鸡冠壶是辽代陶瓷器中最有特色的造型之一。鸡冠壶分为两个类型,穿孔式(图1.1)和提梁式(图1.2)。提梁式鸡冠壶的形体结构可分为口、提梁、壶体和底部。由于这些结构的变化和组合方式的不同,使鸡冠壶的造型丰富多彩。辽王朝是契丹族在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建立在中国北部的强盛的封建王朝,它延续了二百余年,随着其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和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契丹族的经济、政治、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而使得鸡冠壶的提梁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第一节 辽代鸡冠壶提梁的定义图1.2 褐釉提梁型鸡冠壶,高21.3厘米提梁是提梁式鸡冠壶器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置于壶身上方,高于口部,或与口部高度相若,成型方法多为手工捏制而成,部分加有捏纹和动物为饰,具有供手提握的作用。辽代各个时期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程度不同,致使鸡冠壶提梁的高低、厚薄、弯曲程度以及其装饰的各自不同。同时也由此丰富了辽代鸡冠壶的造型。第二节 辽代鸡冠壶提梁的起源图1.3 契丹人所使用的皮囊图3 白釉提梁型鸡冠壶,高30.4厘米,耶律羽之墓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所藏耶律阿保机建国以后,学习了中原汉族的大量先进技术,使契丹族的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而促使契丹族由氏族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契丹族盛产皮毛,习惯使用皮革制器(图1.3),他们以马上生活为主,需随时携带饮品,为方便,他们以皮革缝囊盛装。这便是鸡冠壶的祖形。鸡冠壶多为容器,既可以储水运水,也可以装奶食是游牧生活的用器。而鸡冠壶提梁的造型便是源于皮革器的的提系部分,用陶瓷将皮扣皮条装饰、皮绳环把逼真的表现出来,保留了契丹民族游牧生活的痕迹,同时也使鸡冠壶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特色。图2.1 白釉提梁型鸡冠壶,高30.4厘米,耶律羽之墓出土第二章 辽代鸡冠壶提梁的基本造型类别第一节 圆环式提梁一 横梁式提梁图2.2 白釉绿彩提梁型鸡冠壶,高33.4厘米,大沙力土M1出土横梁一般指建筑中垂直于纵梁的梁,与纵梁共同作用,承受重力。此处的横梁指的是鸡冠壶的体系部位,此种提梁呈弧形状,弯曲程度较低,断面为圆形,提梁大多高于管口,提梁的弧度和整个鸡冠壶的器型相互呼应,使整个鸡冠壶饱满、完整(图2.1)。二 扁环形提梁图2.3 白釉提梁型鸡冠壶,高31.4厘米,大沙力土M1出土提梁呈半环状,弯曲的程度较大,整个提梁为扁平式,部分上边带有点或线的装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使提梁的造型不再单一,有一定的装饰趣味,同时扁形的提梁与细长型的壶身相互呼应(图2.2)。三 绳梁式提梁提梁使用泥条拧制而成,形状与绳子相似,整个提梁呈环形状。提梁的造型与生活的物件相结合,生动自然,使鸡冠壶更加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契丹民族劳动者的审美情趣。绳梁式提梁丰富了鸡冠壶的造型,也更好的装饰了鸡冠壶(图2.3)。图2.4 白釉绿彩折扁身折梁式提梁,高37.6厘米,日本梅泽纪念馆藏四 折梁式提梁提梁成半环状扁折梁,提梁外缘转折处明确,而内缘为圆弧状,直线与曲线相结合,使其造型并无突兀之感又不乏生动个性,部分折梁式提梁上有圆点装饰,与转折处相呼应,是装饰和造型的完美统一(图2.4)。五 环梁式提梁图2.5 白釉划牡丹花纹扁身环梁式鸡冠壶,高2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提梁呈半环状,比横梁式提梁略高,弯曲程度也较深,梁的断面为圆形,提梁表面少有装饰,简洁的表面与壶身的华丽装饰成对比,较高的提梁与较高的壶体造型相一致(图2.5)。六 指捏形提梁图2.6 白釉提梁型鸡冠壶,高47.6厘米,清河门M2出土提梁为半环状,手工捏制而成,提梁的外缘较薄,内缘比较厚,提梁上有手工捏制的指窝痕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趣味性,体现了泥料的可塑性,更加贴近生活,并使整个提梁更加生动自然,装饰性较强(图2.6)。第二节 仿生式提梁一 龙形提梁图2.7 绿釉龙首提梁型鸡冠壶,高24厘米,口径3.1厘米,龙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象征,龙形提梁兼具着功能与审美两种功能。龙形提梁高于管口,整个龙身成拱形,四只龙爪紧贴于壶身,龙首略微上扬,龙的形态刻画的惟妙惟肖,象征着高贵、尊荣(图2.7)。二 翘尾形提梁提梁呈横制的“S”形,尾部为扁平状,其余部分断面仍为圆形,整个提梁有手工制造的痕迹。另有一种翘尾形提梁结构较为特殊,翘尾部分与鸡尾相似,和管口的鸡首状相呼应,壶身整体呈鸡形,整个器型完整生动,属于鸡冠壶的变体器型(图2.8)。图2.8 白釉黑花提梁型鸡冠壶,高1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第三章 辽代鸡冠壶提梁的演变辽代鸡冠壶提梁逐渐由辽代初期的横梁式演变成环梁式、绳梁式和折梁式。鸡冠壶提梁的自身演变的总体趋势是矮横梁越来越高,逐渐呈环梁式。第一节 萌芽期图3.1 阜新海力板辽墓出土辽代早期,横梁式鸡冠壶明显保留了唐代横梁式鸡冠壶的遗风(图3.1),唐代以肥为美,其器物多敦厚浑圆,唐代鸡冠壶的提梁是横置的弧形提梁,断面为圆形,提梁较矮,弧度比较小,梁的末端呈翘尾状,与鸡尾相似。而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鸡冠壶的提梁与唐代相若,但是耶律羽之墓的鸡冠壶的提梁末端上翘的尾部消失,直接安置于壶顶,提梁的高度也稍有增高的趋势。晚于耶律羽之墓的康平县后刘东屯辽墓出土品的提梁明显较矮,做工也不够精细。凌源和奈林稿墓出土品较相似,提梁随着整个壶体的逐渐增高而渐渐增高。这一时期,提梁自身发展演变的脉络大致上是随着器身逐渐增高,提梁也渐渐高隆。第二节 发展期图3.2 巴林右旗查干坝辽墓出土辽代中期以后,不再像辽代早期的契丹人们皆席地而坐,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皿摆放高度与人们的坐高相适应,而是受中原地区影响,开始使用桌、椅,但辽代的椅高桌矮,为了适应这种坐姿的变化,提梁式鸡冠壶的形体随之变高,导致其提梁也不断增高,这样使用起来才更加方便。辽代中期至晚期偏早的墓葬中,出土品的代表样式是扁身绳索式和扁身折梁式。其提梁逐渐向上隆起,梁两端的距离越来越近,部分甚至变成了环状(图3.2)。环梁式提梁是横梁式提梁向捏梁式提梁转变的一种过渡形式,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节 衰落期 辽代晚期与北宋并列,北宋时期人们的审美则更崇尚苗条清秀,器型大多为瘦高型。辽代的发展一直备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鸡冠壶的造型由矮胖浑圆逐渐变高、变瘦,这使提梁的造型也逐渐变长、弯曲程度也逐渐加深,从而与鸡冠壶壶身相协调(图3.3)。使得这一时期在环梁式提梁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捏梁式提梁,基本特征是高扁的环梁,提梁上常常有指捏的凹痕。出土捏梁式鸡冠壶的墓葬较多,如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阿鲁科尔沁旗柴达墓辽墓等。捏梁式提梁和环梁式提梁二者极为相似,所差的只是环梁式提梁保留了部分横梁式提梁的特征,提梁基本上是横置的,整体有高有圆,且其断面仍呈圆形。而捏梁式提梁的前端上移与管口的中部相连,并且提梁已经变扁,其外缘留有手工捏制的指窝。自此以后,捏梁式提梁被广泛应用,而其自身的演变规律是提梁越来越高隆,甚至部分已变成了圆环状,与壶身各部分比例失调,呈现出衰退的趋势。图3.3 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鸡冠壶提梁作为辽代的一种文化载体,整个发展变化受到了契丹民族审美和生活起居变化的影响,从而兼具了审美和实用的两种功能。第四章 辽代鸡冠壶提梁的处理工艺对我创作的启示在处于人类后工业时代的当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亦是蒸蒸日上,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重视也日益加深。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而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万年的历史中不断发扬壮大。如今,各地不断有新的陶瓷产地产生、崛起,中国陶瓷面对着这种现状,要想生存、继续发展,就要进行一定的革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更好的相融合,从而创作出更好的现代作品。辽代鸡冠壶提梁的处理工艺,对我的艺术创作有着很大的启示,其淳朴的语言却充分的展现了陶瓷艺术的本质。辽代陶瓷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散发着浓郁的自然的、生活的气息,其造型与契丹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契丹族世代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草原地区,那里有广袤无垠的草原、山川湖泊、蓝天白云,他们热爱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用质朴大方的造型、广泛丰富的装饰来赞美自然、歌颂生活,去颂扬他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图4.1 史蒂文海恩门 纯白生石膏 46cm33cm46cm 2002年辽代陶瓷的造型和装饰是源于其契丹民族的草原生活,但它并没有古板、机械的再现自然风貌和生活场景,而是通过主观的理解,对生活和自然进行再认识,从本质上加以概括和提炼,使观察到的客体得到升华。这使我明白创作的源泉来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并加以深刻的理解,浓缩其精华和本质,从而才能够更好的高于自然,高于生活。图4.2 南希赛文 珍藏的瓶子 1977年图通过辽宁省博物馆的考察,使我对辽代鸡冠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辽代从建国以来,民族不断壮大,与汉族相互融合,工艺技术稳步提升,民族的审美水平也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提梁式鸡冠壶在辽代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而变化,而其提梁部分也随着整体壶身相应而变。提梁部分虽然并不是整个器型的主体,但是它的造型和处理手法牵制着整个鸡冠壶,提梁与其它部分相互呼应,才能达到整个鸡冠壶造型的和谐统一。这点对我今后的器皿创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以前总是把一些看似细小部分忽视,粗略的带过。而通过这次对鸡冠壶提梁的了解使我深刻的明白,一件作品的每一个细小的部分都是十分重要的,局部的造型会影响整个作品(图4.1-4.2),一件优秀的作品,需要将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精致细腻,并且达到每个部分与整体相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作品值得观赏,令人回味。完成论文的整个过程更是学习中国传统陶瓷的过程,也使我明白学习传统陶瓷不单单是一个了解的过程,更多的是总结,是认识,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反思。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的理念运用到今后的陶瓷创作中,使自己在现代艺术的创作中更好的借鉴传统,从而使作品更加有内涵,更加耐人寻味。结语辽代契丹民族人民在长期辛勤劳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丰富多彩而又独具民族特色的陶瓷器。辽代的陶瓷器中,最具契丹民族特色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当属鸡冠壶。它形制源于草原生活所需的皮囊容器,真实的反应了契丹民族自由奔放的游牧生活。鸡冠壶随着辽代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发展而不断改良自身,提梁式鸡冠壶的提梁也随其不断发展着,努力达到审美性与功能性的完美统一,其造型和装饰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于鸡冠壶的提梁这一局部造型的研究让我受益匪浅。提梁虽然在整个造型上并不是最突出、最主要的部分,但却起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使整个鸡冠壶兼具了审美和功能两大特性。并且其装饰手法也十分的耐人寻味,无论是龙形的提梁还是指捏形提梁都使整个鸡冠壶生机盎然,起到了画龙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