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 主干课程知识点考点目 录工程制图课程知识点和考点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知识点与考点5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知识点与考点11运筹学与系统分析课程知识点与考点15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知识点考点18人因工程学课程知识点考点23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知识点与考点27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知识点与考点31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知识点与考点35精益生产课程知识点与考点38毕业设计知识点考点41工程制图课程知识点和考点 一、本课程的知识点第1章 绘图基础 1、知识点1. 制图中常用的线型规范和字体要求2. 常见平面图形的画法3. 常用手工绘图工具的使用4. 徒手绘图2、考核点(1)线型和字体规范(2)平面图形画图第2章 投影与视图 1、知识点(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 轴测投影基础(3)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2、考核点(1) 正等测轴测图和斜二测轴测图的基本知识与徒手画图(2) 三视图的相互关系与画图方法第3章 正投影基础 1、知识点(1) 物体上点的投影(2) 物体上直线的投影(3) 物体上平面的投影(4) 平面立体及其截断体的投影2、考核点(1) 物体上点的投影规律和两点相对位置判断(2) 物体上直线的投影与直线位置判断,点和直线从属关系判断与作图(3) 物体上平面的投影与平面的位置判断,点、直线和平面的从属关系判断与作图(4) 平面立体及其截断体的三视图作图第4章 回转体及其表面交线 1、知识点(1) 回转体的投影及其表面取点(2) 回转体的截交线(3) 回转体的相贯线2、考核点(1) 回转体及其表面点的三面投影(2) 以圆柱为主的回转体截交线、相贯线的状态分析与简化作图第5章组合体 1、基本内容(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2) 组合体三视图及轴测图的画法(3) 看组合体视图(4) 尺寸标注法和组合体的尺寸标注(5) 组合体的构型与测绘2、考核点(1) 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判断与作图(2) 组合体绘图与识读(3) 组合体尺寸标注(4) 组合体构型与测绘能力第6章 机件表达法 1、知识点(1) 视图(2) 剖视图(3) 剖切面的种类(4) 断面图(5) 其它表达法2、考核点各种表达法的概念、应用与画图规范第6章 机件表达法 1、知识点(6) 表达方法的综合应用2、考核点机件表达法方案分析第7章标准件和常用件1、知识点(1) 螺纹(2) 螺纹紧固件(3) 圆柱齿轮(4) 键、销连接(5) 滚动轴承(6) 弹簧2、考核点(1) 螺纹的表示法、常用螺纹紧固件连接原理与画法(2) 标准圆柱齿轮的尺寸计算和表示法(3) 普通平键连接原理和画法(4) 标准手册的使用第8章零件图 1、知识点(1) 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2) 零件图表达方案的选择(3)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4) 零件图上常见的技术要求及其标注(5) 看零件图(6) 零件测绘2、考核点(1) 零件表达方案分析(2) 尺寸公差代号的含义与标注(3) 表面粗糙度符号、形位公差符号的含义与标注(4) 识读和绘制零件图第9章 装配图1、知识点(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2) 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法(3) 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与零件序号及明细栏(4) 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5) 装配图画图和部件测绘(6) 识读装配图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2、考核内容(1) 装配图画法、装配工艺结构(2) 装配图的表达方案分析(3) 装配图上零件之间的装配、连接关系分析(4) 识读装配图、拆画零件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知识点与考核点一、本课程的知识点 第1部分 绪论 零件、构件、机构、机器、机械的概念第3部分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其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的计算;在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第4部分 平面连杆机构平面连杆机构特点,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一次演化曲柄滑块机构;取不同的构件为机架或改变杆长;偏心轮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急回特性、机构的压力角与传动角、死点;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第5部分 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的组成及分类;凸轮机构中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凸轮轮廓设计方法(反转法);运动的失真;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第6部分 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应用、特点;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主要参数;螺纹的形成、参数、类型、特点、应用;螺纹连接的基本知识(类型、特点、应用、常用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连接的设计;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第8部分 轴毂连接 平键、半圆键、楔健、切向键连接的特点、结构形式及其应用;键的类型和尺寸选择;平键连接的强度计算;花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第9部分 带传动: 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V带和带轮结构及相关参数;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力分析、弹性滑动、打滑、失效形式、设计准则);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第11部分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的形成和性质;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和连续传动的条件;渐开线齿廓切削加工原理及根切现象;变位齿轮、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当量齿轮与当量齿数;齿轮的常用材料及许用应力;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齿轮传动的设计第12部分 蜗杆传动蜗杆传动的特点;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正确啮合的条件;蜗杆与蜗轮的加工;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蜗杆传动的常用材料和结构;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第13部分 齿轮系:轮系的分类与应用;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第16部分 轴 轴的功用和类型;轴的材料;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第17部分 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的结构、基本类型;滚动轴承的代号;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和静强度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第18部分 滑动轴承 与滚动轴承相比较,滑动轴承的特点与应用。第19部分 联轴器、离合器 联轴器类型、特点及应用;离合器类型、特点及应用二、本课程的基本考点1、 机构与机器的区别2、 零件是制造的单元3、 构件是运动的单元4、 运动副 ;5、 高副及其对自由度的约束数 ;6、 低副及其对自由度的约束数;7、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8、 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9、 虚约束、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10、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形式的判定:曲柄存在的条件11、 铰链四杆机构演化成其他各种机构12、 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的判断、极限位置及极位夹角13、 会画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及机构死点位置的判断14、 反转法原理:画出凸轮机构各点的压力角15、 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的特点16、 凸轮的滚子半径与理论廓线曲率半径间关系17、 基圆半径与机构压力角的关系18、 常用(四种)螺纹的参数、特点及应用19、 螺纹连接的四种基本类型(会画图区分)的特点、应用20、 普通螺栓连接和铰制孔螺栓连接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会画图区分)21、 预紧的目的和方法22、 螺纹连接的防松方法23、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几种常用措施24、 每种键连接的工作原理,能正确选用键连接的类型和尺寸25、 V带的结构、型号、标准及选用26、 带轮结构及正确安装27、 带轮最小值的限制28、 影响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因素29、 带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的区别30、 带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31、 带传动的设计中带速和包角的范围32、 带传动的张紧方式33、 带传动安装与维护的常识34、 渐开线的性质及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点35、 渐开线齿轮的主要参数、等36、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37、 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和连续传动的条件38、 根切产生的原因、不根切的最少齿数39、 当量齿数的计算及应用40、 齿轮的常用材料41、 齿轮传动常见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42、 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参数选择43、 蜗杆传动的特点44、 蜗杆传动正确啮合的条件45、 蜗杆分度圆直径受限的原因46、 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原因、设计准则47、 蜗杆(轮)螺旋线方向、转向及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的方向48、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及轮系中构件转向的确定49、 轮系中惰轮的作用50、 轴按承载或功用分类51、 轴的常用材料及选择52、 轴的结构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53、 轴的强度计算54、 滚动轴承的代号及含义55、 滚动轴承的选择56、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57、 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58、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本课程的必考点1. 机构与机器的区别2. 零件是制造的单元3. 构件是运动的单元4. 运动副 ;5. 高副及其对自由度的约束数 ;6. 低副及其对自由度的约束数;7.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8. 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9. 虚约束、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10.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形式的判定:曲柄存在的条件11. 铰链四杆机构演化成其他各种机构12. 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的判断、极限位置及极位夹角13. 会画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及机构死点位置的判断14. 反转法原理:画出凸轮机构各点的压力角15. 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的特点16. 凸轮的滚子半径与理论廓线曲率半径间关系17. 基圆半径与机构压力角的关系18. 常用(四种)螺纹的参数、特点及应用19. 螺纹连接的四种基本类型(会画图区分)的特点、应用20. 普通螺栓连接和铰制孔螺栓连接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会画图区分)21. 预紧的目的和方法22. 螺纹连接的防松方法23.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几种常用措施24. 每种键连接的工作原理,能正确选用键连接的类型和尺寸25. V带的结构、型号、标准及选用26. 带轮结构及正确安装27. 带轮最小值的限制28. 影响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因素29. 带的弹性滑动与打滑的区别30. 带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31. 带传动的设计中带速和包角的范围32. 带传动的张紧方式33. 带传动安装与维护的常识34. 渐开线的性质及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点35. 渐开线齿轮的主要参数、等36.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37. 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和连续传动的条件38. 根切产生的原因、不根切的最少齿数39. 当量齿数的计算及应用40. 齿轮的常用材料41. 齿轮传动常见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42. 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参数选择43. 蜗杆传动的特点44. 蜗杆传动正确啮合的条件45. 蜗杆分度圆直径受限的原因46. 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原因、设计准则47. 蜗杆(轮)螺旋线方向、转向及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的方向48.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及轮系中构件转向的确定49. 轮系中惰轮的作用50. 轴按承载或功用分类51. 轴的常用材料及选择52. 轴的结构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53. 轴的强度计算54. 滚动轴承的代号及含义55. 滚动轴承的选择56.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57. 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58.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知识点与考点一、本课程的知识点第1部分 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切削部分的构成、刀具的静态角度、金属切削过程、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第2部分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及设备对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要求、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车削加工工艺的范围及特点、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主要结构、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主运动链、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进给运动链、车削方法、铣削加工工艺的范围及特点、铣床及铣刀、铣削原理(即铣削方式分为周铣和端铣,周铣分为逆铣和顺铣)、铣削方法、磨削加工工艺的范围及特点、磨床及砂轮(砂轮特性及选择)、刨、插销加工工艺的范围及特点、刨床、刨刀、插床、插刀、钻、扩、铰、镗加工工艺范围及特点、钻床钻头、铰刀,镗床及镗刀、拉削加工工艺范围及特点、拉床及拉刀、插齿、滚齿、剃齿、磨齿的加工第3部分 工件的定位与安装 工件的定位、工件定位的六点定位原理、常见的定位元件及其定位方式、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件的夹紧、常用的工件夹紧结构、夹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确定第4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生产过程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定位基准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工序内容的合理安排、安排加工顺序的原则和方法、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确定、工艺装备的选择、时间定额的确定、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第5部分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控制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机床主轴、导轨、切削力、切削热、残余应力等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程度、表面质量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误差统计分析第6部分 机械装配方法装配的概念、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结算二、本课程的基本考点1、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2、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选择3、积屑瘤4、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及常用衡量指标5、切削液的种类和作用6、刀具前角、主偏角、刃倾角的合理选择7、切削用量的选择顺序及确定的方法8、内联传动链、外联传动链9、车、铣、磨、钻、拉的加工特点10、逆铣、顺铣11、拉削方式12、滚齿加工、插齿加工的切削运动及加工范围13、定位、夹紧的概念 14、六点定位原理 15、分析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度数16、基准的分类17、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18、合理确定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位置19、工艺过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生产类型的概念;20、加工经济精度的概念21、加工阶段划分的原因22、工序分散、工序集中的特点23、怎样合理安排工序内容24、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方法25、尺寸链的解算26、时间定额的确定方法27、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28、表面质量的概念 29、误差敏感方向30、误差复映31、误差复映系数32、残余应力的概念33、误差统计分析的计算方法34、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35、完全互换法的优点36、分组选配法装配时需注意的问题37、修配法选择补偿环的原则三、本课程的必考点 1、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2、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选择3、积屑瘤4、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及常用衡量指标5、切削液的种类和作用6、刀具前角、主偏角、刃倾角的合理选择7、内联传动链、外联传动链8、车、铣、磨的加工特点9、逆铣、顺铣10、拉削方式的分类及特点11、滚齿加工、插齿加工的切削运动及加工范围12、定位、夹紧的概念 13、六点定位原理 14、分析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度数15、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16、合理确定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位置17、工艺规程、工序、走刀、工步的概念;18、加工经济精度的概念19、加工阶段划分的原因20、工序分散、工序集中的特点21、怎样合理安排工序内容22、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方法23、尺寸链的解算24、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25、表面质量的概念 26、误差敏感方向27、误差复映28、误差复映系数29、残余应力的概念30、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31、完全互换法的优点32、分组选配法装配时需注意的问题33、修配法选择补偿环的原则 运筹学与系统分析课程知识点与考点一、本课程的知识点第1部分: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图解法; 单纯形法原理; 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单纯形法的进一步讨论第2部分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对偶问题的提出; 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转换; 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影子价格;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参数线性规划第3部分 运输问题运输问题的典例和数学模型;表上作业法;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及其应用第4部分 图与网络分析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树图和图的最小部分树;最短路问题;网络的最大流;最小费用流第5部分 计划评审方法和关键路线法PERT网络图的概述;PRET网络图的计算;关键路线和网络计划的优化;完成作业的期望时间和在规定时间内实现事件的概率第6部分 存贮论经济订货批量的存贮模型;具有约束条件的存贮模型;具有价格折扣优惠的存贮模型;动态的存贮模型;单时间的随机存贮模型;多时间的随即存贮模型第7部分 决策分析不确定型的决策分析;风险情况下的决策;贝叶斯决策;决策分析中的效用度量;Pareto最优;层次分析法第8部分 运筹学软件的应用运筹学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二、本课程的基本考点1.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2.图解法计算;3.单纯形法的计算;4.单纯形法的解的判别;5.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转换;6.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的应用;7.影子价格的计算;8.对偶单纯形法的计算;9.灵敏度分析10.建立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11.用表上作业法对运输问题求解;12.建立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13.图的模型的应用;14.图的最小部分树的计算;15.最短路问题的计算;16.网络的最大流的计算;17.最小费用流的计算18.建立PERT网络图;19. PRET网络图的计算;20.求解PRET网络图的关键路线,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21.完成作业的期望时间和在规定时间内实现事件的概率22.建立经济订货批量的存贮模型并进行求解;23.建立具有约束条件的存贮模型并进行求解; 24.建立具有价格折扣优惠的存贮模型并进行求解;25.动态的存贮的模型; 26.单时间的随机存贮的模型;27.多时间的随即存贮的模型28.不确定型的决策分析的应用;29.风险情况下的决策分析的应用;30.贝叶斯决策的方法; 31.决策分析中的效用度量; 32.Pareto最优的理论;33.层次分析法的理论三、本课程的必考点1.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建立;2.图解法计算; 3.单纯形法的计算;4.单纯形法的解的判别;5.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转换;6.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的应用;7.影子价格的计算;8.对偶单纯形法的计算;9.灵敏度分析10.建立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11.用表上作业法对运输问题求解;12.建立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13.图的模型的应用;14.图的最小部分树的计算;15.最短路问题的计算;16.网络的最大流的计算;17.最小费用流的计算18.建立PERT网络图;19.PRET网络图的计算;20.求解PRET网络图的关键路线,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21.建立经济订货批量的存贮模型并进行求解; 22.建立具有约束条件的存贮模型并进行求解;23.建立具有价格折扣优惠的存贮模型并进行求解;24.不确定型的决策分析的应用; 25.风险情况下的决策分析的应用;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知识点考点 一、本课程的知识点第1部分 生产与生产率管理企业生产运作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模式、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存在的问题生产率的含义和分类、生产率的重要意义、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第2部分 工业工程概述 工业工程的产生、发展历程、工业工程学科体系、工业工程人才的素质结构、工业工程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工业工程的定义、工业工程的目标、工业工程意识。第3部分 工作研究 方法研究的概念、特点、目的、工作研究步骤、工作研究对象、内容、工作研究技术、方法研究的内容、层次与程序、作业测定的含义。第4部分 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概念、特点、常用符号、种类和程序分析的方法、 工艺程序图、流程程序图和布置和经路图的绘制方法和分析应用、管理事务分析概念、特点第5部分 作业分析 作业分析的定义、基本要求和特点、人机作业 、联合作业分析和双手作业分析的方法。第6部分 动作分析 动素与动素分析概念、动素记号、动素分析的目的和用途、动作经济原则四条基本原则和动作三要素、影像分析概念、用途、分析方法第7部分 秒表时间研究秒表时间研究的含义、特点及适用对象、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秒表时间研究的步骤、常用的几种评定方法、作业评定的培训及应用 第8部分 工作抽样 工作抽样的特征、优缺点及用途、工作抽样的原理、工作抽样的方法与步骤、工作抽样应用 第9部分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产生、特点和用途、方法时间衡量(MTM)和工作因素法(WF简易法)、模特排时法的原理、特点、模特排时法的动作分类和动作分析方法第10部分 标准资料法标准资料法特点、用途、种类、形式和分级、标准资料应用范围、条件和方法、标准资料的编制基本原理和方法第11部分 学习曲线知识学习曲线含义、学习曲线的原理、莱特公式、学习曲线的应用方法第12部分 现场管理方法 现场管理优化的特征及重要性、目视管理和定置管理的基本要求、方法和工具、掌握“5S”的含义和“5S”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第13部分 工作分析与设计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与评价的作用、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与评价的方法第14部分 工业工程的发展现代工业工程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发展趋势、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二、本课程的基本考点1、 企业生产运作的类型、各自的特点2、 生产率的定义、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3、 生产率测评的种类与方法4、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5、 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6、 影响企业生产率的因素7、 工业工程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8、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9、 工业工程定义10、 工业工程目标11、 工业工程意识12、 工作研究对象和内容 13、 工作研究技术(“5W1H”提问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14、 方法研究的内容、层次与程序15、 工艺程序图、流程程序图和布置和经路图流程的绘制方法. 16、 “5WIH”技术和“ECRS”原则的应用 17、 作业分析的定义、基本要求和特点18、 作业分析的种类有哪些19、 人机作业分析20、 联合作业分析21、 双手作业分析的方法22、 动素与动素分析概念、23、 动素的分类、动素记号24、 动素分析的目的和用途。25、 动作经济的四条基本原则26、 动作三要素。27、 动作经济原则应用 28、 秒表时间研究的含义、特点及适用对象29、 秒表时间研究的步骤30、 确定观测次数31、 计算标准时间32、 工作抽样的特征、优缺点及用途。33、 工作抽样的原理和实施步骤34、 计算工作抽样的观测次数35、 模特排时法的原理、特点。36、 模特排时法的动作分类37、 模特排时法的动作分析方法。38、 模特排时法的应用39、 标准资料应用范围、条件和方法40、 学习曲线的原理41、 莱特公式应用42、 利用学习曲线预测作业时间。43、 现场管理优化的特征及重要性44、 目视管理和定置管理的基本要求、方法和工具45、 5S”的含义46、 44、“5S”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47、 工作设计与评价的方法 48、 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与评价的作用49、 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与评价的方法 50、 现代工业工程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发展趋势51、 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三、本课程的必考点1、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2、 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3、 工业工程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4、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5、 工业工程定义6、 工业工程目标7、 工业工程意识8、 工作研究对象和内容 9、 工作研究常用技术10、 方法研究的内容、层次与程序11、 工艺程序图、流程程序图和布置和经路图流程的绘制方法. 12、 “5WIH”技术和“ECRS”原则的应用 13、 作业分析的种类有哪些14、 人机作业分析15、 联合作业分析16、 双手作业分析的方法17、 动素与动素分析概念、18、 动素的分类、动素记号19、 动素分析的目的和用途20、 动作经济的四条基本原则21、 动作三要素。22、 秒表时间研究的含义、特点及适用对象23、 秒表时间研究的步骤24、 确定观测次数25、 计算标准时间26、 工作抽样的特征、优缺点及用途。27、 工作抽样的原理和实施步骤28、 计算工作抽样的观测次数29、 模特排时法的动作分类30、 模特排时法的动作分析方法。31、 莱特公式应用32、 利用学习曲线预测作业时间。33、 “5S”的含义34、 “5S”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35、 工作设计与评价的方法 人因工程学课程知识点考点 一、本课程知识点:第1部分 人因工程学概述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人因工程学起源与发展、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向与应用领域、人因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2部分 人的因素 神经系统与感觉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与供能系统、呼吸、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脑力劳动与神经紧张型作业的生理变化特点、人的心理因素。第3部分 微气候环境 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微气候环境的影响、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第4部分 照明环境 光的物理性质及度量、视觉特性、照明对作业的影响、工作场所照明设计、照明标准。第5部分 色彩环境 色彩的含义和构成、色彩混合与色彩表示方法、色彩对人的影响、色彩调节与应用 第6部分 噪声及振动环境 声音及其度量、噪声及其对人的影响、噪声测量及评价标准、噪声控制、振动环境 、特殊工作环境 第6部分 噪声及振动环境声音及其度量、噪声及其对人的影响、噪声测量及评价标准、噪声控制、振动环境 、特殊工作环境 第7部分 空气环境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几种现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物浓度及相关标准、空气中粉尘、氧气与二氧化碳、通风与空气调节。第8部分 体力工作负荷人体活动力量与耐力、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作业时的氧耗动态、劳动强度及分级、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第9部分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模型、感知系统的信息加工、中枢(认知)系统的信息加工、人的信息输出。第11部分 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概述、人体静态测量、人体动态测量(简述,主要内容穿插在第8、12 部分中讲授)、常用的人体测量数据、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第12部分 作业空间设计作业空间设计概述、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座椅设计 第13部分 人机系统人机系统、人机系统设计思想与程序、人机系统评价概述、人机系统分析评价方法。第14部分 人机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显示器设计、控制器设计、控制显示组合设计、累积损伤疾病与工具设计 第15部分 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事故及其危害、人机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评价、事故产生的原因、事故预测与预防 二、本课程的基本考点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2、人因工程学起源与发展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4、神经系统与感觉系统 5、人的心理因素。6、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f7、微气候环境的影响8、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9、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 10、掌握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感觉与评价方法 11、人的视觉特性12、照明对作业的影响13、 改善照明环境的措施14、色彩对人的影响15、色彩混合与色彩表示方法16、色彩调节与应用17、噪声及其对人的影响;18、噪声控制 19、几种现代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 20、体力疲劳产生和测定方法21、降低疲劳的途径。22、体力工作时的能量消耗。 23、人的信息处理;24、反应时影响因素25、脑力负荷定义及影响因素26、脑力疲劳及其消除27、人体测量学方面的基本知识28、熟悉人体测量方法29、人体测量数据的性质、应用方法和使用条件30、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31、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32、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33、座椅设计要求 34、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35、人机系统设计思想与程序 36、人机系统基本模式、人机系统的类型37、显示器、控制器的类型及其设计与选择 38、人机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评价 三、本课程的必考点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2、人因工程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4、人的心理因素包含的方面5、人体的热交换与平衡方程式6、微气候要素及其相互关系7、改善微气候环境的措施 8、人的视觉特性9、照明对作业的影响10、 改善照明环境的措施11、色彩对人的影响12、色彩调节与应用13、噪声及其对人的影响 14、噪声控制措施 15、 粉尘、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17、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与换气的方法18、体力疲劳产生和测定方法19、 降低疲劳的途径有哪些?20、影响信息处理的因素有哪些?21、人体测量数据的性质、应用方法和使用条件22、作业空间设计的一般要求23、工作场所性质与作业空间设计24、座椅设计要求 25、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 26、人机系统基本模式、人机系统的类型27、显示器、控制器的类型及其设计与选择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知识点与考点一、本课程的知识点第1部分 绪论 生产的概念及生产系统的构成、生产管理及其发展历程、运作层和决策层的内容、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内容及其作用。第2部分 产品开发与设计工艺设计基本内容、新产品的试制和鉴定内容、产品开发的决策类型和选择、产品设计要求和并行工程思想。第3部分 生产过程的规划与设计 生产技术选择、装配流程图、生产过程流程图内容和方法、生产过程类型、生产系统定位常用的方法第4部分 需求预测与生产计划预测种类、适用范围、运用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进行需求预测、运用代表产品法和假定产品法计算设备生产能力、综合生产计划和主生产计划编制方法、MRP计划的组成及其基本计算过程。第5部分 生产作业计划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作业排序方法;项目型生产作业计划方法、掌大量流水生产的特点及生产计划的编制(在制品定额法)、成批流水生产的特点及生产计划的编制(累计编号法)第6部分 制造资源计划(MRP) 库存控制系统、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 第7部分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业务实施程序、生产调度工作方法、生产作业核算方法、生产进度控制方法和在制品控制 第8部分 生产绩效控制 成本控制的意义、内容、程序、生产率控制测定和评价及生产率提高途径。第9部分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发展、设备购置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设备维修制度、设备故障及其规律、设备的检查与维修第10部分 先进生产方式 准时生产制(JIT)、最优生产技术 (OPT)、精益生产(LP)、 业务流程重组 (BPR) 二、本课程的基本考点1、 生产的概念2、 生产系统的构成 ,会画生产系统模型。3、 转换过程的几种形式。4、 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5、 从工业企业各部门间生产转换过程来描述生产系统.6、 竞争优势重点的项目 7、 产品设计特点8、 产品设计的原则9、 产品设计过程10、 并行工程的基本思想 11、 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12、 产品开发的决策13、 生产过程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输入、输出是什么 14、 对象原则和工艺原则的优缺点。15、 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生命周期两者各阶段之间的关联 16、 车间综合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 17、 企业生产计划在市场需求波动时响应的方式 18、 综合生产计划的常用的编制方法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19、 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平衡的方法 20、 生产组织类型种类及优缺点,21、 生产过程类型种类及异同。22、 生产能力计算23、 综合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24、 主生产计划及MRP计划25、 在制品定额法26、 编制大量流水生产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基本思路27、 大量流水生产的特点 28、 批量大小对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的影响 29、 累计编号法、累计编号法的优点 30、 作业排序31、 时间费用优化方法32、 物料需求计划33、 MRP的关键要素 34、 MRP的指导思想 35、 生产控制的作用和控制方法36、 影响生产进度的原因 37、 成本控制标准38、 生产率提高途径39、 设备磨损规律及各阶段的特点 40、 设备故障及其规律41、 全面生产维修制度(TPM)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三、本课程的必考点1. 生产的概念2. 生产系统的构成 ,会画生产系统模型。3. 转换过程的几种形式。4. 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5. 并行工程的基本思想 6. 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 7. 产品开发的决策8. 生产过程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输入、输出是什么 9. 对象原则和工艺原则的优缺点。10. 企业生产计划在市场需求波动时响应的方式 11. 综合生产计划的常用的编制方法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12. 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平衡的方法 13. 生产组织类型种类及优缺点,14. 生产过程类型种类及异同。15. 生产能力计算16. 综合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17. 主生产计划及MRP计划18. 在制品定额法 19. 编制大量流水生产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基本思路20. 大量流水生产的特点 21. 批量大小对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的影响 22. 累计编号法、累计编号法的优点 23. 作业排序24. 时间费用优化方法25. 物料需求计划26. MRP的关键要素 27. MRP的指导思想 28. 影响生产进度的原因 29. 设备故障及其规律30. 全面生产维修制度(TPM)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知识点与考点一、本课程的知识点第一部分 质量管理概论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先驱的质量哲理制造和服务系统的质量、质量的法律法规、质量监督和标准、现代质量管理面临的环境第二部分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以顾客为核心质量战略和策划、质量的组织结构和全面质量管理实现第三部分 质量管理体系及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持续改进第四部分 供应商质量与顾客满意采购质量、有效的供应商质量控制途径、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度测量第五部分 设计质量控制设计质量概述、设计质量分析设计质量技术、设计质量实施第六部分 质量检验质量检验与产品验证、抽样检验的基本原理、计数抽样检验、计量抽样检验概述、检验系统管理第七部分 制造(服务)过程控制质量变异及变异特性、过程能力分析、过程控制图(控制图基本原理控制图作图方法和观测分析)、过程控制图的实施第八部分 质量成本和质量绩效度量质量成本、质量经济性、绩效度量、 质量信息管理第九部分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质量改进的常用工具(因果图、排列图的用途及作图法、直方图、散布图等用途及作图法)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与步骤、6系统改进方法、突破性质量改进第十部分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概述、常见故障分布及其故障率函数、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可靠性分析方法、可靠性管理二、本课程的基本考点1、 质量概念发展经历的各阶段及各阶段主要特征 2、 质量管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特点 3、 朱兰质量管理三步曲 4、 制造产品(有形产品)的质量属性 5、 服务质量(无形产品)的属性 6、 克劳士比关于质量管理的绝对性的基本观点 7、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8、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支柱 9、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10、 PDCA循环的内容、步骤、特点 11、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12、 质量管理的常见组织形式 13、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14、 ISO9000族的标准构成、 核心标准 15、 质量体系审核分类 16、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7、 内部审核的目的和程序 18、 采购质量、采购系统的基本要求19、 选择供应商应遵循的步骤 20、 供应商选择的标准21、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22、 设计质量控制和制造质量控制可以进行有效、可行的控制质量影响因素23、 质量功能展开(QFD)设计质量控制技术中质量屋(HOQ)的基本构成。、24、 田口稳健设计方法中的“三次设计”25、 设计质量与产品质量的关系26、 质量检验过程27、 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28、 抽样检验常见的两类错误29、 实际好的OC曲线是怎样确定的30、 检验水平分种类31、 造成质量变异的六大因素(5M1E)32、 质量变异的分类,二者的区别33、 质量管理常用的数据的种类 、各自的特点34、 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35、 质量成本的组成部分36、 最佳质量成本和最佳质量水平37、 质量成本曲线最佳区域三个区域的内容38、 质量信息的性质39、 直方图的主要用途、分析判断40、 排列图及其原理 41、 排列图中影响质量问题的三类因素42、 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主要应用范围43、 系统的失效的三个阶段44、 可靠性分析常用的三种方法三、本课程的必考点1、 质量概念发展经历的各阶段及各阶段主要特征 2、 质量管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特点 3、 朱兰质量管理三步曲 4、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5、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6、 PDCA循环的内容、步骤、特点 7、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8、 质量管理的常见组织形式 9、 ISO9000族的标准构成、 核心标准 10、 质量体系审核分类 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2、 选择供应商应遵循的步骤 13、 供应商选择的标准14、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15、 质量功能展开(QFD)设计质量控制技术中质量屋(HOQ)的基本构成。、16、 田口稳健设计方法中的“三次设计”17、 质量检验过程18、 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19、 抽样检验常见的两类错误20、 实际好的OC曲线是怎样确定的21、 检验水平分种类22、 造成质量变异的六大因素(5M1E)23、 质量变异的分类,二者的区别24、 质量管理常用的数据的种类 、各自的特点25、 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26、 质量成本的组成部分27、 最佳质量成本和最佳质量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婴幼儿健康养生食品行业市场前景与竞争格局报告
- 2025年精准营销大数据在体育产业的运用与展望报告
- 2025年食品添加剂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增稠剂中的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
- 2025年中国高麦芽糖浆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电气石项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端午创意包粽子活动方案
- 农村电商农产品上行策略与品牌塑造:2025年市场拓展与品牌营销报告
- 幼儿园亲子新年活动策划方案
- 元旦有关的节日活动方案
- 初三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方案
- 燃气输配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 DB11T 302-2005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严密性试验记录
- 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 工程材料采购方案(完整版)
- 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全部课后答案
- 慢阻肺的健康教育
- CH-iVMS-4200部署方案
- 银河YH3120系列智能称重显示控制器
- 建筑施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安徽大学高等代数上A(14-1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