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诗赞誉的是唐代大诗人()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陆游答案:A2(2014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不断扩大。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宋元时期这一时期市民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答案:C3. (2013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一古代的四言诗歌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它出自于()A诗经 B离骚C唐诗三百首 D宋词三百首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四言诗歌”是诗经的特点之一,故选A项。答案:A4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以下叙述正确的是()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 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文化需求,故排除。答案:C5. 唐宋时期发展起来,对明清时期主流文学形式有影响的是()唐诗宋词唐代传奇宋朝话本 宋元散曲A B C D解析:明清时期主流文学形式是小说,对小说的产生有影响。答案:A6. 中国古代文化作品的主流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典籍影响广泛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反映的是市民文化的趋势,这一趋势缘于城市商业的发展,故选B项。答案:B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问题:(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3)从材料二、材料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诗歌的有关内容。第(1)问通过材料本身的特点和作者就可以判断。第(2)问结合文学常识和课本知识归纳。第(3)问结合李白、辛弃疾的生活时代分析。第(4)问实际是在第(1)、(2)、(3)问基础上总结规律。答案:(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代表作:离骚。(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1(改编题)“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引用诗歌是战国时期楚辞的特征,故B项正确。答案:B2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A北方民歌 B骚体C宋词 D明清小说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根据关键信息“歌词”、“与唐诗、元曲斗艳”“一代文学之盛”即可判断材料评价的是宋词的地位,故选C项。答案:C3(2014诸暨期末考)元朝文人张鸣善咏雪中称:“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由此可以看出,元曲()A语言通俗,形式活泼B借物抒怀,辞藻华美C结构严谨,意境深远D音节和谐,风格浪漫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作品凸显了灵活,语言通俗易懂,故A项正确。元曲不能说辞藻华丽,故B项错误;元曲形式活泼,而不是结构严谨,故C项错误;元曲通俗而不是风格浪漫,故D项错误。答案:A4(2014潍坊期末考)有人称,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A追求气势,浪漫神秘B注重铺陈,追求神韵C体现了走向平民化的趋势D适应了早期城市资产阶级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与贵族文化相对,应该是市民文化,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市民文化的特点;明朝中期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题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5. (2014淮北一模)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_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_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_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_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这“四面镜子”分别是()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C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红楼梦把诗、词、曲、赋、美食、园林、绘画等文雅的表达方式融合;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充满了英雄气概;三国演义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国家统一、向往安定太平的天下观;西游记描述的是唐僧取经故事,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6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你认为上述记载 ()是当时人所写,可直接作为珍贵的史料使用不具备史料价值,因为小说不是社会真实反映去伪存真,考证无误后,可作为史料使用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解析:根据所学史实小说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及社会生活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作者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因此应该鉴别真伪后,可作为史料使用。答案:B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第(2)问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第(4)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文学已经下移。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认识”。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书香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四职汽修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化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食品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齿轮的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人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七巧板考试试题及答案
- 德城区地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UPS安全培训课件
- UPS不间断电源课件
- 2025年单数复数题目及答案
- 2024版农业公司与个人农产品种植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亲子家庭购房合同协议
- 红军过草地课件
- 妇科进修汇报课件
- 直播选品策略与规划
- 资金主管岗位工作计划
- 电动车交通安全培训
- 2022-2023人教部编版6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设计
-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三模数学试题(解析版)
-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日月地
-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规范 T/CFLP 0027-202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