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的视野面向国际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纪实_第1页
以开放的视野面向国际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纪实_第2页
以开放的视野面向国际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纪实_第3页
以开放的视野面向国际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纪实_第4页
以开放的视野面向国际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纪实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开放的视野面向国际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纪实福建师范大学校报校报有约栏目以记者访谈学科带头人的形式,连续对我校一级学科博士点作介绍,加深了师生对我校学科建设的了解。该报519期(9月30日)介绍了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全文如下:本报记者:徐梦楠(图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刘亚猛教授)无远弗届、无微不至、无所不在,在接受外国语言文学期刊访谈时,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刘亚猛教授对西方修辞实践如是概括。自20世纪初叶外文系科创办以来,以跨学科、多据点、多模式等诸多特质为一体的外国语言文学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崇高的理念在福建师大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创理念创成绩创世纪本学科的发展是几十年来全(系)院上下齐心、共同努力的结果,并非仅靠几个学术带头人作出的巨大贡献,但他们对学科的飞跃发展一定是功不可没。在谈及学科发展历程时,刘亚猛教授感慨道,几代人的心血,打造出今天的一级学科,着实不易。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协和大学、华南女子学院和福建学院的外文系科,全国解放后,在榕的几所高校调整合并成立了福建师范学院,外语系是最早设立的系科之一。经过近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代表的外语学科始终跻身于福建师大多学科发展中的主干学科队伍当中。20世纪70年代始,以著名翻译家许崇信教授带领的一支强大的翻译队伍,在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以及各类学术刊物上出版和发表英、日、俄、法、西班牙语译作100余部(篇),还翻译了联合国文件57份共200多万字,其中接受国家任务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的翻译和列宁全集第15卷再版的重新审校工作,受到中宣部的表彰。在老一辈学者当中,许崇信老师对我院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不仅以杰出的翻译才华带领一批学者将我(系)院打造成国内学术和经典翻译的重要基地之一,更以杰出的学术才华使福建师大跻身我国翻译研究的前列。刘亚猛教授如是说。许崇信教授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发表的一系列翻译研究论文,代表了这一阶段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其中发表于福建师范学院学报1962年第3期的文艺翻译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经其门生、我校杰出校友、誉满大中华地区和海外华人世界的著名翻译理论家朱纯深推荐,并由刘亚猛教授翻译成英语,收录于2009年由英国劳德里奇出版社推出的一部当代翻译理论代表作重要文集,使其学术成就得到国际译学界的认可。自师大复办伊始到1984年,在主持系政十几年的黄行之书记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外语系学科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包括:成立编译室,组成强大的科研团队,完成了马克思全集第40卷等重要的翻译任务,同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创办福建省唯一的外语学术刊物外国语言文学,占领了省内外语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制高点;申报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立了福建省属高校外语专业的第一个硕士点;率先提出创办外国语学院的构想与方案,竭力为之奔走呼吁,并取得了省里有关领导的认同与支持,为后来外国语学院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1985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被省教委确定为全省首批九个重点学科之一,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享誉八闽。1989年,许崇信教授所带团队合译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荣获省首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在陈维振教授带领下,翻译名著的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参与完成了辽宁教育出版社二十一世纪文库约稿的学术译著多部。进入新世纪后,在林本椿教授带领下,学院一批中青年教师集中精力研究闽籍翻译家,成果可喜。90年代初,留美归来的林大津教授积极推介诞生于美国的跨文化交际学,发表了跨文化语用学、对比修辞、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的系列论文,其专著跨文化交际研究为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首批问世的三部专著之一,在国内外语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说到这,刘亚猛教授补充道:我本人1992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英语专业修辞方向的博士学位后,长期任教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从事西方修辞研究,取得一系列在国际修辞研究界备受关注的成果,2003年应邀作为我省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返回母校服务,使我校的西方修辞研究一跃处于国内前沿并享有国际知名度。回国后我在国内外出版的论文及专著,促进了学院的修辞学、语用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学等领域的融合,使跨文化言语交际研究成为本学科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新世纪初,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获得历史性突破。时任院长陈维振教授设立了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中心,通过中心立项,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他想方设法从国内外引进骨干人才并启动了博士培养工程,由学院出资委培了多位博士,成为学院的科研骨干。还在关键时刻争取到两场全国性学术盛会的主办权,由刘亚猛教授代表学院作主旨发言,极大地提高了学院在全国外语界的学术声望。时任副院长林大津教授不仅积极配合落实这些关键举措,更在2005和2010两次申博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殚精竭虑,为学院博士点申报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更准确更鲜明更生动外语学科是我校骨干学科之一,也是我省高校外语学科的领头羊。在谈及学科定位及现状时,刘亚猛教授解释说。学院在历届省社科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奖级别和数量均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具有教授职称的学科骨干人数亦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是省属高校中拥有外语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唯一单位。但是我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保持省内龙头的地位,更要坚持独特优势,继续跻身全国高师乃至全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前列,扩大国际影响力,真正成为高水平、有特色并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流外语专业。进入新世纪后,李荣宝教授在学院开辟了实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在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特色明显、影响广泛的系列成果,连续获得两个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与学院理论语言学研究相得益彰。此外,以陈维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吴世雄教授为骨干的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范畴分析和模糊语义问题研究,揭示语言与人类心智结构的关系,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模糊认知语义学的命题、范畴和框架,在理论语言学研究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语界的高度评价。林大津院长带领全院攻坚克难,完成了历史性转折的同时,在学术领域继续辛勤耕耘,在国内一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引入注目的高质量论文,提高了学科在国内的美誉度。近年来,从国内重点高校和海外名校引进的学者对提升学院学术水平的帮助也非同小可。从山东大学引进的博导王丽丽教授便是其中之一,她是我国研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Doris Lessing首屈一指的专家,在文学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访学。她主持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多个国家级研究项目,论文多次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学术影响广泛,她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学科外国文学研究方向在国内的地位。刘亚猛教授是国内极少数既从美国名校获得英语专业博士学位又在美国名校英文系长期任教并积极从事学术研究的回归学者之一,除了在修辞研究、论辩研究等国际学术领域有一定知名度,还具有跨越本专业在比较文化、语用学等其它领域的主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功力。他践行自己的诺言回母校服务,确保外国语言学科在国内外语界前列有一席之地的同时,也成为在国际学术界能发出自己声音的极少数中国内地高校外语学科之一。参与国际学术话语的发展进程、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和尊敬,是国内大多数顶级高校外语专业正竭尽全力奋斗争取的目标。我们在这方面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刘亚猛教授这样说。目前,外国语学院已拥有英语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其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与校文学院联办,成为文学院省211工程重点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硕士(学科教育.英语)培养点1个,在保持原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数十年来,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视野,密切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形成了包括翻译、语言学以及修辞-语用学等三大特色科研团队,成果斐然。学科致力打造比较合理的人才梯队。博导队伍中既有陈维振和刘亚猛等资深学者,林大津、李荣宝、王丽丽等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更有岳峰、吴世雄、谢朝群等生机勃发的年轻学者。此外,还涌现出以尤泽顺、闫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学术新秀。这一学术梯队的壮大将保证学科作为一个整体的不断发展和持续壮大。在回答记者学科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突出成果时,刘亚猛教授很肯定地说:本学科是我省各级外语师资的最主要来源,省属院校的绝大多数骨干教师和科研力量,如福州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我国翻译研究领域著名学者陈小慰教授都是我们培养的。近年来,我院的科研呈现出更直接面向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喜人倾向。林大津教授牵头承担的省政府立项的大型项目构建翻译产品审核保障体系,改善海西跨文化交流环境直接服务于海西建设,急海西软环境改善之所急,就是这一可喜变化的突出代表。对于学科在国内所处的地位,刘亚猛教授继续说道:我校外语学科的教学、科研实力位居国内前列,是国内少数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外语学院之一。修辞语用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关于语言习得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处于国内研究前沿,其它如翻译研究、理论语言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学术研究还具有突出的跨学科性和极为广阔的国际视野这两个特色,弥足珍贵。跨文化跨话语跨未来刘亚猛教授告诉记者,学科当前面临的困难也不少。例如,由于学校的定位及福建的地理位置,博士点与部属、211及位于北京、上海等经济文化中心的院校比起来,生源不可避免地会有差距。人才引进也一样。急需的日语等专业方向的高层次师资虽经多方求索仍难以解决。其次,由于学校的资源和财力有限,外语专业学术研究所需的图书、刊物等资料稀缺。这些困难在可预见的将来都将长期存在,并对外语学科的发展形成制约。不过,我校外语学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