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4魏晋那北朝.ppt_第1页
高三复习4魏晋那北朝.ppt_第2页
高三复习4魏晋那北朝.ppt_第3页
高三复习4魏晋那北朝.ppt_第4页
高三复习4魏晋那北朝.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0-公元589),一个乱世,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弃旧图新的时代。新旧交替,人民和时代都在不断地选择中,并为未来的大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方,南方,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朝,宋齐梁陈,东汉,隋朝,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这一时期的北方民族 为什么要南下?,方宝璋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古代历史:鸟瞰中国古代史,地主阶级与农民、汉族(农耕区)与北方游牧民族(游牧区)是两对重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对立与协调、冲突与互补融汇,贯穿着古代历史。地理环境直接间接地对这两对矛盾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从而使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其他文明区历史相比更具有鲜明的特色。 文史知识1997年第8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一.时代特征 (一)总体: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 (民族融合的表现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战争(客 观上促进民族融合) (二)具体特征: 1.经济:北方经济历经破坏、恢复。 (曹魏时期:翻车。北魏时期)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原因:a社会相对稳定。b北人南迁) 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原因:战乱.寺院经济.士家大族经济),(二)具体特征: 1.经济: 2.政治: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 士族发展 3.思想、科技、文化 三教并行(儒、佛、道) 科技进步(表现:齐民要术、 文学承上启下、书法艺术进入到自觉阶段) 佛教文化传入,影响深远。 (表现:石窟艺术、寺院经济发展) 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尖锐、 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一.时代特征,二.知识复习:魏孝文帝改革 (一)背景 1.统一黄河流域 2.民族融合 3.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激化 (原因:宗主督护制) 4.统治者改革的决心 5.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 (二)内容:,(二)内容: 1.创设新制 官吏俸禄制 三长制(户籍、基层行政管理体系) 均田制(土地国有制) 租调制(赋税制度),注意后三个与农 耕文明的关系,2.迁都洛阳(原因、目的) 3.移风易俗(汉化政策的史实表现) (三)改革的意义(3个促进) 1.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 2.促进民族融合 3.北魏政权的封建化,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 一.时代特征 二.知识复习:魏孝文帝改革 三.民族融合 1.概念 2.性质(汉化、封建化、接受农耕文明) 3.最重要的途径: 不同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4.作用: 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四.魏晋南北朝的经济与文化科技,经济 农业: 北方农业历经破坏和恢复;江南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 灌溉工具:翻车 手工业: 南北朝的灌钢法 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文科技化,齐民要术,以形写神,北朝,黄河中下游,因地制宜,自觉,兰亭序,嘎仙洞,代国平城,北魏政府与地方豪强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豪强控制人口、赋税、基层社会 激化社会矛盾,北方“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甚至“百室合户,千丁共籍”。豪强聚族而居。 孝文帝太和十年李冲议行三长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里一党长,负责清查户口、征收赋税,编户齐民体制得以重建。,邻长,里长,党长,5户,25户,125户,比较一下:三长制与宗主督护制有何不同?,宗主督护制 宗主控制人口、赋税、基层社会,三长制 国家通过三长控制人口、赋税、基层社会,使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西晋灭亡之后,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中原地区的农业人口大量死亡或迁移,致使土地被大量抛荒,导致农业经济严重衰退。长期的战乱虽然产生了大量无主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大多被强宗豪族霸占,一般的小自耕农仍无法得到足够的耕地。 许兆昌等著魏晋南北朝简史,依据上面的材料分析: 有哪些原因导致了这一时期北方农业生产的衰退? 在当时的北方地区推行均田制有什么必要的条件?,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 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魏书卷110食货志,你能从上述材料中获取关于北魏均田制的哪些规定? 北魏统治区域在北方地区,为什么还会有种桑树的桑田?,北魏实行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和农耕文明有何关系?,让农民与土地结合,重建黄河流域的小农经济,使北魏的经济基础由游牧完全转变为农耕,为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平城位置偏北,易受 柔然威胁,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 经济转向 经济的过程; 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的过程;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