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毕业论文是谁杀死了子君浅论《伤逝》中子君悲剧的原因.doc_第1页
自考毕业论文是谁杀死了子君浅论《伤逝》中子君悲剧的原因.doc_第2页
自考毕业论文是谁杀死了子君浅论《伤逝》中子君悲剧的原因.doc_第3页
自考毕业论文是谁杀死了子君浅论《伤逝》中子君悲剧的原因.doc_第4页
自考毕业论文是谁杀死了子君浅论《伤逝》中子君悲剧的原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论文题目:是谁杀死了子君浅论伤逝中子君悲剧的原因內容提要:鲁迅短篇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这个“五四”时期的知识女性,为了婚姻自主、爱情自由,不顾一切非难,勇敢地封建家庭的牢笼中挣脱了,更喊出了个性追求的最强音。她追求到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然而在短暂的幸福后,她渐渐失去了爱情,并最终在漆黑的“铁屋子”中悒郁地死去,是沉滞、腐朽的社会,自私虚伪、逃避责任的涓生和她自身思想、性格的缺陷共同造就了她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关键词:子君 悲剧 社会 自私 性格 亚里士多德说: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悲剧。在伤逝中,鲁迅正是以诗一般的语言,通过女主人公子君这一新知识女性的悲惨命运,将病态的社会和人性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以便能“引起疗救的注意”。子君是被“五四”新风吹醒的城市知识女性,她追求个性解放,具有叛逆精神,为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生活,果断地冲出了封建家庭的牢笼,与涓生同居。然而,幸福的结局也正是悲剧的开始,在种种力量的迫害下,子君从叛逆走向失语,并最终“在无爱的天堂死灭了。”那么,是谁害死了子君?是什么造成了子君的悲剧呢?我想,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沉滞、腐朽,浸饱了封建礼教的社会。子君生活在那“万难破坏的铁屋子里”。那个“铁屋子”,四壁都紧密地围着,除了锈蚀的枯骨,除了沉滞的死气,别无他物。那个“铁屋子”正是被封建思想箍得严严实实的社会的象征。那个“铁屋子”必然要吞噬子君爱情的绿洲。子君只是希望获得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愿望,但浸饱了封建礼教的那个腐朽的社会却容不下他的叛逆!他们需要的是奴隶! “忠诚” 的奴隶!在那些“德高望重”的封建卫道士和“铁屋子”里面的“沉睡者”们,他们都不允许 “屋子”里出现叛逆者! 在那间“铁屋子”里,人们永远地维护着他们认为无法替代,也无比正确的封建礼教。子君在追求自己爱情和婚姻的自由的时候,便触动了“仁义道德”者们所捍卫的社会的根基。在他们的眼中,青年男女之间是没有爱情自由可言的,有的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偏离了他们的准线,那就是“叛逆者”,定然,他们是不会让那些“叛逆者”有好果子吃,尤其是女性。于是,子君便生活在一个满是白眼的世界里。记得涓生和子君在找住所的时候,“寻住所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大半是被托词拒绝”。涓生和子君的同居引起多少人的白眼?引起多少流言蜚语?“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就连自己的朋友也是一样,“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 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人们又怎能让子君两口子住在自己的屋子里,又怎能和他们成为朋友。那岂不是与子君“同流合污”?即使像鲁迅那样的斗士,在跟许广平相爱后,尚且要逃离,子君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用许广平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在社会上严厉的戴着道德的眼镜,专唱高调的人们,在爱之国里四不配领略的人们,或者嫉恨于某一桩事,某一方面的,对爱的他俩,也给予一番猛烈的袭击。”因此社会绝不会给子君的爱情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她的爱情绿洲也注定要被沙漠所吞噬。然而子君终于经过艰辛的努力,找到了自己的爱情,成功地与涓生同居了,在她自己看来,一切都是幸福的。事实是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那样的。但在那些封建卫道士的眼里,他们岂能允许这些破坏纲常的“激进分子”的存在?人们用“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来看子君和涓生?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破坏了人们一直以来所认同的“道德”。封建的伦理道德沉重地压在每一位生活在“铁屋子”里面的人们身上,而且他们也自觉地遵守和维护着这些准则。在他们的人生要义里,男女之间如果没有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结合,那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一定要落个身败名裂,甚至性命不保。鲁迅的离婚中的主人公爱姑,可以说是鲁迅笔下最泼辣,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但细想一下,她反抗的基础是什么呢?不正是因为自己家里有六个身强力壮的弟兄和家庭的殷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反过来说,爱姑的反抗,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是在社会“仁义道德”的范围内,是道德所鼓励的,所允许的。所以,她有那么大的勇气去反抗。但封建的权威也深深地压迫和伤害着她,七大人的一声 “来兮”,就把她的气势给压住了,再也不敢找“小畜生”、“老畜生”的晦气了。再看看祝福祥林嫂,她也反抗,拼了命在“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但是,她同样也是在维护封建传统的“守节”,虽然她第二次结婚还算得到了一些幸福,但她还是怕人家说起,为何?因为她不“守节”了啊!祥林嫂因为没有守节而受苦,在祝福声中默默地死于封建礼教的“三权”之下,死于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毒害这下!封建礼教的本质就是吃人,它吃掉的是人的思想,人的灵魂!何况子君那“微不足道”的爱情和生命。而涓生的失业,说到底还是社会在作怪。“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添什么言造什么谣?无非是说子君和涓生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是“孽障”!涓生的失业又直接导致了子君被抛弃的命运。“和她的叔子,她早已经闹开,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子君的叔叔连自己的侄女的不认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子君是个不守“妇道”的人,作为封建余孽的子君的叔父是无论如何也容不下子君的。在那样沉滞、腐朽的社会里,她只能:“现在她知道,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的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空虚。负着空虚的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而况这路的尽头,又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那是什么?那是吃人的社会啊,子君走了第一步,社会就不会让她有机会“改过从新”,既然子君违背了他们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那子君最后别无他路,只有走向那“没有墓碑的坟墓”了,这是多么可悲的社会现实啊!即使你有再强的意志与斗志,到头来也难免会有被它吃掉的危险。这正是告诉子君之流:想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那只有推翻那个吃人的社会,推翻一切沉滞、腐朽的社会制度。第二、自私、虚伪、逃避责任的涓生担当了帮凶的角色。涓生作为子君的丈夫,他和子君一同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寻找自由的爱情和婚姻,他为什么也会成为谋杀子君的凶手?还是让我从头说起。涓生对子君的爱从一开始就不是清醒和理性的。新时代应该有新观念新思想,门当户对的旧思想原本应该在真心相爱的前提下摒弃的。况且,涓生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决心并不是来自于自己内心中熊熊的爱火,而是子君毅然决然的付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其时是我已经说尽了我的意见,我的身世,我的缺点,很少隐瞒;她也完全了解的了。这几句话很震动了我的灵魂,此后许多天还在耳中发响,而且说不出的狂喜,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涓生的身世、地位和子君有着巨大的悬殊,他对子君的坦白其实就是在告诉子君这就是我,请你做出决定!而子君急于逃出旧家庭的迫切心情促使她做出了轻率的决定。涓生对子君的感情并不出于完全的爱情,也是想借助子君摆脱现有生活的牢笼。“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的寂静和空虚。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涓生的这段独白,细细品味,使我们能感受到,只有通过和子君的交往才能使得他自己忘记寂静和空虚,子君仅仅是他摆脱现实生活的一个契机。同居生活开始后,涓生的寂寥的日子从恋爱开始转入婚姻,不能在浪漫中融合现实的日常生活,不能对自我的心灵进行扩容,迅疾地遗失了爱情。新婚之后不过三个星期,涓生便与子君产生了“所谓的真的隔膜”,二人间“放怀而亲密的交谈”很快就只剩下了涓生的忠告、埋怨、指责,直到子君的逝去。一个子君,由无畏到无语,前后判若两人,这正表现当爱意消失,隔膜产生时涓生是如何用言语将子君从他的生活中逐开的,由此深刻地揭示出男权社会中男性的话语强权意识,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压抑与控制。面对生存危机,他避免与爱人共患难,男权意识让他以女性为牺牲,抛弃了子君。接踵而来的生活压迫,使涓生很快陷入生计断绝的困境中。他本身就不甚勇敢的性格也逐渐被自私、虚伪、卑怯取代,与子君的爱情也在那膨胀的自私心理中慢慢变质、变淡,最终走向破裂。在决定离开子君的时候,涓生更是表现了他的自私虚伪和无能。“人的生活的第一要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通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虽然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新的路的开辟,新的生活的再造,为的是免得一同灭亡 。” 他把对子君的抛弃当成是新的路的开辟,说成是新的生活的再造,多么自私残忍而又冠冕堂皇的理由!涓生自己明明两次想到过他离弃子君的结果,是子君的死。第一次,是他打算离开子君的时候,“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并且立即忏悔、自责。第二次,是他决定说出他不再爱子君之前,“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然而,他仍然用了十分的决心,说了这段话:“况且你已经可以无须顾虑,勇往直前了。你要我老实说:是的,人是不该虚伪的。我老实说罢: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也许在他说:“人是不应该虚伪的”的时候,就是他最虚伪、最自私、最卑怯的时候。他所讲的一切,真的像他所说的一样吗?子君真的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了”吗?其实他是知道的,“我也突然想到了她的死”,只是他不敢去面对而已!是他为着自己的解放拉着子君的手逃出了那个黑漆漆的“铁屋子”,现在又为着自己所谓的新生将子君推回那毁灭人的“铁屋子”。涓生的行为,其实是一种逃避责任、把子君推向绝路的行为。他心中非常清楚子君一旦离开了他,重新回到原来的家中,等着她的一定会是含恨的日子。涓生作为一个男人没有做到为自己的爱人奉献,更没有做到对爱情负责。当子君去世后,出于一个人的良心,他开始自责。“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一切都晚了,世上从没有卖后悔药的,错误酿成之后是没有任何方法去弥补的,所以涓生此时的行为更让人觉得虚伪。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爱,首先意味着献给,把自己的精神力量献给爱侣,为他(她)缔造幸福”。涓生他没有做到,也似乎没有真的想过悲剧由他的手中起由他的手中落,是他亲手把子君推向了死亡的深渊。从涓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爱情除了要爱,还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以免让所爱的人落入没有面包的境地。第三、子君本身的思想、性格的缺陷。“树必先腐,而后风摧之”,追究子君悲剧的根源,主观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子君没有留下书信,但她的遗物(盐和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却渗透着传统的妇德与痴情。”子君从骨子里而言并没有多少现代性可言。在与涓生的谈论中,子君是倾听者,她听涓生“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勃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子君只不过对涓生所谈内容的好奇,对涓生“语气”的迷惑与沉醉,而并非是受启蒙而真正觉醒了,因为觉醒者的反应决非是“稚气的好奇”。涓生也曾意会到“子君就大概还未脱尽旧思想的束缚”。至于子君的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也不过是其爱情宣言,而非涓生所以为的“知道中国女性,并不如厌世家所说的那样的无法可施,在不远的将来,便要看见辉煌的曙色的”。子君所追求的个性解放仅仅是“爱情至上”和“自由婚姻”,仅仅迈出了一步之后她就停止不前了。她死于自身“未褪尽旧思想”和依赖性;她死于自己的懦弱庸俗和谋生无力。子君是一个简单地为爱而活的女子,爱是她生活的终极目标,所以当渴求的爱情实现时,什么个性解放、婚姻自由转眼间皆灰飞烟灭。她安心于“宁静而幸福”的生活,把所有的热情投入那个用爱组建的,但并不牢靠的小家庭生活。可这样的生活,“子君竟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子君“胖了”、“红活了”,这在鲁迅的小说描写中可并非好事。祝福中的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时,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祥林嫂笑了也胖了,是因为她不怕做工和劳累,只要不卖她,让她继续为她的丈夫守节,她就满足。子君虽是知识新女性,却出身在封建家庭,从小受封建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身上仍留有旧的传统意识,思想并未彻底觉醒。因此,在争取妇女解放的道路上她只迈出了一小步,就因爱情的满足而退回家庭停止不前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文化也是谋害子君的帮凶之一。子君把家庭生活当作整个人生意义,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托在涓生身上,而忽略了婚姻家庭支柱的经济基础。就像她给她的小狗起名叫“阿随”。她希望小狗顺从于她,依赖于她,潜意识中即是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妇道观的认同。小狗阿随即是子君的象征,子君与小狗的关系也就成了涓生与子君关系的影射:“养”与“被养”。子君愿意像“阿随”一样依附于另一个人存在,做他的附属品,因而失掉了当初的斗志,严重脱离现实,自决于生活,最终连原本独立的人格都失掉了。经济上的完全依附,使得子君无法在困顿中自救。丈夫的遗弃,使谋生无门的子君,不得不重回曾毅然决然逃出的封建家庭中去,最后在无爱的天堂无声地死灭。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就曾深刻地指出:脱离现实的经济斗争,妇女的个性解,只能是说诳和做梦。子君正如娜拉那样,“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地位,没有独立自立的意识,只能依赖他人的女性,是注定要在家庭和社会中遭遇不幸的。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