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05——古建发展(封中01).ppt_第1页
中国建筑史05——古建发展(封中01).ppt_第2页
中国建筑史05——古建发展(封中01).ppt_第3页
中国建筑史05——古建发展(封中01).ppt_第4页
中国建筑史05——古建发展(封中0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5811279年),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发展。,一、隋:(581年618年) 隋代完成了南北统一,使我国迎来了又一次复兴;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它建立了科举制,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开创了任人唯贤的先例并将其制度化。隋文帝后期与隋炀帝前期,国家富足强盛,社会空前繁荣。 隋代开挖的大运河南起杭州,北迄北平,跨长江黄河,长约2500公里,自隋以来,路线虽有修改,但已成为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地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南北交流。唐代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条隋代开挖的大运河。,隋代时,为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由于隋炀帝的骄奢淫逸,穷兵黩武,隋朝很快就覆灭了。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 大兴城是隋文帝时所建,洛阳城是隋炀帝时所建,这二座城都被唐朝所继承,进一步充实发展成为东西二京,也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的范例。其中大兴城又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有城市。,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一)赵州安济桥: 赵州桥位于赵县城南5里的洨河上,是公元605-616年间由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比欧洲兴建同类的桥早了700多年。,赵州桥,赵州桥长50.8米,宽9.6米,跨径37.37米,拱矢7.23 米。从整体来看,它是一座单孔弧形桥,但却由28道拱纵向并列构成。特别是在大拱的拱肩上各建造了两个小拱,即敞肩拱,这就使其比实肩拱显得空灵秀丽,使石桥的造型分外美观,远远望去,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安济桥两边的栏板和望柱上,雕刻着各种蛟龙、兽面、竹节和花饰等。刀法苍劲有力,风格豪放新颖,其中栏板浮雕的龙最为精彩,有奔龙、交颈龙、穿石龙等各种姿态,变化多样。构图巧妙,造型遒劲、洗练,富于装饰性。,赵州桥桥拱,赵州桥栏板浮雕,安济桥在建造上也有其独到的特点:桥身为单拱,跨度大,而弧形平缓,既节约石料,又便于行人和车辆行走;敞肩拱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排水面积,减少了水流阻力,而且又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加了桥的稳定性;采用拱纵向并列砌筑法,每道拱券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节约木材,又便于单独修补;桥台基址没有特殊设置,采用天然地基,等等。 千百年来,安济桥虽饱经风霜,但至今仍十分坚固,比较完整地保持着原来的结构,在我国桥梁建筑史和桥梁建筑学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赵州桥桥面,赵州桥桥拱,赵州桥,赵州桥,(二)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该塔是我国早期单层石塔的代表作,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是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全石结构佛教塔,全以青石砌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石塔,也是现存最早的亭式塔,每边面宽7.4米,高度略同面宽,四面各开一圆券门。塔内中心有大石柱,柱四面各有石佛像,绕柱一周为回廊。塔檐用五层石条叠涩砌成,轮廓内凹。塔总高15.4米。 四门塔很重视轮廓和比例的推敲及繁简对比,艺术价值较高。如檐下的内凹和屋面的优美凹曲给方正刚劲的石塔增加了柔曲的意味;塔门甚小,正确地显示了塔的实际尺度;塔刹形象丰富,给全塔简洁而质朴的风格增添了一些趣味。 原四门塔属于一处寺庙附近,但该寺庙在近代一场大火中基本焚毁,只剩下部分遗址。整座塔除塔刹部分略有装饰外,塔体其他部分无明显的装饰,整体造型浑厚、古朴。,四门塔,二、唐:(618年907年) 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纵览我中华千古诸朝,无有出其右者;横观当时世界各国,大唐文明亦独领风骚,泽被东西 。唐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其中唐中叶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 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另详城市建设篇),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唐长安大明宫规模也很大,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唐长安平面图,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是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乾陵的布局,不用秦汉堆土为陵之法,而是利用地形,以梁山为坟,以墓前双峰为阙,而以二者之间依势而起的上坡为神道,用以衬托主体建筑,花费少而收效大。它因山为坟,海拔1049米,呈圆锥形,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陵园周长40公里,由内外两城组成。外城遗迹已难寻觅,内城遗址犹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门外均有石刻。 现乾陵遗存的主要是朱雀门外的神道和其两侧的石刻。长长的神道两侧有2组残存的土阙和石刻114件,石刻有华表、翼马、朱雀、 石马、石人、石狮等。,乾陵外景,梁山与双阙,乾陵外景,乾陵神道,乾陵石刻,乾陵石狮,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秦、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麟德殿在大明宫太液池西的一座高地上,是皇帝宴饮群臣的地方,也是大明宫内另一组伟大的建筑。 它的遗址已被发掘,底层面积合计约达5000平方米,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由四座殿堂(其中两座是楼)前后紧密串连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殿堂。在主体建筑左右各有一座方形和矩形高台,台上有体量较小的建筑,各以弧形飞桥与大殿上层相通。 据推测,在全组建筑四周可能有廊庑围成庭院。麟德殿以数座殿堂高低错落地结合到一起,以东西的较小建筑衬托出主体建筑,使整体形象更为壮丽、丰富。,唐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大雁塔(楼阁式),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单层塔),大理三塔(密檐式),大雁塔,小雁塔,叠涩法,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塔,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 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 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一)南禅寺: 南禅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该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明间装板门,次间装直棂窗,转角处额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用材很大,这些都是明显的唐代作风。南禅寺小巧别致,清新秀雅,但蕴涵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