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的篇章结构.ppt_第1页
唐律的篇章结构.ppt_第2页
唐律的篇章结构.ppt_第3页
唐律的篇章结构.ppt_第4页
唐律的篇章结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律的篇章结构,唐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唐律指唐代法律的总称,包括律、令、格、式等。狭义唐律指唐代国家的刑法典,即唐朝法律体系律令格式中的律,永徽律疏传世的唐代律典。我们下面要研究的正是这种狭义的唐律。,唐律的篇目,从名称到排列顺序都是很有研究的。 法经六篇 ,秦律“繁如秋荼”,汉从九章律的九篇起,至最后为六十篇 , 曹魏律为十八篇 ,晋泰始律和北魏的北魏律均为二十篇 ,至北齐律“校正古今”才定为十二篇。开皇律依北齐律十二篇。武德律一准开皇律,也是十二篇,此后贞观、永徽修律都没有改变。,篇目之名和排列顺序也是千年沿革,屡经变化。,法经设盗、贼、囚、捕、杂、具六篇。这样设篇目,反映了李悝“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指导思想,,汉代九章律在法经六篇之后加上户、兴、厩三篇,这样,具律就由最后移到了中间。,魏改汉律,认为具律这种“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乃把具律改为刑名,列于全律之首。,晋代将刑名析为刑名和法例两篇。北齐律又将刑名和法例合并为名例一篇,自此至隋唐皆沿用未改。,唐律十二篇篇目与北齐律不同的是: 将卫禁改为禁卫,将违制改为职制,并从第五篇提至第三篇,将户婚改为婚户,列职制之后为第四篇。将厩牧改为厩库从第十一篇升至第五篇。将诈伪从第六篇变为第九篇,将贼盗从第八篇变为第七篇,而斗讼则由第七篇移后为第八篇。将捕断篇析为捕亡和断狱两篇,分列第十一、第十二篇,而毁损篇则被删去。,名例律,名乃“五刑之罪名”,例是“五刑之体例”。,内容涉及惩罚犯罪的刑罚名称与等级,以及刑罚适用的原则等。,一是刑罚种类,二是适用刑罚通则,三是法律名词定义,五刑之外,还有除名、免官、免所居官、官当、赎等;,与现代同的如故意过失、共同犯罪、主从、自首、累犯、类推比附。 有些名异实同,如“二罪俱发”,实为今之并合论罪。 “老幼残疾”,实指今之刑事责任年龄。 而区分公罪与私罪、同居相隐等原则,现代刑法没有。,如“谋”“称谋者,二人以上”,但又指出“谋状彰明,一人同二人之法”,1.名例律渊源及其内容6卷55条,2.卫禁律2卷33条,3.职制律3卷59条,4.户婚律3卷46条,5.厩库律1卷28条,6.擅兴律1卷24条,7.贼盗律4卷54条,8.斗讼律4卷60条,9.诈伪律1卷27条,10.杂律2卷62条,11.捕亡律1卷18条,12.断狱律2卷34条,唐律的篇章结构,名例律的主要内容,五 刑,十 恶,八 议,请,减,赎,当,谋反,谋叛,谋大逆,恶逆,不道,大不敬,不 孝,不睦,不 义,内 乱,贵族官僚的法定特权,八 议,亲 故 贤 能 功 贵 勤 宾,亲疏尊卑,本 人,请 权,对 象,特权内容,议 权,减 权,赎 权,当 权,议权:名例律总8条规定:“诸八议者犯死罪, 皆条所犯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请权:名例律总9条规定:“诸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 应议者期以上亲及孙,若官爵五品以上,犯死罪者上请,流罪以下减一等,减权:名例律(总10条)规定:“诸七品以上三官及官爵得请者之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犯流罪以下,各从减一等之例。,赎权:名例律(总11条)规定:“诸应议、请、减及九品以上之官,若官品得减者之祖父母、父母、妻、子孙,犯流罪以下,听赎。,官当是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一项重要的官吏特权制度,此制度到唐代发展得更加完备系统。,在唐律中,官当是指以撤停官员的官职来抵销其徒、流刑的刑罚制度。它避免了官员因犯罪而被实处徒、流刑,反映了官员的法律特权。,名例律(总17条)规定:“诸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疏文解释说:“九品以上官卑,故一官当徒一年。五品以上官贵,故一官当徒二年。”如果官吏犯公罪,则“各加一年当”,即如因执行公务而过失犯罪,可以增加一年当,即“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三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刑种与等级,主 刑,五刑 二十等,笞刑,杖刑,徒刑,流 刑,死 刑,普通流刑,加 役 流,绞刑,附加刑,斩刑,撤销官职,法 外 刑,没 官,没官是指犯罪人的财产充公归官或由官府处分, 相当于没收财产,加役流,唐太宗创制的一种代替死刑的特殊流刑 ,流三千里,服苦役二年 。,普通流刑 ,流放二千里始,以五百里为等差,到三千里为止共三等 ,服苦役一年 。,流刑是强制犯人从原住地终身远迁异地, 并附加服一定期限苦役的一种刑罚。,唐代流刑犯人去发配地,妻妾要跟随,并不得以流放为理由休弃妻妾,父亲、祖父、儿子和孙子是否去流放地可以自愿。流刑犯人及随行家口在犯人服劳役期满或会赦免役后就在流放地入户安置,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形下,流配人及家眷可迁返原籍:一是遇有对流配的赦令;二是流配人死亡后,家口即使已在当地入籍,三年内愿意返回原籍的,允许返回。,徒刑,徒刑是以罚奴役的方法加以羞辱, 其内容是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服苦役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臀部与腿.背部六十起到一百,杖 刑,笞 刑,笞刑即通过笞打进行羞辱, 它是对犯轻微罪行者适用的刑罚之一 。臀部和腿部分受 。十到五十 。,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 ,适用范围较广 。唐律共502条,挂有死刑的计113条,其中绞刑99条,斩刑60条,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强 。,唐代对死刑案件,有些归尚书省刑部详复,有些还要由中书、门下会同法官详复。详复后,都要奏请皇帝批准。其次,死刑执行前仍要向皇帝再次复奏详复后,都要奏请皇帝批准 。,死刑,撤销官职,除 名,免 官,免所居官,指将官职和爵位一起撤销的处罚,指撤销官员的职事官职、散官官职、卫官官职及勋官官职而仅保留爵位的处罚,指撤销职事官、散官、卫官官职或撤销勋官官职的附加处罚。,谋反是十恶中的第一大罪,是以推翻一姓帝制统治为直接目的的犯罪。 唐律谋反罪的构成特点是: 第一,只要有预谋就构成犯罪,不要求有对客体的实际侵害行为。即“但谋即罪”。 第二,已行即罪,不必有害。贼盗律同条规定:“虽谋反,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足率人者,亦皆斩。” 第三,出言即罪。贼盗律(总250条)云:“诸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计,而无状可寻者”,也以谋反论。,谋大逆,这是十恶中的第二大罪。 名例律(总6 条)注云:“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可见,谋大逆是预谋毁坏皇帝宗庙、陵墓和宫阙的犯罪行为,目的是要动摇臣民对皇帝世袭统治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从而危及帝制统治。,谋叛,它是十恶中的第三大罪。谓背国从伪。”疏文解释说,谋叛是指“谋背本朝,将投蕃国,或欲翻城从伪,或欲以地外奔。”,不孝罪: 1.“诸詈祖父母父母者,绞。” 2.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 3.供养有缺。 4.居父母丧,身自嫁娶、作乐、释服从吉。 5.匿不举哀。 6.诈称祖父母父母死。 所谓“别籍异财”, 是指另立户籍,财产不同或籍别财产或户同财异。若祖父母父母在,子孙未经同意而另立门户,分割家庭共有财产,导致尊长供养有阙,户婚律(总155条)规定要不分首从,徒三年,供养有缺,即对父祖的生活必需品有能力供给而故意不供给。对此,斗讼律(总348条)规定子孙要徒二年,但须亲告乃坐。 户婚律(总179条)云:“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徒三年;各离之。”职制律(总120条)规定:“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 匿不举哀,这是听到父母或丈夫死亡的噩耗隐瞒不哀丧的行为。职制律(总120 条)规定:“诸闻父母若夫之丧匿不举哀者,流二千里。” 诈伪律(总383条)规定,若子孙诈称其祖父母父母死,各徒三年;诈称伯叔父母、姑、兄姊死者,徒一年。,2.卫禁律2卷33条,卫禁“卫”言警卫之法;“禁”,以关禁为名,是关于惩治出入皇帝宫殿、庙苑、关津、要塞等方面的违法犯罪的规定。卫禁包括宫廷保卫和关禁两方面。,西汉武帝时张汤制越宫律二十七篇,实质上即为卫禁律。北齐律的 禁卫律。唐宫廷警卫很严格,出入宫廷要有专用门籍,否则就构成阑入罪。唐代关卡也多,过关时要有通行证,谓之过所,没有过所而过关者即为私渡,在关门以外地方过关称越渡,冒名顶替叫冒渡,都是违禁,,卫禁篇还有一内容,即烽燧制,白天放烟为燧,晚上举火叫烽。指在边境发现非常情况必以烽燧与内地联络报告,烽火一个接一个,相互通报转告,否则就要负法律责任。,职制律有三卷五十一条,列第五位,内容广泛,即唐代对于官吏违反职守和法度的犯罪规定。包括,一官吏的设置及选任,从“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贡举非其人”“应贡举不贡举”到“考试不实”,为违法犯罪。,二官吏守职守纪,从“私出界”“从驾稽违”“漏泄大事”、“公事稽留”到“祭祀朝会失错违仪”,都列罪。,三侍候皇帝,从侍候皇帝汤药、饮食、出游,到对待皇帝制命,以至应对皇帝、尊敬皇帝等方面,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不得有任何差错,否则罪之。,四尊长尽孝,尊长尽孝也视为官吏职守之重要内容,五监督驿传,从“驿使稽程”“应遣驿不遣”到“增乘驿马”“乘驿马赍私物”都有规定,六惩治受贿贪污,这是唐律吏治重点,规定有“请求”、“以财行求”、“监守受财枉法”、“受所监临贪物”、“因使受送遗”、“贷所监临财物”、“役使所监临”、“挟势乞孛”以至“监临家人乞借”等犯罪。,关于户籍、土地、赋税及婚姻家庭方面的违法犯罪。 萧何九章律首创户律,北齐将婚姻与户合为婚户律,至隋唐定为户婚律,厩库 厩为马牛之所聚,库是兵甲财帛之所藏。也就是规定关于饲养使用公私牛马和仓库管理方面的违法犯罪。,唐代关于牲畜的饲养、训练、考课,以及仓库的管理,要求很严,规定也十分缜密。特别是由于唐代实行驿站制度,公家养有大量牲口,法律关于主管官吏对牲口如何饲养、放牧,增加、 损耗多少,牲口如何使用等,都有具体规定,不按章办事就要治罪。在仓库管理上,严禁烟火,开闭有一定手续,库物出入须经检查,不许私自借用官物,亡失官物要赔偿。对于监守自盗,处罚尤为严格。,擅兴是关于擅自发兵和征发军需,兴造工程方面的违法犯罪规定。,贼盗 自法经而秦汉,至于北魏,贼、盗均分立,到了北齐才合为贼盗律,后周为劫盗律。隋开皇律改为贼盗律,唐律因之。,与现代概念的贼不同:“毁则为贼”昭公十八年云:“杀人不忌为贼”张斐律表说:“无变斩击谓之贼”。,“盗”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非其所取而取之,谓之盗” 。“盗取人物” 。,贼盗律四卷五十四条,规定贼盗方面许多重大犯罪,如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杀期亲尊长,谋杀人,劫囚杀人,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强盗、窃盗、略人等。,斗讼 自秦汉至晋,在正律中均未设此篇,只是散见于各篇,至曹魏始称系讯律,北魏从其中分出斗律。北齐以讼事附之,定名为斗讼律,隋唐律因之。,在处理斗殴案件时,十分强调上下、尊卑、主奴的等级关系,根据不同身份,实行同罪异罚。,注意区别故意与过失、主犯与从犯,以及区别伤害的性质和程度,这是封建法律的进步。还贯彻“亲亲相为隐”的原则。,诈伪律以打击政治性的诈伪为重点。 诈是指“知而隐欺”,或为了妄求功赏,逃避罪戾而“有所规避”。 伪指伪造、伪写、伪印之类。,诸如伪造皇帝玺宝、伪造官方文书、伪造门符、诈假官及假与人官,等等,在惩治一般诈伪犯罪方面,有“诈欺官司财物”、“妄认良人为部曲奴婢”、“诈除去死免官户奴婢”、“诈疾病及故伤残”,等等。此外,诉讼中证人不如实陈述,翻译不如实翻译,以致判罪有出入,都列入诈伪篇的犯罪规定。,杂律 这里的“杂”,实是指其他各篇不能归入的种种犯罪行为,以之汇集成“拾遗补阙”之篇。早于战国李悝法经中就有杂法,列第五篇。,唐杂律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维持交通秩序的规定、市场交易的规定,城市安全管理的规定,民间债务的规定,禁赌惩奸的规定,涉及的方面相当广泛。 从杂律可看出唐律是以刑事手段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 如“买奴婢马牛不立市券”、“器用绢布行滥短狭而卖”,“校斛斗秤度不平”,“私作斛斗秤度”,“得宿藏物隐而不送”,“得阑物不送官”,“受寄物辄费用”等等,都属于一般的民事关系,但都立罪设刑。还有,宗法原则在杂律的有关规定中也充分体现。如“奸非”罪,大部分是“和奸”,而列入杂律。,法经有捕法居第四,秦简对服役而逃亡规定了“逋事”罪。汉九章律为捕律,曹魏设“重士亡法罪及妻子”条。至北魏,定捕亡律,北齐名捕断律,至隋唐均名捕亡律。,捕指“捕系”,亡指逃亡。这是关于捉拿逃亡的罪犯和士兵、役丁逃亡的违法犯罪的规定。,唐代捕人权属官府,但在一定条件下,亦允许“私捕系”,如被伤、被盗之家是可以捕捉对方以交官府的。允许无关者追捕。在追捕罪人时,倘若力量不足,还可以要求过路行人协助,有能力而不协助者要受刑罚。,断狱沿革 法经有囚法,汉九章律有囚律,曹魏新律从汉囚律中分出断狱律。泰始律仍旧,北齐则与捕律合为捕断律。至隋唐又定为断狱律,列为全律之末篇。,“狱”有多种含义。 一是指拘禁犯罪的场所,如监狱。 一是指“相告以罪名”,即“争罪曰狱”,而审判定罪处刑,在法典中称为“断狱”。因此,断狱律是对于罪犯从捕获、审判,直至判决执行的全过程都予以监督。,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关于违反监狱管理制度的犯罪规定; 另一方面是关于违反审判制度的犯罪规定。,如反对严讯,凡拷讯要“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