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治日本近代化过程中西洋文明的容受方式_第1页
试论明治日本近代化过程中西洋文明的容受方式_第2页
试论明治日本近代化过程中西洋文明的容受方式_第3页
试论明治日本近代化过程中西洋文明的容受方式_第4页
试论明治日本近代化过程中西洋文明的容受方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明治日本近代化过程中西洋文明的容受方式摘 要:文章以明治时代出版的礼仪书、报刊杂志为资料,分析关于明治日本西洋化、文明化象征的人物形象绅士的言论,重点考察揶揄绅士的逻辑与论述方式,尝试将其论述类型分类,在此基础上考察明治日本社会对“西洋”、“文明”的容受方式。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从西洋真绅士的理想型出发来批判讽刺日本疑似绅士,还是将真绅士的对应物设定为“武士道”、“江户趣味”等从过去的时空中去寻找理想型的战略都拥有在非现实的时空范围内设定判断标准,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批判来建构“现实”的理论构造。真绅士的理念与疑似绅士的现实被同时建构,这种应对理想人物像的方式,反应了向抽象化了的西洋迈进的日本礼仪近代化的特点。从中也可以一窥明治日本在迈向西洋化、近代化的同时能够不断建构民族认同,保持其连续性的文化战略。关键词:绅士;礼仪书;近代化中图分类号:g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9-0225-04一、绪论日本进入明治时代以来,结束了长达200多年的封建锁国时代,日本人的世界意识开始扩大到欧美。著名日本文化学者熊仓功夫谈到:“开国使日本人感到紧张,在全新世界西洋面前,如何做到举止得体,不被耻笑,成了他们冥思苦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西洋礼仪的理解和学习成为一大课题,礼仪书中对西洋礼仪典型代表人物绅士的描绘激增。这些描述中既有将绅士视为西洋化礼仪的标准人物像加以赞美,也存在将其讽刺嘲笑的负面评价。本文以礼仪书中关于绅士的描绘为基本内容,分析嘲笑讽刺绅士的修辞逻辑、将评价绅士的论述方式分类。通过考察其论述方式来探明明治日本近化过程中对“西洋文明”的憧憬以及抗拒的感情作用机理。神岛二郎(1961)、平川佑宏(1976)、圜田英弘(1993)对日本明治时代西洋文明的容受与矛盾展开了成果丰硕的研究。但均未见围绕“绅士”言论为中心展开的内容。而从明治初期开始在日本社会广泛流传的绅士形象,是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在处理近代化、西洋化问题时爆发矛盾与不安的重要表象。人们考察明治绅士“是否实现了真正的文明化”时,不仅考察其表面上是否实现了西洋化,更要考察行动样式以及内在人格是否具有了绅士的素质。综上所述,围绕着绅士言论做相关分析能够反应后进国家在近代化、西洋化过程中的矛盾以及具体应对措施,可以捕捉一直以来日本近代化研究中忽略的侧面。二、明治时代绅士概念的登场及演变绅士一词是明治日本对gentleman的对应译语。但最早在何文献中使用这一对译语,学界评论不一。笔者考察发现西国立志编(smiles,中村翻译,1871),米欧回览记(久米,1985)已经开始使用绅士作为gentleman的对译语,可以推测在明治初年已经开始使用。另外从明治中期报纸杂志开始对绅士的概念进行论争,说明诞生于明治初年的绅士概念已经在中期时得到了普及。1880年成立了绅士的社交机构“交询社”,1889年以所得税额为基本条件,广泛记载了人名、职业、住所等信息的日本绅士录创刊。绅士社交机构的诞生与绅士录的创刊,可以说明绅士作为理想的人物像开始在社会上普及。社交俱乐部和绅士录所登载的“绅士”是建设近代国家精英阶层或经济富裕阶层的代名词,另外明治后期出版的礼仪书也大量出现了“交际”、“社交”等时代关键词,成功术、社交术为主题词的礼仪书大量出版。在这些礼仪书中,精通西洋礼仪具有重要意义,绅士作为体现西洋礼仪的理想人物像被塑造。但同时也存在对现实生活中虚假绅士的批判、嘲讽。特别是作为近代化、西洋化象征的人物像,在批判西洋风俗与明治新政府激进的西化政策时频繁登场。其中较常见的是设定“真绅士”与“疑似绅士”两个概念并将其做对比,以“真绅士”的标准来批判“疑似绅士”的批判逻辑。这种批判逻辑实际上没有给绅士设定一个完全对立的概念,而是为其加一些限定条件,适当变换“绅士”的含义来理解和接受这一来自西洋的全新人物形象。明治维新以来,面对目不暇接的全新文明事物,人们的态度不再是接受和排斥的简单对立,而是通过各种折中战略摸索着传统日本与西洋的妥协途径。在上述西洋文明的容受过程中所产生的折中协调的思维模式在设定“真绅士”与“疑似绅士”这样一种应对西洋式全新人物形象的战略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因此,以下通过“疑似绅士的建构”、“真绅士的改编”两个部分的讨论,重点考察这种理解和接受的战略。本文所关心的重点并不是绅士实际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物,而是关于绅士这种表象的描述,运用了怎样的修辞逻辑和论述方式能够让读者更容易接受,而最终实现在社会上被广泛认可的。三、疑似绅士的建构疑似绅士的建构是指,通过建构不够格的疑似绅士的否定表象来描述西洋式的绅士。在“绅士”前加接头语,或通过某种方式加以限定来表述“真绅士”是很好的,而“某某绅士”就不能被认可,这样一种批判的逻辑。评论“当世士风颓废”的(反省杂志,1898,7:1-8)当中出现了“当世绅士”、“伪绅士”、“似而非绅士”等多个被批判的“某某绅士”形象。另外在绅士读本中将日本绅士分类为“豪杰绅士”、“第二流豪杰绅士”、“铜臭绅士”、“世袭绅士”。(上岛,1903:18-24),将他们都归为“落第”的行列。而与之相对照的“理想的绅士”是应该具有“品格高尚,有德有义”的品质。”、“自立独立的实力”等一些条件,并且是“只有努力就能获得的身份地位”(上,1903:114)。总体来讲在外观(包含行动样式)和精神两方面来批判“疑似绅士”相对于“真绅士”的不足。综上“疑似绅士”在不够格这一点上又可以分化为外观欠缺批判型和内在品质欠缺批判型的两种下位类型。(一)外观欠缺批判型“疑似绅士”的第一种下位类型用“田舍绅士”、“地方绅士”“滑稽绅士”等词汇,通过在服饰和言谈举止方面不精通西洋最新礼仪常识来拉开与“真绅士”的距离。“不善社交的地方绅士”带绅士帽的方式被描述为“奇异的风尚”(山田,1902:22)。“我国洋服時代还处于初级阶段,绅士穿着不成体统的服装,在昂首阔步”。(宫本,1906:序3)。在绅士与社交(波多野,1908)一书中,在“滑稽的土绅士”(波多野,1908:152155)项目下,列举了“来自乡下的、穿着满是褶皱洋服的村长大人”的例子,同时本书中多处出现了“穿着夸张的燕尾服滑稽绅士”的表现。(波多野,1908:187),并讽刺说道“欧美的青年绅士穿着过时的衣服甚至都不会出来散步,而日本的滑稽绅士虽然穿着奇怪的洋服散步,却还能做到得意洋洋。”(波多野,1908:188-189)。在西洋绅士必备的手杖、帽子等物品的使用方面强调“疑似绅士”与“真绅士”的差异。(二)内在精神欠缺批判型“疑似绅士”的第二个下位类型是用如下词汇“洒落绅士”,“虚荣绅士”,“牟利人”,指责只注重华美服饰的“外面性”而欠缺西洋真正绅士所具有的“内在精神”。律师与绅士(福本诚,日本人,1902.8.20:15)中将“绅士的必要素质”定义为“品行、礼仪、心术正”,以此批判当世绅士大体都欠缺以上三点。只能做到表面的“燕尾服加金怀表”。另外在关于绅士与贫民的家庭(中央公论,1903.7:81-84)中论述当今的绅士只能说是“只注重外表修饰生活奢华,徒有其表,就内在品质而言完全不应该自诩为绅士。”此外,对取得了经济上成功的富裕阶层,往往用金钱偏重主义与公德心的缺失来展开批判。绅士(日本人,1902.8.20:3841)中比较日本与英国绅士的差异,“英国绅士追求善良而修品行圆满”,而日本绅士“追求钱财而图钱包圆满”,揶揄日本绅士为“牟利人”。另外在绅士的定义(中央公论,1902.8:81-83)中罗列了社会各阶层对绅士的定义,其中“当世流的定义”指“有一点小钱、一点小奇异装扮”,“有一定的收入,模拟当时流行的皆可以自认为是绅士。不惜做败坏道德的卑劣行为的牟利人也可被称为绅士。这与欧美的绅士有本质不同。”(中央公论,1902.8:8283)。另外在“国人暴发户绅士的类型”中,举出了对待身份较低的人非常“傲慢”(立川,1912:53)的例子。以上的批判方式是相对于真绅士,讽刺其内在精神的欠缺,强调两者的绝对差异。可以定义这种类型的批判方式为“内在精神批判型”。“外观欠缺批判型”强调与真绅士的相对差异,而“内在精神批判型”则在强调与真绅士的绝对差异。但两者的共同的批判逻辑是并不否定绅士概念本身,而是在承认存在“真绅士”的基础上,“现实生活中的绅士”是与其有差距的,或落后于流行、或欠缺品格。在这种理论构造中,可以抽出作为规范的“西洋”与其具体体现的日本,这一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特有的视线构造。而在另一方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是由于被抽象化、纯粹化、规范化,作为理想形态来树立的“真绅士”的存在,“绅士”作为具有无限接近可能性、无限诱导性的奋斗目标的定位才得以确立。四、“真绅士”的改编在“疑似绅士”的建构部分中,分析了通过建构不够格的“疑似绅士”的负面形象,来应对来自西洋的典型礼仪人物像的战略。本小节探讨第二种对应方式,通过改变“真绅士”的内涵来求得对应。也就是将绅士的对应概念追述到日本传统礼仪中经常谈论到的“武士道”、“江户趣味”上,通过变换“真绅士”的内涵来接受这一西洋礼仪人物像。在近代化理论探讨中,以丸山真男(1957、1996:201202)为首的多位研究者中阐述了“日本传统”被当做代替物来发掘,避免了激烈的理论论争,从而使近代化快速实现的战略。但是对于绅士的容受比较特殊的是,它不仅仅是在日本固有传统中找到一个替代项的过程,而是为其找到了“武士道”,“江户趣味”等多个选择可能的代替物,使其容受过程更具有多义性、操作性。在交际修养术(芦川,1909)中,“樱花之国的绅士道”的章节中(芦川,1909:321322),论述“武士道的神髓”是与绅士内涵相匹敌的。另外波多野在书中论述“文明绅士”与“江户趣味”有诸多共同性,蔑视“江户趣味”的绅士不是真正的绅士,而只是“下层绅士”(波多野,1908:178180)。也就是说将“江戸趣味”定位为“真的文明化”的体现。此外,在绅士服装的管理中谈到,“不能保持衬衫清洁的人是不符合江户趣味的,是与武士的修养相背离的。”(福原,1911:5863)中日甲午战争后,从明治30年代开始,以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新渡户,1938)为发端,武士道浪潮席卷日本社会(相良,1966)。礼仪书中关于绅士的言论也时常论及“武士”、认为“绅士”是“武士”的后继者的言论时常出现,比如在模范的武士 模范的绅士(日本与日本人,1910.1.1:913)中谈论“如同英国绅士诞生于骑士阶层,日本的绅士也应该诞生于武士阶层”。将绅士定义为武士的后继者。此外在武士道与绅士(山川健次郎,中央公论,1905.4:69)中,从“在世界上最进步的英美两国绅士的共同品行”的类似性中寻找对武士道的肯定。”五、审视绅士的视线包含东洋主义的西洋主义“疑似绅士的建构”是通过设立西洋真正绅士的对立面日本疑似绅士这样一种否定表象来寻求应对西洋文明的战略。另一方面,真绅士内涵的改变则是通过找到日本传统中的“武士道”、“江户趣味”等礼仪道德符号,使之与绅士产生关联,使真绅士的内涵适当发生变化来应对西洋文明的战略。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礼仪书是将两者做联合讨论。如文明日常的礼节(前田,1912)中,评论“哭泣”这种行为时,认为欧洲绅士的教育与日本自古以来武士的教育是相似的,“武士不到万不得已不流泪的训诫,是与欧洲绅士不轻易流泪的家教训条相一致的。”(前田,1912:153)。也就是说欧洲绅士约等于日本古来的武士的原本状态,以此来考察、批判当时日本绅士的行为。一直以来的研究都在强调,在明治日本,“西洋”在西洋主义的光环下,被当做完全的理想状态所接受。但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西洋”并不是单一地被当做理想化表象,在西洋绅士的容受过程中存在一种通过在日本传统中去寻找真正的西洋,试图寻找东西间普遍性的尝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真正的西洋存在于日本内部,被当做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所接受。也就是说审视绅士的视线中存在包含着东洋主义的西洋主义。在容受西洋文明表象绅士的策略中我们发现,被西洋视为东洋当事者自身的东洋主义理念,以一种曲折的形态“包含着东洋主义的西洋主义”来处理东西方文明的关系。通过表象的多样性,即在真正的西洋身上投射日本之所以为日本的依据或投射被视为理想的逝去的日本社会(“真绅士”的改编),排斥脱逸于那个投影的内容,使之在日本社会内部被差异化(“疑似绅士”的建构)。六、结语区分“真绅士”与“疑似绅士”的倾向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在“真绅士”身上投射理念,在“疑似绅士”身上投射现实的战略。不论是以“西洋真绅士”的理想型为准据,来揶揄“日本的疑似绅士”(疑似绅士的建构),还是将真绅士等同于日本武士,在传统中寻找理想型(真绅士的改编),都具有在与现实不一致的时空中设定乌托邦式的理想,从那个理想展开批判来实现建构现实的理论构造。在这个理论构造的基础上,明治日本迅速向抽象化的西洋迈进的奋斗目标变得容易实现。这一日本近代化的文化战略显示,明治日本面对西洋文明的容受方式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摄取和排除西洋文明与思想的层面,而是具有同时建构“现实”(疑似绅士的建构)与“理念”(真绅士)的双重属性,这个属性体现了日本近代化、西洋化的特质。通过采取这种建构方式,巧妙处理了明治日本既要满足近代化、西洋化的要求,又要保证日本国民性连续性的二律背反的课题。参考文献1 上岛长久.绅士读本m.丰文堂,1903.2 山田美妙.明治社交礼式(第一编)m.青山嵩山堂,1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