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细节与白描.ppt_第1页
诗歌表达细节与白描.ppt_第2页
诗歌表达细节与白描.ppt_第3页
诗歌表达细节与白描.ppt_第4页
诗歌表达细节与白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表达技巧(4) 细节描写、白描,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1、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本诗抓住幽居深院的女主人公“泪眼问花”这一细节,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2、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3、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作者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写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以消磨时光。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诗人摄取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打起黄莺儿” 这个意蕴丰富的动作性细节的描写。(步骤)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又含蓄而深刻地变现了广大人民在当时兵役制度下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和哀怨情绪。(步骤),课堂演练1.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看似 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 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 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课堂演练2.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是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的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主要是使用细节描写(动作)手法。(第一步,手法)词人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第二步),写出了中人物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下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的太阳,默默无语的情态,(第三步,表达效果,人物情态或景物意境)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第四步,作者情感),白描,即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色彩的渲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五、观察角度的变化 角度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 感官:视听嗅触味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山远景-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山近景-下),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 1)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2)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主要运用了虚写(或联想、想象)手法(1分)。作者想象冬季雪压竹枝,配以凌寒开放的梅花,更显清净雅致的情景(1分),表现出诗人高洁、闲雅的情趣(2分)。 3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