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确认在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差异分析_第1页
收入确认在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差异分析_第2页
收入确认在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差异分析_第3页
收入确认在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差异分析_第4页
收入确认在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差异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收入确认在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差异分析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会计学 姓 名: 吴毓英 指导教师: 李亚杰 完成日期: 2014年5月2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收入确认在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差异分析 选题意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本文选题针对收入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法下确认差异的相关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日常业务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上对收入确认的差异入手,主要采用案例讲解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收入确认差异的具体表现,分析收入差异错误对企业税收影响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对会计人员提出可行性建议。目的在于为强化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素质,避免企业经济的无故流失。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概述收入的基础理论,包括其内容定义,以及差异形成因素和相关概念的延伸,之后分别通过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不同销售方式下等收入差异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并加以案例分析,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上述差异的不正确处理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最后通过理论和实践结果的为存在的问题为会计人员提出相应的意见。目的要求: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醒广大财务工作者两者之间有更深更准确的把握,减少由于无知性不遵从而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白白流失,同时提高有效控制和管理因企业涉税业务可能引起差异的水平,进而起到推进企业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公司正常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计 划 进 度 :2013-12-052013-12-22 选定论文题目,确定论文任务书2014-01-152014-02-10 收集资料,设计论文题纲2014-02-152014-03-10 撰写论文初稿2014-03-152014-04-21 修改论文2014-04-212014-04-30 论文定稿 指 导 教 师 签 字: 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辽 宁 大 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论文题目收入确认在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差异分析学生姓名吴毓英学 号100604240年级、专业10级会计学指导教师姓名李亚杰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商学院第一次指导(对确定题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1、题目范围过大,内容过多无法写全,应有明确的切入点; 2、多看些资料,多思考,确定好题目; 3、要使题目具有目标性,需加些关键词; 4、任务书需要条理清楚、明确,各项内容要齐全;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3年12月20 日第二次指导(对论文提纲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1、介绍收入概念要从多方面进行; 2、需把影响分析单独列为一部分来写; 3、差异及原因分析部分,合为一部分阐述;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2月05 日第三次指导(对初稿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1、摘要语句前后衔接不一,多读几遍,注意语句通顺; 2、直接进入主题过于直接,建议前面介绍差异分析的作用; 3、第三章要特别强调收入差异错误的直接后果;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 3 月5 日第四次指导(对修改稿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1、论文的格式务必严格按照学校规定书写; 2、小标题的撰写需斟酌; 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 4 月 17 日第五次指导(对是否定稿、进入答辩及其它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1.论文严格按照格式要求进行排版,检查无错别字后,即可定稿; 2.认真熟悉论文,复习相关知识,为论文答辩做好准备。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4 年4 月30日主管院长(主任)签名 院系盖章 年 月 日注:指导意见如不够填写可加附页指导教师评语学 生: 吴毓英 专 业:会计学 论文题目:收入确认在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差异分析 论文共19页,设计图纸 张。 指导教师评语: 该同学论文收入确认在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法上的差异分析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以收入确认在两种准则下的差异为研究对象,在对收入确认的内涵、相关收入的差异简单了解的基础上,对税会差异对企业日常会计活动的影响进行了合理分析,并提出了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的注意问题。论文观点正确,论点突出,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文字通顺流畅,论文写作过程中体现出该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收集有关资料,具有较强的查阅文献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并在撰写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较全面的的分析。 指导教师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2014年5月2日辽宁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单评阅人评语:评阅人评分: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评语:院(系)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于 年 月 日审查了 届 专业学生 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阅人评分:指导教师评分 :答辩成绩:总成绩: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注:评阅人评分满分为100分,指导教师评分满分为100分,答辩成绩满分为100分;总成绩为三者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摘要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制定了五个方面的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给购买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的控制;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而税法对收入制定了四个方面的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就从源头上导致了收入确认差异的存在,那么,对于收入确认这个作为企业日常核算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能够贴近企业的现状,并真正、真实、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又能符合国家税收征管的要求,规范合理的申报纳税呢?这就需要我们针对收入确认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根源所在,减少会计核算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稳固的核算基础。 本文正是根据税务和会计在收入确认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对收入确认的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希望通过比较分析,提醒广大财务工作者两者之间有更深更准确的把握,减少由于无知性不遵从而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白白流失,同时提高有效控制和管理因企业涉税业务可能引起差异的水平,进而起到推进企业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公司正常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关键字:收入确认;差异分析;差异影响;注意问题AbstractAccounting standards on revenue recognition conditions developed in five areas: the significant risks and rewards of ownership of the goods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buyer all; enterprise retains neither continuing managerial involvement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ownership nor to have been sold effective control over the goods; costs incurred or to be incurred can be measured reliably; amount of revenue can be measured reliably; related economic benefits are likely to flow to the enterprise.While tax on income developed a condition in four areas: the main risks and rewards of ownership of the goods have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buyer; enterprise retains neither continuing managerial involvement to the degre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ownership, nor sold control over the goods; economic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action will flow to the enterprise; related revenue and costs can be measured reliably.Well, for revenue recognition as a daily accounting of this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terprise, how can we do both to close the status of enterprises, and real, true, accurate, and timely to reflect business conditions,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s and reasonable tax declaration it? This requires us to be recognized for the difference in revenu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root cause lies in the reducing process accounting mistakes,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ccounting.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tax and accounting revenue recognition in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conduct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in revenue recogni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hope that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nancial workers reminded deeper and more accurate grasp between the two, reduce the ignorance of non-compliance which led to the loss of corporate economic interests in vain, while improving the effect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a business may lead to differences in tax-related business level and then play to promot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corporate accounting systems, corporate accounting more standardized, the companys normal management, the important role of healthy development.Key words:Revenue Recognition;Variance Analysis;Impact of differences;Attention 目录序 言11、 收入的概念及差异分析的作用2 1.收入的概念界定2 2.收入差异分析的作用3二、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下收入确认差异及其原因分析4 1.收入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4 2.提供劳务收入确认差异及其具体原因分析6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差异及其具体原因分析7 4.不同销售方式下收入确认差异及其具体原因分析7三、收入差异错误对企业会计业务的影响11 1.增加公司财务核算成本及遵从税法的成本11 2.容易导致过失性的少缴或不缴税款11 3.造成企业所得税的重复缴纳11 4.差异过大容易造成财务虚假信息12四、税会收入差异核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2 1.会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判断水平12 2.应选择恰当的会计处理手段12 3.恰当运用会计操作应用软件13 4.遵从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核算业务中的应用13参考文献14致 谢 词15 序言 从这两年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中对收入确认差异的扩大,纳税人既要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规定,又要不折不扣依法纳税,两者差异的扩大正日益增加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成本,甚至有些差异复杂难懂,操作繁琐,纳税调整困难,在实务中,纳税人由于对二者差异理解的偏差,纳税人没能立即对其做准确的纳税调整,还有可能造成计算错误,从而面临着缴纳税收滞纳金或者罚金的危险,造成无意识违法税法的现象。从当期我国财务会计人员实际水平和税务管理的现状出发,必须认真考虑降低企业财务核算成本和征纳双方遵从税法的成本。从而使外国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正确评价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同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逐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这样将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筹资,进而利用国际资本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实现全球化发展的目标。所以,当会计制度和所得税法下的收入确认差距越大,企业的税收成本就越高,企业的机会成本就越大,对收入确认差异分析是保障企业会计工作正常进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有序运行的需要。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企业管理层正确进行经营决策的需要。一、收入确认概念及差异分析对企业的作用1、收入的概念界定无论是财务信息还是税收信息都是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提供的,前者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后者则是服务于征税(国家)和纳税。设置符合不同利益主体的账簿,必然给会计设计和操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收入确认在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更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分析,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关于收入的相关定义。(1)收入的基本概念收入是基本的会计要素,概念上可分为广义上的收入和狭义上的收入,狭义的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股利收入等。作为会计要素中的收入,正是指的狭义的收入。 广义的收入是指收益,包括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收入,以及在日常活动以外的活动所形成的利得。利得主要表现为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2).企业所得税法关于收入的定义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人,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其中,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项目,会计准则中并不视为营业收入,而作为营业外收入。另外,税收上还存在一些不作为应税收入申报而会计核算中确认收入的事项,其中,不征税收入项目包括: 股本; 股本溢价; 财政拨款; 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项目包括: 国债利息收入;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税法未确认为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经济事项,只要符合收入的定义,一律纳入征税范围。所以,从总的方面来看,应税收入所包括的内容比会计收入宽泛。(3).会计准则关于收入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人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它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持续的、主要的、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日常活动。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2、收入差异分析的作用 明确收入确认差异是保障企业会计工作正常进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企业管理层正确进行经营决策的需要。科学合理、相互协调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不仅能使企业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而且有利于企业正常经营、健康发展。 (1).差异分析是防范纳税过失行为的有效前提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税法分离后,在有些方面很容易导致纳税人少缴或不缴税款,比如收入确认与计量方面,会计上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确认为收入,而税法则要视同销售;会计上要按稳健原则计量收入,对一些特殊事项不作为收入的组成部分,而税法则要按规定完整地确定销售额或营业额;税法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通常在先,而会计收入的确认时间通常在后。 对于诸如此类差异,如果纳税人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当实际遇到其中某些事项时不能及时、准确地作出涉税处理时,容易导致过失性的少缴或不缴税款。 (2)差异分析是降低税务成本的有效措施 差异的存在会给纳税人和征税部门都带来许多麻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税务成本,然而,通过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其积极意义也在于可以减少纳税差错,降低税务成本。 (3)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 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主要由会计人员完成,一方面,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处理上,并不考虑纳税调整的要求,而以会计准则为依据,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满足企业对外提供会计报告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的同时要提供所得税的征收依据,纳税时再根据税法的规定,通过填制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进行账外调整,计算出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满足纳税的要求。由于会计人员身份的双重性,在实务操作中,对收入确认差异的分析,对提高日常会计核算效率,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有很大的帮助。 (4).有利于规范企业纳税行为 税务会计只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而财务会计不能完整、具体地反映税收信息,不可能全面行使税务会计职能。在此情况下,企业纳税仍然依赖于财务会计,必然导致企业办税人员申报纳税时缺乏专业判断,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带有盲目性。因此,收入确认差异的分析,有益于推进税务会计建设,规范企业纳税行为。而且,由于两者收入的差异,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会出现各种错误,正确地应对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有利于会计人员按税法各项规定将会计收入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二、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下收入确认差异及原因分析 1. 收入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 (1).所依据的会计与税法的目的不同 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即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较高。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决定国家与纳税人之间收入分配尺度的一种义务性法规。税法对各税制要素的规定力求严肃性高、操作性强。 (2).收入确认遵循的原则和依据不同由于会计和税法不同的目的,会计要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税法要准确计算企业应纳税款,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导致会计和税法在收入确认方面应遵循的原则产生差异。首先,会计制度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而税法坚持的是法定原则、确保收入原则、公平原则、反避税原则和便利行政管理原则等一系列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原则。会计收入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认。强调与收入相关风险和报酬是否实际转移,对各种收入的确认,只有在同时满足规定的确认条件时才能确认收入的实现。应税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确认,遵循实现原则,强调所有权转移或实物转移,而没有规定必须满足的条件。证明所有权转移的凭证是已经开具发票或其他能代表所有权转移的确凿证据。 例如,会计准则中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时会根据退货经验来估计退货率,从而决定会计收入的计量金额,而税法规定商品销售后只要符合相关的法律要件,便可以确认为应税收入,而不管销售款项是否能收回。 (3).收入确认的范围不同 会计制度是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所以企业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收入范围,仅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而税法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调节着国家和纳税人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解决社会财富在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因而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所规定的应税收入,是指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利息收入、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股息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比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如果销售商品的价款估计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都已满足,企业也不能将这笔价款确认为会计上的收入,而税法为了保证国家税收的足额上缴,尽量减少收入确认上的不确定性、选择性和判断性,税法规定,企业销售商品时只要发票已经开出,提货单已交给买方即可确认为应税收入,而不需要像会计制度那样考虑与其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会流人企业。同时,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还明确了免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的范围。其中免税收入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费用。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由此看出,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的差异在于:会计收入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收入,即营业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但包括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免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应税收入既包括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营业收入,也包括企业在偶发活动中产生的营业外收入。 (4).收入计量标准不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计量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2.提供劳务收入确认差异及其具体原因分析 (1)不跨年度完成的劳务确认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劳务不跨年度的,应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税法处理与会计准则相同。 (2)跨年度完成的劳务确认收入 1)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劳务收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企业应当按照从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除外。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乘以完丁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后的金额,确认当期劳务收入;同时按照劳务估计总成本乘以完丁进度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劳务成本后的金额,结转当期劳务成本。税法与会计准则对劳务收入的确认方法相同,而且完成进度的计算规定也相同。 2).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劳务收入,应分为两种情况处理。第一,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劳务成本的金额确认劳务收入,并按相同的金额结转劳务成本。税法规定,企业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得到补偿的,应当按照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提供劳务收入总额,不能按照已经发生劳务成本的金额确认劳务收入,并按相同的金额结转劳务成本。第二,已经发生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得到补偿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已经发生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得到补偿的,应当将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的劳务收入。税法规定,企业估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得到补偿的,也应当按照从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提供劳务收入总额,等到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确定不能够得到补偿后,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方可作为损失扣除。 3)原因分析:会计和税法在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方面,仅在跨年度劳务中交易结果不能可靠计量方面上有差异。会计遵循“谨慎性”原则,而税法则完全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确认,具有很大的人为因素,没有遵循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因为税法上认为这是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与国家无关,只要是从事了劳务就必须确认收入。 案例1:2012年4月28日甲公司签约了一项安装排水系统集成工程项目,合同总金额1000万元预期为3年,预计劳务总成本600万元,假定2012年甲公司无合同收入,甲公司当年发生劳务费用100万元。2012年得知对方经营发生重大损失,款项能否收到难以确定。已经发生的劳务费用短期内难以补偿。丁公司的会计处理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100万元,贷记劳务成本100万元,根据税法规定,若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得到补偿,也应确认收入,相应的劳务成本不能税前扣除因此丁公司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差异及其具体原因分析 (1)利息收入确认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等。利息收入是指金融企业对外贷款形成的利息收入等。税法上的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 (2)使用费收入确认差异使用费收入是指企业让渡无形资产(商标权、专利权等)使用权形成的使用费收入。企业所得税法没有涉及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而对转让财产收入进行了规定,具体是指转让财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股权、债权等)的所有权,而不是使用权。 (3)原因分析: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在会计和税法上的确认大体上一样,只是利息收入的确认时间不一样。4,不同销售方式下收入确认差异及其具体原因分析 (1)不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收入规定,不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在商品发出时一次性确认销售收入,并根据会计配比原则,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而税法规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原因分析:可见,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收人的确认时间不一致,如果分期收款的时间不跨年度,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当年的总收入是一致的:如果分期收款的时间跨年度,则应将会计处理中多计的收入和多结转的成本进行纳税调整。 案例2:2011年11月1日乙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对外销售A产品100万元,合同约定5个月等额收取货款,每月月初收款一次。A产品的成本为60万元。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丁公司100万元,贷记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60万元,贷记库存商品A产品60万元,甲公司的销售利润为40万元,从税法角度来看,每月收款20万元,结转成本每月12万元,甲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应为24万元即销售收人60万元减去销售成本36万元,由此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6万元 (2)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收入规定,如果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际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和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 而税法规定,以分期收款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可见,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收入的确认标准不一致。 案例3:丙公司于2012年1月1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大型制造设备一台,合同约定销售价格为1000万元约定每年年末支付200万元,分5年等额收取。大型制造设备的成本是750万元。若不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价格为800万元,实际利率为百分之七点九。假设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乙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2012年1月1日销售实现时:借记长期应收款1000万元,贷记主营业务收人8 00万元,未实现融资收益200万元,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750万元,贷记库存商品设备750万元 2012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时: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额632万(800*7.9),借记银行存款200万元,贷记长期应收款200万元,同时,借记未实现融资收益63.2万元,贷记财务费用63.2万元,2012年丙公司的会计利润为1132万元(800750+632),按照税法规定2012年丙公司确认收入为160万元,销售成本为15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当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032万元。 (3).捐赠作为视同销售收入确认差异及原因1).处置资产收入的确认会计准则规定,对外捐赠产品不确认收入。在税法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况,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理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用于股息分配;用于对外捐赠;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企业发生上述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捐赠的物品属于外购的资产的,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认销售收人。而发生下列情形时,除将资产转移至境外以外,由于资产所有权属在形式和实质上均不发生改变,可作为内部处置资产,不视同销售:将资产用于生产、制造、加工另一产品;改变资产形状、结构或性能;改变资产用途;将资产在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转移;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形的混合;其他不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2).差异原因:在会计上,收入的确认遵循着八项基本原则,侧重于企业收人的实质性实现,因为会计的主体为某个企业,会计是为企业服务的,必须从企业的角度来正确反映收入的实现情况及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销售和经营做出正确的财务分析和判断,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服务;而税法则是为国家服务,是从财政收入的角度来反映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某企业在会计上可能并未实现收入但在整个社会中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应当确认收人。正是由于会计制度及其准则与税法的出发点、角度的不同,导致了两者在收入的确认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3).由于捐赠不能同时满足收入确认的5个条件。因此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由于投资权属发生变化,因此,税法规定应按视同销售处理。而由于捐赠类似赠送,因此增值税法规定按视同销售处理。 案例4:2013年,四川长虹公司将自产产品1 000件(单件成本100元,单位售价150元)通过减灾委员会向泥石流灾区捐赠。企业当年度不包括以上捐赠业务的利润总额为5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25 ,增值税税率l7 ,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对外捐赠时的账务处理:借记营业外支出12.55万元,贷记库存商品1O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万元。对此,要对所得税收人进行调整,而不涉及会计收人的调整本年利润=50-12.55=37.45(万元),税法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3745*12=4.494(万元)。纳税调增额=12.55-4494=8056(万元),企业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37.45+8.056)*25=11.3765(万元)。 (4).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是指购货方依据合同或协议有权退货的销售方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根据以往的销售经验合理地估计退货的可能性,通常应在商品发出时确认销售收入,企业不能合理估计退货的可能性,通常应在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而税法规定,企业估计退货的部分,在没有取得退货或没有取得实际退货证明前不得扣除应调增相应的应纳税所得额。原因分析:由于收入确认时间不一致,导致了差异的产生。案例5:长虹公司2012年4月1对外销售A类电子产品200件,单价15.000元,产品的单位成本9.000元,开出专用发票上注明销售价格300万元,增值税额为51万元。销售合同约定,在2013年7月15日之前电子产品如果有质量问题有权要求退货,A类电子产品已经发出,款项尚未收到。该公司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电子产品退货的概率为10。公司所得税率为25,所得税按季度实际数预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企业对所售产品提供质量保证属于或有事项,应记人“预计负债”科目。该公司的会计处理为:2012年4月1日:借记应收账款 351万元,贷记主营业务收入300万元,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万元,同时结转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180万元,贷记库存商品A类电子产品180万元2012年6月30日:借记主营业务收入30万元,贷记主营业务成本18万元,贷记预计负债12万元。从税务处理上看,该公司估计退货的部分,在没有退货或在没有取得实际退货证明前不得扣除,因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2万元,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2万元,计税基础为0,因此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万元。2012年7月1日,该公司的会计处理为:借记所得税费用27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3万元,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0万元。假定2012年7月10日因商品质量问题要求长虹公司退货10,实际发生销售退回时有关的增值税额允许扣减,公司的会计处理为:借记库存商品18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万元,预计负债12万元,贷记银行存款35.1万元。税法规定实际退货的部分可以扣除此时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0,计税基础为0,由于在2012年12月31日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万元。因此转回原已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万元,会计处理为: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万,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3万。3、 收入差异错误对企业会计业务的影响1.增加了公司财务核算成本及遵从税法的成本 从这两年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差异的扩大,纳税人既要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规定,又要不折不扣依法纳税,两者差异的扩大正日益增加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成本,甚至有些差异复杂难懂,操作繁琐,纳税调整困难,在实务中,纳税人由于对二者差异理解的偏差,纳税人没能立即对其做准确的纳税调整,还有可能造成计算错误,从而面临着缴纳税收滞纳金或者罚金的危险,造成无意识违法税法的现象。从当期我国财务会计人员实际水平和税务管理的现状出发,必须认真考虑降低企业财务核算成本和征纳双方遵从税法的成本。2.容易导致过失性的少缴或不缴税款 由于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在根源上的差异,在有些方面面很容易导致纳税人少缴或不缴税款,比如收入确认与计量方面,会计上对某些交易或事项不确认为收入,而税法则要视同销售;会计上要按稳健原则计量收入,对一些特殊事项不作为收入的组成部分,而税法则要按规定完整地确定销售额或营业额;税法确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通常在先,而会计收入的确认时间通常在后。 对于诸如此类差异,如果纳税人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当实际遇到其中某些事项时不能及时、准确地作出涉税处理时,容易导致过失性的少缴或不缴税款。3.造成了企业所得税的重复缴纳由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税法间存在大量暂时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也很容易导致纳税人重复纳税。例如,由于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往往先于会计收入确认时间,纳税人如果在前期已对某一交易或事项作了计税处理,当收入确认的条件成立并作会计收入记录后,纳税人不可再将该部分会计收入进行纳税申报。又如,虽然税法中要求纳税人要对会计核算中不确认收入或收益的交易或事项予以计税,但与此同时,税法所认可的此类交易或事项中取得资产的计税成本也相应高于会计核算中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纳税人在以后使用这些资产时,以会计核算的资产入账价值作为结转成本或计提折旧及分期摊销的依据,忽视对应纳税所得额作合法合法的调减,自然会导致企业所得税的重复缴纳。再如,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之间的差异还表现在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