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杆菌医学》PPT课件.ppt_第1页
《肠道杆菌医学》PPT课件.ppt_第2页
《肠道杆菌医学》PPT课件.ppt_第3页
《肠道杆菌医学》PPT课件.ppt_第4页
《肠道杆菌医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肠道杆菌,学习要求 名词解释:肥达反应 掌握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与卫生学意义 掌握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共同特性,1、G-,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菌毛, 少数有荚膜。 2、营养要求低,普通平板上生长良好。 3、生化反应活泼 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乳糖发酵试验 肠道致病菌阴性,不分解乳糖 肠道非致病菌阳性,分解乳糖,3,共同特性,4、抗原结构:菌体(O)抗原 鞭毛(H)抗原 荚膜或包膜(K)抗原 5、抵抗力:不强 6、变异:极易变异,毒力、菌落、抗原、耐药性变异。,血清型表示方式: O:K:H 例: O111:K58:H2,5,一、大肠埃希菌,代表菌:大肠杆菌(E.coli) 正常菌群; 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肠外感染;某些强毒力菌株可致肠内感染; 大肠埃希菌数被作为环境与食品卫生检测指标。,6,大肠杆菌(E.coli),一、生物学性状,多数有周鞭毛,能运动 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生化反应:IMViC试验+-,IMViC试验,1、吲哚试验 大肠杆菌色氨酸 吲哚+试剂 玫瑰吲哚 2、甲基红试验 3、VP实验 4、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总结:IMViC试验 大肠杆菌 +- 产气杆菌-+,VP,吲哚,甲基红,大肠杆菌,E.coli colonies on EMB Agar (伊红美蓝琼脂 ),E. coli cells,9,一、致病性,(一) 致病物质 1、P菌毛: 2、粘附因子 3、蛋白类毒素:引起腹泻 4、LPS和荚膜等,10,(二)所致疾病,1、 肠外感染 原因:大肠杆菌: 寄居部位改变 在肠外组织或器官引起化脓性感染。 常见病:泌尿系统感染(尿道炎、膀胱炎、 肾盂肾炎等)。 腹膜炎、胆囊炎 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等(婴幼儿 和老年人) 2、肠内感染:,菌株 致病机制 所致疾病 肠产毒型 菌毛和肠毒素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肠侵袭型 与痢疾类似 较大儿童和成人腹泻 肠致病型 损害微绒毛 婴幼儿腹泻 肠出血型 Vero毒素 急性出血性肠炎 肠集聚型 肠凝集耐热毒素 婴儿持续性腹泻,各类肠道杆菌的比较,E. coli 0157型,2006年4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数字,美国8个州暴发大肠杆菌感染,造成至少1人死亡,50人住院治疗。认定可能与居民吃了袋装的菠菜有关。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O157型的 E. coli。 這種O157型的E. coli會產生毒素,造成腸道流血。患者通常可在一週內復原。但約有7%的患者會有嚴重的失血,甚至會因而致死。 O157,1996年(日本)感染万人 News 25th January 2001 E. coli O157:H7 genome sequences,completed,13,三、微生物学检查,1、肠外感染: 标本采集:中段尿、血液、脓液、脑脊液。 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鉴定: 标本肉汤血平板IMViC试验(+-) 2、肠内感染 粪便或排泄物鉴别培养基鉴定肠毒素及血清型检查,14,SS培养基,15,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细菌性痢疾,通称痢疾杆菌;,16,抗原与分类,根据O抗原分类,17,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 菌毛:细菌通过菌毛粘附于回肠末端及结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表面,穿入细胞内繁殖炎症 内毒素: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加 外毒素:志贺毒素,Vero毒素,18,致病机理,痢疾杆菌胃小肠 粘附回、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进行细胞内繁殖 炎症 局部:坏死、炎症粘液脓血便 内毒素 刺激肠壁植物神经腹痛,里急后重 毒素 吸收入血毒血症(发热,休克) 外毒素:毒性强,A群产生,具有 神经毒性、细胞毒性、肠毒性,菌毛,19,2、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菌痢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染途径:粪-口。 症状: (1)急性菌痢: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粘液便 (2)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儿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不明显 (3)慢性菌痢:急性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20,三、微生物学检查,标本取脓血粘便,新鲜,不与尿混合,立即送检选择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鉴定血清学鉴定。 急性中毒型菌痢取肛门拭子。,21,沙门菌属(Salmonella),仅少数对人致病,引起: 伤寒 副伤寒 食物中毒 败血症,22,伤寒杆菌的鞭毛 图片由微生物学教研室提供,23,伤寒杆菌电镜照片,24,一、生物学性状,培养与生化反应 对胆盐和煌绿的耐受性比其他肠道菌强 葡萄糖分解试验:鉴别伤寒、副伤寒杆菌 H2S试验:鉴别副伤寒甲、乙杆菌 抗原构造与分类 成分 相应抗体 菌体(O)抗原: 脂多糖 IgM 鞭毛(H)抗原: 蛋白质 IgG Vi(毒力抗原) -检查伤寒带菌者,25,1、菌体抗原cell wall O (O抗原) 脂多糖 稳定、耐热,特异性低,为沙门菌共有, 2、鞭毛抗原flagella H (H抗原) 蛋白质 不稳定,不耐热,特异性高,可鉴别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及副伤寒杆菌的分型,O抗体,IgM,早现早退,H抗体,IgG,迟现迟退,26,3、表面抗原capsular Vi (Vi抗原) 与毒性有关:抗吞噬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新分离菌才有,Vi抗体:体内有菌时产生,无菌时消失, 可作为伤寒带菌者指标,27,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 侵袭力 菌毛、Vi抗原 内毒素:大部分内毒素引起WBC但伤寒杆菌内毒素引起WBC 肠毒素:水样腹泻,肠热症(即伤寒、副伤寒): 伤寒杆菌伤寒 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副伤寒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染途径:粪-口途径,2、所致疾病-(1)肠热症,29,伤寒沙门菌,小肠,肠系膜淋巴结,初次菌血症,肝脾、骨髓 的巨噬C内 繁殖,菌血症,发热、肾和其他器官感染,胆囊,集合淋巴结溃疡 和炎症,腹泻,肠出血,肠穿孔,胆囊炎或带菌状态,淋巴结,胸导管,胆汁,胆汁,30,胃,淋巴管,胸导管,发热、全身不适乏力,血培(+)出现抗体,病菌,小肠粘膜上皮,巨噬C吞噬,肠壁、肠系膜淋巴结,血流(第次菌血症bacteriomia),第1周,31,第4周 恢复期,肝脾肿大 皮肤玫瑰疹,菌-肾-尿(尿检菌),菌-胆囊-粪便(粪检菌),小肠肠壁超敏反应 肠坏死、穿孔,持续发热,相对缓脉,WBC下降,表情淡漠、全身中毒症状,全身、器官和组织,再次入血(第次菌血症),第2、3周,32,持续高热和相对缓脉,33,玫瑰疹,34,35,带菌问题carrier:3-5%的人病后可随粪便排菌,成为伤寒带菌者(传染源),值得注意,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 肠炎杆菌等污染食物引起 多为集体食物中毒 细菌一般不入血 潜伏期4-24h,呕吐, 腹痛,腹泻,发热。,(二)所致疾病 2、食物中毒,37,常由猪霍乱杆菌、丙型副伤寒、鼠伤寒及肠炎杆菌引起 症状:进入血流-高热、寒战、厌食、贫血 进入组织器官广泛感染,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肾盂肾炎、心内膜炎、,(二)所致疾病 3、败血症,38,主要由鼠伤寒杆菌引起 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多发,(二)所致疾病 4、婴幼儿腹泻,(三)免疫力 伤寒或副伤寒病后可获牢固免疫力(细胞免疫为主) 血液中抗体增高可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39,三、微生物学检查,病原菌检查: 肠热症根据病程不同,取标本 1W 取血,1-3W取骨髓液,2W起粪便,3W起取尿液 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骨髓液增菌SS培养基EMB鉴别培养基3724h无色半透明乳糖不发酵菌落双糖或三糖培养基生化反应玻片凝集试验,40,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widal test),原理: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定量凝集试验 用已知的伤寒杆菌H抗原 伤寒杆菌O抗原 +患者血清 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H抗原 定量凝集反应测定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及其含量,以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概念),41,O(菌体)抗原凝集试验,42,H(鞭毛)抗原凝集试验,43,诊断标准:因为隐性感染者或接种过菌苗的正常人伤寒血清中一定量的抗体,所以肥达试验的凝集效价应超过正常范围才有诊断意义。,44,我国标准 广州地区 伤寒杆菌O 1:80 1:160 伤寒杆菌H 1:160 1:160 甲型伤寒副杆菌H 1:80 1:160 乙型伤寒副杆菌H 1:80 1:160,结果判断,若两次试验效价上升或超过4倍则更有意义,45,Example of widal test,46,四、防治原则,Vi荚膜多糖疫苗。,47,其他肠道杆菌,克雷伯菌属: 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变形杆菌属:有鞭毛、运动活泼,具有迁徙生长现象的G阴性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和泌尿系统感染等;某些菌株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因此临床上常用变形杆菌OX19、OX2、OXk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斑疹伤寒或恙虫病患者血清作凝集试验(外斐试验),协诊立克次体病。,48,小结,肠道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一大群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 大肠埃希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能引起肠外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肠内感染。在卫生学上常以大肠菌群数和细菌总数作为饮水、食品等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志贺菌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分四群。我国以福氏志贺菌最常见。 菌痢分为:急性菌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