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刘亚峰.ppt_第1页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刘亚峰.ppt_第2页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刘亚峰.ppt_第3页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刘亚峰.ppt_第4页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刘亚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微生物药,抗微生物药分类,按照化学结构或所作用的微生物分为: -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 类、单环内酰胺类、氧头孢烯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多肽类抗生素:糖肽类、多粘菌素 -其他抗生素:克林霉素 -化学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 -抗结核药 -抗真菌药 -抗麻风药 -抗病毒药,选择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确立先决条件 尽快采集临床标本送检以获得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进行常规药物敏感试验: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 -熟悉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作用和抗菌谱、药动学和 药效学特点及不良反应,根据药物的抗菌效应、疾病的严 重程度及感染部位选择抗菌药物 -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生理及免疫状态等合理用药 -尽量应用抗菌药物的序贯治疗 -老年患者选药尤需谨慎 -避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当前病原学诊断中存在的问题,-不重视,送检率低 -标本采集不规范 -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落后,观念陈旧 -临床医师与实验室缺少沟通 -临床医师不会分析细菌培养和药敏报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无指征的治疗用药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 -忽视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不合理应用的后果:细菌耐药增加,耐药菌增加的原因-产生与传播增加,-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 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药 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耐药菌传播增加: 通过医护人员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 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 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耐药细菌感染的后果,-细菌耐药的直接后果 增加患者住院时间与住院率 增加死亡率 增加耐药菌院内感染发病率 增加医疗费用 -间接后果 无法治疗的感染 生产力的损失,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合理应用,-合理的治疗方案: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而定 -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 日给药次数 溶媒 疗程 -严格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注意肝肾功能减退者及免疫低下者的应用 -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 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 者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临床病原学诊断滞后 -某些部位的感染非创伤性手段难以获得无污染诊断标本 -临床感染本身的复杂性和某些不确定性 -为改善预后,任何感染特别中重症感染都必须及早抗菌 治疗 经验性治疗虽属无奈,但绝对是必须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某类(种)感染病原谱及其流行病学分布规律 -临床病情: 严重程度 免疫状态 用药限制因素(肝、肾功能) -抗菌药物知识 -当地耐药情况 -循证医学证据,经验性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经验性治疗时在抗菌药物选择上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和诱导耐药性的能力 -药物的组织渗透性 -给药时间及剂量 -药物的毒副作用 初始治疗要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因其起效快,可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如能获得细菌学检查结果,则要根据这些资料调整治疗, 选择一种窄谱抗生素进入降阶梯靶向治疗,经验性治疗-抗生素的选择,以本地区细菌流行病学及药敏试验结果为基础,还要充分 考虑具体情况,即当前现状、危险因素来选择适当的广谱 抗生素作为起始治疗 抗生素应具备: -对病原菌有高度活性 -在感染部位可达有效治疗浓度 -对细胞内微生物有作用 一般选择疗效最好、同时对目标病原菌的耐药选择压力 和附加损害最小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抗菌谱】系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即每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每种抗生素特有的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 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可用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实验治疗法测定。体外抑菌实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底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的时机,各种指南都非常强调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时机 -美国的指南指出,要在患者入院4小时或感染发生4小时内就开始应 用正确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欧洲的指南也主张尽早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经验性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患者,即使应用了正确的抗生素,但如果用 药时间晚,患者的病死率仍可达70%。因此,不仅要正确 还要尽早使用 -Prof. Luna 一旦获得细菌学检查结果,则应进入降阶梯靶向治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的不足,-抗生素选择盲目性较大,增加了药物的选择性 压力,也造成资源浪费 -临床判断与决策难度大,受个人因素影响 -给不规范行为留下空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向靶向治疗的转换,转换的操作程序: -使用抗生素前留取标本和送检 -完成标本采集后立即开始经验性治疗(覆盖常见病原体) -4872h后对病原学诊断结果和治疗反应进行评估,若 有特异性阳性诊断结果,则转为针对性、相对窄谱的 治疗-降阶梯靶向治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药动学与药效学,抗菌药物可分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其疗效与曲线 下面积(AUC)、MIC或血药峰浓度CMAX/MIC的比值密切相关。给药 目的是尽量提高血药峰值浓度. 最小抑菌浓度(MIC):在特定环境下孵育24小时,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用于定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包括内酰胺类药物等,其疗效与药物浓度大于 MIC的持续时间(TMIC)相关。给药目的是尽可能延长血药浓度超过 MIC的时间,使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时间为给药间隔时间的70%,即 70%TMIC,时间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区别,时间依赖 杀菌作用非浓度依赖 无PAE(抗菌后效应),青霉素类 第一、二、三代头孢 氨曲南,缩短给药间隔, 尽量延长超MIC时间,浓度依赖 杀菌作用浓度依赖 有较好PAE,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提高血药浓度, 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可每日一次,介于二者之间 杀菌作用非浓度依赖 有一定PAE,第四代头孢 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介于二者之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适当的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日给药次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药物的半衰期 ( t1/2 ) -抗菌药物后效应 ( PAE ),适当的给药方法-短药物半衰期,大多数青霉素类和亚胺培南:1h左右 (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大多数头孢菌素(第三代的个别品种及第四代除外):12h 宜将1日量分多次给药,一般每隔34个半衰期给药一次,反对溶于5001000ml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 -血中很难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 -青霉素类抗生素在葡萄糖液中极不稳定 -代谢产物易引起患者过敏,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抗生素血药浓度虽已低于其最小抑菌浓度但仍在 一定时间内发挥持续抑菌作用 -氨基糖苷类: 体外13h、 体内48h -大环内酯类: 33.5h -碳青霉烯类: 35h -喹诺酮类药物也有PAE 为延长给药间期、减少给药次数提供了合理依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溶媒,1.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应将每次的量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快速(30min)静脉滴注或者溶于 2040ml生理盐水中缓慢(5min)静脉推注 -优点:减少药物体外分解、代谢及产生过敏原 使体液和组织中迅速达到较高浓度而发挥强大杀菌作用 2.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副作用之一是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呼吸肌麻痹 -应将其溶于至少200ml的液体中缓慢滴注,时间 1h,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用药时间越长,耐药菌继发感染的几率越大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 -一般用至症状消退、体温正常后7296h,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若临床疗效不显著,72h后可考虑更换 -研究显示,VAP患者抗生素治疗14天减至7天,耐药菌导致的二重 感染由24%降至7.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所谓降阶梯靶向治疗,不仅指根据药敏结果选择 窄谱抗菌药物,也指有效控制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联合治疗的适应证: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或多种病原菌 混合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 结核病、深部真菌病等 -联合后毒性较强药物的用量可以减少者 -可以肯定获得协同作用者 联合治疗的毒性反应较重,患者耐受性较差。因此, 不推荐对全身感染患者进行联合治疗;即使需要联合治 疗,也应将疗程控制在3天以内,优化抗菌药物治疗-合理应用的延伸与发展,优化抗菌药物治疗:2RDM原则 -优化抗菌治疗治疗需要强调的不仅是选用适宜药物,而且是优选药 物,并且根据药动学/药效学原理,优化给药方案(剂量及其分配、疗 程),其目标除改善疗效外,还要求防止和减少耐药,以及节约费用 -“3R”原则: Right patient (合适的有指征的病人) Right antibiotic (合适的抗菌药物) Right time (合适的时间即早期治疗和适当的疗程) -“3D”原则: Drug (药物) Dose (剂量) Duration (疗程),优化抗菌药物治疗-合理应用的延伸与发展,优化抗菌药物治疗: 2RDM原则 2RDM: Right patient (有指征的病人) Right antibiotic (合适的抗菌药物) Dose (适当而足够的剂量和给药次数) Duration (合适的疗程) Maximal outcome (尽可能好的疗效) Minimal resistance (尽可能低的耐药),优化抗菌药物治疗-到位而不越位,优化抗菌药物治疗的核心或关键是提高初始经验性治疗的成功率。 -正确的诊断和对致病病原体的估计。充分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做出合理 的分析与判断,对流行病学资料及其规律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充分评估宿主因素(基础疾病、某些特定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利于感染控制 的全身和局部因素等) -参考指南和当地耐药情况以及在通晓抗菌药物知识的基础上选择药物和制 定给药方案 重点要求是恰当(appropriate)和足够(adequate) 抗菌药物应用所谓“能用简单的就不用高档的,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 谱的,能口服的就不用注射的”,这种提法对防止滥用可以有一定的 积极意义,但作为治疗原则是不够全面的,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青霉素类,-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青霉素类药物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 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做青霉素皮试 -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 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能 减退患者 -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本类药物在碱性溶液中易失活,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头孢菌素,-禁用于对任何头孢菌素有过敏史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先前有否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或其他 药物的过敏史。有青霉素类、其他内酰胺类及其他药物过敏史的 患者,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应谨慎使用本类药物 -本类药物多数主要经肾脏排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肌 酐清除率适当调整剂量 -氨基糖苷类与第一代头孢菌素合用可能加重前者的肾毒性,应注意 监测肾功能 -头孢哌酮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或出血,合用维生素K可预防出血; 本药亦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72h内应避免 摄入含酒精饮料,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碳青霉烯类,-禁用于对本类药物及其配伍成分过敏的患者 -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更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本类药物所致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多发生在原有癫痫史等中枢 神经系统疾患者及肾功能减退患者未减量用药者,因此原有癫痫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避免使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有指征 应用美罗培南或帕尼培南时,需严密观察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 -肾功能不全者及老年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时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 量用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内酰胺抗生素,因其具有对-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应用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前必须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 试,对青霉素类过敏者或青霉素皮试阳性者禁用;对以上复合制剂 中任一成分有过敏史者禁用该复合制剂 -有头孢菌素或舒巴坦过敏史者禁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有青霉素类过 敏史者确有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指征时,必须在严密观察下慎 用,但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不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调 整剂量 -本类药物不推荐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不推荐 在儿童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氨基糖苷类,-对氨基糖苷类过敏的患者禁用 -本类药物均具肾毒性、耳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因此用药期间 应监测肾功能,严密观察患者听力及前庭功能,注意观察神经肌肉 阻滞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先兆时,须及时停药;需注意局 部用药时亦有可能发生上述不良反应 -本类抗生素对社区获得上、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抗菌作用差,又有明显的耳、肾毒性,因此对门急诊 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宜选用本类药物;也不宜用于 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初发病例的治疗 -肾功能减退患者需根据其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给药,并应进行血药 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氨基糖苷类,-新生儿、婴幼儿、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临床有明确 指征需应用时,则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给药 -妊娠期患者避免使用,哺乳期患者应避免使用或用药期间停止哺乳 -本类药物不宜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或 强利尿剂同用,与注射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合用时可能增加肾毒性 -本类药物不可用于眼内或结膜下给药,因可能引起黄斑坏死,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大环内酯类,-禁用于对红霉素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过敏的患者 -红霉素及克拉霉素禁止与特非那丁合用,以免引起心脏不良反应 -肝功能损害患者如有指征应用时,需适当减量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肝病患者和妊娠期患者不宜应用红霉素酯化物 -妊娠期患者有明确指征用克拉霉素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哺乳期患 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使用时必须首先以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加入生 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药物浓度不宜超过0.10.5,缓慢 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糖肽类,-禁用于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过敏患者 -不宜用于:预防用药;MRSA带菌者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常规经验用药;局部用药 -具有一定肾、耳毒性,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监测 血药浓度,注意听力改变,必要时监测听力 -有用药指征的肾功能不全、老年人、新生儿/早产儿或原有肾、耳 疾病者应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监测血药浓度,疗程不超过14天 -万古霉素属妊娠期用药C类,妊娠期患者应避免应用;确有指征时 需监测血药浓度,据以调整给药方案;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 哺乳 -应避免与各种肾毒性药物合用 -与麻醉药合用时,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必须合用时,两药应分瓶滴 注,并减缓万古霉素滴注速度,注意观察血压,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克林霉素,-禁用于对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过敏的患者 -使用本类药物时,应注意假膜性肠炎的发生,如有可疑应及时停药 -本类药物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应避免与其他神经肌肉阻滞剂合用 -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男性患者使用剂量较大时,偶可出现尿潴留 -本类药物不推荐用于新生儿 -妊娠期患者确有指征时方可慎用,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确有应用指征时宜减量应用 -静脉制剂应缓慢滴注,不可静脉推注,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喹诺酮类,-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 应用本类药物 -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本类药物的吸收, 应避免同用 -偶可引起抽搐、癫痫、神志改变、视力损害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 良反应,在肾功能减退或有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者中易发生,因 此本类药物不宜用于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 -本类药物可能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关节病变、肌腱断裂等,并偶可 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磺胺类,-禁用于对任何一种磺胺类药物过敏以及对呋塞米、矾类、噻嗪类利尿 药、磺脲类、碳酸酐酶抑制剂过敏的患者 -引起的过敏反应多见,可表现为严重的渗出性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 坏死松解型药疹等,因此过敏体质及对其他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尽 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可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用药期间应定期检 查周围血象变化 -可致肝脏损害,引起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用药 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肝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可致肾损害,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肾功能减退、失水、休克及老 年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易加重或出现肾损害,应避免使用 -可引起脑性核黄疸,因此禁用于新生儿及2月龄以下婴儿 -妊娠期、哺乳期患者应避免用本类药物 -用药期间应多饮水,保持充分尿量,以防结晶尿的发生;必要时可服 用碱化尿液的药物,抗菌药物应用注意事项-硝基呋喃类,-禁用于对呋喃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在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时应用呋喃妥因可发生溶 血性贫血,故新生儿不宜应用。成人患者缺乏此酶者也不宜应用 -哺乳期患者服用本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 -大剂量、长疗程应用及肾功能损害患者可能发生头痛、肌痛、眼球震 颤、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 -呋喃妥因服用6个月以上的长程治疗者偶可发生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或肺 纤维化,应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停药 -服用呋喃唑酮期间,禁止饮酒及含酒精饮料,抗结核药-分类及应用原则,根据其作用特点分为两类: -对结核杆菌有杀灭作用的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 胺、左氧氟沙星等 -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等 抗结核药应用原则: -早期用药:药物愈易渗入,对药物的敏感性高,药物疗效好 -联合用药:可增强疗效、减轻毒性及耐药性的产生 -规律用药:严格按照化疗方案所规定的品种、剂量、给药次数及间隔 时间给药以保证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 -注意用法:短时间内达到最高有效浓度比长时间维持低浓度疗效好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或剂量,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化疗前要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及肝肾疾病史,对有肝肾损害者要酌 情慎用抗结核药物 -要向患者说明服用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其一旦出现不 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 -口服抗结核药物应晨间空腹顿服,若患者耐受性较差可由结防机构医 生决定将空腹顿服改为饭后、睡前口服或分服 -轻微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关节痛等可在医生观察指导下继续用药 -若不良反应较重应及时报告结防机构并及时就诊,经临床评估是否停 用引起不良反应药物,但不得自行任意更改化疗方案 -若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同时按照药物不良反 应报告规范治疗,抗真菌药-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包括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如各种皮肤癣症,可经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受损有关,如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 以及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均与其发病有关。病情多较严重,长危及 生命,需强效抗真菌药物全身用药加以控制 根据病原菌的致病力可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致病性真菌本身具有致病性,包括组织浆胞菌、粗球孢子菌、巴西副 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和孢子丝菌等,此类 真菌所致感染多呈地区流行 -条件致病性真菌有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属、毛霉属、放线菌 属、奴卡菌属等,此类真菌致病性低,通常不感染正常人,但正常 人大量接触后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抗真菌药-分类,按用药方式分为外用与系统性应用两类 按真菌作用机制分类: -破坏真菌细胞壁:二性霉素B、尼可霉素、多氧霉素、睫状真菌素 -破坏或影响真菌细胞膜:唑类、丙烯胺类和吗啉类、环毗酮胺 -影响真菌核酸的合成与功能:氟胞嘧啶、灰黄霉素 按化学结构分类: -多烯类: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 -杂类:氟胞嘧啶、灰黄霉素、睫状真菌素 -唑类: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丙烯酰胺类:特比奈芬 -吗啉类:阿莫罗芬,抗真菌药-系统性抗真菌药应用原则,-应首先在感染部位采取标本进行涂片检查及培养,找到病原真菌时 方可确诊,自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培养阳性者为疑似病例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选择用药。在病原真菌未明确前,可参 考常见的病原真菌给予经验治疗;明确病原菌后,可根据经验治疗 的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给药 -疗程需较长,一般为26周或更长 -严重感染的治疗应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真菌药物,并应静脉 给药,以增强疗效并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在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增强 机体免疫功能 -有指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抗麻风药-氨苯砜,-氨苯砜是治疗麻风病的主要药物。但由于长期广泛使用,耐药病例 不断增多,现已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联合治疗方案中的主要药物 -疗程624个月 -注意事项: 有磺胺类药过敏史、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贫血、精神病的麻风病患 者禁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孕妇慎用 治疗初期部分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贫血,应适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 B12;有严重贫血时应停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患者应 慎用本药 极个别患者可发生发热、淋巴结肿大、黄疸、肝肿大等(氨苯砜综 合征),预后较差 肾功能减退者需减量,无尿者应停用,抗病毒药-分类,按对不同病毒的作用机制分为两大类: -抗非逆转录病毒药:多用于一般的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疱疹、病 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有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抗逆转录病毒药:多用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有核苷类 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 酶抑制剂等 按对不同病毒感染的治疗分为: -一般病毒感染的治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艾滋病的HAART治疗: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等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核苷(酸)类药物、干扰素、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多种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单 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均有抑制 作用 -注意事项: 对本品过敏、心脏病患者、严重肾功能不全、孕妇禁用 严重贫血患者慎用,必要时口服叶酸制剂 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血尿酸,必要时减量 注意胃肠道反应,必要时可饭后口服,抗病毒药-抗艾滋病药物,-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司他夫定、去羟肌 苷、阿巴卡韦、替诺福韦、恩替卡韦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仑、奈韦拉平 -蛋白酶抑制剂:阿扎那韦、茚地那韦、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典型方案至少由3种药物组成:两种NRTI加一种PI或NNRTI联合应用 也可一、两种PI加两种NRTI联合应用,抗病毒药-抗艾滋病药物,HAART治疗的时机: -HIV感染的急性期:无论CD4+ T细胞计数为多少,均考虑治疗 -无症状感染期:若CD4+ T细胞350106/L,无论血浆病毒载量为多 少,可定期复查暂不治疗。若为(200350)106/L则 定期复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即进行治疗: CD4+ T细胞计数1 年内下降30% 血浆病毒载量10106copies/ml 患者迫切要求治疗,且保证有良好的依从性 - AIDS病人:继发感染被控制后,无论CD4+ T细胞数以及病毒载量的 高低,均应进行治疗,抗病毒药-抗肝炎病毒药物,抗HBV药物: -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普通干扰素 -核苷(酸)类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 -免疫调节剂:胸腺肽-1a 抗HCV药物:联合治疗是唯一选择 -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干扰素- -非逆转录酶抑制剂:利巴韦林,抗病毒药-抗肝炎病毒药物的适应证,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HBV活跃复制:HBV DNA10104copies/ml -肝脏炎症活动:ALT2倍正常值上限,若干扰素治疗则应10倍 正常值上限且血清胆红素2倍正常值上限 ALT2倍正常值上限但持续时间超过6月 ALT持续正常者,若肝活检显示肝组织炎症活动 度G2或Knodell HAI4 Knodell HAI 评分系统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只要确诊为HCV RNA阳性即需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干扰素应用注意事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流感样症候群:发热、寒战、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恶心等 -一过性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精神异常:抑郁、妄想、焦虑、甚至自杀倾向等 -诱导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甲亢、甲减、糖尿病、银屑病等 -其他少见不良反应:肾脏损害、视网膜病变、听力下降、间质性肺 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等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 -妊娠,精神病,未能控制的癫痫、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 性疾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未戒断的酗酒/吸毒,有症状心脏 病,失代偿肝硬化等,抗寄生虫病药,抗寄生虫病药分类,按照所作用的寄生虫分为: -抗疟药 -抗阿米巴病药 -抗滴虫药 -抗利什曼原虫药 -抗血吸虫病药 -驱肠虫药,抗寄生虫病药-抗疟药应用原则,抗疟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根据流行地区 的疟原虫虫种及其对抗疟药物的敏感性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合理选择 药物,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延缓抗药 性的产生 -间日疟治疗药物:首选磷酸氯喹片、磷酸伯氨喹片,治疗无效时可 选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 口服剂型进行治疗 -恶性疟治疗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包括 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 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等。 -重症疟疾治疗药物:青蒿素类药物注射剂,包括蒿甲醚和青蒿琥 酯;磷酸咯萘啶注射剂,抗寄生虫病药-抗疟药应用注意事项,-氯喹、磷酸哌喹、伯氨喹和咯萘啶的剂量均以基质计算 -阿莫地喹可致粒细胞缺乏,萘酚喹可致血尿,如出现不良反应则应立即停药 -使用青蒿琥酯注射剂做静脉注射时,需先将5%碳酸氢钠注射液1ml注入青蒿琥 酯粉剂中反复振摇23分钟,待溶解澄清后再注入5ml等渗葡萄糖或生理盐 水,混匀后缓慢静脉推注;配制后的溶液如发生混浊,则不能使用。 -使用咯萘啶注射剂做静脉滴注时,需将160mg咯萘啶药液注入500ml的等渗葡 萄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