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ppt_第1页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ppt_第2页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ppt_第3页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ppt_第4页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在记言的同时,论语还记录了一些生活片段。 如阳货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杀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的写作特点,5、论语还善于在记言记事中表现人物个性, 例如“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侍坐”一章,记孔子听弟子各言其志,通过不同的谈话方式和内容,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思想性格。子路的直率自信、冉有的谦恭有礼、公西华的长于辞令、曾皙的潇洒风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书中孔子的形象尤为丰满、鲜明。,论语虽是语录体,但它在记言中兼顾叙事写人生动活泼,凝练隽永。这种形式对后代笔记、小品一类散文有很大的影响。,第十六节 墨子和老子,一、墨翟的生平和墨子一书,墨翟(生卒年不详)的生活时代大致与孔子相接,他是战国初期的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做过小手工业者,会制造各种机械。他早年曾学习儒家学说,但后来认为儒家的礼过于烦缛,厚葬服丧靡财害事,于是“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另立墨家学派。,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原有七十一篇,今存五十八篇。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这些主张都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端而发的,它代表了下层人民减轻剥削、渴望安定生活的要求。 墨家提倡尊天事鬼,用天和鬼压制统治者,不要过于放纵。,二、墨子的写作特点,保留了语录体的形式,还有不少篇章则已初具议论文的规模。这些作品每篇都有一个反映中心思想的标题,篇中围绕中心思想,逐层展开论述,谋篇布局都有一定之法。尚贤、尚同等主要篇目的观点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他们的文章重视实用,不求文采,风格平实质朴。,墨家还提出以“三表”作为立言的依据,墨子非命上说: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另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家又很讲究形式逻辑,重视论辩技巧,他们善于从具体的生活现象和历史事实出发,由小到大,层层类比,进行推理论证。,例如非攻上为了阐明“非攻”的道理,就先以常见事物为例:,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从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是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去人)人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滋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墨子中也有很多比喻。书中的比喻往往是以事喻事,例如耕柱篇中治徒娱、县子硕问墨子:“为义无反顾孰为大务”,墨子回答说:“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局限性。” 在墨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由比喻向寓言过渡的这种痕迹。,三、老子的生平和老子一书,老子像,关于老子一书的作者和成书时代,老子大约是后人记录的老子的语录,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增加内容。书中有些言论带有战国中后期的时代特色,如“大道废,有仁义”等,可能就是道家后学所附益的。在战国前期大致就编成了。,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二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合称为道德经。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则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不分章。,四、老子的思想,1、老子一书的思想体系是围绕着关于道的理论而展开的。 老子第二十一章说: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第二十五章又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是老子考察宇宙万物本源时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道的本质特征是自然无为。,道先于天地而生,它浑然而成,恍惚无形,却又独立存在,永不消失,循环运行,永无止息。 道这一概念的出现,打破了神创造和支配万物的传统说法以及天道有知的迷信思想,是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同时它也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抽象思辨能力的极大提高。,2、老子把自然无为的思想运用到政治方面,“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同上第五十七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同上第七十五章)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同上第五十七章),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保留着古代风俗的小农经济的社会:,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楫,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