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2316-1990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专注于感官分析领域,具体为"A"-"非A"检验方法。该标准旨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流程,用于评估产品是否具备某种特定属性("A")或缺乏该属性("非A"),通过人的感官(如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来进行判断。下面是该标准主要内容的阐述:
-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化妆品、纺织品等多种产品的感官质量评价,特别是在需要确定样品是否具有某一特征或差异性检测时尤为适用。
-
基本原理:"A"-"非A"检验是一种二元区分测试法,目的是让评价员判断样品是否表现出预设的特征"A",或者属于与"A"特征相对的"非A"类别。这种检验强调的是辨别存在与否,而非量化差异程度。
-
试验设计:
- 样品准备:需确保样品在外观、包装等方面的一致性,避免非测试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干扰。
- 评价员选择与培训:选择具有一定感官敏感度和辨识能力的评价员,并进行必要的感官训练,确保他们能准确理解"A"与"非A"的定义。
- 试验条件:测试环境应控制光线、噪音、温度、湿度等外界因素,以减少环境对感官判断的影响。
-
检验程序:
- 单样本检验:评价员逐一检验样品,判断其属于"A"还是"非A"。
- 对比检验:将"A"样品与"非A"样品或参照样品同时呈现给评价员,要求区分两者。
- 三角检验:提供三个样品,其中两个相同(均为"A"或"非A"),一个不同,评价员需识别出不同的那个。
-
数据收集与分析:
- 记录每位评价员的判断结果,统计正确识别"A"或"非A"样品的比例。
- 应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卡方检验)来评估结果的显著性,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的区分阈值。
-
结论制定: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决定产品是否满足"A"或"非A"的特性要求,为产品质量控制或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该标准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提高了感官检验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管理和研发过程中重要的评估工具。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GB 12316-1990 感官分析非检验 GB 1231690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85881987感官分析方法学“A”“非A”检验。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对两类样品作差别检验的一种感官分析方法“A”“非A”检验。本标准适用于确定由于原料、加工、处理、包装和贮藏等各环节的不同而造成的产品感官特性的差异。特别适用于评价具有不同外观或后味的样品。本标准规定的方法也适用于敏感性检验,用于确定评价员能否辨别一种与已知刺激有关的新刺激或用于确定评价员对一种特殊刺激的敏感性。2引用标准GB 10220感官分析方法总论GB 10221.110221.4感官分析术语GB 3358统计学名词及符号3方法提要以随机的顺序分发给评价员一系列样品,其中有的是样品“A”有的是“非A”,所有的“非A”样品在所比较的主要特性指标应相同,但在外观等非主要特性指标可以稍有差异。“非A”样品也可以包括“(非A)1”和“(非A)2”等。要求评价员识别每个样品是“A”还是“非A”。对检验的结果作统计分析。4检验的一般条件4.1评价员4.1.1条件评价员应具备的条件见GB 10220。参加检验的所有评价员应具有相同的资格水平与检验能力。例如都是优选评价员或都是初级评价员等。4.1.2评价员数需要7个以上专家或20个以上优选评价员或30个以上初级评价员。4.2外部条件4.2.1检验室检验室的设计和条件可参照GB 10220的有关条款。详细的内容将在专门的标准中规定。4.2.2器具器具由检验负责人按样品的性质、数量等条件选定。使用的器具不应以任何方式影响检验的结果。应优先选用符合检验需要的标准化器具。4.3被检样品4.3.1抽样应按被检产品的抽样标准抽样。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准或抽样标准不完全适用时,则由有关各方协商议定抽样方法。4.3.2样品的准备应根据检验目的确定下列内容:a样品制备的方法和分发的方式;b样品量。送交每个评价员检验的每种样品的量应相等,并足以完成所要求的检验次数;c样品的温度。同一次检验中所有样品的温度都应一样;d对某些特性的掩蔽。例如使用彩色灯除去颜色效应等;e样品容器的编码。每次检验的编码不应相同。推荐使用3位数的随机数编码;f容器的选择。应使用相同的容器。5检验步骤5.1检验前的体验检验评价前应让评价员对样品“A”有清晰的体验,并能识别它。必要时可让评价员对“非A” 也作体验。检验开始后,评价员不应再接近清楚标明的样品“A”,必要时,可让评价员在检验期间对样品“A”或“非A”再体验一次。5.2分发样品a以随机的顺序向评价员分发样品。不能使评价员从样品提供的方式中对样品的性质作出结论。b用不同的编码向各位评价员提供同种样品。c分发给每个评价员的样品“A”或样品“非A”的数目应相同(样品“A”的数目和样品“非A”的数目不必相同)。5.3检验技术a要求评价员将系列样品按顺序识别为“A”或“非A”。b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检验。5.4评价记录检验完毕评价员将自己识别的结果记录在回答表格中。回答表格的式样,见附录B(参考件)。可根据检验的需要对记录的内容作详细的规定。6结果的表达与解释6.1结果的汇集检验结束后由检验负责人汇集所得到的数据并填入表1。表 1检验判别统计表样品数 判别数“A”和“非A”样品数累计“A”“非A”判别为“A”或“非A”的回答数“A”n11n12n1.“非A”n21n22n2.累计n.1n.2n.注:n11样品本身为“A”而评价员也认为是“A”的回答总数。n22样品本身为“非A”而评价员也认为是“非A”的回答总数。n21样品本身为“A”而评价员认为是“非A”的回答总数。n12样品本身为“非A”而评价员也认为是“A”的回答总数。n1.第一行回答数的总和。n2.第二行回答数的总和。n.1第一列回答数的总和。n.2第二列回答数的总和。n.所有回答数。6.2统计解释用2检验来表示检验结果。检验原假设:评价员的判别(认为样品是“A”或“非A”)与样品本身的特性(样品本身是“A”或“非A”)无关。检验的备择假设:评价员的判别与样品本身特性有关。即当样品是“A”而评价员认为是“A”的可能性大于样品本身是“非A”而评价员认为是“A”的可能性。当样品总数n.小于40或nij小于等于5时,2统计量为式(1):(1)式中:E0各类判别数nij(i1,2;j1,2)。Etni.n.j/n.当样品总数n.大于40和nij大于5时2统计量为式(2):(2)在i1,2;j1,2时,公式(1)、(2)有如下等价公式,见式(3)、(4):(3)(4)将(或2)统计量与表2中对应自由度为1即(21)(21)的临界值相比较, 见式(5)、(6):当(或2)3.84(在0.05的情况)(5)当(或2)6.63(在0.01的情况)(6)则在所选择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即评价员的判别与样品本身特性有关,即认为样品“A”与“非A”有显著性差别。当(或2)3.84(在0.05的情况) (7)当(或2)6.63(在0.01的情况)(8)则在所选择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设,即认为评价员的判别与样品本身特性无关,即认为样品“A”与“非A”无显著性差别。结果的表达与解释应用实例,见附录A(参考件)。表 22分布临界值表(节录)自由度显著性水平0.050.01123456789103.845.997.819.4911.112.614.115.516.918.36.639.2111.313.315.116.818.520.121.723.27检验报告检验后要写出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评价员数及其资格水平;b是否检验前对样品“A”和“非A”都作体验;c检验环境;d有关样品的情况说明;e得到的检验结果及其统计解释;f注明是根据本标准进行检验的;g如果有与本标准不同的作法应予以说明;h检验负责人的姓名;i检验的日期与时间。附录A应用实例(补充件)A1例1区别蔗糖的甜味(“A”刺激)与某种甜味剂(“非A”刺激)的甜味。提供两种物质的水溶液,一种是40 g/L浓度的蔗糖水溶液,一种是甜味与之相当的甜味剂的水溶液。评价员数:20个优选评价员。每位评价员的样品数:4个“A”和6个“非A”。评价员判别见表A1。表 A1样品数判别数“A”与“非A”样品数累计“A”“非A”判别为“A”或“非A”的回答数“A”5055105“非A”306595累计80120200由于n.大于40和nij大于5,所以用公式(2):因为2统计量5.34大于3.84,由式(5),得出结论: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即认为蔗糖的甜味与某种甜味剂的甜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别。A2例2已知蔗糖的甜味(“A”刺激)与某种甜味剂(“非A”刺激)有显著性差别。现要确定一评价员能否将甜味剂的甜味与蔗糖的甜味区别开。评价员评价的样品数:13个“A”和19个“非A”。评价员判别见表A2。表 A2样品数判别数“A”与“非A”样品数累计“A”“非A”判别为“A”或“非A”的回答数“A”8614“非A”51318累计131932由于n.小于40和n21等于5,所以用公式(A1)因为统计量1.73小于3.84,由式(7),得出结论:接受原假设,认为蔗糖的甜味与甜味剂的甜味没有显著性差别。或该评价员没能将甜味剂的甜味与蔗糖的甜味区别开。A3例3与A1中例1的情况相似,不同的是这里的“非A”包括两种甜味剂“(非A)1”与“(非A)2”。评价员判别见表A3。表 A3样品数判别数“A”与“非A”样品数累计“A”“非A”“(非A)1”“(非A)2”判别为“A”或“非A”的回答数“A”604540145“非A”405540135累计10010080280检验可以为如下目标:a检验蔗糖的甜味“A”与其他两种甜味剂的甜味(“(非A)1”“(非A)2”)是否有显著性差异。b检验蔗糖“A”、甜味剂“(非A)1”、甜味剂“(非A)2”三者之间在甜味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c分别检验蔗糖“A”与甜味剂“(非A)1”之间;蔗糖“A”与甜味剂“(非A)2”之间;甜味剂“(非A)1”与甜味剂“(非A)2”之间在甜味上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为了实现检验a或c的目标,首先要进行目标b的检验。经过目标b的检验,如果诸样品(“A”、 “(非A)1”、“(非A)2”)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则不必再进行目标a与c的检验。检验b时,可使用公式(1)或(2),但此时i1,2;j1,2,3。本例中因为n.大于40和nij大于5所以用公式(2):因为2统计量4.65小于对应于(21)(31)2;0.05的相应临界值5.99,因此得出结论:认为蔗糖、甜味剂“(非A)1”、甜味剂“(非A)2”三者之间在甜味上无显著性差异。检验a与c时表A1可变成表A4至表A7,检验方法与A1类似。表 A4样品数判别数“A”与“非A”样品数累计“A”“非A”判别为“A”或“非A”的回答数“A”6085145“非A”4095135累计100180280表 A5样品数判别数“A”与“(非A)1”样品数累计“A”“(非A)1”判别为“A”或“(非A)1”的回答数“A”6045105“非A”405595累计100100200表 A6样品数判别数“A”与“(非A)2”样品数累计“A”“(非A)2”判别为“A”或“(非A)2”的回答数“A”6040100“(非A)2”404080累计10080180表 A7样品数判别数“(非A)1”与“(非A)2”样品数累计“(非A)1”“(非A)2”判别为“A”或“非A2”的回答数“(非A)1”454085“(非A)2”554095累计10080180附录B检验回答表格式样(参考件)B1事先只给评价员出示样品“A”样品日期 评价员1识到一下样品“A”并将其还给管理人员。取出编码的样品。 2由“A”和“非A”组成的编码的系列样品的顺序是随机的。所有“非A”样品均为同 类样品。两种样品的具体数目事先不告知。3按顺序将样品一一品尝并将判断记录在下面。样品编码样品为“A”“非A”评论:_ _B2事先给评价员分别出示样品“A”和“非A”样品日期_ 评价员_1识到一下样品“A”和“非A”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现代女性健康知识培训总结
- 辅警业务知识培训课件会
- 第一讲心理测试技术概述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测试题和答案(附后)
- 2025年员工委派项目合作合同(含成果交付与质量保证)
- 2024阜阳市颍东区老庙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民兵禁毒知识培训会课件
-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动物营养与代谢试题库及答案
- 中国医科大学2025年6月《五官科护理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文言合集(1):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教师版+学生版)
-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024届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招生数学试卷含解析
-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含目录)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历年真题及答案
- 新疆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
- 高职院校高水平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 爱自己爱生命主题班会课件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5-02-06 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 人社厅发20199号
- 景观设计投标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