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歌二首再别康桥教案长春版.doc_第1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歌二首再别康桥教案长春版.doc_第2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歌二首再别康桥教案长春版.doc_第3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歌二首再别康桥教案长春版.doc_第4页
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歌二首再别康桥教案长春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精品教案一.教材研究1、学情分析学生身处信息时代,他们深受网络和“快餐文化”的影响,使得他们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2、教材地位及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3、教学目标由于本诗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在其它书籍和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加上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位成:、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爱,对自由的追求,对美的体悟。、感知诗歌的诗意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品味诗歌语言,感悟徐志摩诗的独特风格4教学重难点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和对大语文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鉴于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作了如下设定:、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赏析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一,以诵读为主。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让学生在诵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此外,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第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三.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朱自清和徐志摩同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大家知道,自古文人相轻,可同样在文学造诣极深的朱自清却说现代诗人应当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朱自清为何如此地称赞徐志摩呢?徐志摩的魅力究竟何在?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位诗人,走进他的代表作品.1、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曾留学英国和美国,诗歌创作深受欧美浪漫主义诗潮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留下了四部重要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是诗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2、背景材料一:1920年徐志摩来到英国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听课,度过了一段真正悠闲的生活.徐志摩是一个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他很快发现剑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波光潋滟,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碧空如洗.风光旖旎的康河岸边,他仰卧在有星星一样的黄花点缀的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段美好的生活另他魂牵梦绕.再度回到母校,再次见到昔日的美景,告别风光秀丽的母校,怎不让他依依不舍?带着这种情感,在归国途中的海轮上,他写下了这首小夜曲般的抒情诗作.背景材料二: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这里的自然美景令诗人陶醉,还有一段没有结局的恋情让他刻骨铭心.这期间他结识并一见倾心地爱上了活泼美丽的中国少女林徽音.夕阳下,伴着银铃般的笑声,他们在榆阴下散步;温柔的春风里,他们在垂柳下倘徉;在康桥上留连,或仰望蓝天白云;或荡一叶小舟,在星辉下嬉戏夕阳下,这位冰清玉洁的少女在诗人的眼中多少次幻化成自己的金发新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自己飘然而来.后来林徽音与父亲先回国,并嫁给了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诗人的爱情美梦化为泡影.6年后,诗人再次回到康桥,这里美景依旧,睹物思人,诗人愁肠百转,开启了感情的喷泉,吟成了这首缠绵悱恻的传世绝唱.1、诵读示范(播放朗读录音)正音:青荇(xng)长篙( go) 漫溯(s) 笙萧(shng)二、导读1、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徐志摩的知识,以及他创作本诗的背景,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该诗齐读一遍,然后用一句话,说说各自的体验.换而言之,读了本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明确:很美,离别的忧伤2、结合我们了解到的该诗的创作背景,同学们不难体验到该诗流露出的那种离别的忧伤之情,除此之外,很多同学还用了一个字眼“美”,来形容这首诗给你的感受,那么这首诗在哪些方面让你觉得美呢?(学生的回答会涉及诗的意象,结构,音乐等方面,以此为突破口进入该诗的欣赏环节)三、赏析(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一)、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1、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同?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不落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就是诗歌的意象。2、同学们说该诗描写的景物很美,其实同学们说的景物也就是该诗的意象,那么该诗描绘了哪些意象呢?明确:云彩,金柳,青荇,潭水,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3、诗人如何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分析:诗人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诗人就是这样通过对美丽如画的康桥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二)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1、刚才我们分析了这首诗里所蕴涵的意象,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意象呢?能否把你喜欢的这一意象描绘成一幅画?示例:第二诗节-这节诗描写了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边,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摇,影子映在清澈的水中,就像美艳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2、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非常推崇闻一多先生关于“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他创作的这首再别康桥同样也具有这“三美”的特征.比如说这首诗中的每一个意象我们都可以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这与徐志摩所推崇的“三美”中的绘画美是相符的,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该诗,然后分小组讨论,这首诗歌又是如何体现“三美”中的另外两美呢?明确: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明确: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其实也就是诗歌的结构美.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四、以对徐志摩及其创作的评价做结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位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鲁迅先生曾“骂”过他,看不惯他那“高等华人”的派头,还说他不关心穷苦大众等。茅盾在谈徐志摩的诗时曾说 “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不足取”。而朱自清先生却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曾和闻一多、胡适等人一起创办过新月诗歌月刊。他热烈追求爱、自由和美,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闻一多先生关于新格律诗的“三美”理论,被公认为是“新月派”诗歌特色的标志。徐志摩对闻一多十分尊崇,诗歌创作受闻一多的影响很大。我们认为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主要诗人,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尝试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