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笔记_第1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笔记_第2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笔记_第3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笔记_第4页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考核目标: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意见。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一 学术界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争议 二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如何理解。 试题: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我们应如何理解。 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P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这个研究对象反映四层含义,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理解: 第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这里我们就要注意判断说明题。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一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 第二、 在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是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 第三、 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探讨、揭示基本心理规律,教与学相互制约,教师的教要以学的基本规律为基础,而学生的学则要以教师的教为指导。 第四、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而不仅仅是对学与教中心理现象的描述。(我们要注意判断说明题。如“教育心理学的节本任务就是对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的描述) 二、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 学与教的要素 即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1学生在学与教互动情境中处于什么地位,他们的心理特征如何P4。 2教师“教师在教与学互动过程中居于什么地位”教师是指导的地位。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体现形式是“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2教学媒体(它是教与学的中介)教学媒体包括哪些内容?填空 教学媒体包括:简单的器材、口头语言、书本、声像、教学模拟、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 3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二 学习与教学过程 1试题:学与教互动过程都包含哪些内容?这个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估反思过程。 2试题: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是什么?P6学生学习心理过程的结构,心理学界一致的看法是加涅的八阶段划分,P7 动机阶段 选择 获得 保持 回忆 概括 作业 反馈 2教学过程包括哪些内容P8 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教学设计(如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生,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评估反思等) 3评估反思过程 三、 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一、 两方的发展情况 一 初创时期 1, 19世纪初,较早进行尝试并做出较大贡献的心理学家德国的赫尔.巴特 2、被评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美国的桑代克。 二发展时期 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 三 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四 完善时期 1、认知心理学的杰出代表是:皮亚杰 2、倡导结构化教学的代表是:布鲁纳。表现在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 二、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1、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学心理学著作房东岳泽,日本小原又一所著教育实用心理学 2、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即廖世承的教育心理学 3、 建国后,中国人自己编写,反映我国心理界的一般观点和我国研究成果的是:1980年出版,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三、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试题:20世界80年代教育心理学出现了哪些发展趋势P15 一 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这里边主要表现为不仅关注学生学习心理而且关注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二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三 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认知的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意义 一、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6 问题:教学心理学学科的性质是什么?明确的说: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学科的性质,构建学科研究的内容。教育心理学既然以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因此,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带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 二、 教育心理学同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 同教育学的关系 二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三 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三、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问题:结合实际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二 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 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问题: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这里原则也称工作基本要求,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 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哪些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 第二章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考核目标: 1、 了解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2、 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自我意识及其发展历程,认知方式差异及教育含义。 3、 掌握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辨证关系 第1节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 心理发展的含义 问题:什么是心理发展,我们应如何理解,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P29 二、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试题:什么是人的心理发展,它有哪些特征? 要点:一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人的心理发展由于人的生理发展的原因,整个心理变化过程显示出如下四个特征(我们也称之为心理发展规律) ,这四个特征是: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要点二我们如何理解四个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年龄段会因为持续的心理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变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从而表现出阶段性特点。 2、定向性与顺序性P30是指在正常的条件下,人的心理发展总是遵循一定模式,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先后顺序性,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 3、不平衡性,就是指心理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4、差异性:个体会因生理和后天的影响会出现差异的,如“千人千面“绝不会有千人一面。 三、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试题: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学校教育 一 学习准备 什么是学习准备P31 学习准备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适应。1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保证成功,2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合理。 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重要因素。成熟就是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天赋。 二 抓住关键期P32 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指的是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 试题“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P33 皮亚杰的贡献就在于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心理机制和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 认知发展的机制 认知发展机制就是认知形成、发展的心理成份相互作用的方式。 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个体的内部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此,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机制要经历: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图式的形式和变化是认知结构的实质。图式的形成有先天遗传和后天的学习。 2同化和顺应P34 皮亚杰认为图式的形成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同化是指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3、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态向另一个平衡态过渡过程。 二 认知发展阶段P35 1、感知运动阶段(2岁以前)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特征是“假设推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于我们中小学教师而言很有启发。1、以新的视角来认识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认知结构不同,认知是以不同性质的方式获得的,正确的安排好我们的教学。3、正确认识认知发展与教学关系,我们的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资额在34阶段。 二、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师的启示P37 试题:结合实际谈学生认知发展与教学之间辨证关系(重点掌握) 要点:一什么是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学习和认知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学之间是辨证关系,主要体现在1、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现有认知发展水平,通过教学推动其向前发展。 三 最近发展区P38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P38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这个概念。简言之,最近发展区就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水平的状态。 第三节 人格发展 掌握的概念:人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自我意识。 理解自我意识及其发展历程,认知方式差异及教育含义。 一、 人格的发展P39 一 人格的含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问题:什么是人格,形成影响因素有哪些?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说到底在先天遗传(生理)的基础上后天形成,贯穿人的一生,后天影响因素有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 二 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P39 1、试题:简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要点1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医生,于19世纪抹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P39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什么是本我,本我即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什么是自我P40即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技能是寻求。 什么是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2、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童年的经理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1、试题: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P42 埃里克森认为在人格形成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起主导作用,他把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划分为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中小学生在人格发展中的处在第四、五阶段。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P45 试题:简答自我意识的发展 要点:1、什么是自我意识P45 2、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3、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给我们教师的启示。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P46 一、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P46 试题一:什么是认知差异,学生们有哪些认知差异类型 要点:1、认知差异又称认知风格P46 2、认知差异分类P47 场依存与场独立 冲动型与沉思型 辅合型与发散型。 试题二:什么是智力差异,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P48 加德纳提出了人有多元智能的理论,为此,他把人的智能划分为8种智能。 试题三:结合实际谈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P49 一 我们要正确认识认知方式在学习中的作用 二 在我们的教学中具体做法如下P49 二、 学生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试题一:什么是性格,有哪些类型差异。 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差异表现特征。 3、性格差异类型即外向型 内向型。 试题二:性格差异及教育的含义P51 第3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P55 考核目标: 1、 了解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和有意义学习等基本概念。 2、 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理解尝试错误学习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及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3、 掌握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 P55 一、 学习的实质与特征 试题:一什么是学习,学习实质及其特征P55 要点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 2、学习的实质是在经验基础上产生的行为或潜能持久变化 3、学习的特长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什么是学习。 试题:二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的区别与联系P56 二、 学习的一般分类P57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映连接学习 3、动作联锁学习 4、言语连接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试题: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P59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P60指的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自身的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内组织能力 1、言语信息 2、动作技能 3、态度即个体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 试题:四加涅学习结果的分类给我们教师的启示 试题:五我国心理学家学习的分类是什么P61。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 学习理论概述 P62 一、 学习理论各流派的主要思想 试题一:学习理论各流派的主要思想及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启示P62-63 一 联结派学习理论主要思想及给我们的启示 二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如何使知识学习更有意义,如何帮助学习者组织信息并将他们与记忆中原有知识联系起来。 2、 联结派学习理论P63 试题二:联结派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一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二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三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3、 认知学习理论P71 试题三: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要点:一荷勒的完形顿悟说 二托尔漫的符号学习理论P73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P75 试题四: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基本观点及对教学工作的启示P75-78 要点:一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1、布鲁纳的学习观 2、布鲁纳的教学观P76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提倡发现学习P77 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原则 二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给我们教学工作的启示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P78 试题五: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启示 一 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P78 2、先行组织者策略 二 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给我们教学工作的启示 1、接受式学习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意义学习避免机械式学习 2、要使接受学习中产生意义学习就要运用好“先行组织者策略”也就是我们在新一课时或讲某一新知识点时要设计好教学导语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80 试题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要点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P83 第四章 学习动机 考核的要求: 1了解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等基本概念 2理解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3掌握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方法;分析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 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一 动机及其功能 试题一:什么是动机,它有哪些功能P86 二 学习动机及其基本成分P87 试题:什么是动机,它由哪些基本成分构成P87 1什么是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二、 学习动机的种类P87 试题:学习动机分为几类 一 高级动机与低级动机 二 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三 内部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三、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88 试题,结合实际,分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 学习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P88 二 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动机由近景入手,在教学中再过渡到远景动机,我们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学习效果去反向研究。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P89 一、 强化理论P89 试题:强化理论关于学习动机的基本观点及其给我们教学工作的启示 一 强化理论关于学习动机的基本观点 二 强化理论关于动机的研究给我们教学工作的启示 二、 需要层次理论P90 试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以及给我们教学工作的启示 一 马斯洛需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三、 成动机理论 试题:成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给我们教学工作的启示P92 一 成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P92 二 成动机理论给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 1、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力求成功的学生,教师通过给予他们更多新颖而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创设竞争的情境促使动机激发 2、对那些属于避免失败者,而应安排竞争性较小的工作,一旦成功就要及时表扬,不要批评。 四、 成败归因理论P93 试题: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一 成败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所谓成败归因就是指人们对所做之事成败原因的分析,这种现象在心理学称之为归因P93 成败归因理论的主要观点P94 二 成败归因理论给我们教育教学的启示 1、对我们科学的确定教学教育工作的目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尤其是转变差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失败,对学业的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 五、 自我效能感理论P94 试题: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我们教学的启示。 要点:一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本观点 1、什么是自我效能感P94 2、自我效能感的基本观点 二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第一、 成败的经验 第二、 对他人的观察 第三、 言语劝说 第四、 情绪和心理状态 三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启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P96 试题一:结合实际,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点 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一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二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的途径培养学习动机P97 从直接发生途径应尽量满足学生原有的需要以间接转化途径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其他需要 试题二:结合实际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P98 一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 充分利用反馈,妥善进行奖惩 四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P102 第五章 学习迁移 考试要求: 1、 了解迁移分类。 2、 理解早期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3、 掌握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定势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分析如何应用有效教学的措施促进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P106 一、 学习迁移的概念 试题:什么叫迁移P106。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 学习迁移的类型P107 试题:学习迁移现象有哪些类型 一 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1、正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2、负迁移: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二根据迁移的方向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1、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等在相同水平上的迁移,处于同一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顺向迁移”,“逆向迁移”P108 2、垂直迁移:处于不同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四 根据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P109 1、一般迁移也叫普遍迁移,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 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2、具体迁移:学习之间发生的迁移 四根据迁移发生学习情境的不同,把迁移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 1、远迁移:个体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之中 2、近迁移:学习者把所学知识迁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 三、 学习迁移的作用P110 结合实际谈学习迁移的重要作用 要点:一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P110 二对学生毕业之后,适应社会生活的间接作用。 第二节 学习的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 形式训练说 试题:简答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 要点:一形式训练说主要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二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P112 二、 相同要素说P112 试题:简答相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 一 相同要素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在1890年通过记忆实验提出来的 二 相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 三、 概括说P116 试题:简答概括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要点一概括说迁移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来的 二概括说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 关系转换迁移理论 试题:简答关系转换理论的主要观点 要点一关系转化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派荷勃1929年提出。 二关系转换迁移理论的主要基本观点P119 五、 认知 结构迁移理论P119 试题: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教学的应用 要点: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由奥苏伯尔在有意义学习理论基础上产生,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是否发生迁移与他的认知结构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一 学生的认知机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1、什么是认知结构 2、认知结构如何影响迁移 3、我们教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 二认知结构主要变量及其对学生迁移的影响P121 1、认知结构中三个主要变量第一可利用性,第二可辩别性,第三稳定性 2、原有认知结构三个变量如何影响迁移 三如何利用认知结构变量促进学习潜力P123 第三节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P124 试题: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有P124 一 相似性 1、什么是相似性:共同要素所主张的指学习对象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 2、相似性发生正迁移,两种学习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学习时对于人在心理上一系列反映具有共同的要求,可以产生正迁移。 二 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P125 三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1、什么是学习心向与定势P126 2、心向与定势如何影响迁移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P128 试题:试论教师为迁移而教所采取的策略 一 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二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1、教材内容的结构化P129 2、一体化就是编教材内容时,各要素内在的逻辑的融为一体 3、网络化 三 改进教材显现方式促进迁移P130 四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第六章 知识学习P135 考核目标: 1、 理解知识的类型,知识学习的分类,记忆的三个系统 2、 理解各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率效果的方法。 3、 掌握遗忘规律及遗忘原因,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一、 知识的类型 P135 试题: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知识分几类? 要点:一按照知识的概括水平可以把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二 根据知识表述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P137 试题:知识学习有哪些类型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下位学习P138 2、上位学习P140 3、并列结合学习P140 三、 知识学习的作用P141 试题:学生为什么要学好知识?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学生成长有助于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所谓无知者必无能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P141 一、知识的直现P142 试题:什么是知识直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要点一什么是知识直观,知识直观的类型 1、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过程P142 2、知识直观有三种形式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如下措施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P143 二、知识的概括P145 试题:什么是知识的概括、类型及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 一知识的概括类型 1、感性概括 2、理性概括P145 二如何进行知识的概括P146 1、充分运用变式 2、进行科学的比较 3、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P147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的知识概括P148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P149 把记忆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试题:什么是记忆,记忆系统的构成及其类型P149 要点 一什么是记忆,就是指对知识的保持 二记忆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特点P149 记忆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特点P149 一瞬时记忆P149 二短时记忆P150 三长时记忆P151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P154 试题:什么是遗忘,遗忘的规律、遗忘的原因 要点一什么是遗忘,遗忘的规律P154 二造成学习中遗忘的原因 1、痕迹衰退说 2、干扰说 3、同化说P156 4、动机说 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P157 试题: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要点一深度加工记忆材料P157 二有效运用记忆术P157 三进行组织编码P157 四适当过度学习 五 合理进行复习 第7章 技能学习P161 考核目标: 1、了解技能的概念及其分类 2、理解操作技能和心智能的基本特点,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及其培训要求 3、掌握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P161 试题:什么是技能,技能的特点有哪些P161162 要点一什么叫技能P161 二技能的特点P162 二、技能的类型 从考试的角度,我们将其编两个简答题 一什么是操作技能,它有哪些特点 操作技能又称动作技能,它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制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P164 二什么叫心智技能,它有哪些特点P166 1、什么叫心智技能P166 2、心智技能的特点 动作对象的观念性 动作进行的内隐性 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3、心智技能的分类。 三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P167 试题: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两种技能之间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三、技能的作用 试题:技能有哪些作用P168 要点一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成现实的前提条件 二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P169 一、操作技能形成阶段 试题:操作技能是如何形成,它经历了哪几个阶 要点:要经历一操作定向阶段P168 二操作对象模拟阶段 三操作的整和阶段 四操作的熟练阶段P172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试题:试题培训操作技能应有哪些要求? 一准确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P177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P180 一、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 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试题:加里培林心智动作形成理论的基本观点P180 加里培林把心智形成划分为五个阶段 1、动作的定向阶段 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5 内部言语阶段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 试题:安德森的心智技能三段论观点P180 1、认知阶段 2、联结阶段 3、自动化阶段 三我国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理论P181 试题:我国学者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理论的基本观点 我国学者对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理论的研究在心智技能形成上提出“三段论”的基本观点即“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形内化”。 二、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P182185 试题:结合实际 技能是如何形成,经历哪几个阶段 要点一原型定向P182 二原型操作P183 三原型内化 三、心智技能的求 试题、在实际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一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二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P187 四适应培养的阶段性,正确使用言语 五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八章 学习策略P191 考核目标: 1、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和分类,元认知的含义 2、理解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3、掌握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试题:什么叫学习策略,都有哪些学习策略 要点一学习策略的定义P191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的需要 3、学习策略是制定学习计划,由规则、方法、技能构成 4、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获得,并且能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P192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P193 一、认知策略 试题:什么是认知策略,它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要点: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通过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包括如下内容: 一复述策略P193 二精加工策略P195 三组织策略P200 二、元认知的含义与特点 试题: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的构成、发展特点 1、什么是元认知,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义与控制P203也称认知的认知 2、元认知的构成 3、元认知的发展P204 元认知发展呈如下特点: 1、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2、从外控到内控 3、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自动化 4、从局部到整体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培养途径P205 元认识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元认知呢?P207 1、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 2、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P208 3、加强元认知的指导P208 4、创设反馈的条件和机会 四、资源管理策略P209 试题: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要点一学习时间管理,如何管理? 二学习环境的设置 三努力资源的管理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试题: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学习策略的训练有哪些方法? 一程序化的训练模式 二完形训练模式 三交互训练模式P211 四合作学习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P216 考核目标: 1、了解问题的分类、问题解决、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含义。 2、理解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 3、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措施,并能有效运用。 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P216 试题: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分类P216 要点:一什么是问题P216 二问题的分类P217 三问题解决的含义及特点P217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试题:什么是问题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 要点:一问题解决理论与模式 1、试误说 2、顿悟说 3、信息加工 4、现代认知派 二问题解决过程P219220 1、发现问题 2、理解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三、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P221 试题:试论问题解决及其主要因素 分析如下:一问题的特征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P223 四功能P223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P224 试题: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224 要点: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试题:如何理解创造性及其基本特征 要点:一创造性的含义P226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二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含义P227 三创造性的基本特征P227 1、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2、创造性的外在表现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试题:影响创造性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一环境因素 二智力因素 三个性因素 三、创造性的培养 试题:结合工作实际,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创设有利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轻松的环境 2、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4、重视直觉思维的能力P231 5、给学生提供创造性的榜样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 1、发散式思维的训练 2、推测与假设 3、自我设计 5头脑风暴法 第10章 品德的形成P235 考核目标: 1、理解品德的含义及其结构,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理解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掌握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基本条件和培养方法 第一节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P235 试题:什么叫品德,如何理解品德的实质? 要点:一什么叫品德 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如何理解品质的实质 1、品德反映人的社会特征 2、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之下。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P236 试题:什么是品德心理结构,它由哪些心理成份组成? 要点:一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心理成分及其相互关系P236,通常情况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组成。 二我们该如何理解 一道德认识 1、什么是道德认识 2、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3、中小学生是品德形成时期,他们要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形成道德信念,所以我们教师要加以指导 二道德情感P237 1、什么是道德情感 2、 道德情感的作用 3、 3、中小学生道德情感是形成时期,教师要注意去培养,在道德实践中去积极的体验。 三道德行为P238 第二节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品德发展的认知阶段理论P239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试题: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与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对应。我们应在日常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去有目的、有计划的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根据道德认识发展总规律及发展阶段。即他律、自律、去引导、教育 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P241 试题: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1、柯尔伯格的基本观点P242 2、道德水平六阶段主要内容。 3、柯尔伯格观点给我们的启示 二、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244 试题、小学生品德发展有哪些特征?如何理解? 一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的特点。 二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逐渐过渡到习惯特点。 三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P245 三、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246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P247 第三节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P247 一、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试题:结合实际分析,学生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一依从 1、从众 2、服从 二认同P248 三内化 二、影响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P249 试题:影响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有哪些? 一外部条件P249 1、家庭 2、社会因素P251 社会哪些方面影响儿童的品德? 社会变迁及多元文化对儿童道德认知的影响 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认知的影响 电视广告影响儿童的道德行为P232 3、同辈群体的影响P252 二内部条件P253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P254 3、道德认知P254 第4节 良好品德的培养 试题: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作好工作: 1、有效说服 2、树立良好榜样 3、引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一、有效的说服P255 试题:结合工作实际,教师如何运用有效说服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一说服者方面的影响因素P255 二被说服者的影响因素 三说服信息方面的影响P256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P256 试题:教师如何树立良好榜样培养学生品德 一榜样的类似性 二榜样的认同 三榜样的针对性 四榜样的一致性 3、 利用群体的约定P258 一群体约定的作用 二教师利用规范约束应该注意的问题P258 四、价值辨析P259 试题:什么是价值辨析,如何利用价值辨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什么是价值辨析P259 二价值辨析的过程 1、选择阶段 2、赞赏阶段 3、行动阶段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P261 试题:教师如何恰当运用奖励与惩罚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一什么是奖励与惩罚P261 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恰当运用奖励、惩罚是必要的 三奖惩所产生的负面心理效应 如何避免奖惩的负面心理效应P262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P265 考核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标准和目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行为改变和认知调适的方法。了解强化法、代币法和示范法,了解团体辅导的定义和历程。 2、理解心理辅导的原则和团体心理辅导技能 3、掌握心理辅导的途径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试题: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其标准P265 一心理健康定义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试题:小学生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 一儿童多动综合症 二学习困难综合症 三儿童过度焦虑 四儿童厌学症 五儿童强迫行为 六学校恐怖症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P268 试题:中学生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 一焦虑症P268 二抑郁症 三强迫症 四恐怖症 五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六性格偏差 七进食障碍 八睡眠障碍 第二节 心理辅导P272 一、心理辅导概述 试题:什么是心理辅导的概念,目标及原则是什么?P272 一心理辅导的目标 二心理辅导的原则 三心理辅导的的途径P273 试题:学校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心理辅导? 二、团体心理辅导P273 试题:什么叫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有哪些技巧? 一什么叫团体心理辅导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工作步骤 三团体辅导的技巧 三、个体心理辅导 试题:个别心理辅导有那些方法 一学生行为改变法 二认知调适法 第十二章 教学目标与评价 考核目标; 1、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与分类,教学评价含义 2、理解教学评价的分类 3、掌握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 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P283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试题: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哪些功能?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P283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P284 试题: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分类? 一认知目标P284 二情感目标(态度) 三动作技能目标P287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行为目标 二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P288 我们教师应该如何确定教学目标?P289 首先,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学生预期的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