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1人的正确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1页
20130821人的正确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2页
20130821人的正确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3页
20130821人的正确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4页
20130821人的正确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传唐朝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他精心绘制了一幅斗牛图,被人们视为珍品。一次,藏画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恰巧被一个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藏主问他为什么发笑,牧童答道:“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决不会翘起来。这画上的牛尾巴翘得像一根竖起来的棍子,叫人不由得发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镜头一:走进文学,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镜头一:走进文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蜜蜂筑巢 火山喷发 警犬搜敌 讨论问题 学生学习 旅游 教师讲课 工人做工 改革开放 克隆羊问世,考 考 你,实践主体是人而不是动物,实践的含义,一、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改造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而不是主观世界,实践手段是改造世界而不是认识世界,实践的结果是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蜜蜂筑巢 火山喷发 警犬搜敌 讨论问题 学生学习 旅游 教师讲课 工人做工 改革开放 克隆羊问世,考 考 你,实践的含义,人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一切物质性活动,主体,对象,范畴,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 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实践不同于人的 纯主观思维活动,形式多样: 生产实践(最基本)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能动性,引起变化,表现,两层基本含义: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蜜蜂筑巢 火山喷发 警犬搜敌 讨论问题 学生学习 旅游 教师讲课 工人做工 改革开放 克隆羊问世,考 考 你,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老师讲课 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6 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的),教育实践,实践的基本类型: 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的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设计方案,房 子,实践,性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实践是物质还是意识, 是主观还是客观?,有人听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深为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但同时又认为,愚公毕竟还是“愚”:为什么一定要用锹挖、用肩挑,一年才往返一次,而不用炸药炸、用卡车运呢? 试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上述问题。,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二、实践的基本特征,人:智力和 体力的统一,自然界或 社会关系,工具和其他设备,实践的基本要素,运用,改造,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对象,实践是 的活动。,客观的物质性的,相对于纯主观精神活动,1,荷兰 182.5 2,丹麦 181.5 3,德国 180.2 9,英国 178.1 19,俄罗斯 175 19,美国 175 24,韩国 173.3 29,日本 170.7 32,中国 169.7 35,印度 167.6 36,越南 165 37,朝鲜 158,1 山东 175.44 cm 2 北京 175.32 cm 3 黑龙江 175.24 cm 6 河北 174.49 cm 7 宁夏 173.98 cm 8 上海 173.78 cm 9 吉林 172.83 cm 10 天津 172.80 cm 11 台湾 172.75 cm 30 湖北 169.54 cm 33 湖南 168.99 cm 34 广西 168.96 cm,第一是气候原因。其实大部分物种分布都有这个现象,越靠近赤道越矮小。俄罗斯人就比东北人高,南方人却比东南亚的人高大,跑到西半球看看,还是靠近北方的北欧人高大。这是因为物种要适应自然环境,南方天气炎热,矮小物种相对散热面积(注意不是绝对散热面积)较大,热量容易排出。而且天气寒冷时机体通过新陈代谢调整,使得营养物质较易吸收储藏,个体就比较高大。 第二是饮食结构,在南方米饭和猪肉几乎是绝对的主食,而在北方则有大部分人习惯吃面食,牛羊肉等,对骨骼和体形的成长影响当然就不一样。,二、实践的基本特征,唯物主义观点 (唯物论),人:智力和 体力的统一,自然界或 社会关系,工具和其他设备,由客观条件决定,实践的基本要素,运用,改造,主体,手段,对象,实践是 的活动。,客观的物质性的,体现,相对于纯主观精神活动,A 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关系),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议一议:对比人和动物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实践的作用,太空育种技术成就汇报展,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实践主体的创造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核心是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采取“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旅游度假区建设、行政新区建设、旧城区改造”“两集中四推进”举措 坚持“规划先行、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民向城镇和中心社区集中,破解人往哪里去难题。采取“园区带动、城镇辐射、迁村并点”三种模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中心镇、中心社区,创建新型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许多年,搭帐篷,种庄稼,他这种单个人的实践活动还具有社会性吗?,社会性,有没有一个人的实践?有没有孤立的实践?,农业生产中工具和耕作方法的变化:,刀耕火种,青铜工具,铁制、木制农具,农业机械化,通信工具和手段的变化:,烽火传信和驿站,电话电报,互联网,邮递马车,实践有历史性,社会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性 ,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 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 不存在的动,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2003年勇气号登陆火星,实践的特征,按照2000年11月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将在未来的十年中“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具体地说就是开展空间站、空间实验室的研发和试验,实现登月则是2020年的目标,B组: “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发射“天宫一号”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C组: 1、“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事件具有什么特点? 2、中国的航天战略还只走到第二步,没有完成第三步,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A组: 1、科学家研制发射“天宫一号” 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 2、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探究活动二(P42) 请尝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含义、特点)辩驳他们。,辩证唯物主义,杜威,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 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1),(2),(3),辩证唯物主义,杜威,辩证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实践和动物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与动物本能有本质的区别,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生理需要 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 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实践是人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2),(3),探究活动二(P42)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含义、特点)批判他们 (D组),误区集锦,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单个人进行,不都具有社会历史性。,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指认识,指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买踢,问题2莫泊桑为什么不惜花钱要买这种被踢的感受?,莫泊桑在一篇小说中需要细致地描写一个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他走到街上,迎面正好走来了一个乞丐。莫泊桑走上前去,言辞恳切的说:“喂,请踢我几脚吧?” 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失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莫泊桑的屁股一下。 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会屋子,飞快地记下这一真实的被踢的感受。,问题1莫泊桑是如何获得被踢的感受认识的?,说明: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说明: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结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考: 1、孙子兵法是怎样产生的? 2、孙子兵法的产生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军事上的需要 在具体的军事活动中产生的,(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镜头一:走进军事,认识从哪里来?,获得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各抒己见,各抒己见,观点一,观点二,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判断:,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可以获取直接经验),镜头二:走进科学,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结论: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适应航空技术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空气动力学的迅速发展;适应农业和医学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现代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的研究,并发展起遗传工程技术。,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钢铁工人对浅蓝色的火焰的微小差异具有高度的辨别能力。有经验的飞行员能够根据发动机的微小变化来判断发动机有无毛病及毛病出在什么地方。,有一天,日本“小西六”照相机公司的经理对开发部所有技术人员下了一道强硬的命令:开发一种新型照相机,这种相机的突出特征是将闪光灯和自动对焦装进相机里,而体积不能增大。技术人员一听,认为这简直是头脑发热、异想天开,根本办不到!他们企图说服经理放弃这种难以实现的打算,但经理态度异常坚决,说:“不行!今天的相机已经不吸引人了,没有什么市场了,你们可以什么都不干,但一定要攻下这一难题。”正是这样非得干成的压力,逼得技术人员硬着头皮向前探索。他们解决的第一个难关是把闪光装置相机里,接着又攻克了自动对焦的难点。于是在压力的驱使下,技术人员终于开发出内装闪光灯、自动对焦的小型相机。由于这种相机老少皆宜,操作简单,被消费者戏称为“傻瓜照相机”。,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 12 岁 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 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 蜂的叫声,该项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认识论的什么哲学启示?,镜头二:走进自然,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思考:人们获得对宇宙规律的认识的目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镜头三:走进社会,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科研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结论: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认识,决定,反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 与否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把实践引向歧途。,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认识,基础,反作用(双重作用),方法论要求: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原理:,走进生活大课堂,遇到的问题:有没有遇到或听别人说过这样的烦恼,解决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眼镜起雾,镜子起雾,车窗起雾,能起到防雾作用:洗洁精 肥皂水 不能起到防雾作用:醋、糖水,动动手 : 亲身体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论原理总结,原理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原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