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第4批)指南_第1页
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第4批)指南_第2页
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第4批)指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第6批)指南一、简介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筹建、2008年6月通过验收对外开放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无损检测技术理论和应用基础、无损检测技术与仪器、定量无损检测与评价方法、检测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等。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得运行机制,实验室重视多学科、多产业的相互渗透,鼓励相关学科得相互结合与集成。实验室热忱欢迎和邀请各有关领域国内外科研人员来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二、2011年度开放基金指南资助主要范围开放基金紧密围绕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资助具有相当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开放基金课题重视以创新性研究为首位,特别是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性研究活动。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分别为:电磁与超声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检测信息智能化处理、材料损伤与评价。本年度开放基金主要资助的研究范围:1、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方法的机理分析、无损检测新技术、传感器理论及技术、新材料及特种设备构件的无损检测、智能化无损检测仪器及系统;2、无损检测信息智能化处理:检测信号先进处理方法、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计算机仿真测试技术、人工智能与无损检测、现代测试与控制理论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3、光电检测技术:光学与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及仪器、激光布里渊散射探测、光电检测信息传输与处理、特种材料性能的光电测试新技术、新型光学敏感元件与测试技术;4、材料、构件损伤与评价:新材料及特种设备构件的损伤机理、失效分析、材料的腐蚀与防护。优先资助:航空发动机叶片过烧的无损评价技术,超声TOFD、相控阵、导波等检测新技术及应用,涡流成像检测技术,红外热像检测新技术,复杂工艺及形状构件的射线CT及数字成像。三、开放基金申请对象及资助额度1、开放基金主要资助对象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中级并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中级职称人员申报须有两位副高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2、本年度每项目经费支持额度2-3万元,课题研究期限为2年,执行期间为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四、开放基金课题申请程序和注意事项1. 申请人根据实验室开放基金的主要资助研究范围填写“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一式三份(至少一份是原件)。经所在单位学术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并加盖公章后,向本实验室提出申请。自本“开放研究基金指南”公布之日起,本实验室开始接受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11年10月10日。申请者需在规定日期内提交纸质申请书一式三份(以邮戳日期为准),并通过E-mail将申请书电子版提交到本实验室的E-mail: 。 2.实验室组织有关专家对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2011年12月20日前在网上公布,并通知获得资助的申请人。3.申请书可从网上直接下载(),也可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索取。五、开放基金管理办法1、开放基金课题的立项、遴选和管理工作遵循“公平、合理、民主”的原则,执行回避和保密的有关规定,接受科技界和社会的监督。对外单位课题申请者予以优先资助。 2、开放基金课题申请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核批准后,课题即列入我室的研究计划。开放基金课题的评定结果由实验室主任签发,由实验室办公室通知所有申请者。获得资助的申请者,接到通知后,应向本实验室提交课题实施计划。在执行期间申请者即成为客座研究人员,利用课题基金按照计划来我室开展研究工作。 3、开放基金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从获得批准的日期起开始执行。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项目可以考虑申请课题延续,本实验室优先给予资助。 4、开放基金课题实施过程中,一般不允许随意更改原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如有变动,必须由申请人在课题研究期限的一年前提出申请,报实验室主任审批。 5、在开放基金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每半年提交一次课题进展报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报告审查后提出评审意见。开放课题研究期满,必须在3个月内提交结题报告,并附相关的研究成果证明和正式发表的论文。 6、开放基金课题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主要使用范围包括在本实验室开展的研究计算费,客座研究人员来室工作的差旅费,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费和学术活动费、论文版面费等。7、开放基金课题的研究成果由申请人及所在单位和本实验室共享。开放基金课题资助发表的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英文署名为“Key Laboratory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所发表的论文应有4篇或以上被SCI或EI检索。专著出版和奖励申报等都应标注或注明受“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开放基金课题资助”。 六、联系方式地 址:南昌市丰和南大道696号,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