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带材的板形控.ppt_第1页
冷轧带材的板形控.ppt_第2页
冷轧带材的板形控.ppt_第3页
冷轧带材的板形控.ppt_第4页
冷轧带材的板形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AL,板带轧制板形与板凸度的控制,冷轧带材的板形控制,冷轧板形控制特点,冷轧以控制带材平直度为核心; 辊径/辊身长比值小辊径化降低轧制力;复合板形的控制 以反馈控制为主,连轧机以末架控制为主 热轧板形对冷轧的影响和遗传因素,工作辊直径与板形缺陷发生特点,板形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冷轧机的主要机型,1 液压压下 2 工作辊横移 3 工作辊弯辊 4 HS 5 精细冷却,CVC-4轧机的结构特点,1 工作辊弯辊 2 HS 3 中间辊弯辊 4 中间辊横移 5 液压压下 6 精细冷却,CVC-6轧机的结构特点,BUR传动的 4 辊轧机,1 工作辊轴向移动 2 HS 3 WRB 4 支撑辊传动 5 液压压下 6 精细冷却,BUR传动情况下的WR受力情况,工作辊所受水平力的分析,实现水平稳定化的机构,6辊CVC轧机的轧辊水平稳定化装置,冷却水精细冷却,精细冷却系统的喷射装置,精细冷却系统的喷射装置,冷却水精细冷却的状态,HC轧机的原理,HC轧机的原理,UCM轧机的特点,UCM轧机的特征,UCM轧机的特点,UCM轧机的特征,UCM轧机的调整,UCM轧机的调整,18辊“Z-high” 轧机,Z-HIGH轧机的结构,Z-HIGH轧机的辊系,Z-HIGH轧机的侧支撑框架,20-high mill整体式,20-high mills分体式,20辊轧机的调整机构,20辊轧机的结构,辊型调整机构,第二排辊的轴向移动,冷轧板形控制系统,四辊轧机的控制方案,6 辊轧机板形自动控制系统,20辊轧机的板形控制系统,冷轧板形智能控制的概念,冷轧板形检测,板形检测装置的结构,新旧两种传感器的安装方式,检测信号的处理,检测辊的结构,优化的板形显示,板形检测仪的基本原理,板形检测仪在工作,使用厂家的情况,使用传统测量辊的显示,使用新型板形仪的显示,实际安装的板形仪,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组成,冷轧板形控制策略,冷轧板形智能控制的概念,板形基本曲线的确定原则,生产者期望的板形质量:平直或一定大小的浪形转换成与板形仪检测结果含义相同、计算机能识别的张应力值(包括后续工序的要求) 补偿或消除板形仪实测信号中的非板形信号:带材横向温度分布、测量辊的挠曲、卷取机轴线偏斜、带卷外廓凸度、带材边缘对最外侧测量区覆盖不完全、设备安装和磨损产生的位置偏差等造成的附加应力,板形基本曲线的举例-ABB,Ft(x)=(K/100)(A0+A2x2+A4x4+A8x8) K-目标曲线的幅值百分比系数 A0、A2、A4、A8-系数 x-无量纲宽度,取值范围1.01.0 A2、A4、A8 由工艺确定;A0由下式确定:,反馈控制的策略接力方式,优先权:响应快、灵敏度高的手段优先权高 控制层次:一次偏差;二次偏差;高次偏差 同一层次中,以优先权为序进行控制 例如,CVC6轧机: 第一层次:倾斜 第二层次:WRB,IMRB,CVC-shift(优先权顺序) 第三层次:分区冷却,反馈控制的策略分配方式,首先将板形偏差按照某种分配方式首先分配到各个调控手段上,然后分别计算各个调控手段的调节量。如果有两种以上的调控手段效果相似,再控制时仍可各个调控手段同时动作。 比例分配法:不同调节机构按照某种比例分别承担板形偏差的控制; XO点法:将对称板形部分经过最小二乘拟合,分解成为中部对称板形部分合边部对称板形部分,两部分板形偏差分别有不同的机构进行控制。(例中间部分由中间辊弯辊控制,边部由WRB控制) 登山搜索法:不事先规定各个机构控制的比例,而是按照最优控制给定不同板形机构的调节步长,试算调节效果,逐步逼近最优点。,反馈控制计算模型模式识别法,将板形检测信号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成为与板形调控手段对应的若干种模式的综合:,1. 简单的模式识别方法,板形偏差信号模式识别法,基本模式0(x)4(x)取为正交函数,则有,各执行机构的调整量:,2. 完备的模式识别方法,确定Ai,参数识别法,2=fs(1)= 2+4 4=fs( )= 2/2+4 /4,y(x)=0 +1x +2x2+3x3 +4x4 fs(x)=2x2+4x4 fn(x)=1x+3x3,1=fn(1)= 1+3 3=fn( )= 1 + 3,(X正规化的宽度坐标),构造评价函数求极值建立调控模型给出控制机构的执行量,UC轧机的实验研究,UC实验轧机的主要参数,UC轧机板形控制系统示意图,分段辊式板形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1辊片; 2调谐螺栓;3弹性件 4应变片;5微调机构;6基座,实验轧机,实验轧机: 200/100/50300 UC可逆轧机,预设定基本思想,根据来料规格制定轧制规程,选择中间辊的最佳横移位置,并作为板形控制的粗调手段。 中间辊横移位置确定之后,根据目标板形值设定中间辊弯辊力最佳值 根据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在给定的条件下的最佳配合关系确定工作辊弯辊力的设定值。,预设定计算程序框图,板凸度预报模型,物理模型及假设条件,假设条件 在任意分割单元内,沿某方向辊间接触压力与沿该方向辊间轴线接近量成正比 轧件引起的工作辊弹性压编量与轧辊受力成线性关系。,离散化方法及其基本方程,基本方程: 力平衡方程 力矩平衡方程 位移协调方程,将支撑辊辊身沿轴线方向划分为 2m+1 个单元,坐标原点取在轧辊端部,各单元中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x(i) = ( i - 0.5 )x 。,六辊轧机辊系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