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_第1页
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_第2页
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_第3页
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_第4页
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docx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色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总则1、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7年-2035年,其中:近期:2017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5年;远景:2036年2050年。3、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1)市域为百色市所辖的右江区、平果县、田阳县、田东县、德保县、靖西市、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西林县、隆林县1区1市10县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36202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了右江区2个街道和3个乡镇,总面积586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南跨右江,直抵广昆高速、乐百高速;北至澄碧湖水库和百东河水库,以汕昆、百平高速为界;东以右江区和田阳县的行政边界为界;西至东笋片区,总面积310平方公里。二、发展目标与战略1、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建设“西南门户,壮乡红城,生态铝都,千姿百色”。2、发展战略区域协调战略: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面向东盟、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合作,以百色为中心,推进滇桂黔三省交界地区、左右江革命老区区域协调发展,强化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各城市分工协作。生态优先战略:发挥生态屏障的作用,保护“山、水、田、林、湖”生态本底,严守生态底线。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设定环境准入门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明确控制措施,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城乡统筹战略:以中心城区、县城为依托,提升城市能级,形成区域增长极,提升城市竞争力,带动城乡地区共同发展;以小城镇为节点和纽带,形成现代城镇网络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建立城乡融合的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空间优化战略:城镇集约化建设,防止连片发展,保护重要的生态廊道、水体以及战略性生态空间,实现城市空间品质化提升。突出优美山水风光和现代化功能的同时,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培育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产业升级战略。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基础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生态农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全产业链开发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安全生态高效的绿色科技农业,推动特色旅游、电商物流的产业升级。枢纽强化战略:打通南北向通道,提升建设标准,强化枢纽定位,将百色建设为滇桂黔三省边界通边达海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铁路、公路、港口、航空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构建“十字型”综合交通运输主走廊,依托百色新机场、百色火车站、六塘货运站等,强化客货运主枢纽建设,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文化引领战略:重点保护展现百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承以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本土文化,加快培育以创新、科技和活力为核心的现代文化,塑造代表城市文化特征的空间环境和景观风貌。三、城市性质与职能1、城市性质“一带一路”面向东盟开放门户城市、左右江革命老区核心城市、全国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生态宜居壮乡红城。2、城市职能百色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与区域性铝制造业中心;区域性现代生态农业中心;中国西南出海通边交通枢纽;全国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全国休闲旅游胜地与壮乡红城。四、城市发展规模1、市域人口及城镇化水平至2020年总人口为430万人,城镇化率约为43%,城镇人口约为185万人。至2035年总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率约为70%,城镇人口约为350万人。2、中心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至2020年总人口约53万人,城镇化率约75%,城镇人口约4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6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40平方米以内。至2035年总人口约105万人,城镇化率约95%,城镇人口约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形成1个市域中心城市、3个市域副中心城市、8个县域中心城市、41个重点镇、77个一般镇、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1)市域中心城市:右江(2)市域副中心城市:平果、靖西、隆林(3)县域中心城市:田东、德保、田阳、那坡、凌云、乐业、田林、西林(4)重点镇:田阳县头塘镇、百育镇、玉凤镇、坡洪镇、那坡镇;田东县林逢镇、思林镇、朔良镇、印茶镇;平果县坡造镇、果化镇;德保县马隘镇、足荣镇、敬德镇、东凌镇、燕峒乡;靖西市湖润镇、龙邦镇、安德镇、龙临镇、化峒镇;那坡县平孟镇、龙合乡、百合乡;凌云县逻楼镇、伶站乡;乐业县新化镇、花坪镇、甘田镇;田林县旧州镇、定安镇、潞城瑶族乡、六隆镇、利周乡、百乐乡;西林县那劳镇、古障镇;隆林县天生桥镇、德峨镇、隆或镇、平班镇(5)一般镇:除上述城镇外的其他一般城镇(6)农村新型社区:指集镇、中心村和基层村2、市域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三带、七区”的产业布局总体形态。(1)“一心”: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中心,为百色中心城区,是百色市的产业经济中心。(2)“三带”:右江河谷产业发展带、南部沿边产业发展带、北部田林-罗平高速沿线产业发展带(3)“七区”:中心城区现代制造业产业功能区、田阳田东循环经济产业功能区、平果生态型铝产业功能区、南部铝深加工产业功能区、北部能源产业功能区、田林生态产业功能区、西部制造加工产业功能区3、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五横五纵”高速公路网五横:河池-乐业-蔗香高速公路、西林-田林-河池高速公路、广昆高速公路、那坡-靖西-崇左高速公路、巴马-平果-崇左高速公路。五纵:乐百高速公路、靖龙高速公路、那平高速公路、河百高速公路、汕昆-百色-平果高速公路。(2)“一纵五横三联”铁路网一纵:黄百铁路、防城港-崇左-百色铁路。五横:云桂铁路、兴百铁路、南昆铁路及复线、云桂沿边铁路。三联:百色-柳州铁路、百色-河池-桂林铁路、田龙铁路。(3)“一主十三辅”客运枢纽一主:右江客运主枢纽(百色火车站、百色城东客运站)。十三辅:百色新机场、百东新区、田阳、田东北、平果、靖西、德保、那坡、凌云、乐业、隆林、西林和田林综合客运枢纽。(4)“四主五辅”货运枢纽四主:右江货运主枢纽(百色综合物流园区、百色商贸物流中心)、田阳货运主枢纽(田阳新山物流园区、中国东盟(田阳)国际现代物流园)、龙邦口岸主枢纽、田东货运主枢纽(田东石化物流园区、田东公铁水联运物流基地、田东农贸物流园区)。五辅:平果、岳圩、平孟、田林和隆林综合货运枢纽。4、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保护“山、江、城、湖”和“三个主题区域”的整体空间,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指百色境内的山脉,主要包括莲花山、麒麟山、迎龙山、坡连山的山脉。规划应重点控制周边建设,保护山体视线通廊。“江”主要指右江。规划应重点保护右江及其大小河涌水网的岸线与格局,控制右江及其河涌两岸的建设和风貌,强调山、水、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城”指历史城区。规划应确立整体控制和以保护为重点的原则,恰当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疏散历史城区功能、人口和交通流量,促使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湖”指百色境内的大量湖泊,主要包括澄碧湖、万峰湖、百东河水库、凌云浩坤湖等。规划应重点控制周边建设,保护山体视线通廊及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强调依山就水的传统格局和湖城交融的城市特色。“三个主题区域”:红色革命文化主题区域、石器时代文化主题区域、句町古国文化主题区域三个主题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469项。六、中心城区规划1、空间结构形成“一轴两心两组团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一轴:由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等交通干线以及右江等景观廊道组成的东西向城市发展轴。两心:中心城区形成两主的中心体系,两主为主城中心和百东新区中心。两组团:梳理现有城市功能布局,从西到东形成主城组团、百东新区组团2个城市功能组团。多节点:沿着城市发展轴,在每个组团布局若干节点支撑各组团的运作和发展。2、中心城区综合交通(1)道路系统高快速路网:构筑“高速公路环+快速路环”的高快速路网结构。高速公路系统:形成“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系统,环由乐百高速、广昆高速、百隆高速组成;快速路系统:形成“一环五联”快速路系统,环由西环快速路、龙田快速路、富德大道组成。形成“三横四纵”主骨架路网结构。三横:站前大道、城东大道-百色大道、龙旺大道-百田大道。四纵:城北路-禄源大道、大旺路、工业大道、百凌大道。(2)公共交通形成以中运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辅助公交等其它公交方式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体系。中运量公交:近期建设BRT,预留远期建设轻轨的条件。规划4条中运量公交线路,总长为54公里,远景预留衔接百色新机场的线路。常规公交:包括公共大巴和社区巴士,常规公交按12.5标台/万人配置公交车辆,规划至2035年公交车保有量为1313标台。其它公交方式包括辅助公交、出租车等。3、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到2035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1016.91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66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两屏相望、一江串城,绿楔嵌入、点轴成网”的绿地系统。“两屏相望”: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