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以《初级国语读本》为例论文.pdf_第1页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以《初级国语读本》为例论文.pdf_第2页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以《初级国语读本》为例论文.pdf_第3页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以《初级国语读本》为例论文.pdf_第4页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以《初级国语读本》为例论文.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4 卷第 5期 2 0 1 5年 1 0月 江汉学术 J i a n g h a n Ac a d e mi c Vo 1 3 4 No 5 0c t 2 01 5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以 初级 国语读本 为例 李 娜, 王 晶 ( 辽 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 , 辽宁 大连 1 1 6 0 8 1 ) 摘 要: 对清末民初时期的早期教科书进行细致深入的梳理与研究, 可以为当代教科书编写提供许 多有益的经 验。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出版的 初级国语读本 ( 一套八册) 是当时影响很 大的一套初小教材 , 对其进行系统研究, 可以发 现这套教 材有如 下特 点 : 课 文 多为韵 文 , 朗朗上 口, 利 于诵读 ; 课 文 内容 生动有趣 ; 教材 充满 美感 ; 插 图课 文 相辅相成 等。另外 初级 国语读本 在设 计上 , 尤其是 常用字的选用 、 识 字量 的确 定上较合理 , 符合母语 习得 的基 本 规律, 这一点尤其值得当代教科书编纂者借鉴。 关键词 : 母语 习得 ;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 ; 识 字量 ; 常 用字 ; 字频 ; 复现率 中图分类号 : H1 9 3 文章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 1 0 0 6 6 1 5 2 ( 2 0 1 5 ) 0 5 0 1 2 3 0 6 D 0I : 1 0 1 6 3 8 8 c n k i c n 4 2 - 1 8 4 3 e 2 0 1 5 0 5 0 1 7 一 、引 言 l 9 世纪下半 叶 , 随着近代新式学堂 的出现 , 中 国新式教科书也应运而生。百余年来 , 教科书从译 自西 、 日到 自主编纂 , 从学堂 自撰到官编审定 , 从一 统模式到百花齐放 , 始终承担 着开 民智 、 启 民德 、 育 民风 、 传承文化与传统 的重任 。 教科 书作为 国家教育的文本载体 , 其 体系结构 的重 心是知识的组织和表述 。教科 书的编写离不 开对语 言文字 的应用 。教科 书语 言作为 国家权力 话语 的表现形 式 , 对其 进行研究 , 无疑具有重要 的 现实意义 。 尤其是 2 0 世纪初 , 封建帝制迅速瓦解 , 新文化 运动蓬勃发展 , 这些都极大地受益 于清末民初 的启 蒙教科 书。 “ 五四” 之后 , “ 白话文” 书面语地位奠定 , 汉语发展进入到现代汉语阶段 , 民国教科 书不仅对 早期现代汉语 的形成 、 发展 、 传播 与完善起到 了重 要 的推动 、 推 广和规 范作 用, 在 科学 普及 、 政治 宣 传 、 思想启蒙等方 面也 发挥 了突出的教育 、 导向作 用 。民国教育 的辉煌成就 , 中国社会 的快速发展 , 此期教科书功不可没。 对于教科书 的研究 , 自其 出现伊始 , 便延续 至 今 。民国时人对教科书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两方面 : 一 是探 讨教 材 、 教法 改革, 如 朱翊新 小 学教材 研 究 、 王骧 乡土教材研 究 ; 二是 融入教育史研究 中, 如舒新城 近代 中国教育思想史 中就涉及到对 教科书的研究。新 中国建立之后 , 尤其是 1 9 8 0 年代 以后 , 教科 书研究成果更为可观 : 如于锦恩 民国注 音字母政策史论 、 郑 国民 从文言文教学 到白话文 教学 我 国近现代语文教育 的变革历程 、 石鸥 百年 中国教科书 图说 、 王建军 中国近代教科 书 发展研究 、 汪家熔 民族魂教科书变迁 等 ; 此 外还有 国家或省部级重大基金项 目以教科 书为研 究对象 ,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1 0 年立项的国家社科 基金 重大项 目“ 中国百年教科 书整理与研究 ” 等 。 这些研究多从语言政策 、 教育学 、 史学 、 出版学 以及 课程论 的视角对百年教科 书的发展进行点 、 线 、 面 的研 究 , 从语言学视角对教科 书语言本体进行系统 研究的力量相对 比较薄弱。 目前所见 , 只有屈六生 论 清 末 满语 的发 展 兼 评 ( 满蒙 汉三 合 教科 收稿 13 期 : 2 0 1 50 3 2 0 -r ,J 网址 在线期刊 : h t t p : q k s j h u n e d u c n j h x s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 目“ 百年汉语发展演变数据平台建设与研究” ( 1 3 & Z D1 3 3 ) ;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 以民国 教科 书为语料 的早期现代 汉语 规范化研 究” ( 1 4 Y J C 7 4 0 0 4 0 ) 作 者简介 : 李娜 , 女 , 辽宁大连人 , 辽 宁师范 大学文学 院讲 师 , 博 士 , 北京 师范大 学文 学院 中国语 言文学流动站博 士后 ; 王 晶, 女 , 山西阳泉人 , 辽宁师范大 学文 学院硕士 生。 l 2 3 江汉学术 总第 3 4 卷 书) 、 怦漫 近代数学教材 中的词汇与观点 、 苏新 春 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用字用 词 比较 等数量较少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一套完整的教材为切人点 , 对 教材的编 纂思想 、 插图与用字情况 , 进行系统研究 , 力求在展 示教 材特点 的同 时 , 对 当代语 文教科 书编 写有所 助 益 。 在考虑教材 编写的年代 、 适用地域 、 影响度等 因素的基础上 , 我们选择 初级国语读本 作为研究 对象 , 该套教材是 民国时期三大 书局之一世界 书局 出版的 “ 新学制小学教科书 ” 系列 中的国语教 材 。本套教材适用于初级小学 , 一套八册 , 由世界 书局组织 当时学界翘楚魏冰心 、 范祥善 、 朱翊新进 行编写 , 沈知方 、 胡仁源 、 秦 同培 、 张肇 熊 、 汪蓉第 、 印鸾章等参与校订 , 发行于民国十三年到民国十六 年间。 初级 国语读本 于民国十三年( 1 9 2 5 年 ) 六月 初版 , 第八册 同年十二月 已出十二版 , 第一册 民国 十六年五月已出六二版 , 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 二 、 编纂 思想 民国时期教育体制 自由, 教材 的编写也并不是 由政府统一进行的 , 而 以各个 出版发行机构 自行组 织人员编写为主。因此 当时在教科书编纂领域 , 以 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和教材编写理念为主导 , 兼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 教材编写呈现多样化发 展的态势 。这一点 , 可以从 初级 国语读本 的编纂 思想看出 , 而这套教材 的编纂思想也基本体现 了民 国初期 编辑教材 的主导 思想尤其注重 开发思 想 、 陶冶情感 、 扩充想象 、 培养读书兴趣 。 第一 , 课文多为韵文 , 句句押韵 , 读起来朗朗上 口, 便 于实施 朗读教学 , 以培养学 生语感 。例如第 一 册第 三 十 三课 : 老猫 老小猫 小不要跑不要跳只要 咪咪 叫老 鼠啉 得 逃 课 文 “ 老” 、 “ 小” 、 “ 跑 ” 、 “ 跳 ” 、 “ 叫” 等都押 a o 韵 。又如第二册第十五课 小蚂蚁 : 小 蜗壤 搬 米 , 搬 到 小洞 裹 。你 吃 一粒 米 , 我 吃 一 粒 米 。 蜗 蠛 埚 域 , 我 要 闻你 : 你 们 吃 了 米 , 心 裹欷 喜 不 欷 喜? 其中“ 米 ” 、 “ 里” 、 “ 蚁” 、 “ 你” 、 “ 喜” 等都押 i 韵 , 读来很有韵律感 。可见 , 民国时期语文教育注重诵 读 , 通过朗读 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 让学生学会用语 言形式传递 自己的思想 。 1 2 4 - 第二 , 教材 中的课文 内容生动有趣 , 以接 近儿 童兴趣 、 贴近儿童生活 的主题为课 文文本材料 , 处 处顾到学生 的生活 , 选材现实性极强 。如第二册第 十一课 我的玩具真正好 : 小木焉, 不吃草; 小娥狗, 合得跑; 小皮球 , 跳得 高 ; 小小泥人 不 睡觉 , 吹著他 的肚 子 他合 叫。 以玩具 、 游戏为题材 , 让学 生在游戏 中学 习语 文 , 趣味性极强。又如第三册第十九课 燕子的话 : 畿筻燕子 , 封著春生喳喳 的叫。 春 生道 : “ 你们 要 吃 些 蠡 免 喁 ? ” 燕 子 只是 喳 喳 的 叫 。 春 生道 : “ 你们要借我 的屋子做 巢喁? ” 燕子只是喳 喳 的 叫 。 眷 生道 : “ 燕子 !燕子 !我不 懂你 的土话 , 请你 貌 圆语 琵 ! ” 燕子不合就 圆罄 , 透是喳喳 的叫。 把小动物当做课文主人公 , 并运用了拟人 的修 辞手法 , 仿佛小燕子就是孩子们现实生活 中的小伙 伴 , 生动又活泼。 第三 , 课 文经 常涉及一 些趣 味性 十足 的小故 事 , 注重学 生想象力 和智力 的开发 , 并通 过一些故 事教育学生 如何做人 、 如何做事 , 注重对 学生人格 的塑造 。例如第五册第十课 只有三个人 : 先 生封擎 生就 : 楗 前有 雨佃 父规 , 雨佃免 子 , 同到 深林 裹去 打狨 。捉 著 三 叟 野 兔 , 他 们 各拿 了一 曼 回 去。你们 想 : 三曼野兔 , 怎麽 可以分给四佃人呢 ?造佃 有趣 的 口 1 题 , 莽 能解释 明白? 一 佃聪 明的擎 生就道 : 他们一 定是一佃祖 父 , 一佃 免子 , 一佃繇子 。在名羲上就 , 好像 有 雨侗 父规雨佃 免 子 , 赏在只有5 - - 4 人 。 像这样益智的小故事还有很多 , 可 以很好地活 跃学生 的思维 , 帮助开发智力。又如第七册第八课 风雨先生 : 凰 先生 !雨先 生 !南什造般 强暴? 枝颈 小岛, 南 了你们穗 不高 ; 池 旁小草 , 南了你们 站不牢 ; 遥有 那许 多小朋友 , 南 了你们 避到校 。 凰雨先 生骢 了嘻嘻笑。 他道 : 要 不是我 们施 行 强暴 : 小岛免 不能 耐苦 , 永 速贰 不 高 ; 小草免 不能抵 抗 , 再 也站 不牢 ; 小朋 友不 短 锻蟓 , 身髓 那裹畲得 好 ! 把动植物拟人化 , 拓展儿童 的想象 空间 , 并且 课文具有浓厚的人文性 , 注重培养学生优 良的道德 品质。 第 四, 整套教材 的爱国教育并不刻 意 , 没有被 浓厚 的政治色彩所笼罩 , 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进 行爱国教育 , 是一种潜移默化 的教育。例如第五册 江汉学术 总第 3 4卷 理解课文 内容 、 记忆新字新词 ,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 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因此可 以说 , 优质 、 自然的课 文母语环境插 图, 可 以使语文教学 内容变得有趣 、 有美感 、 有活力 。这一点 , 初级 国语读本 处理得 非常好 , 值得我们 当代语文教材编写者借鉴。 四、 字频 比较分 析 ( 一) 常用字 常用字是指汉语 中最常用到 的汉字 , 通常有数 千字。1 9 8 8年 1 1月 由国家语委和 国家教委联合发 布的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中共收入常用字 2 5 0 0个, 次常用字 1 0 0 0个 , 共 3 5 0 0 个 常用字 。我 国对中小 学 生认 识 常用 字也 有 具体 规定 。教育 部颁 布 的 2 0 1 1 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规定 : 九年义 务教 育 阶段 要求 学 生认识 3 5 0 0个 左右 的常用 汉 字 。对小学分三个学段做 出要求 , 第一学段 ( 1 2 年级) , 要求认识常用汉字 1 6 0 0 ( 一1 8 0 0 ) 个左右 ; 第 二学段 ( 3 4年级 ) , 要 求累计认 识常用汉字 2 5 0 0 个左右 ; 第三学段 ( 5 6 年级 ) 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 字 3 0 0 0 个左右 , 即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累计认识 3 0 o 0 多个常用字。 _ 3 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 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来 说 , 是学习的重点 。只有 习得一定数量的汉字才能 阅读文本 , 才能进行更深人的语文知识探究 , 而对 汉字的学习是先从常用字开始的 , 掌握 了最基本的 汉字 , 才能打开通 向语文 的大 门。小学教材 中常用 字的选用对于教师教学任务 的完成程度 、 学生语文 学习的效果都有着重要影 响 , 因此对常用字的研究 就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对 民国小学语 文教材常用 字的统计 、 分析 , 可 以对 民国时期教材编撰 的合理 程度做出评定。 以下从 两个层面对民国小学语文教材 初级国 语读本 中的常用字进行统计和分析。 1 每册书中的极高频字 ( 前 2 0 个字) 分析 对 初级国语读本 一到八册的字频表进行统计 得出, 每册书的前 2 0 位高频字。其中第一册前 2 0 位 高频字依次是 : 的、 一、 了、 不 、 人 、 我 、 有、 他 、 在 、 是 、 来 、 上 、 你 、 个 、 天 、 到 、 说、 子 、 里 、 去。这 2 0个字 占 第一册教材总字数 的比率 是 2 1 5 2 6 2 。依 次计 算 第二册到第八 册教材 中各 自前 2 0 位高频字 占每册 教材 总字数 的比率 , 分别是 : 2 2 3 9 3 6 , 2 2 9 8 7 5 , 2 3 2 6 01 , 2 3 4 5 2 8 , 23 0 5 6 9 , 2 3 3 0 6 9 , 2 2 93 3 8 。 可见 , 每册书中前 2 0 位高频字在各册教材总字数 中 】 2 6 所 占的比率基本相同 , 大约为 2 2 8 6 左右。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中共收入 3 5 0 0 个常用字 , 其 中前 2 0 位 高频字依 次是 : 的、 一 、 是 、 不 、 了 、 在 、 人 、 有 、 我 、 他 、 这 、 个 、 们 、 中、 来 、 上 、 大 、 为 、 和 、 国 。这 2 0个 字 在 3 5 0 0常 用 字 中所 占 的 比率 是 1 9 8 8 , 与 初级 国语读本 所统计 的数据 2 2 8 6 仅 相差 2 9 8 。 比较 统计结果可以发现 , 两个统计数据之 间相 差甚微 , 仅就前2 0 位高频字的比较来说 , 初级国语 读本 常用字的选择并没有超出 现代汉语常用 字 表 3 5 0 0个常用字 的标准 , 可以说是 比较 合理 的。 但笔者认 为 , 仅仅考察 前 2 0 位高频字是 远远不够 的 , 所以要进行进一步统计和比较。 2 每册书中的高频字 ( 前 5 0 0 个字) 分析 为 了进一步判断 民国语文 教材在 常用 字 的选 择上 是 否具有 合 理性 , 笔 者统计 了 初 级 国语读 本 每册教材 中前 5 0 0 位高频字在各册教材总字数 中所 占的 比率。从第一册到第八册教材 中, 前 5 0 0 位 高频 字在 各 册教 材 总字数 中所 占的 比率 依 次 是 : 8 1 8 6 8 3 , 8 1 8 2 3 6 , 8 1 9 0 5 3 , 8 1 8 6 7 4 , 8 1 4 9 4 9 , 8 0 3 2 5 5 , 7 9 7 6 8 5 , 7 9 3 4 1 3 , 其平均比 率为 8 1 0 4 9 3 。而在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3 5 0 0 个 常用字中 , 前 5 0 0 个常用字所 占的比率为 7 6 3 9 3 7 , 与上面统计 的 8 1 0 4 9 3 相差 约 4 6 , 在 1 0 以内 , 两个数据差距不大。 通过 比较 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 两组数据都 相差甚微 , 初级 国语读本 在常用 字的选择 上与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的整体水平相一致 。 由于如 今在语文教材编写的过程中, 一直把 现代汉语常用 字表 作为教材中常用字选择的依据, 所以可得 出这 样的结论 : 民国语文教材 初级 国语读本 在常用字 的选择上大体符合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的标准。 民国时期 , 语言正处在文言文向 白话文转变的 过渡时期 , 语 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也逐渐向白话文 转变 , 笔者研究 的这套教材 中的语言正具有这种半 文半 白的特点 , 语言与用字都表现 出简明 、 通俗的 特点 , 故其 中所涉及到的常用字与 现代汉语 常用 字表 的贴合度较高 , 可见当时语文教材在语 言文 字的选用上并不落后 , 更有一种超前性 。 ( 二 ) 识字 量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儿 童在没有入学 时就 应该进行识字教学 , 学校 中的识字教学更是基础 中 的基础 , 因此抓好识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识字教 2 0 1 5 年第 5 期 李娜 , 王晶: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以 初级国语读本 为例 学落实到教材上涉及到识字量的问题 , 识字量顾名 思义就是所认识的字的数量 , 这一概念是针对学生 而言的 , 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部分。上文中提到过, 教育部2 0 1 1 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 : 整 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累计认识 3 0 0 0 多个汉字 , 也 就是说 , 如今小学语 文教材要求学生 的识字量要达 到 3 0 0 0 字 左 右 。 1 每册教材识字量的统计 为了了解 初 级国语读本 的识字量 , 笔 者对第 一 册到第八册教材分别进行统计 , 第一册教材中出 现的不重 复汉字共 2 6 2 个 , 第 二册 到第八册教材 中 出现 的不重 复汉字 的个数 分别为 : 4 9 0个 , 7 4 8 个 , 8 5 9 个 , 9 7 8 个 , 1 1 9 8 个 , 1 2 8 1 个 , 1 5 1 2 个。整套教材 一 共 出现了2 4 7 3 个不重复汉字 , 即这套 民国教材总 共 的识字量为 2 4 7 3 个字 , 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累计 认识 2 4 7 3 个 汉字 , 与 2 0 1 1 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 3 o o o字的要求相差5 2 7 个字。可见 , 民国时期 对学生识字量 的要求没有现在高 , 学生 的识 字压力 较 小。而如今要求小学 阶段 的学 生累计 认识 3 0 0 0 多个汉字对学生来说是否负担过重 , 这是一个值得 探究的问题 。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也可 以看 出, 随着年级 的 升高 , 学生的识字量越来越大 , 这符合儿童身心发 展的规律 , 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青少年学生记忆 发展 的总体趋势是随年龄增大记忆力不断提高 , 到 1 6 岁趋于成熟。刚刚学字 的儿童 , 虽然接触的是母 语 , 但在习得 、 积累过程 中, 一次也只能记住很少量 的字 , 学习速度较慢 。因此在母语教学 中, 对其识 字量 的要求不能太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学生的记 忆力 、 注意力 、 认知能力等进一步发展 , 对母语 汉字的学习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 , 故对其识字量 的 要求要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 。民国语文教材 初级 国语读本 显然符合这一规律 。 2 每册教材汉字复现率 的统计 汉字复现数 指某些汉 字在某个封 闭范 围内重 复出现 的次数 , 用汉字总个数除以不重复的汉字个 数 , 所得 的百分 比就是汉字复现率 。 根据以上统计 的数据 , 可 以进一步统计 出每册 教材 的汉字复 现率 , 第一册 到第八册 教材 的汉字 复现率依 次是 : 4 7 , 5 5 , 5 9 , 5 6 , 5 7 3 , 5 7 4 , 6 22 , 6 3 2 。 可 以看出 , 从第一册到第八册教材 中汉字的复 现率整体上呈逐渐增长 的趋势 , 随着年级 的升高 , 识字量增加 的同时复现率也随之增加 , 这既符合儿 童 的认 知心理 , 也同时符合遗忘 曲线规律 。记忆曲 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 他发现遗忘的 发展 有一定 的规 律 : 在识 记后 的短时 间 内遗忘较 快 , 经过一段时间 , 遗忘速度逐渐变慢 , 即遗忘 的速 度是先快后慢 的。识记后复现间隔时间越长 , 遗忘 就越多 , 遗忘速度也就越快 , 重新学习、 再次记忆所 需要 的时间也就越长 。因此 防止遗忘 的有效手段 之一就是对识记的材料及时加强记忆 与复习。 一 般认 为 , 记忆材料要 想保持下来 , 必须使 它 在适当记忆 中停 留足够 的时间 , 才能把它储存到长 时记忆中 , 而复现是使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关 键 。因此 , 教材在汉字 的编选 安排上 , 首 先应该考 虑 到学生 的认知 心理 和记 忆规律 , 随着 年级 的升 高 , 在识字量增加 的同时 , 及 时对 学过 的生字进行 回顾和复习 , 将学过的生字以词 的形式融人到课文 中。其次 要明确所增加 的汉字和所学 的汉字 总量 是否在学生学 习能力范围之 内。 本套教材充分考虑到 了这两点 , 虽然所学汉字 总数量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 多 , 但出现之前学过 的汉字 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这不仅没有过分拔 高识字难度 , 而且起 到了复习巩固的作 用 , 让学生 循序渐进地学习汉字 , 反复学习 , 以巩 固加强记忆 , 提高识记能力和准确性。 五 、 启 示与结论 通 过对 初级 国语读本 这套 民国语文教材整 体语料的整理和分析发现 ,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在母 语教学方面有其突出特点 , 对今天 的语文教材编写 与语文教学方面仍会有许多启示 。 第 一 , 民国小学语 文教 材 的课 文 内容 生动有 趣 , 贴近生活。小学生处在人生发展历程 中的少年 期 , 有着无 限的童真 , 对 身边的事物充满 兴趣 。民 国小学语 文教材在课文 内容 的选择上完全遵循儿 童 的发展 心理 , 以接近儿 童兴趣 、 贴 近儿 童生活的 事物为课文题材 , 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 生兴趣 , 在 一开始就喜欢 语文 , 想要 主动地去学习 知识 , 而不 是对语 文学 习存有厌 恶 、 排 斥 的心理 。 如今 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这一点 , 在学生初次 接触语文 学习时 , 一定要 让他们对语 文产生兴趣 、 产生好感 , 这对今后学生 的语文学 习以及学 习效果 有重要影响。 1 2 7 江汉学术 总 第 3 4卷 第二 ,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 的课文多 为韵文 , 句 句押韵 , 读起来朗朗上 口。民国教材 中课文的编撰 遵循了汉语 的自然特点 , 汉语 中的每一个汉 字都是 有声调 的, 将其进行一定 的组合 , 就会产生一种韵 律美 , 这便于实施 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 生 的语感 , 提高学生 的语言功力 , 还有助于提高语 文 阅读 的效率 , 我们应该运用好朗读教学 , 帮助我 们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 第三 , 民国小学语文教材 中所体现的爱 国教育 并不刻意 , 功利性弱 。教材 中涉及到爱 国内容的课 文 , 并没有被浓厚 的政治色彩所笼罩 , 而是用学生 更能接受 的方式进行爱 国教育 。或进行形象 的比 喻 , 或进行得体的抒情 , 总是有一种大爱在其中 , 更 多 的是一种潜 移默化 的爱 国教育 。如今语文教材 中关于爱 国的内容有政治化 、 功利化 的倾 向 , 爱 国 教育容易成为一种灌输式的教育 , 无法让学生从心 灵深处去感受这种情怀 , 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反 思 的 。 除 了对语料特点有所启示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