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同步检测.doc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同步检测.doc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同步检测.doc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同步检测.doc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2016届高考生物复习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同步检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总分67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1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4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23只/hm2B80只/hm2 C92只/hm2 D160只/hm2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3.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5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一个固定大小的铁丝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量的变化,应近似于图中的( )A曲线B曲线BC曲线CD曲线D6右图描述了某种鹿在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变化。在图中显示的特定环境中,在1930年不会因饥饿致死的鹿大约有( )A12000只B35000只C50000只D100000只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8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9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 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10右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X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B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e点向下移C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是de段D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数量控制在c点11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12现有A、B、C、D四个种群,其年龄组成分别如图所示,其中最可能灭绝的种群是( ) A B C D 13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14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15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 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16.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逐渐增多B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C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群落中的物种数可用丰富度表示D光照直接决定了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17.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数量K2时增长速率最大18.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 35驱走大蚂蚁增加 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 10驱走大蚂蚁减少 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19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A性情最凶猛的种群 B体形最小的种群C个体间差异最多的种群 D个体间差异最少的种群二非选择题20(12分)小明将10毫升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等量均匀取样共4次,每次分别测定样品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并记录结果如右表所示。但他忘了记录时间。(1)现在还能确定表中各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是怎样的吗?为什么? 。样品酵母菌数量(个/mm3)pH112104.828205.4312103.7410005.0(2)对酵母菌而言,10毫升该培养液的K值为 个。 (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发现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 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21(5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和_。 22(14分)科研小组在实验室中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人工饲养果蝇,投放一定量的果蝇后,饲喂以一定量的酵母菌。统计果蝇的数量变化并绘制成曲线图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草履虫、酵母菌所进行的实验培养结果也与上图相似,这表明种群在一定的空间、一定的资源条件下的增长类型,一般都是_。(2)曲线的纵坐标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吗?_。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近线,生态学上可称为_。(3)该渐近线的数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吗?_。试依据图解,根据该渐近线的含义对下列各项科研和生产活动提出你的建议:关于珍稀动物的保护:_;关于草原上的放牧:_;灭鼠若是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鼠群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更有效的灭鼠方案是_。附加题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根据上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只/m2。(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下图中曲线_(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点时收益最大。 (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_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_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30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答案1-5BDDDC 6-10BADD 11-15 DCDDA 16-19 CDBC20(1)取样先后的顺序为:2、4、1、3。因为酵母菌在代谢过程中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且两种呼吸方式均产生CO2,CO2溶于水产生H2CO3。时间越长H2CO3积累量越多,pH值越低。(2)1.21107个(3)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正在衰落。随着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被消耗减少,部分个体因营养缺乏而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