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7 大气运动,核心点一 大气的温室效应,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地面又把热量向外辐射。 大气增温:大气中的水汽与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使地面保温,称为大气的保温效应或温室效应。,核心点二 逆温的形成,1.逆温的两种情况 在对流层底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被称为“逆温”;如果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 递减率每100米下降的温度低于0.6,也算逆温。 2.逆温的类型,核心点三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气压分布规律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2.气压分布规律 热力环流的形成与气压的分布规律有关,就其规律 分析如下: (1)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这主要 取决于空气的密度大小。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该处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 低,这取决于不同高度所承担的空气柱 的长度和密度不同。如图所示:A点所在 平面承受空气柱的高度为h2,B点为h1, h2h1,故A点气压高于B点。,核心点四 季风环流,7,科目一考试网 / 科目一模拟考试2016 科目四考试网 / 科目四模拟考试 驾校一点通365网 / 驾校一点通2016科目一 科目四 驾驶员理论考试网 / 2016科目一考试 科目四考试,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显著,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 上面的两个图就是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季风环 流的示意图(虚线箭头表示高空的大气运动方向)。 南亚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 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赤道 低气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冬夏季风势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水平 气压梯力的大小。,类型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1) (2)题。,(1)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相差不大,但年平均 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与其有关的主要是 ( ) A. B. C. D. (2)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 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与其有关的主要是 ( ) A. B. C. D.,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各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要能准确判断图中序号的含义。太阳辐射(图中)到达地面首先要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图中),长江中下游平原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华北平原晴朗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而华北平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同时大气对地面还存在着保温作用,通过大气逆辐射(图中)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还给地面。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因而虽然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大,但年平均气温比四川盆地要低得多。 答案 (1)C (2)A,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是解释全球变暖的理论依据,具体可结合以下框图分析:,变式练习1 下图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9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 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 (3)题。,(1)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 A. B. C. D.,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看出,四地纬度由低到高分别是海口、重庆、拉萨、乌鲁木齐。冬季时海口温度最高,乌鲁木齐温度最低。看甲图1月份温度最低为乌鲁木齐。温度最高应为海口。重庆和拉萨纬度相近,但拉萨比重庆的海拔高,故1月时温度应低,所以代表的是拉萨。那么代表的是重庆。7月份时我国普遍高温,由于拉萨海拔高,所以温度最低。故答案选C。,C,(2)乙图中代表重庆、拉萨日照年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解析 四地中重庆降水较多,有雾城之称,所以日照时数应最小。从乙图中可以看出日照时数小,所以对应重庆;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日照时数应较多;乌鲁木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日照时数比较多。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和日照时数较多;7、8月份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乌鲁木齐比拉萨纬度高,白昼长,日照时数长,所以对应的是乌鲁木齐,对应的是拉萨,那么对应的就是海口。故答案选C。,C,(3)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 A. B.- C.- D.-,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乌鲁木齐在甲图中对应的是,在乙图中对应的是,所以D选项组合正确。,D,类型2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 (2)题。,(1)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与我国的梅雨季节相对应的是 (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2)甲图所示季节里,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地震 寒潮 暴雨 台风 泥石流 A. B. C. D.,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与季节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属基础题。甲图中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的江淮地区可能出现梅雨,即A项正确。乙图中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丙图中0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表示春秋季,故B、C、D三项都是错误的。 (2)本题考查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出现的季节,属基础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该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到暴雨、台风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即C项正确。,答案 (1)A (2)C,大气环流的一些规律 (1)三圈环流中大气既有水平运动,也有垂直运动。,(2)气压带和风带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它们分别是指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与风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3)气流方向与冷暖性质:气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则性质暖湿(例如:中纬西风性质暖湿,受其影响,大陆西岸气候温和湿润);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性质一般较干(例如:极地东风冷干,低纬信风热干。但在大陆东岸,由于是迎风海岸,会带来降水)。 (4)低压带上降水较多,高压带上降水较少。 (5)季风影响的范围内,季风取代了原有的风带。 (6)7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北移,1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变式练习2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沃克环流中 (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2)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 ( )秘鲁沿海 我国南方 北美南部 印度尼西亚 A. B. C. D.,解析 从图中风向来看,在乙处形成了高压,气流向外辐散,甲地应为低压,水平气流应由乙吹向甲。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即图中所示乙处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乙处形成高压,气流下沉,降水少;而甲处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对应地区有我国南方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答案 (1)C (2)D,下图是“某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晴天气温的日平均值较大 B.阴天气温的日平均值较大,C.阴天时,热岛效应强烈 D.晴天时,热岛效应微弱 2.如图所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 切,其依据是 ( )A.城市人口密度小于农村 B.城市臭氧层空洞大 C.城市海陆热力环流显著 D.城市热岛强度的峰值时刻与车流、人流高峰时 刻重叠,解析 读图可知, 城市晴天气温的日平均值较大,热岛效应强烈。城市人口密度大于农村,热岛强度,的峰值时刻与车流、人流高峰期重叠,故城市里人类活动强度大,热岛强度也大。,答案 1.A 2.D,下图是“我国某地清明时的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近地面气温下冷上热,为逆温。下列现象与 逆温有关的是 ( )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村庄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4.如图是该地的气温和降水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是地中海气候 B.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C.该地河流7、8月份开始进入汛期 D.该地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解析 第3题,逆温发生后,烟气不容易扩散,选项D是地形对气温的影响。第4题,由气温及降水量判断出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汛期从5月份开始。,答案 3.C 4.D,(09天津文综)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和文字信息,回答56题。,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 5.在学生绘制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6.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 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 )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解析 第5题,图中a、b两点所在的两侧等压线数值都为1 005,且b点离相邻等压线更近,再加上冷锋锋前暖空气的堆积,使锋线的边缘气压最低,可以判断B图气压的变化符合图中情况;由ab气温降低,风速由小到大再变小,云量由多到少。第6题,台风能否登陆,主要由移动路径决定。 答案 5.B 6.C,下图表示地球上某两个区域等压线分布状况,图中数值abc。读图回答78题。 7.以下关于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天气系统在同一季节达到强盛 B.甲冬季强盛,乙夏季强盛 C.甲是由副热带高压北移形成的 D.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8.当乙达到强盛时期 ( ) A.我国华南处于雨季 B.满载石油的日本油轮由波斯湾返航时,在北印 度洋逆风逆水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非洲南部草原的动物向北部迁徙,解析 读图可知,甲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乙为 阿留申低压;甲、乙两天气系统在北半球冬季可同 时达到强盛;甲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乙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切断后保留在 海洋上而形成的。第8题,当乙达到强盛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日本由波斯湾返回的油轮在北印度洋逆,风逆水;此时我国华南降水较少,地中海沿岸地区温暖多雨,非洲南部草原植物生长茂盛,动物不可能向北部迁徙。,答案 7.A 8.B,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10C22C范围(适宜避寒区)示意图” ,回答911题。,9.我国华南地区可供避寒的范围较小,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热量充足,1月温度较高 B.临近海洋,陆地面积小,气温年较差小 C.强大的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D.受到南岭的阻挡,冬季风影响较小 10.下列属于避寒者高移出区的是 ( ) 中欧 美国北部和加拿大 日本南部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长江中下游地区 俄 罗斯远东地区 A. B. C. D.,11.下列关于图中避寒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中高纬度寒流流经地区可以形成避寒区 B.地中海南岸地区适宜避寒 C.赤道地区处在适宜避寒区内 D.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解析 第9题,华南地区地势平坦,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容易入侵该地区。第10题,避寒者高移出区一定是气候比较寒冷、所处纬度较高的地区。第11题,由图可知,地中海南岸地区分布着面积广大的避寒区,适宜避寒。,答案 9.C 10.C 11.B,两年一届的名城会已经成为南京靓丽的文化品牌,2008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于11月3日至7日举办。名城会对彰显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促进南京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南京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此回答1214题。 12.城市由于有大量的人口、工厂、交通工具,因此 自然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市区的气温、气压 等就会和周围的郊区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四幅图 中的曲线表示等温面或等压面,其中正确的是 ( ),A.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市中心多上升气流 B.市中心空气中水汽的含量远大于城市边缘区及 周围农村 C.市中心建筑物多,易形成冷锋和暖锋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