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ppt_第1页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ppt_第2页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ppt_第3页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ppt_第4页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兼论中国消费率真的这么低吗?,一、问题的提出,2013政府工作报告,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扩大消费需求能带动经济增长吗?,中国居民消费率占GDP的比重仅为35-40%,而美国为70%,印度为55%,所以,在中国扩大消费需求还有很大空间。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共识。,储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理论认为,储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在两部分经济中,收入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储蓄,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资本增加产能,带动经济增长。 Savings and investment which enable increased productivity, greater specialization and trade are the true engines of economic growth. 与亚当。斯密一致。,储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Increasing consumption is a result of that growth, never the cause of it. “消费能带动经济增长”与“储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显然是一对矛盾。 质问:消费能带动经济增长吗?或者问:什么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What determines growth?,二、经济增长的本质,经济增长本质有三个要点,如何看待上述讨论,我们需从经济增长的本质出发。 我们认为经济增长本质有三个要点。,经济增长本质之一:潜在生产能力,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潜在生产能力的增加,并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 The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and increase in the standard of livingis called economic growth. 经济增长的本质之一就是潜在生产能力的增加,而不仅仅是实际产量的增加。,Economic Growth,经济增长的度量:GDP增幅,然而经济增长率的度量常用方法是用GDP的增幅。 因此我们要区分经济增长率(产量增长)和经济增长本质之间的差异。 如果一个经济严重衰退导致GDP下降10%,第二年经济增长较去年增长3%,这里的增长只是复苏性经济增长,而不是本质意义上的经济增长。GPD增长带有恢复属性。,经济增长本质之二:生产问题,经济增长的本质之二就是它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需求出来的。 或者说:经济增长的本质之二就是它是总供给方面,而不是总需求方面的。 它是用生产函数来刻画的: Y=F(N,K,T),What Makes Potential GDP Grow? We begin by dividing real GDP growth into the forces that increase: Growth in the supply of labor(劳动供给的增长) Growth in labor productivity(劳动生产率的增长),How Potential GDP Grows,How Potential GDP Grows,How Potential GDP Grows: labor productivity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Why Labor Productivity Grows:Summery,经济增长本质之三:长期问题,经济增长的本质之三就是它一个长期动态过程,而不是短期的波动。 我们需要区分宏观经济学中的短期和长期。,短期分析的三种可能性,长期以来,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我们习惯于短期分析,比较忽略长期分析。 在短期,如果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时,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管理是适合的。 在短期,经济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形: 低于充分就业 等于充分就业 高于充分就业,In the short run,扩大内需包括: 增加消费 增加投资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产量增加,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增长”。 不存在“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扩大内需的效应分析:短期分析,Figures 27.9(a) and (d) illustrate above full-employment equilibrium. The amount by which potential GDP exceeds real GDP is called a inflationary gap. Figures 27.9(b) and (d) illustrate full-employment equilibrium.,短期经济波动,Figures 27.9(c) and (d) illustrate below full-employment equilibrium. The amount by which real GDP is less than potential GDP is called a recessionary gap. Figure 27.9(d) shows how, as the economy moves from one type of short-run equilibrium to another, real GDP fluctuates around potential GDP in a business cycle.,Explaining Macroeconomic Trends and Fluctuations,短期均衡到充分就业均衡:中期分析;大多数人称为长期分析。 真正的长期分析是由一个充分就业均衡到另外一个更高水平的充分就业均衡。,扩大内需的效应分析:长期或中期分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断地向右移动的过程。,Economic Growth in the AS-AD Model,总需求相应地增加。 总产量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Explaining Macroeconomic Trends and Fluctuations,经济增长本质之三:长期,存在一种倾向:把短期经济波动(产量的变化)当成经济增长。 政府的政策容易产生短期化。 新古典经济学:在长期,政策无效论。(预料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短期会产生经济波动,而在长期对实际变量没有影响),经济增长本旨的小结,1.经济增长是潜在生产能力的增加,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 2.经济增长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刻画,表现为总产量曲线的移动或上移; 3.经济增长是长期问题,表现为(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平行地移动。,三、几点思考,一、消费与经济增长没有直接关系,影响经济增长的两大因素:劳动数量和劳动生产率。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本质和消费量以及政府支出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消费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从直接意义上说,经济增长有没有消费的份?没有!没有任何一部英文版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会倡导“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消费与经济增长没有直接关系,从短期看,在经济远远低于充分就业时,扩大内需会刺激产量增加,但不是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的合理性所在。 2008-09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凯恩斯主义复苏。 凯恩斯主义的实用性:经济衰退或经济过热。不能不讲条件地使用刺激性财政。一旦经济恢复正常,就要停止使用。(“停药”) 古典经济学认为,从长期看,扩大内需政策是无效的。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开始不大赞成“刺激性财政”(美国财长) 长期依靠“刺激性财政”带来很多问题。人们开始厌倦了。,一、消费与经济增长没有直接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开始不大赞成“刺激性财政”(美国财长) 长期依靠“刺激性财政”带来很多问题。人们开始厌倦了。 古典经济学认为,从长期看,扩大内需政策是无效的。即一旦实现了充分就业,刺激性财政导致价格水平上升,劳动者实际工资下降,劳动供给减少,产量回归到充分就业水平。,Fluctuations in Aggregate Demand Figure 27.10 shows the effects of an increase in aggregate demand. An increase in aggregate demand shifts the AD curve rightward. Firms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the price level rises in the short run.,Explaining Macroeconomic Trends and Fluctuations,At the short-run equilibrium, there is an inflationary gap. The money wage rate begins to rise and the SAS curve starts to shift leftward. The price level continues to rise and real GDP continues to decrease until it equals potential GDP.,Explaining Macroeconomic Trends and Fluctuations,一、消费与经济增长没有直接关系,退一万步来说,一旦经济出现衰退,凯恩斯主义强调增加政府支出呢?还是更多地刺激消费呢? 很难刺激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唯有刺激政府投资和消费。 我们为什么要提刺激消费呢?难道仅仅是空间大吗?,二、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和生产没有关系吗?不对! 消费和经济增长没关系!消费的变化会导致生产产量的变化,但不是经济增长。 极端地说,如果一个经济产量全部用于消费,没有储蓄,新增投资为零,人均资本将下降,就没有经济增长。 投资既作为总需求的一部分,又作为总供给的一部分。它提高劳动者人均资本量以及劳动效率,进而带动经济增长。,二、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从另一个极端来说,如果一个经济产量全部用于投资,不吃不喝,消费为零(不可能),那为什么要投资呢?投资没有动力,经济增长没有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影响到了产量,而不是经济增长。,林毅夫:任何时期都不能提出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林毅夫: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外认为中国投资太多、消费不足,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从而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对此,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应靠消费拉动而不应靠投资拉动。,林毅夫:任何时期都不能提出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我不反对消费。消费非常重要,但消费必须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不能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手段。消费在当期是需求,但是,消费完了就没有,所以不可持续。 投资在当期是需求,到了下一期,转为生产力,可创造收入支持新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林毅夫:任何时期都不能提出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林毅夫认为,在增加内需的过程中,消费不是不重要,但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都不能提出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因为消费是无源之水”。 经济增长本质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如果没有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经济就不能实现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必须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但不论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升级,都必须以投资为载体。,林毅夫:任何时期都不能提出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仍将保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率,且仍以投资为主,一旦舍弃投资转为消费,中国将很快陷入危机。 倡导中国经济以消费为主的,都是公然地要求我国很快地陷入危机。 现在发生危机的国家多是过多消费造成的,从来没有看到一个投资过多而造成危机的国家。更没有看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按比较优势进行过多投资而发生危机的国家。 如何评价?,对林毅夫的评价,同意林毅夫:任何时期都不能提出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投资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但如果在低于充分经济条件下,消费旺盛,会诱导投资增加,进而产量增加。(不是经济增长) 林毅夫忽略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如果消费严重不旺,投资过度,产能就会出现严重过剩,产品大量的积压。这就必然导致由产品过剩引起的经济危机了。 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而不是消费过剩。,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经济增长是生产,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进而反作用于经济增长。 因此从理论上讲,投资过度也会导致经济危机。 目前中国是否存在出现经济危机的危险呢?(以后回答),三、为什么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失败,为什么政府想利用刺激消费来刺激经济? 最终消费率每年递减,只占35%,而美国占70%。 消费太低,生产萎缩。 以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效果如何?,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最终消费率以及居民消费率演变情况,1970-2010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及居民消费率(%),中国近四十年的最终消费率呈现长期下降趋势,并且在最近十年,进入到一个非常低的绝对值水平,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构,1.消费率基本上逐年下降; 2.投资率逐年上升。,2011年消费结构分析,不是你想增加消费就能增加的!,三、为什么政府刺激消费的政策失败,最终消费率具有超强的稳态性。 在经济正常年景下,消费具有超稳态性。比如美国居民消费率长期保持在70%左右,即便是在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也是如此。 但中国的居民消费从70年代的60%下降到00年代的33%,消费不具稳定性。大致在35%上下,如果没有重大的政府政策和制度变迁,该消费率具有超强的稳态性。 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是失败了。这就是这几年政府倡导扩大消费而未见成果的根本原因所在。,四、中国消费率这么低会诱发生产过剩的危机吗?,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是失败了。消费率在下降! 中国消费率这么低会诱发生产过剩的危机吗? 我们需要观察存货投资。 资料不全。,投资比重,存货投资,那么中国目前的存货投资情况如何?,累计存货投资?,四、中国消费率这么低会诱发生产过剩的危机吗?,每年存货与最终产品产量之间的比值在美国大约为23-35,也就是说,企业拥有的存货实际上相当于3-4个月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中国2011年存货总量与GDP的 比值大约也在20%25%之间。 中国不存在由产能过剩和产品大量积压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的迹象。,五、中国居民消费率被低估了*,消费率如此之低(33%-35%),但存货投资又正常。 这里一定存在着某种逻辑问题。,五、中国居民消费率被低估了*,消费旺盛的证据: 201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14.3。 国家统计局年初公布: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看看其他国家的消费率情况,看看其他国家的消费率情况: 金砖五国 亚洲发展中国家 落后国家 发达国家,金砖五国的比较,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与落后国家的比较,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五、中国居民消费率被低估了*,20042011八年间,中国的实物消费平均增长率为7.89%,而同一阶段,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长率为11.64%。两者之间相差3.7%。既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指标是较为准确的,那么这种偏差的合理解释就是城乡居民实物消费水平被低估了。 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应该与金砖四国的水平相近,与印度差不多,应在在50%左右。 我们的判断:中国最终消费率被低估了。,三、中国消费率低估的原因分析,居民消费“企业化” 居民消费“投资化” 居民消费“公款化”,居民消费“企业化”,根据中国统计局的规定,企业对消费品的购买不计入居民消费。从原理上看,企业对于消费品的购买往往是用于生产。因此本不该计入最终消费。但是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有相当部分的企业购买最终转化为了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企业化”,灰色成本 灰色成本是指并非企业生产需要所必须具备的,但却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当事人为了达到某一种目的而支出的本不应支出的成本。这其中包括了违纪成本和违法成本。简单的说就是所谓的请客送礼和行贿受贿等行为产生的成本。 王小鲁的研究表明,中国灰色成本普遍存在,且数额巨大。2009年,该数字是9万亿RMB。,居民消费“企业化”,我们将这三种情况分别来看,企业直接赠予私人货币,这种情况下不会直接造成企业消费向居民消费的转移,所以我们本文不做详细讨论。第二种情况,企业为私人买单。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品或者服务的购买者是企业,但是获得消费品或服务效用是私人(居民个体)。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成本承担者和效用获得者分离的状态。我们认为,既然最终是由私人获得了消费品和服务带来的效用,那么我们认为这一经济活动应该算作私人消费。但是由于是企业买单,所以统计上,这被算作企业消费而不计入消费范畴。第三种情况,企业直接将消费品赠予私人。居民消费的定义中,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企业直接将消费品赠予私人的行为,让居民获得了货物和服务,产生了实际上的居民消费行为,但是却没有相应的购买支出。该购买行为的承担者是企业。所以最后统计上这部分支出没有算作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企业化”,结论:企业购买不属于消费范畴,但是以上所述的两种企业购买行为,都可以看作是企业消费转移到私人消费的一个过程,就是我们所提出的居民消费企业化的过程。这种行为一个显而易见的后果就是有大量的居民消费没有被统计到居民消费账户,或者是错误的算作了企业购买。这正是中国居民消费率被低估的一个重要原因。,居民消费“投资化”,投资领域的腐败问题一直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往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公共投资领域的腐败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事实上,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会导致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内部呈现出投资率高估和消费率低估的现象。,居民消费“投资化”,我们可以把公共投资分解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正常用于投资的的额度,另一部分就是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腐败成本和灰色收入。而实现居民消费投资化这一过程的关键变量就在于腐败费用那一部分。腐败产生的灰色收入实质上是居民的个人收入,那么根据消费理论,个人收入一定会形成一定规模的居民消费。但是,由于对于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源自入户调查推算。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被调查者通常会回避源于灰色收入的消费。这就导致了居民消费的低估。,居民消费“投资化”,居民消费“投资化”,居民消费“投资化”的佐证,居民消费“投资化”,在20012011年间,中国的投资额的增长率与当年的清廉指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两条曲线呈波峰波谷交错形态。这说明,在中国,腐败程度越深的年份,当年的投资增长率也越快。投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腐败现象,投资和腐败是共生共荣的。 通过投资腐败这一路径,中国投资出现虚高,消费率出现低估。,居民消费“公款化”,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结构,同时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的比例也会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区间内浮动。 中国的这一数值长期以来就处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并且到2011年时,中国的政府消费已经达到居民消费的50%以上,而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结构高度相似的中等收入国家的这一数值仅仅在25%左右。,居民消费“公款化”,居民消费公款化的实现形式:报销制度、实物福利。 对于有报销权力的居民,他的私人消费行为产生的费用往往通过报销体系在单位得到报销,这导致本应计入居民消费的个人购买行为变成了政府或者事业单位的政府消费。另一种更为直接的情况是,政府及事业单位购买的大量消费品直接算作一种福利分发给政府部门的职员。这些消费品最终被居民个人使用,但是统计上这些消费品被算作了政府消费。这就把实际上被居民消费并使用的产品算作了政府消费开支。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比值居高不下的原因。,四、对中国真实居民消费率的一个估算基于三个方面的调整,调整方法(根据我们对居民消费率低估原因的分析)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调整已有的消费数据。分别是:1.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一年的增速替换实物消费每一年的增速。(从1995年开始,下同) 2.用第三产业增加值每一年的增速替换服务性消费每一年的增速。 3.用一个合理的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比例(此处我们采用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值)替换每一年中国的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的比例。,结论,结论,经过调整后,中国历年的居民消费率普遍提高到了 50%左右的水平,同时,我们以每年的GDP作为权重计算的加权平均增量为14%。调整后的居民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