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6913.7-1997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专注于粉尘物性试验方法中的含湿量测定,具体采用了干燥法。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如何测量粉尘中水分含量的实验步骤、所需设备、操作流程以及计算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下面是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粉尘(如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含湿量的测定,通过干燥法去除粉尘样品中的水分,进而计算出其原始状态下的含湿量。

标准内容概览

1. 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含湿量、干燥法等关键术语的定义,为标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奠定基础。

2. 引用标准

列出了实施本试验方法时需要参考的其他相关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确保试验条件、仪器精度等符合统一要求。

3. 试验原理

干燥法基于将粉尘样品在特定条件下加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通过测量加热前后样品的质量差来确定水分含量。

4. 试验设备与材料

详细描述了进行试验所需的设备,如天平、干燥箱、容器等,并对这些设备的精度、使用条件进行了规定。

5. 采样与样品处理

规定了粉尘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预处理步骤,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且处理过程不会影响测试结果。

6. 试验步骤

  • 称重:首先准确称量一定量的样品湿重。
  • 干燥:将样品置于干燥箱中,在规定的温度下加热至恒重,期间可能需要多次称重直至质量不再变化。
  • 冷却与再称重:干燥后,样品需在特定条件下冷却,然后再次精确称重,得到干重。
  • 计算:依据湿重与干重之差,计算含湿量。

7. 计算方法

提供了含湿量的具体计算公式,包括直接质量和百分比表示法。

8. 试验报告

要求记录并报告所有重要参数,如试验条件、样品信息、测试结果及任何可能影响结果的异常情况。

注意事项

虽然未直接使用“注意”等词语,但标准隐含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规定程序,确保环境条件控制得当,以减少误差来源,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6913-2008
  • 1997-07-07 颁布
  • 1998-0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16913.7-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7部分含湿量的测定干燥法.pdf_第1页
GB-T16913.7-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7部分含湿量的测定干燥法.pdf_第2页
GB-T16913.7-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7部分含湿量的测定干燥法.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16913.7-199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7部分含湿量的测定干燥法.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 S 1 3 . 0 4 0 . 3 0C 6 7噶8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 T 1 6 9 1 3 . 7 一 1 9 9 7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 7 部分: 含湿量的测定干燥法 M e t h o d s o f d u s t c h a r a c t e r t e s t -P a r t 7 : D e t e r m i n a t io n o f m 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D r y m e t h o d1 9 9 7 一 0 7 一 0 7 发布1 99 8 一 02 一 0 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GB / T 16 913 . 7一 199 7前言 本标准参照采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性能试验规范AS ME P T C 2 8 4 . 0 6 微粒物质性质测定含湿量测定方法 。 本标准适用的测定对象是粉尘, 采用干燥法测定粉尘含湿量; 与 A S ME P T C 2 8 4 . 0 6 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本标准规定尘样烘干至恒重确定其损失的水分量, 而不规定热烘时间和对应的尘样蚤, G B / T 1 6 9 1 3 在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 总标题下, 包括以下部分: 第1 部分( 即G B / T 1 6 9 1 3 . 1 ) : 试验尘样的采集; 第2 部分( 即GB / T 1 6 9 1 3 . 2 ) : 有效密度的侧定比重瓶法; 第3 部分( 即GB / T 1 6 9 1 3 . 3 ) : 堆积密度的测定自然堆积法; 第4 部分( 即GB / T 1 6 9 1 3 . 4 ) : 分散度的测定安德逊移液管法; 第5 部分( 即G B / T 1 6 9 1 3 . 5 ) : 安息角的测定注人限定底面法; 第6 部分( 即G B / T 1 6 9 1 3 . 6 ) : 吸湿性的测定吸湿率法; 第7 部分( 即G B / T 1 6 9 1 3 . 7 ) : 含湿量的测定于操法; 第8 部分( 即G B / T 1 6 9 1 3 . 8 ) : 浸润性的测定浸透速度法; 第9 部分( 即G B / T 1 6 9 1 3 . 9 ) : 粘结性的测定垂直拉断法; 第1 0 部分( 即GB / T 1 6 9 1 3 . 1 0 ) : 比电阻的侧定圆盘法; 第1 1 部分( 即GB / T 1 6 9 1 3 . 1 1 ) : 工况粉尘比电阻的测定过滤式同心圆环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钱郁文、 章湘华、 林仲宁、 严佳。本标准委托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负责解释。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7 部分 : 含湿且的测定干燥法GB / T 169 13 . 7一 1 997 M e t h o d s o f d u s t c h a r a c t e r t e s t -P a r t 7 :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m o i s t u r e c o n t e n t -D ry m e t h o d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粉尘含湿量的一种试验方法干燥法。本标准适用于粉尘含湿量的测定。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1 6 9 1 3 . 1 -1 9 9 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第1 部分: 试验尘样的采集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及G B / T 1 6 9 1 3 . 1 中定义。3 . 1 粉尘中的 吸湿性水分 m o is t u r e o f d u s t 粉尘中保持在粉尘表面上、 孔 隙内和 毛细管中 , 且可以干燥除去的水分。3 . 2 粉尘含湿量 m o is t u r e c o n t e n t o f d u s t 粉尘中吸湿性水分所占比率。4原理 测定干操前后粉尘的质量; 计算粉尘在干燥过程中失去的水分量与干澡前粉尘质量的比率, 即粉尘含湿量。设备 电热干燥箱等实验室常规设备 。 拟O m m X 2 5 m m带盖称量杯6 8 个。 分析天平( 最大称最2 0 0 g , 感量。 . l m g . 精度3 级) 。测定步辣55.15.25.36 . 1 试验尘样的采集应符合GB / T 1 6 9 1 3 . 1 的规定。 登记粉尘采样工况。6 . 2 洗净6 个带盖称童杯并编号, 烘干后在干操器内冷却, 然后称重记录。6 . 3 打开样品瓶或盛样塑料袋, 快速剔除杂物, 将尘样随机装人6 个称量杯( 约至容积的2 / 3 ) , 陇即闭盖 , 称重记录。国家技术监怪局1 9 9 7 一 0 7 一 0 7 批准1 9 9 8 - 0 2 一 0 1 实施cs / T 16 913 . 7 一 1 99 76 . 4 将盛样杯开盖在1 0 5 下干燥后闭盖, 放置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重记录; 如此操作直至恒重。 记录杯子和干燥粉尘 重。 注: 对于在小于等于工 。 s 亡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或熔化、 升华的粉尘, 干燥温度须相应降低。6 . 5 粉尘含湿量按式( 1 ) 计算:w 。 一 a , - c 2 X l o o U , - U,( 1 )式中: W。 粉尘含湿量, %; : 装有湿粉尘的带盖称量杯质量. g ; : 装有干燥粉尘的带盖称量杯质量, 9 ; G 。 - 洁净干燥的带盖称量杯质量, 9 。6 . 6 求出6 个平行样的算术平均值和含湿量w。 对其平均值的均方差。W_=1 / 6 M W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们/ 6 5-7 (W 。 一 W . p ) z . ,., .r . . . , ,. (2 )(3 )式中: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