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高中生物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以下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膜两侧物质分子的排列是不对称的B组成膜的物质分子的运动使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磷脂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D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2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A糖脂B磷脂C糖蛋白 D脂蛋白3将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的小鼠细胞与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融合后,放到10 和37 的恒温箱中培养40 min,其结果说明的问题是()A细胞膜流动性受温度影响B细胞膜流动性不受环境影响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下列不符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说法是()A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B每个磷脂分子的疏水端都向内C嵌入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分子大多能运动D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之间没有联系,所以才具有流动性5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有密切的关系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和的流动速度Db 过程不需要 ATP,a 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6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对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最准确的是()A两条暗带的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成分是脂质B明带的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成分是脂质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脂质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脂质7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与脂质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D细胞完成分化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8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下列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B动物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D高尔基体产生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二、非选择题(共26分)9(12分)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 下保温40 min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物质。(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等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的观点是成立的。(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 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若在0 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10(14分)科学家研究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时,通过测定氨基酸序列及其相应的DNA序列,发现了一种细胞水通道蛋白,并推测细胞渗透吸水或失水过程中,水分子进出需通过此通道。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探究课题:细胞对水的吸收是否需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实验假设:_。探究准备:人体成熟红细胞、生理盐水、活性蛋白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探究步骤:(1)选取人体红细胞,用_稀释,分别置于A、B两试管中。(2)A试管加入一定量的活性蛋白酶,B试管加入_高温下失活的蛋白酶。(3)一定时间后,分别取A、B两试管中的红细胞样液制成1、2号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正常红细胞的形态。(5)分别在1、2号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在另一侧_,一段时间后观察,具体观察指标是_。在(2)中用蛋白酶处理细胞的目的是_,设置B组的目的是_。探究结论:若_,说明细胞对水的吸收需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答案1解析:选C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保护、润滑、识别和信息传递的作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2解析:选C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和糖类,其中有些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含有还原性糖。同时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的是糖蛋白。3解析:选A温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在较低温度下,细胞膜的流动性很弱,所以在10 时两种荧光点不均匀分布,而37 时均匀分布。4解析:选D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能运动,这使整个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生物膜是一个整体,它上面的各种分子相互作用、密切联系才维持了生物膜的整体性。5解析:选D图中是糖蛋白、是蛋白质、是磷脂分子,为膜外(外侧有糖蛋白)、为膜内。a 方式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载体协助的主动运输,b 方式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协助的自由扩散。肝细胞内合成的尿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肝细胞膜被运到细胞外;细胞间的识别、免疫和细胞的癌变与膜上的糖蛋白有关;适当提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 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是正确的,但 a 主动运输需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6解析:选C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大量的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所以在电镜下看到的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应该是蛋白质,中间的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脂质。7解析:选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形成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是运动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通透性大小与许多因素(如温度等)有关,并不是稳定不变的。8解析:选B细胞分裂、质壁分离、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9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与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结合的应是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即题中所谓的“抗原”物质。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开始时因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不同膜上的荧光性表现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其物质的流动性暂时未得到体现。将融合细胞置于37 下保温0.5 h后,温度适宜,膜上的分子因流动而发生重新排列,表现出荧光点均匀分布的现象,若温度降低,膜流动性减弱,两种荧光混合的时间大大延长甚至不能混合。答案:(1)蛋白质(2)蛋白质(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一定的流动性(4)随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