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年模拟)山西省高考历史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docx_第1页
(3年高考2年模拟)山西省高考历史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docx_第2页
(3年高考2年模拟)山西省高考历史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docx_第3页
(3年高考2年模拟)山西省高考历史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docx_第4页
(3年高考2年模拟)山西省高考历史复习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时作业(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A.旨在削弱王国势力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重在整肃地方吏治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答案B材料中汉武帝设置刺史是为了对封国国王进行监察,并非削弱王国势力,故A项错误;汉武帝设置刺史以对封国国王进行监察,加强对国王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汉武帝设置刺史是对封国国王进行监察,并非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刺史考察封国国王的一条规定,不能说明汉武帝设置刺史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故D项错误。2.(2019广东六校一模)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献文字记录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监御史监察地方;到了汉代惠帝、文帝时,分别派遣御史、丞相史监察地方官员。这说明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故选C项。秦汉时期,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如何,故B项错误;秦汉时期,监察官虽然负责监察地方官员,但其官职并不高,故D项错误。3.(2018课标)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可以大大降低宰相专权乱政的风险,有利于皇帝更全面地控制朝政,故C项正确。武则天改变了中书、门下二省的名称,并未扩大其职权,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枢机构名称的变化,与为官员晋升提供机会无关,B项错误;D项中“强化”表述有误。4.(2018课标)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对唐代后期中央集权统治特点和影响的理解。观察表格,从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类型、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等基本情况看,除河朔型藩镇公开与唐中央对抗外,其他几类藩镇至少在表面上仍服从唐中央的政令,说明唐朝“安史之乱”后,虽然藩镇割据林立,但唐朝的政治统治并未结束,这表明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延续了唐朝的政治统治,故选D项。从材料看,不上供或少上供的藩镇占大多数,但并不能据此得出这一时期的藩镇控制朝廷财政收入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藩镇之间的争战,B项错误;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中央集权统治,C项错误。5.(2018课标)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出身于官员家庭的宰相人数减少,出自无官职记录家庭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加,说明社会阶层流动加强,故选B项。从材料信息看,出身于高级官员家庭的宰相人数明显减少,说明世家大族影响力下降,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宰相权力的变化,排除C项;许多寒门子弟是通过科举制选拔出来担任高官的,因此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6.(2019河南八市一测)宋代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据此可推知宋代()A.用人源于立国传统B.官员均是文臣出身C.地方基本没有自主权D.冗官源于文官制度答案A宋代治国,重文轻武。材料信息反映了宋代重视文臣,故选A项。B项中的“均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地方自主权如何,故C项错误;宋代冗官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结果,并非源于文官制度,故D项错误。7.(2018四川乐山调研)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皇帝制D.科举制答案D该制度有利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参与政权,“世官制”“皇帝制”是世袭的,故A、C两项错误;察举制是推荐做官的制度,选官权在地方官员手中,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做官,更有利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参与政权,故B项错误,D项正确。8.(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在糊名法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科举考试。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士族门第不再有吸收力B.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科举制亟待进一步完善D.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答案B据材料“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科举考试”说明科举取士比门荫入仕更有吸收力,进一步说明科举制的地位日益巩固,故B项正确。9.(2019湖南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一中、师大附中联考)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答案A巡抚最初是临时差遣机构,属中央派遣到地方的督察机构,材料中对巡抚掌管的权力和地位不同可以看出,巡抚的设置主要是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故A项正确。10.(2018湖北黄石调研)“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督监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某种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宗旨是()A.巩固皇权B.监视官吏C.治理百姓D.服务社会答案A立监牧、设司察,都是为了监督官员,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故A项正确;监视官吏,是立监牧、设司察的直接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官僚管理体制,治理百姓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D项与家天下理念不符,故D项错误。11.(2018河南八市联考)下列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一、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二、内阁与南书房三、内阁与军机处A.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B.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C.清代中央体制的演变D.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答案C材料中目录都有内阁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机构都是中央机构,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中央机构的变化,可知反映的是清朝中央制度的演变,故C项正确;目录中只有南书房的设立是康熙皇帝的措施,故D项错误。12.(2018福建福州质检)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了决策机密B.强化了专制皇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适应了军务需要答案B根据材料“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可知,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了专制皇权,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8课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答案(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内忧外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14.(2018山西六校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部分)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军功授爵制汉朝中外朝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制唐朝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科举制宋朝二府三司制集中军、政、财设通判、转运使科举制元朝中书省行省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八股取士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八股取士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