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专用)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诗歌4蜀道难教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辽宁专用)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诗歌4蜀道难教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辽宁专用)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诗歌4蜀道难教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辽宁专用)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诗歌4蜀道难教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辽宁专用)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诗歌4蜀道难教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蜀道难学习目标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2.学习作者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了解诗歌的主旨。3.品味作品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特色,体会李白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1字音辨识(1)单音字鱼凫()扪参()抚膺() 砯崖()喧豗() 猿猱()石栈() 巉岩()咨嗟() 崔嵬()吮血() 豺()答案fmnynpnhunozhnchnzjiwishnchi(2)多音字当泥号塞答案dn/dnn/nho/hosi/si/s2辨形组词(1)(2)(3)(4)答案(1)胁息/软肋(2)抚膺/赝品(3)地崩山摧/崔嵬/催促(4)飞湍/喘息/揣摩3通假举要所守或匪亲:_答案通“非”,不是4词语解释(1)尔来四万八千岁:_(2)西当太白有鸟道:_(3)可以横绝峨眉巅:_(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5)青泥何盘盘:_(6)畏途巉岩不可攀:_(7)侧身西望长咨嗟:_(8)开国何茫然:_(9)但见悲鸟号古木:_(10)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_答案(1)从那时以来(2)面对着(3)飞越(4)尚且不(5)何,多么;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6)可怕的路途(7)叹息(8)多么(9)只(10)为什么5古今异义地崩山摧壮士死古义:_今义:豪壮而勇敢的人。答案年轻强壮的力士。6一词多义(1)危(2)去(3)坐答案(1)高/危险/正,端正/屋脊(2)距离/离开/除掉,去掉/前往,到去(3)徒,空/因为/因犯罪(或错误)/座位7词类活用(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2)猿猱欲度愁攀援:_(3)使人听此凋朱颜:_(4)砯崖转石万壑雷:_(5)侧身西望长咨嗟:_答案(1)使动用法,使回转(2)为动用法,为发愁(3)使动用法,使凋谢(4)使动用法,使滚动(5)名词作状语,向西8句式特点体会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译文:_(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译文:_(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译文:_答案(1)介宾结构后置句。蜀道难行,真比登天还难!(2)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只见悲伤的鸟在古树上哀号,雄雌相随绕林飞翔。又听到杜鹃在月夜不断哀鸣,愁满空山。(3)宾语前置句。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9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课外名句李白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平生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不被重用,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二、背景展示蜀道难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目的是规劝友人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因为蜀地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从后来的“安史之乱”足见诗人政治预见的正确性。诗人通过对蜀道雄奇险峻的描写,表达了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三、文化常识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主要是指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表现在诗题上,有歌、行、引、吟等体裁。蜀道难就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文白对译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他站在盛唐诗坛的高峰之巅,醉后敢将天子傲。一钩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他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念他的名字,天地间顷刻溢满了浓浓的酒香;读他的诗篇,胸怀里霎时涌动着豪放的波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请暂且舍弃“钟鼓馔玉”,抛却“摧眉折腰”,让我们同“青莲文苑第一家”,共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共醉一场绝美的酒宴。下面是本诗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蜀道难作者针对蜀道之难有三叹,请结合诗歌内容从不同角度简要概括这三叹并填入图中处。答案叹高叹险叹战祸之烈1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这句诗的含意是什么?它反复出现有何作用?答:_答案(1)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含意:极言蜀道之险,由秦入蜀之难,须严防野心家据险而叛。(3)作用:这句诗以夸张的语调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以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有一唱三叹之效,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2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1)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以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的来由。 (2)作用:表现人和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也为诗歌增添了神秘色彩,引人入胜。3填写下面的表格,分析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诗句分析运用的手法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衬托、虚实结合青泥岭曲折高峻点面结合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烘托了蜀道之难借景抒情、衬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答案神话传说(想象)、衬托人行走难上加难,困危之状如在眼前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想象、细节描写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夸张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答:_答案诗人先说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接踵而至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声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风光变幻,险象丛生。5“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几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忧虑?请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答:_答案(1)突出了剑阁地势的险要,易守难攻。(2)暗指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分析,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3)诗人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概括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古代诗歌表达感情往往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情感内容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简单的;诗人在诗歌中流露的情感有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出于情感表达的含蓄、复杂性,高考对诗歌情感类的考查一般呈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切口小,多为局部语句思想感情的理解、领悟;二是从整体上理解,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思想感情。因此在解答情感类题目时应特别注意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避免答案中缺失要点。“蜀道难”本来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心理感受,李白却描绘得非常动人。那么,你认为李白是如何把这一难述感受描绘得如此生动的呢?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示例)(1)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诗中描写的事物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2)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3)诗歌句式灵活,形式多变。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夸张手法蜀道难的夸张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道登天最难,而李白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地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强调作者的某种感情,加强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技巧点拨运用夸张要注意: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地、合理地夸大或缩小,所以运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迁移运用请描写一个场景或者一个人,要求:运用夸张手法,不少于200字。答:_答案 (示例)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节选自骆驼祥子)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李白一生率真豪放,不愿阿谀奉承和献媚取宠,在王侯将相、权贵大人面前无丝毫奴颜媚态。他奋力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振聋发聩的人生宣言,将个人气节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他桀骜不驯,与世俗格格不入,敢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以高傲的气骨“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努力保持自己独立自由的人格,是后人在“如何做人”方面学习的榜样。运用示例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二、课外素材刘文典的傲骨1928年,刘文典担任安徽大学校长。当时蒋介石刚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文典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介石虽如愿以偿,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领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因为,刘文典认为,“大学不是衙门,不需要向权贵献媚”。后来,安徽大学学生闹学潮,蒋介石传令刘文典当面向他汇报。刘文典对蒋介石给教育部下达的文件里使用了“责令、责成”“纵容学生闹事”等词十分不满,自以为“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见蒋介石时,他戴礼帽着长衫,昂首阔步。蒋介石冲口问:“你是刘文典么?”刘文典不仅没叫他蒋主席,反而傲然说:“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长辈叫的,不是随便哪个人叫的。”蒋介石要刘文典交出在学生风潮中闹事的共产党名单,要严惩罢课学生。刘文典说:“我只知道教书,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就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来管。”选材感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刘文典让我们看到傲骨不是以斤来论,也不是以钱来论,更不是以小人之心来度的。有傲骨,重物压不弯,狂风吹不倒,冰雪冻不住,巨浪冲不走。有傲骨,折长戟,断银缨,摧铁堡,销重甲。骨头里开出浪漫的花车延高谈到李白,有人说:“天才英丽,小住人间一谪仙。”谈到李白的诗歌,有人说:“口吐天上文”“才笔九州横”“飞虹壮志凌新宇,倚马高才驾盛唐。”不去争辩这些赞誉是否过头,我们只是潜下心来,用一双理性的眼睛去读李白和他不朽的诗歌。很快,目光就亮起来,我发现,那个性格张扬,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的身影后面有一行清新俊逸的脚印。他从庄子、屈骚、汉赋的故居里巷中走出来,行囊中满是浪漫主义的吉光片羽。他豪迈不群,敢于让自己的创作脱离别人铺设的轨道,奇伟超拔,视野殊迥,大胆冲撞自己的命运和那些守恒于既定的偶像,一步一步走出了南北朝的低吟浅唱,走出了豢养过徘徊和困顿的一道道低谷。他时而高歌大鹏赋,时而长叹行路难,在理想的极顶和现实的“蜀道”上翻山越岭。一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拗和坚定。他先把自己走成了大唐诗歌的一道脊梁,然后直步浪漫主义的峰巅。适逢开元盛世,虽然没有举行盛大的剪彩仪式,但李白已经以其发自骨头深处的浪漫主义精神,把诗歌领入了一个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李白不愧为李白,他在很多诗人还潜心琢磨“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这样一个不会有答案的课题时,就勇敢地卓立而行,以一种崭新的豪迈姿态走出来,他不踩旧有套式的脚后跟,不在一棵已经枯萎的树上重复开花,他别开生面,以狂放浪漫卓尔不群的姿态置身于大唐诗歌恢宏挺拔的制高点上,“三杯拂剑舞秋月,一振高名满帝都”。创立了想象瑰奇、闳中肆外、构思独特、清新明快、豪放超迈的浪漫主义诗风。如今,当前朝月又照窗棂,我们俯身灯下,咀读李白的诗篇,自觉或不自觉地有一种自身契入的愉悦,不为古今隔绝,不为时空生疏,好像诗人就在身边呼吸喘气,一唱一吟,入木三分。让人感觉文字和情感是一脉相通的,读上去雄浑瑰丽,奔放敞亮。没有诡异之辞,谪怪之谈,狷狭之态,迷幻之气和荒淫之意。一改庄、屈的艰涩困顿和虚幻华丽,彻底走出了奇诡怪诞、随理赋形、任意虚构的泥淖。使读者和诗歌形成一体化审美走向,直接融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切身体味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结果,很多不是诗人的人也成了诗人。李白是幸运的,他适逢了一个国运昌盛、文化高蹈的时代,社会开放,三教并举,铺排出一种浑厚博大、开阔沉雄的盛唐气象,使一个试图“居庙堂之高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的诗人有了一个可以反观历史、探究未来的现实高度。这就为天赋才华和独特的浪漫气质提供了一个可以“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的平台,使其气贯长虹、惊天动地的浪漫主义诗歌脱颖而出,真正成为盛唐之强音。读后启悟本文是车延高的长篇散文醉眼看李白的节选片段,这段文字以优美的文笔探讨了李白成为浪漫主义伟大诗人的原因。作者具有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以大写意的笔法,从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入手,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和广博的引证,给读者带来了文化散文所应有的文质兼美的艺术享受。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C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坐下答案D解析坐:徒,空。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百步九折萦岩峦B侧身西望长咨嗟C西当太白有鸟道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答案D解析“匪”通“非”,不是。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答案C解析什么,多么;只。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西”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朝避猛虎,夕避长蛇B使人听此凋朱颜C砯崖转石万壑雷D猿猱欲度愁攀援答案A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B、C两项均为使动用法,D项为为动用法。5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与杜甫齐名,杜甫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贺知章读罢蜀道难,“称赞者数四,号为谪仙”。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C蜀道难是近体诗,是一首雄奇的送别绝唱,诗豪迈奔放,描写精彩,它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奇绝的想象,一唱三叹的艺术氛围,强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D殷璠编选的河岳英灵集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答案A解析B项“现实主义诗人”错,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C项“近体诗”错,应是古体诗。D项“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错,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6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李白为对象写一段文字。抱怨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欧阳修,在被贬滁州的落寞中,从林壑尤美的琅琊山中找到了精神的归宿,于是在四时之景中享受无穷乐趣,挥毫成就了一篇篇千古文章。答:_答案(示例)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仕途不尽如人意的迷惘中,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于是在广阔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挥毫成就了一首首传世诗篇。7下面这段话中有多处表述不当,请找出三处并加以修改。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这是为什么呢?从描写对象来说,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答:_答案“艰辛”改为“艰险”;在“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删去“具备”;在“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加“它”。(找出任意三处即可)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2)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为其诗增添浪漫主义气息的诗句是“_,_”。(3)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_”。(4)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名句是“_,_”。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大体以由今及古、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写,以展示蜀道之难。B该诗写蜀道,最后写的是蜀中要塞剑阁,写剑阁险峻高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且反复咏叹,以强烈的感情强调出蜀道的高峻、崎岖、险要,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D该诗句子长短不齐,参差错落,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多次换韵,极尽变化之能事。答案A解析该诗大体以诗人对蜀道的感受为线索,叹高难行叹险可畏叹战申诫,抓住各处山水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10诗人在第一段中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而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烘托了蜀道的艰险。解析作答时,首先要点明“尔来四万八千岁”运用了夸张手法,而“不与秦塞通人烟”体现了秦、蜀两地长期隔绝的特点;然后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考虑;最后联系文章主旨落脚到凸显蜀道艰险上面即可。1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2)连黄鹤都飞不过去,连猿猱都难攀援,诗人紧扣“高”“危”,把崇山峻岭、峭壁巉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诗人写这两句的目的是什么。分析诗歌的内容可知,诗人写这两句的目的是突出蜀道之高、险。连黄鹤都飞不过去,猿猱攀援也要发愁,这明显是夸张手法。用黄鹤、猿猱来写蜀道之难,这是衬托手法。手法明确之后,再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即可。12第二段中,诗人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现了蜀道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1)渲染了凄清、冷寂、惊险的氛围。(2)表现了蜀道峥嵘高峻、惊险难行的特点。解析分析第二段可知,“但见”四句以悲鸟、子规的悲啼表现蜀道的凄清、冷寂;“连峰”四句从蜀道的高、绝壁上的枯松之“倒挂”与“飞湍瀑流”的声响之大表现其惊险。而在概括蜀道的特点的时候,在第一问的基础上作答即可。13请简要概括诗歌第三段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百姓的关切之情。解析诗人从剑阁的易守难攻入手,言此地易生叛乱,一是突出其对国事的担忧,二是表现其对百姓的关心。三、课外阅读拓展(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剑阁赋李白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