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诗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五首诗词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在熟读诗词并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诗词。3理解诗词的内容、主题。4能从词语、诗句、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对诗词进行赏析。过程与方法来源:学。科。网1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2学生反复诵读,联想与想象结合,品味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3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阅读、欣赏古诗词的兴趣,从诗词中汲取古人的精神营养,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熟读诗词并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诗词。教学难点能从词语、诗句、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对诗词进行赏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的教化,人能够变得“温柔敦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学习其中的两篇经典诗歌关雎和蒹葭。二、自主预习1知识链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大都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都是贵族作品。诗经的精华部分是民歌,它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的爱憎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为我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现实主义基础。诗经的写法主要为“赋、比、兴”三种,三者的区别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经集传)。“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雎鸠(j ji)窈窕(yo tio)好逑(qi) 参差(cn c)寤寐(w mi) 荇菜(xng)蒹葭(jin ji) 溯洄(s hu)晞(x) 湄(mi)跻(j) 坻(ch)涘(s) 沚(zh)崔颢(ho) 萋萋(q)鹦鹉(yng w) 擎(qng)貂裘(dio qi) 鬓(bn)雕弓(dio)(2)古今异义词流服来源:ZXXK会不足(3)一词多义已平右(4)词类活用左右流之(名词作状语,向左;向右。)琴瑟友之(名词作动词,弹琴鼓瑟。)钟鼓乐之(名词作动词,敲钟打鼓。)钟鼓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左牵黄,右擎苍(形容词作名词,黄狗;苍鹰。)三、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逑:配偶。 芼:选择。晞:干。 跻:登。已:止。这里是变干的意思。乡关:故乡。 乱:纷繁。行不足:游赏得还不够。2全诗翻译(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答案示例: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左手右手顺流采。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让人翻来覆去难安睡。长短不齐的荇菜,左手采来右手择。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长短不齐的荇菜,右手采来左手择。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深秋的芦苇啊真茂盛,清晨的白露啊变成霜。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她正在河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她仿佛又在那水中央。深秋的芦苇啊一片片,清晨的白露啊没晒干。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她正在对面的河岸边。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她仿佛又在那沙洲间。深秋的芦苇啊真茂盛,清晨的白露啊没全干。我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啊,她正在隔岸的水边。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又绕弯,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她仿佛又在那小岛上。四、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关雎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试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答案示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开篇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向往爱慕之情。第二部分(2、3):写男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第三部分(4、5):写男子幻想与心上人结合之后的喜悦。2蒹葭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试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答案示例: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用河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思念的心上人不能相聚的焦灼之情。“在水一方”“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写出了主人公与日夜思念的心上人相会的艰难。第二部分(2):用反复咏叹的方法,更深一层地把主人公的企求和失望情绪推向高潮。第三部分(3):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持久绵长。(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关雎,思考问题。(1)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示例:这首诗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2有感情地朗读蒹葭,思考问题。(1)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案示例: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2)诗中,主人公为了见到意中人,有何举动?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案示例: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而漫长,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可看出他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著专一。(3)蒹葭是一首优美而深情的恋歌,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是诗经中最富“朦胧美”的作品。这种“朦胧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示例:一是景物迷离朦胧,一是抒写主人公所寻找的对象如梦如幻。所谓“距离产生美”,正是这种扑朔迷离的美,使这首诗产生了无穷的魅力。(4)应该如何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答案示例:抒发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来源:ZXXK(5)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答案示例: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品读关雎,思考问题。(1)统领这首诗全篇的诗句是哪一句?答案示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诗中,男子为什么会爱上这位女子?答案示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3)诗中,男子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答案示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4)诗中哪几句诗是写男子幻想和心上人结合的热闹场面?答案示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2品读蒹葭,思考问题。(1)诗中点明季节的诗句是?答案示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出自这首诗的成语是什么?答案示例:秋水伊人。来源:ZXXK(3)诗中一唱三叹,叙写“溯洄从之”的艰险的诗句有哪些?答案示例:“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关雎的中心主题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答案示例: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求过程,抒发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的苦与乐。2蒹葭的中心主题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答案示例:这首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强烈爱慕之情与追寻之苦。(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阅读关雎,试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答案示例:恰当运用“兴”的手法。兴,一般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先用一两句话写周围的景物,以引起下面的诗句。如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用一唱一和的雎鸠鸣叫,引起所咏之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雎鸠的鸣叫与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是一致的,描写雎鸠鸣叫旨在引出人们由鸟及人的相关联想。采用双声叠韵连绵词,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关雎中,“窈窕”是叠韵词,“参差”是双声词,“辗转”既是双声词又是叠韵词。用这类词语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描摹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莫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2阅读蒹葭,试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答案示例:重章叠句,反复咏叹,抒情一层深似一层。重章叠句(又称“复沓”)、回环往复是诗经的结构特色之一。所谓重章叠句,是指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每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这种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便于尽情抒发诗人的感情,也便于诵读和记忆。如蒹葭中,诗人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追求的执著,也在这一唱三叹中得到了尽情的宣泄。用韵方面,韵脚的位置相同,第一部分是“苍”“霜”“方”“长”“央”为韵脚,第二、三部分的韵脚位置与第一部分完全相同,这使诗篇极富音乐的回环之美。恰当运用虚写、实写,增强艺术感染力。蒹葭一诗在虚实结合方面运用恰当,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中实写小洲、河流等,而所谓“伊人”则是虚写。每部分都是写秋景,再写心上人难寻,结尾却用“宛在”一转,似乎“伊人”就在面前。显然,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而这一虚幻之景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他对恋人的强烈感情。(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钱锺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蒹葭为主,而以汉广为辅,现在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汉广吧。汉广诗经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赏析: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广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蒹葭是刻画“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广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广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微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广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五、课堂小结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六、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诗经的美,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感受崔颢、白居易和苏轼的文笔与情感。二、自主预习作者介绍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有崔颢诗集传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继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之称。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和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辨析说理,精到透辟,富有气势。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意境深邃,富有情味;其词摆脱了绮丽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豪迈雄浑,含意深远,不拘格律束缚。有苏东坡集传世。三、朗读指导停顿指导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四、疏通文意全诗翻译(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答案示例: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浮。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鹦鹉洲。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之愁。(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答案示例:漫步于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只见雨后春水初涨,水平齐岸,与云气相接。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的春花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而我最爱的是那常走也走不够,常看也看不足,掩映于绿杨浓荫里的白沙堤。(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答案示例:我姑且表现一下少年人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色的猎犬,右臂上架着黑色的猎鹰,戴锦帽,穿貂袍,千骑驰骋,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我像孙郎当年射虎似的英姿。酒喝得兴浓,胸怀和胆气更加豪壮。鬓发微白了一些,又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郡给魏尚复职?(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杀犯界的天狼。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黄鹤楼主要写了什么?答案示例:首联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颔联紧承首联,说仙人离开黄鹤楼已有千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日暮思归乃是人之常情,此时诗人远望家乡的方向,可茫茫千里哪里看得到家乡呢?江上烟雾笼罩更增添了诗人浓浓的乡愁。2钱塘湖春行主要写了什么?答案示例:首联从大处落笔,点明景观处所,勾勒西湖春光。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用欢快的禽事写出早春的一派生机。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用乱花浅草来表现西湖早春的美景。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白沙堤。3江城子密州出猎主要写了什么?答案示例:上阕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阕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起的壮志豪情。(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黄鹤楼,思考问题。(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案示例: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2)“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答案示例:“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案示例:“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4)李白曾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答案示例: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对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了思乡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钱塘湖春行,思考问题。(1)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答案示例:“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浅草”“没马蹄”。(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答案示例:黄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子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3)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答案示例:“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大自然带来的活力。“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全然一派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4)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示例: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恬静、闲适之情。3有感情地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思考问题。(1)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你从本词中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案示例: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烈的狩猎场面。读到了一个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示例: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3)词结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答案示例: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4)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答案示例:“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阕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阕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品味黄鹤楼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答案示例:“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诗人对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2品味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案示例:“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3品味江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流感中医知识试题及答案
- 地铁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便秘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
- 2025年环保产业环保产品报告:环保产品市场现状与消费者需求分析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报告
- 机械实测绘图课件
- 历史叙事的ComparativeAnalysis与文化认同-第1篇-洞察及研究
- VRDN-002-生命科学试剂-MCE
- Catharanthine-d3-Tartrate-Salt-生命科学试剂-MCE
- 监理文控培训课件
- 2025年软件开发实习生笔试模拟题及面试技巧
- 2025企业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 企业品牌价值评估模型设计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福建省工会社会工作者(工会专干)招聘考试(工会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社保补助协议书范本
- 制造业业务流程
- 石英长石无氟浮选分离工艺研究现状
- 对铁路机车乘务员规章培训的探讨与实践
- GB/T 18947-2003矿用钢丝增强液压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 2016风行菱智m5原厂维修手册及电路图-1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