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质量分析_第1页
2018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质量分析_第2页
2018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质量分析_第3页
2018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质量分析_第4页
2018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质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质量分析襄阳市教科室 方启柱樊城区教研室 王 波襄城区教研室 罗 文一、命题指导思想与整体评价2019年襄阳市化学中考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9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2019版)和2019年襄阳市中考说明为依据,遵循化学学习规律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命题中力求做到了“五个有利”:一是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是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有利于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初中实施课程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注重对最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基本观念以及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考查;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重视化学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等能力的考查。命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立意,加强了化学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既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又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试题既体现了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充分体现中考的选拔功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适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试题总体比较平稳,紧扣教材,侧重基础,突出了对初中化学知识全面、灵活掌握的考查,无怪题、偏题、难题,有较强的区分度,同时难题双呈现较好的梯度和坡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整套化学试题,做到了学科特点鲜明、试题科学简约、难易程度适中,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二、试题结构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全卷40分,分为选择题(客观题)、非选择题(主观题)两部分,共有四大题20个小题。其中选择题有10个小题(716小题),填空与简答6个小题(4247小题)16分,实验与探究2个小题(4849小题)8分,分析与计算2个小题(5051小题)6分。按中考说明要求试题预设难度应控制在0.600.65左右,结合到近两年中考实际难度,为避免出现较大的起伏,保持我市化学中考试题的平稳性,命题组将2019年中考难度系数预设在0.600.65的下限,实际考试结果难度系数为0.58,基本达到预期目的。试题中容易题、中档题与难题的比例大致控制在6:3:1,试题内容覆盖了初中化学第一到十二单元的绝大多数内容和主干知识,考查内容重点突出,题量适中,梯度分布合理。三、试题分析与评价1、2019年襄阳市化学中考试题双向细目表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章节序号)具体知识点知识点在试题中的呈现(小题号)学习目标分值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知道认识理解初步学习初步学会体验意识初步形成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8、10、11关于酸碱盐综合应用探究49(1)(5)、*16、58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1、2、4、6、8、9、10、11、12量筒;给液体加热;过滤操作;48(1)、48(2)、48(3)3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2、6、7、8、9、10、11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2、6空气的成分;氧气的制取;CO的还原性;“干冰”;42(1)、42(2)、47(1)、315水与常见的溶液4、9硬水的软化;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溶液的配制;43(2)、46(1)、46(2)、50(2)、4金属与金属矿物8金属的化学性质;铝的导热性;铁生锈的条件;16、43(3)、44(3)、45(1)4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10、11、12除杂;离子共存;复合肥;酸碱盐之间的反应;14、15、44(1)、47(3)、*49-14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1、2、4、6、10、11、12纯净物的微观解释;混合物;13、43(1)26微粒构成物质3分子的性质;9、1认识化学元素3同素异形体;12、*13、*44(1)1物质组成的表示4化合价;化学式的简单计算;10、50(1)2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2、6、7、10、12化学变化;催化剂;7、8、28认识几种化学反应2、8、11复分解反应;47(2)、1质量守恒定律2、4、5信息给予题: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制氧气;图像型计算题45(3)、51(1)-(4)5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4、7燃烧的条件;44(2)、13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6、8、12有机合成材料45(2)1化学物质与健康120保护好我们的环境2、4、7、11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111其他地方特色襄阳创文;汉江;襄阳农业;11、43、44、36化学热点“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45(1)(3)3初高中衔接与创新同素异形体;离子共存;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制氧气;12、15、45(3)39金属的性质(数形结合);流程图型推断16、49(1)-(5)6合计40+(9)分2、试题得分分析表一:试卷总体得分分析参考人数总分平均分高分人数及格人数满分人数0分人数低分人数标准差2019年398144022.471025120333178131418010.382019年388934019.8445521559394957289.132019年395714023.921143521504145225979.572019年405534022.66 895820199685130209.602019年395444024.3510816217712254115579.052019年405054022.97913721732204331529.66 2019年我市实际参加中考40505人,人平得分22.97分,人平得分率57.4%;满分人数20人,零分人数43人;优秀(90%)2235人,优秀率5.52%;高分人数(80%)9137人,高分率22.56%;及格人数21732人,及格率53.65%;低分人数3152人,低分率7.78%。试题总体难度、区分度和梯度控制较好,较好地体现了命题要求和意图。但今年低分人数较2019年增多。表二:客观题(选择题)得分分析题号选A选B选C选D空选平均分标准差得分率73543436926093107680.8480.3684.85%824377753176487671980.6020.4960.16%9122712323534925921110.8730.3387.26%10613520191762303532420.7490.4374.92%1134530527839520690.9760.1597.55%12242381019518984088900.5980.4959.84%131447816458363357821630.4060.4940.62%14551177402390832001490.5900.4959.02%15616068322212352101890.5460.5054.61%164340182341085867403410.4500.5045.01%表三:主观题得分分析题目满分平均分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满分率零分率标准差难度系数42题21.3459.1%59.1%25.6%59.1%25.6%0.860.6743题32.5268.6%87.2%3.5%68.6%3.5%0.800.8444题31.4410.2%47.3%22.8%10.2%17.1%0.910.4845题31.6824.9%54.7%19.6%24.9%16.8%1.050.5646题20.9816.6%16.6%18.2%16.6%18.2%0.590.4947题31.2410.1%35.5%23.1%10.1%23.0%0.920.4148题32.4465.9%85.9%7.7%65.9%7.7%0.910.8149题13空31.0214.0%31.9%53.0%14.0%40.1%1.100.3449题45空20.151.2%1.2%86.5%1.2%86.5%0.380.0750题21.2549.1%49.1%24.0%49.1%24.0%0.820.6351题42.2732.4%53.3%21.9%32.4%21.8%1.650.57表四:2019年化学一分一段表分数人数比率累计人数比率分数人数比率累计人数比率40200.05%200.05%209952.46%2581363.73%391010.25%1210.30%199302.30%2674366.02%383050.75%4261.05%1810202.52%2776368.54%376881.70%11142.75%179852.43%2874870.97%3611212.77%22355.52%169992.47%2974773.44%3515033.71%37389.23%159932.45%3074075.89%3416874.16%542513.39%149412.32%3168178.22%3318774.63%730218.03%1310102.49%3269180.71%3218354.53%913722.56%1210252.53%3371683.24%3117884.41%1092526.97%119352.31%3465185.55%3018284.51%1275331.49%109202.27%3557187.82%2918204.49%1457335.98%98812.18%3645289.99%2817504.32%1632340.30%89012.22%3735392.22%2715143.74%1783744.04%77271.79%3808094.01%2614063.47%1924347.51%67091.75%3878995.76%2512883.18%2053150.69%56051.49%3939497.26%2412012.97%2173253.65%44791.18%3987398.44%2310412.57%2277356.22%33320.82%4020599.26%2210432.57%2381658.80%21840.45%4038999.71%2110022.47%2481861.27%1730.18%4046299.89%031417.75%43603100.00%根据考试数据分析可知,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题量、区分度及各个水平层次的比重等,都符合我市今年中考的要求。表五:2019年全市化学中考成绩分析表2019年全市化学中考成绩分析统计情况如下表:参考人数平均得分得分率满分人数零分人数高分人数高分率优秀人数优秀率及格人数及格率低分人数低分率标准差全市4050522.970.5742043913722.56%22355.52%2173253.65%31527.78%9.66市直157226.170.654466742.43%22514.3%106067.43%1368.65%10.26襄城253622.430.561162424.61%1536.03%129350.99%2208.68%10.12东津65218.760.469413120.09%365.52%27041.41%16224.85%11.70高新239522.750.5692160625.30%1646.85%125552.40%2068.60%10.08樊城674824.930.623113202530.01%6018.91%408860.58%2764.09%9.13襄州492120.920.5231672514.73%1723.50%217944.28%4749.63%9.57南漳256924.700.61756221.88%1044.05%159362.01%863.35%8.25谷城377622.310.5581963616.84%1183.13%195551.77%3368.90%9.39保康162523.470.58730118.52%493.02%92056.62%754.62%8.63河口353221.310.533652714.92%712.01%164546.57%3309.34%9.37枣阳677423.520.58812170425.16%4466.58%373855.18%4306.35%9.59宜城340521.780.5441162918.47%962.82%173650.98%42112.36%10.093、试题特点:(1)依托课标,紧扣教材,注重双基,体现化学核心素养要求2019年的化学中考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面向全体学生,考点分布均衡,考查目标明确。强化初中化学主干知识和核心观念的考查,重点考查了学生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同时,化学试题中考查的知识点涉及重点概念、原理,重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化学用语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计算技能,并在试题中较好地渗透进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要求,体现出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大多数试题的信息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教材,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对化学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试题适当增加了对酸、碱、盐知识考查的比重,体现出了核心知识重点考查的特点。虽然只有40分的分值,但试题对化学上下册重点知识的覆盖面达95%以上。试卷还对教材文本进行了丰富、完善和变通,进一步发挥了教材文本的教学功能,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课标要求,用好教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更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引导教师和学生阅读、理解课本,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2)强化实验,侧重能力,理解应用,突出考查学生科学素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科知识重理解应用,轻死记硬背。试卷注重基础性,但是没有靠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的试题。例如:化学用语、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的分类等。试卷还对基本技能、学科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再如新材料“C3N4”的应用 、“金属材料的运用及防护” 、“硬水的软化”、“复合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钻木取火”等内容是教材知识的重组或再现。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核心,今年的化学试题同时强化了对实验的考查。如第14题实验方案的选择,第16题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第48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第49题则以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为基本情境进行实验探究,考查了学生对酸碱盐知识之间的转化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能力。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在一定的题境中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而没有对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纯机械记忆性的考查。如第47题推断题中,给出了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但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量,考查了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系统地对题目进行分析与解答。这要求学生必须有很强大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灵活运用化学知识,才能把全部物质推断出来。第49题是实验探究题,通过三组物质之间的反应及废液成分的探究,充分考查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问题设计凸显新科技和实际生活应用能力试题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化学物质和现象为基本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感受化学在身边的应用,提升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为人类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涉及的物质有很多是生活中常见的,如第9题“方便面带到西藏时的变化”、第43题“硬水软化”、“铝壶烧水”、第44题“钻木取火”、第50题“路面保温剂”等,都是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提升了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兴趣。(4)联系社会,关注热点,注重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与化学的联系最新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第43题汉江水、第44题襄阳产“山药、麦冬”与化学的联系、第45题2019年4月7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首航等,第一时间以化学中考试题的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并指导学生用好化学,防范危险与灾害,运用物质的性质与转化规律有针对性地来帮助人类解决身边的问题。中考试题源自生活,既体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增强了中考试题的趣味性,同时在考试中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相一致的。(5)初高衔接,数形结合,关注能力提素养2019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更加注重初高衔接。一方面是知识层面,强化“离子共存问题”、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与联系等高考的高频考点在中考试题中的呈现与运用;另一方面,从题型上进行有机渗透,如第16题,将金属活动性运用与判断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理解与分析,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第49题,将近几年襄阳中考比较热门的实验探究题大胆地进行改造,通过文字叙述与流程图的形式呈现,与高考接轨。四、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我市今年中考仍然采用电脑扫描、网上阅卷的方式进行中考阅卷,通过分析中考阅卷及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在化学中考答题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42小题:(1)考查学生对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的化学式的正确书写。考生出现较多的问题是对题意不理解,书写H2、O2等错误答案;N2的化学式书写不规范,书写N2、N等错误答案;没按要求书写化学式,而是写了名称。(2)考查考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掌握情况及化学式的书写,考生出现较多的问题是化学式书写不规范,书写KMNO4、KCLO3、KmnO4、K2MnO4等。第43小题:(1)考查物质的分类,部分学生对汉江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分类不准,该题仍有考生答错。(2)考查学生对有关水的硬度知识掌握的情况,典型的错误是用词不准,与“煮沸”意思不同,如烧水、加热、煮腾等;“煮沸”书写错别的较多。(3)考查铝制水壶烧水利用铝的导热性,常见错误答案有耐热、受热等。第44小题:该题既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又渗透传统文化。将化肥、钻木取火、金属的冶炼等知识整合到一起。典型的错误或不规范答案是:(1)考查化肥的分类及化学式的正确书写。因审题不细没关注到“复合肥”,错写为NH4NO3的较多;化学式书写的常见错误有K2NO3、K(NO3)2、(NH3) 3PO4、NH4PO4等。(2)考查燃烧的条件,学生因不能正确理解“钻木取火”成语的意义及内涵,抽样500份试卷,选择ABC的有224份,占比44.8%。(3)考查冶炼金属铜的化学方程式,该化学方程式是教材中出现的,较典型的错误是标注了产生的气体符号。有很多学生把反应条件加热写成高温。第45小题:该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水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将热点问题与化学知识相结合。(1)考查钢铁生锈的原理,常见错误有“氧气”写成“氧”、“O2和水”写成“O2或水”、水和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分子等。(2)考查了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中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知识。此类题考查的知识点本身非常简单,但结合具体情境后,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于“死读书”的学生反而有一定的难度。“有机合成材料”一空,应该选填 “有机玻璃仪表盘”,但不少学生错选 “真皮坐垫”,分不清楚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3)考查了学生的信息处理与知识迁移能力,体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性。信息给予题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易错题型。本题作为一道信息给予题,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答题中表现的突出问题是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如生成物中O2加有气体符号、没有配平;还有学生不会正确书写Na2CO3的化学式等。第46小题: 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本题的得分率是0.98。(1)考查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问题是个别学生书写不规范,题目明确要求填“、或”,但仍有学生填大于、小于、等于。(2)相比第一小题,该题错误率略高,错答学生相对较多,说明对于溶解度的理解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考生不能正确分析在降温过程中溶质、溶剂的量的变化。第47小题:本题是推断题,同时也重点考查了学生对物质分类掌握的情况,试题涉及的物质种类也相对较多,具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但试题的难度也是呈梯度性呈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得分点。本题满分3分,平均得分1.24分,其中得0分占22.9%,得1分占40.1%,得2分占24.6%,得3分占10.6%。本题物质C的化学式通过信息“干冰”分析判断出是CO2比较简单外,其他两空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初中常见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物质分类比较熟悉,而大多数学生由于欠缺这类能力而失分严重。第48小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难度系数为0.81。该题主要的错误答案有:(1)量筒写成量简、量桶、量铜等。(2)1/3写成1/2、2/3、3/4、1/5等。(3)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漏斗写成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尖嘴漏斗等;玻璃棒写成玻璃管、玻璃杯等,还有写滤纸的。第49小题:本题是实验探究题,全卷中难度最大的一道题,但同时呈现了一定的梯度,侧重于初高中衔接。本题满分4分,平均得分仅1.17分,起到了很好的区分选拔功能。具体分析如下:第1空: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没有沉淀符号或没有配平。第25空:难度较大,没有抓住关键题眼“红色”、对现象分析判断不清、酸碱盐之间的转换关系不清、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不灵活是答错试题的主要原因。第50小题:生活中路面保湿剂的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以及溶液的配制,本题比较基础,整体得分率为62%,少数学生审题不认真或者说基本功不扎实,出现计算错误、答案多带单位或带错单位等。第51小题:近年来中考侧重于考查溶液中的反应求反应后或反应前组分的质量分数,对固体混合物中组分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有所忽略。本题满分4分,抽样调查中考生平均得分2.28分,难度系数为0.57,满分率33.3%,零分率21.7%。学生的主要失误和错误表现如下:(1)不认真审题,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将硫酸错写成盐酸)或书写不规范(如没有气体符号等);(2)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3)未列比例式,直接计算;(4)列出比例式后,未写出未知量的求解表达式而直接写出答案;(5)物质质量的数字后未带单位,未知量x后面带单位等;(6)格式不规范、不完整,未写设、答等或题设不标准不科学;(7)基本计算不过关,简单计算出错。五、教学建议 根据全国课改的走向和几年来我市化学中考的改革趋势,今后我市化学中考试题的命制将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试题的实践性;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认识,避免机械性记忆,体现出化学学科的应用性;注重考查实验设计和探究的能力,体现探究性;注意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应用,体现综合性与开放性。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更新观念,变革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理念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育教学必须更新观念,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建立全面的目标意识,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设计与指导。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新课堂,恰当地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归纳、表达,为学生相互合作、探索、讨论、评价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强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要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分层教学,分类定标,因材施教,更多地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2科学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全面发展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因此,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切忌生硬照搬,防止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课时教学目标应准确、具体和可行。3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1)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独特价值,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有效组织和实施探究教学。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例如,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可设计三组探究实验,从物质的可燃性、氧气、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还可以让学生从图书馆或互联网来查阅有关“钻术取火”“燧石取火”的资料,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在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如分组完成“调查日常生活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分析其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等课题。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应避免探究活动泛化、探究过程程式化和表面化;应把握好探究的水平,避免浅尝辄止或随意提升知识难度的做法;应处理好教师引导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探究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尽管近几年来我市的实验教学日益加强,但通过中考质量分析来看,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仍有待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4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的物质及其变化的教学,应注意从化学视角寻找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例如,水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水的净化、水的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筛选和使用素材。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如“设计实验探究某些农药或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增强学生融合各学科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减少污染的初步意见”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或探究。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除选用课程标准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外,更倡导、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开发。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 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方式的选用应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相适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教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尤其要注重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不能替代化学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时应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3)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救性,教师可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挺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对学生而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检验。教师既要吸取以往习题教学的经验,还应积极改进习题教学。习题的选择和编制,应充分体现习题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注重选择有真实情景的、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通过改变问题的情景和呈现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习题的数量应适当,难度要适中,避免出现新的“繁”“难”“偏”现象。习题讲解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平时教学与复习,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学科思维的基本方法。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训练中要精选例题和练习,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依靠“题海战术”这种盲目低效的手段来提高成绩。(4)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所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及时发 现问题、总结经验。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如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或“教师成长札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教学中的 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等进行剖析和总结;校内外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以教研促 反思,以反思求优化,以优化保有效。6.强化规范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阅卷过中发现,很多考生的失分都是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如该写物质化学式的错写成物质名称,化学式书写不规范、书写方程式不用等号、不注明反应条件、标注不正确等,简答题叙述不清,计算题格式不规范完整等;还有些学生对部分知识理解、掌握不深刻,答题时脑袋里是一片空白,词不达意;还有一些知识内容因降低了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就采取放弃、完全不做要求,特别是化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下降明显。种种现象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的意识,这是与一些教师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有一定关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书写表达习惯和实验操作示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规范教学寓于常规训练之中,要明白“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的道理,加强规范教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7、调整心态,关爱学生,实现教学相长,提升自我专业素养九年级的化学教师每年都奋战在中考备考的教学第一线,承受的身心压力巨大,相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同时工作上的压力也容易使我们在教学中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与建立。所以我们化学教师一定要学会积极调整出良好的心态,用爱心去教育和培养学生,既教书,更要育人,用爱心同毕业年级的学生交流、互动,实现课堂上的教与学。树立平等意识,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上关心、培养每一位学生;善于放手,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逐步成长为学习的主人;敢于创新,拓展教学,改进教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电教手段,提升专业素养,实现教学相长。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年播种时,辛勤地耕耘,带来的是莘莘茂密,愿把我们的化学课堂营造成“百草园”而不是“三味书屋”,让学生乐在其中,爱在其中,学在其中,收获在其中,我们教师也必然会成就自我在其中。8、关注高考,注重初高中衔接从2019年起,我市重点高中的优秀教师参与到中考命题或审题工作中,对我市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提出中考要向高考看齐,初中教学要注重与高中教学相衔接。故初中老师在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关注高考,了解高中教材、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在初高中知识衔接中有所侧重,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做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和能力提升。单元教学建议: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单元又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第一个单元,能否学好这一单元,并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化学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对今后的教与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题1要实现的目标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激起学生我能学好化学的自信。课题2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学习法。习题整理本课题的探究活动记录,按探究目的、步骤和方法、现象和结论等写出探究报告很重要,这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一环,应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课题3教学中,在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前,应对学生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要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认真分析现象并写好实验报告;实验后废物要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保持实验室整洁,等等。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概念多,教学中,可以采用从同类事物的个别感知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再回到运用概念对具体事物进行判断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建立概念间的联系,理清概念间的区别,学会知识的简单运用技能。本单元涉及的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分类的思维方法等,应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课题1可以采用实验导学、组织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进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怎样以实验为依据研究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课题2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知道氧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氧气跟S、P、Fe反应的现象、反应表示式;知道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合反应(化学变化)、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课题3认识分解反应与催化剂的概念;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要研究的内容:反应原理、药品选择、装置、操作步骤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气密性检查方法,气体验满及鉴定方法;能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对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活动与探究,应紧密联系前一阶段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的学习,把重点摆在训练学生的一些基本操作上。因为本课题集中了一些基本操作,而学生的动手经验不足,动手能力还很差,因此,一方面教师要示范,另一方面要与学生讨论一些基本操作的要点和要求,使学生在明白原理的情况下达到熟练操作的要求。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本单元内容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二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应该注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互补,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配合。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从本单元的知识框架上看,以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水的组成三个课题围绕水从学科到人文,从生活技术多方位、多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