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评论的传播特征.ppt_第1页
网络评论的传播特征.ppt_第2页
网络评论的传播特征.ppt_第3页
网络评论的传播特征.ppt_第4页
网络评论的传播特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评论的传播特征,即时性 交互性 扩散性,新闻本112班:覃小芸(05) 吕梅(09) 龚婉丽(11)、 周舒婷(14) 吴建裕(23) 黄远征(25) 杨丽(29),网络评论的即时性,新闻是媒体的灵魂,新而不闻,闻而不新是媒体的天敌 。所以便有了网络的即时性,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所见即所得!,网络传播即时性的工具:,众多互联网企业已围绕此特点大力发展了诸如微博、SNS、QQ等具有很强即时性的新型互联网应用形式,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网站 ,网站均以其即时性的报道及时、迅速、全面的将事件动态性的展示给读者,充分凸显了网络媒体的优势 。,当传统媒体由于各种各样的局限而不能及时、充分地满足受众的知情权的时候,网络媒体脱颖而出, 在911事件、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以及伊拉克战争等重大国际突发事件的报道中, 网络的即时性就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在第一时间把相关信息传播给读者,充分凸显了网络媒体即时性的优势,也吸引了大量的受众。,网络在即时为读者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是虚假信息泛滥的主要场所,即时报道要求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获得的突发事件的消息,这导致缺乏求证和思考的时间,即时为读者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也是虚假信息泛滥的主要场所,不自觉中成为谣言传播的工具。,调查显示,在克林顿拉链门丑闻被揭发的第一周,大约有41%的“新闻”事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而只是一些意见、分析,记者主观的意见和猜测被混同于“新闻”的程度是令人惊愕的。,任何一种媒体的成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必然要经过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必然会有一些不成熟的东西浮现出来,对于网络媒体开展即时报道的探索,应该持一种鼓励而不是打击的态度,以帮助网络媒体尽早熟悉并充分运用即时报道。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认知度的逐渐提高及三网融合的逐步推进,相信网络的即时性应用会被发挥的愈加淋漓尽致。从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来说,从建设网站到兴办手机报,都是在追求利用更多的渠道在更短时间把新闻与信息传播给更多受众。利用新技术把自身巨大的内容资源优势更有效的发挥出来,也是传统媒体建设新兴媒体的目标之一。,网络媒体应大力加强对即时性的研究和适应,以充分的利用这一优势,避免在报道中出现被动,甚至尴尬的境况。总的来说,大陆新闻媒体在这方面的经验还远远不足,尤其是对于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等的报道缺乏应对的机制和策略,作为媒体队伍新兵的网络媒体则更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网络评论传播的特点,交互性,交互性的地位和定义,交互性既是互联网的技术特征,更是评论这种意见交流方式的本质。 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与传播者或者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双向交流的特性叫做网络交互性。,新闻评论方式的发展,新闻在本质上是 意见传播 由于我国在媒体在体制观念上的限制,遮掩了新闻评论的这个本质。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评论,即时,交互,更是低门槛的(按照自己的理解,也具有草根性),网络评论的交互性,“共动”式受众观 以专题形式呈现的网络评论不仅涵盖了专家评论、网站观点,也为网友发言提供了平台。实时互动式的网络新闻评论说明了建构在网络基础上的受众观已演变为“ 共动” 的关系。 即受众作为一种生产性力量与专业媒体共同作用。受众对新闻的评论、转发,影响着专业新闻网站对各类事件关注度 例子 1 江西贵溪幼儿园校车坠水事故 2 中铁集装箱运输集团原董事长涉嫌受贿4700万 3 安倍正式当选日本首相,交互性载体,网络贴吧,BBS论坛,民师院贴吧等等 充分显示了尊重公民的表达权、知情权 在法律的允许下(限制),亲身感受,网络评论的传播特征扩散性,互联网本身是一个无边界的信息空间,传统媒体中不同表达空间的界限消失了,所以,网络传播的扩散性就成为与传统媒体评论相比的突出特征。,扩散途径: 微博 博客 论坛,论坛言论的扩散性表现 第一,网站内部的扩散传播: 一些网站利用网络的超链接技术,在组织新闻专题时候,往往把论坛上的帖子直接当做评论链接到相关的新闻后面。 第二,跨网站扩散传播:一个“高级别”的网友实际上市不同网站的相似论坛之间来来往往的,他们会把自己感觉有价值的论坛作品随时转帖到别的网站论坛中。 第三,跨媒体的扩散传播:一些论坛也经常是报纸编辑选稿的地方,刊登形式也往往保持了论坛的生动形式。,争论性的论坛帖子可以作为其他网站和报纸的评论版。比如:2006年一篇在QQ论坛上的面对强奸犯,冒死反抗是人类的耻辱的网文首先引爆了各大知名网站社区论坛。新浪网为此做网络调查,千龙网等网站为此做专题,最终这个议题还蔓延到了全国各大知名报纸的言论版,包括社会各界人士也对此发表观点。 个人博客上写作的网络原创评论,也是网贴组织专题的重要资源,比如: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变化没有达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文件。搜狐网组织的专题“哥本哈根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