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生物与环境.ppt_第1页
专题五、生物与环境.ppt_第2页
专题五、生物与环境.ppt_第3页
专题五、生物与环境.ppt_第4页
专题五、生物与环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中卫市第一中学 生物组,仲明国,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J形曲线 S形曲线,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环境,生物群落,生物个体,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态 因素,光 温度 水、CO2、矿质元素等,种内关系,湿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水生生 态系统 陆生生 态系统,类型,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碳循环 氮循环 硫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功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与环境污染,捕食关系,生态学,特点,年龄组成,种群密度,初生,次生,抵抗力,恢复力,营养结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和主导作用,均匀分布,随机分布,种群空间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出生率等于死亡率,K/2,“J”型曲线,下降,波动,血球计数板,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计数法,速度和方向,镶嵌,分层,水平,垂直,生物种群,物种,互利共生,捕食,(3) 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二、种群与群落,(一)种群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包括一定数量的同种生物个体,种群的特征可以反映其数量和数量的变化。,性别比例,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在 或 中的个体数量。,不同生物种群的种群密度 ; 同一种群在不同时期的种群密度 ;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 。,3、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定义: 2),特点: 3)调查方法:,单位面积 单位空间,不同,不同,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不同,样方法,7,7,7,5,9,7,(一般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注意事项: 样方的大小要适宜 样方的选取要随机 取多个样方求平均值 每个样方在计数时,对压在边缘上的个体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动物的虫卵、蚯蚓、跳蝻及蚜虫等也可使用样方法,株m2,标记重捕法(一般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数量首次捕获数二次捕获数二次捕获被标志数,注意事项: 调查期间没有大量的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 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标志物不能影响被标记个体的正常生活 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2、年龄组成,4: 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5、曲线应用分析,a、渔业资源捕捞应在K/2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K/2左右,以保持其较快增长; b、灭鼠后,如果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样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的效果。,(2)K值的应用: a、改变环境,降低环境对老鼠的负载能力(K值),如严密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的天敌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限制老鼠种群的数量。 b、保护珍稀动物必须从根本上保护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和改变,使其更好的生长,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c、环境容纳量不是绝对不变的,它可以因“超载”而下降,也可以因整体的改善而有所增大,所以放牧时应将放牧量控制在接近环境容纳量附近,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草原资源,又不会使草原因压力过大而退化。另外,农作物种植应该合理密植,不可过度密植。,6、存活曲线: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存活量的指标,也是衡量种群增长的基本参数。,型:凹形:幼年期死亡率很高 。如,藤壶、鱼类、 很多无脊椎动物等。,型:凸形:表示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例如,大型兽类和人的存活曲线。,型:对角线:各年龄死亡率相等。如水螅。小型 哺乳动物、鸟类的成年阶段等。,年龄,存活数量,(二)、群落结构的类型,“植被的垂直分布”与“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析 (1)两种典型的群落垂直分层现象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2)典型的植被垂直分布状况-高山植被分布,1、 (2011大纲版全国理综,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A,【透析引领】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任何群落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联想发挥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决定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决定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条件。,2、 (2011宁夏石嘴山调研)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 A增长速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解析 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阶段时,种群增长速率约等于零,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量比例差不多;种群数量稳定时, 答案 D;就题说点 在“J”型增长中,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在“S”型增长中,增长速率是变化的:在K/2以前,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增长速率也随之增大,在K/2以后,随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增长速率反而随之减小,K值时增长速率降为零,K/2时增长速率最大。,四、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相互关系,2生态系统的成分比较,各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消费者,生产者,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消费者,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非生物物,回归命题本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捕食,竞争,分解者,生产者,光合作用,细胞呼吸,ATP,热量,差,高,强,负反馈,功能,结构,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行为信息,分解者,生产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C、H、O、N、,P、S,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3.,就地保护,间接价值,生态系统,遗传,生物多样性锐减,酸雨,水资源,回归命题本源,4.生态系统的功能比较,1.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着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运行; 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4.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1)、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特点: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全球性。,3)、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及能量流经第二营 养级时的分流情况总结如下:,由此可见: (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2)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 (3)下一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量。 (4)一段时间内某营养级能量去向除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三个最终流向外,还应包括未被利用的能量。(如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特别注意: (1)食物链(捕食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 (2)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是从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数起的,即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是从第二营养级(即所有的植食性动物总和)开始的。 (3)在食物网中数食物链条数,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具有食物关系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能断开。,5.,6.食物链(网)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变动情况分析。 (1)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生物减少:可引发连锁反应,致其之后的所有营养级生物均依次减少。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减少:可导致被食方生物类群短期内增加(随后减少直至稳定)。“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食物网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吃兔和鸟,从而导致兔、鸟减少。但因为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4)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a、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b、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c、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幻灯片 58 (5).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 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会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发生连锁性变化,因为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型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增加;若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种群的数量将减少。,(2011海南,2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 4 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 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透析引领】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不止一个物种,故不能组成一个种群。企鹅以磷虾为食,其数量增多会导致磷虾数量减少,磷虾减少后又可导致企鹅数量减少,二者数量最终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动态平衡。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了一个群落。南极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 ,在2 2 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答案 A 联想发挥 本题以南极冰藻为情境考查了种群、群落及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涉及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种间关系、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试题难度不大,但知识的跨度比较大,综合性比较强。,5.食物网中能量传递的计算归类分析 未给出明确传递效率的能量传递的计算: 未给出传递效率和其它条件的食物网能量传递的计算,这类试题中一般只出现“最多”、“最少”的字样,没有明确的传递效率和相关条件,这时可根据下面的规律进行计算。 顺算:获最少(最长食物链、最低效率110)、 获最多(最短食物链、最高效率15) 逆算:需最多(最长食物链、最低效率110)、 需最少(最短食物链、最高效率15) 即如下图所示:,例:在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已知人的体重增加1Kg,求最少消耗多少千克水藻?若水藻同化了100000kg有机物,则人最少可增加多少体重?,解析:第一步为逆算,最少为最短食物链,最大传递效率。最少消耗水藻为1(15)225kg。第二步为顺算,最少为最长食物链,最小传递效率。人最少可增加的体重为100000(110)51kg。,五、三种金字塔的比较,正金字塔,一般呈正金字塔,有时呈倒金字塔,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 和 。一般地,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越复杂, 越强, 越高, 越低。,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这种表现的决定因素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超过该限度,“稳定性”就会被破坏。如图:,(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做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水资源,环境污染,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层次:基因、 和生态系统。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 、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遗传,生态系统,物种,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八、环境污染,补充:外来物种入侵: (1)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人们把在新侵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种,特称侵入种。 (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3)侵入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空的生态位;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一般缺少天敌的控制;传播能力特别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例 根据下列南极食物网图回答: 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磷虾的数量如何变化? 解析:本食物网中共牵扯5 条食物链,均为从生产者开始至虎鲸结束。从食物来源和天敌危害两方面考虑: 当大鱼全部死亡后,大量浮游动物得到生存,并捕食大量浮游植物,使浮游植物减少,导致得不到充足食物的磷虾减少。 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的食物链捕食,对左侧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目减少,从而使磷虾的数目增多。 当大鱼死亡后,浮游动物会增多,使须鲸捕获浮游动物的机会增多,从而减少了对磷虾的捕食,使磷虾的数目增多。 当大鱼全部死亡之后,中间食物链中断导致虎鲸数量减少,须鲸数量增多,从而导致磷虾数量减少。,以上分析中,、与、得出两种相反的结论,但由上述规律可知,只有第种分析方法是正确的,所以结果是磷虾的数量增多。幻灯片 41,分析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图像题涉及的题量越来 越多。图像题考查的知识点多,以图表的方式展示生物学原理、 过程、功能等,便于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本专题主要介绍两种常见的图像题型:第一种为图形类, 包括模式图、示意图、图解、过程图、概念图、装置图、细胞 分裂图、遗传系谱图等;第二种为数据表格类,包括饼图、柱 形图、条形图、数据表格、坐标曲线等。,解答图像题的一般策略为:,特色专题二 图形、图表,(1)认真审题,把握有效信息。认真阅读,对图表资料有一 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明确试题要考查的知 识点。搜索有效信息,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2)明确所给条件,找出隐含条件。图形题中的已知条件一 般包含在文字叙述、图例、图像的变化或比例中。隐含条件或 关键信息往往隐藏在图像或题干中不太明显的地方。 (3)注意图表细节,重视数据变化。图像分析比较,找出相 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关注图像中变化的地 方,这可能是该题目的突破口。,(4)把握考题要求,规范答题。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答,题要规范、准确、严密、完整。,图形类,类型一 模式图、示意图,此类直观图文转换题,实质在于考查对生物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掌握,包括有生物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实验等模 式图、示意图。,解题策略:熟记课本所有模式图、示意图,包括模式图所 有的结构名称及图形特征,各结构的化学组成和功能。正确理 解结构与功能、数目与功能、行为与功能的统一性。,【典例 1】下图为某种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细胞不可能取自茎尖分生区和根尖成熟区 B.该生物的遗传物质共有 5 种碱基 C.该细胞中能产生 ATP 的部位是、和 D.该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表现出全能性,思路点拨从细胞的结构分析,植物茎尖分生区的细胞无 大的液泡,根尖成熟区的细胞不会有叶绿体。植物的遗传物质 是 DNA,含有 4 种碱基。活的植物细胞产生 ATP 的部位有叶 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 发育成完整生物个体的潜能。,答案B,【跟踪训练】 1下图中图一为当 A 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 F 收缩过 程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 D 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 图 二 的 结 构 名 称 是 _ , 结构 的名称是,_。,突触,突触后膜,(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 用针刺 A 时,引起 F 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针刺引起疼 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 B 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 的电位呈_。 (4)如果在图二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处发生 的变化是_(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 引起结构_的变化。,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大脑皮层,内正外负,兴奋,膜电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类型二 概念图,概念图是由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 念图中的每一个点表示某一领域内的各个概念,连线则表示点 中概念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 传统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相比,概念图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 的整体把握程度,还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 程度,在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解题策略:梳理基本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构建知识网络,,加深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典例 2】下列分别是根据下图中甲、乙、丙作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若甲中 a 和 b 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 c 代表细菌,d代表原核生物,若乙中 3 个圆圈代表 3 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灭绝的,若丙中 a 和 b 代表应激性,和反射这两个概念,则 a 表示反,A.,B,C,D,生物是 b,射,b 表示应激性,思路点拨中原核生物包括蓝藻和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正确。中 a 的生存空间很小,与 c 争夺生存空间,b 的空间与 a 差不多,但它有部分空间是独占的,生活资源比 a 要丰富,所以 a 最容易灭绝。中应激性包括反射,正确。,答案B,类型三 图解和过程图,图解、过程图是用箭头、字母、文字和数字等表示复杂生 命运动过程或新陈代谢中有序的变化关系。将过程用图形表现 出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加直观。,解题策略:要结合题干中的文字叙述,把握流程图中流程 的核心或重要过程,以此为主线完成图文的转换。用生物学知 识准确描述各部分、各环节、各步骤的关系。,【典例 3】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 B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 C、和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D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 ATP 供能,思路点拨此题考查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过程属于光合作用,、过程属于有氧呼吸,过程产 生的H用于过程(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产生的H 与氧结合产生水。,答案C,【跟踪训练】,3下图是某种动物蛋白质工程过程图,请分析回答:,(1)目前,蛋白质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是图中编号_所示 的过程,实现过程的依据有_ _。 (2)若相关蛋白质的核酸片段是从细胞质中获取的,则过程 表示_。 (3)为获得较多的受精卵进行研究,过程的处理方案是 _。若过程所得 的卵母细胞是从卵巢中获得的,则体外受精前的过程表示 _。 (4)为提高培育成功率,进行过程之前,对早期胚胎的处 理是_, 对受体动物的处理是_。,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mRNA,与 DNA 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反转录,用促性腺激素进行超数排卵,在体外人工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取其部分细胞用目的基因探针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检测,用特定的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类型四 装置图,装置图是用化学装置直观呈现出生物实验的过程,在分析 过程中同样遵循实验的基本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等。,解题策略:涉及书本中的装置,要紧扣书本的基本知识或 原理。如果是全新装置,借助图像、题干要求,分解装置并分 析每部分的作用原理。,【典例 4】下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自变量为温度 B.实验因变量为 CO2 的多少 C.气泵泵入的气体应先除去 O2 D.乙、丙两试管中液体应煮沸冷却除去 CO2,思路点拨该实验目的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的自 变量为O2的有无,因变量为产生的CO2 多少,气泵泵入气体目 的是让乙试管中通入氧气,与试管丙刚好形成对照。气泵泵入 的气体应先除去 CO2。,答案B,【跟踪训练】,4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 长状态一致的 3 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 A、B、C 三个完全相 同的玻璃钟罩内(如下图所示),其中 A 不密封,B、C 密封。B 内培养皿中盛有 Ba(OH)2 溶液,A、C 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 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 环境中进行。,回答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_,_。,(2)从理论上讲,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B 中的幼苗生长量比 C 中的_(填“大”或“小”),原因 是_; A 中的幼苗生 长 量 比 C 中 的 _( 填 “ 大 ” 或 “ 小 ”) , 原 因 是,_,_。,解析:分析三个装置的自变量,A 不密封,正常二氧化碳 供应;B 密封且其中二氧化碳被吸收,无二氧化碳;C 密封, 二氧化碳浓度较低,因此该实验是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幼苗光 合强度(或生长量)的影响。预计 B 中的幼苗生长量比 C 中的小, 因为缺二氧化碳,影响暗反应的进行,也就影响了生长。A 中 的幼苗生长量比 C 中的大,二氧化碳较为充足,光合作用强。 答案:(1)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幼苗光合强度(或生长量)的 影响,(2)小,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大,二氧化碳较充足,光合作用强,数据表格类,类型一 柱形图和条形图,用柱形图和条形图数学模型直观反映出生物不同量之间的 变化关系,揭示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联系,考生应从图中的数 据变化,找出其关键变化点,比如数据的大体走向、最大值、 最小值等,能根据其变化分析问题的本质。,解题策略: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 坐标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图示中各数量不同的原因,分 析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关系。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再结合教材 联系相关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典例 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 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 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思路点拨按食物链中有机物呈现出金字塔模型,可推知 食物链为:丙甲乙丁;若乙种群数量增加,乙为丁的食 物,食物增多,丁的数量增多,而乙为甲的天敌,天敌增多, 甲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增多。,答案D,【跟踪训练】 5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 a、b、c、d 时,CO2 释放量和 O2 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氧浓度为 a 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 b 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 的 5 倍 C氧浓度为 c 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 d 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解析:以 CO2 释放量的相对值来计算,a 浓度时,氧吸收 量为 0,只有无氧呼吸;b 浓度时,有氧呼吸为3,无氧呼吸为 5;c 浓度时,有氧呼吸为4,无氧呼吸为2;d 浓度时,有氧呼 吸为 7,无氧呼吸为0。由此判断,c 浓度下释放CO2 最少,所 以最适于贮藏;b 浓度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2.5,为有氧呼吸 (消耗葡萄糖为 0.5)的 5 倍;d 点无氧呼吸最弱,为 0。,答案:B,类型二 表格图,统计表格图的构建实际上是对某些物质间“数量变化关 系”或“逻辑变化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式。主要考查分析、 加工数据的能力,并从数据中得到结论。,解题策略:认真分析表格数据,一定要进行纵横比较,找 出数据的变化规律。注重分析引起数据差异的原因,分析数据 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及找出原因。注意表格数据与曲线之间的 转换。,【典例6】(双选)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 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叶绿素 a/b 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 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思路点拨此题为表格的数据分析题。A 项中的干重,以 遮光比例为 0 作为参照,找到植株干重一栏,遮光比例为10%、 30%时,干重有所增大,A 正确;B 项表中叶绿素含量和净光 合速率两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显然二者并非呈正相关;表 中叶绿素 a/b 与净光合速率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