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庄子》散文中的自由精神_第1页
(论文)《庄子》散文中的自由精神_第2页
(论文)《庄子》散文中的自由精神_第3页
(论文)《庄子》散文中的自由精神_第4页
(论文)《庄子》散文中的自由精神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6 年第1 期 第2 5 卷 ( 总9 9 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m a l0 f H e n a nI n s t i t u t e o fE d u c a t i o n ( P h i I o s o p h y dS 0 c 湖s c i e n c e s ) N o 1 2 0 0 6 G e n e r a lN o 9 9 V o I 2 5 庄子散文中的自由精神 王怡 ( 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成都6 1 0 0 6 4 ) 摘要:在庄子散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和奇幻的色彩中,充溢着生命的自由精神。从人格独立、本性保 全、天人关系等方面讨论以逍遥游为代表的庄子散文中审美式的自由精神,进而阐发庄子的情感自由、精神自 由和审美自由在现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庄子;散文;自由;生命 中图分类号:1 2 0 6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6 2 9 2 0 ( 2 0 0 6 ) 0 1 0 0 5 7 0 5 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奇葩。 作为哲人和修道者的庄子,同时也是文学大家,其汪 洋恣肆的行文风格,比素称雄辩的孟子还要挥洒 自如。有学者指出,庄子散文从思维方式、题材内 容、神话寓言、想象意境、形象塑造、抒情风格以及章 法结构等文学性因素,到审美意识、观点、情趣和理 论,无不受到楚文化巫风的影响。uJ 庄子一书,多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庄子天 下,以下引用庄子只注出篇名,版本采用郭庆藩 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版) ,讲述神话和寓 言,代表着先秦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1 2J 庄子散文 最主要的艺术风格就是自由,其性质既是审美的,也 是哲学的。充盈在庄子散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 构思和上天入地的奇幻景象中的,就是生命的自由 精神。在思想与文辞交汇出的汪洋开阖的整体气象 中,体现出鲜活的生命感受和自由追求。 人生在世,无不渴求自由,无不希望自己的意志 能够得到合理化实现,这在东西方都是一样的。中 国古代哲人不乏关于自由的论述,其中庄子的论述 最为集中,涉及到生存于天地时空之中的人的局限 性,以及如何突破这些局限去求得自由的精神境界 等系列问题。庄子深刻看到了人在社会和宇宙中 的局限与无奈,“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 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终身役 役不见其成功,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 ( 齐物论) 劳碌不休而不知天命,只能是一种可悲 的自我束缚,而打破这种束缚的方法便是虚静无为、 离形去知。 所谓无为,不仅是不与物争,达到“天地与我共 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 的境界,而且还要 不与人争,人与人的关系应像鱼儿“相忘乎江湖”那 样“相忘乎道术”( 大宗师) ,由此才能在物与人两 方面达至真实的无为“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 天”( 大宗师) 。而所谓去知,乃是抛却一切现成 的、概念分解的框架和机制,使自己复归于无机心、 无宰制的本真状态。庄子认为能达到这种坦坦然与 物与人相融,又能摒弃不自然、非天成的人工架构的 境界,便会“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古者谓是 帝之悬解”( 养生主) 。在他看来,只有无为而顺 自然,才能解脱各种困扰,使精神得以解脱,获得真 正的自由“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 业”( 大宗师) 。 逍遥游列于庄子内七篇之首,最为典型地 体现出庄子的自由精神。所谓“逍遥游”,就是一种 绝对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的精神境界。只有 收稿日期:2 0 0 5 0 6 1 3 作者简介:王怡( 1 9 7 9 一) ,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系2 0 0 3 级先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5 7 自由的心灵才能真正体证这样自由的生命境界。全 文通过神思天外的想象,在一系列物象的跳跃性描 写中托出主旨。大至扶摇上天九万里的大鹏,小至 蓬蒿问决起而飞的小雀,短命如朝菌、蟪蛄,长寿如 灵龟、大椿,都在世间有所依傍而不能自主。世间为 俗务名利所羁绊的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 君,而征一国者”,都是活得极不自由的;“定乎内外 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已经高出俗流太多, 但仍算不上活出了自由境界;更高一层的列子,已经 能做到“御风而行”,但还得依凭于风,而不是真正的 逍遥之游。只有能够“乘天地之正”( 顺应天地之 道) ,“御六气之辩”( 顺应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 变化) ,“以游无穷”( 突破时空限制) 者,才是逍遥游 的自由之境。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无己”、“无 功”、“无名”超越自我的执著,一切名相、俗务都 完全放下,既不能执著,也不要执著于这种不执著的 状态,真正顺乎自然,才有使本己的天性得到真正的 敞现,也才能达到自由的逍遥游境界。 逍遥游一篇,把庄子散文中的自由精神体 现得淋漓尽致,也非常典型地体现出庄子散文的 特点:深邃的思想不是以判断、推理来表达,而是以 独特的物象意象和人格形象来寓示,大量使用寓言、 故事和譬喻,使文章如波澜般不断翻出新意。在奇 幻的想象、丰富的比喻和智慧的论辩中,让人逐层递 进,领略到自由的生存境界和活跃的生命感受。这 种境界和体验既富于浪漫色彩,更渲染出那种超出 一切之外、无待无依的精神自由。 除了逍遥游中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 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外,庄子还在多 处将这种逍遥自由的境界加以人格化、形象化: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 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齐物论) 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其寝不 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大宗 师) 其心忘,其容寂,其颡颡;凄然似秋,暖然似 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板。( 大宗 师) 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反覆终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 遥乎无为之业。( 大宗师) 5 8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庄子之学中,自由的境界往往 是通过一些得道之人的言行来具体展现的J 。在对 得道者言行的描述中体现出一种旷达的自由境界, 这样的人格可说是随心所欲、超凡绝俗,富有极大的 精神魅力。这种绝对的精神自由是一种高明的心灵 境界和情感体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深入其中会感 到极大的自由和欣悦。静如澄明之空潭,动若迅猛 之奔雷,磅礴大气而深藏不露,令万物涌动却又不待 于物,达到这种自由境界的人便被称为圣人、真人、 至人。在玄思冥想中“乘云气,骑日月”( 齐物论) , 或“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 应帝王) ,或 “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同上) ,或“安排而去化,乃入 于寥天一”( 大宗师) ,都说明这种自由是精神体 验,但这种精神力量的确又是匪夷所思、奥妙无穷 的。在清澄浩渺、任意驰骋的精神遨游中,修行者感 受到一种莫大的愉悦、慰藉和自足,从沉重苦役的 “小我”飞升到虚寂无寥的“大我”中,领略到从未有 过的充实感、超越感和自由感。 庄子精神自由的表现是心灵与大道为一,小我 与天地为一。有限偶在以化入无限恒在的方式来实 现自身的超越。在这一超越过程中,现实的有限个 体被消解、汇融到无限的天地浑元一气中,化合到生 生不已大道玄冥迁化中。破除了主客分别,取消了 彼此对待之后,我即是大道,大道也即是我。由此, 小我也就突破了自身的有限性而超脱出来,个体之 在从而成为无所不包、随处充满的整全之在。 许多人据此认为庄子否定个体的地位,因为庄 子又讲安命无为,又讲“堕肢体,黜聪明”( 大宗 师) ,显得不那么重视个体的具体存在。实际上在 庄子眼里,无为和去知不过是手段、途径,其最终的 目的、归宿乃在于精神上的逍遥和情感上的自由。 个体作为一种有局限的存在者被否定或者处于从属 的地位,并不是庄子的最终答案。庄子哲学的要旨 在于,通过否定有限的、执著于无根基性之物的个 体,从而在更高的境界中使个体得以从羁绊和束缚 中解放出来,这种复归的个体,才是真实的个体。这 不是自限于狭隘、封闭的世俗“小我”,而是直接通于 博大无垠、光明浑融的道体的本真“大我”。 当然庄子主观上是这样去追求的,但是在客观 上,有血有肉、有知有情的社会现实中的个体毕竟不 是他关注的重心。他所追求的得道境界,确乎高妙 无比,不过这样高超的境界毕竟只有少数根器绝佳 之人才能体会,而且还缺少必要的步骤、程序、规范 和准则。正由于缺乏普遍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使 其自由观的现实力度受到很大的削弱。 庄子的精神自由是非常纯粹的,反过来也只有 纯粹精神才能完全逍遥自由。所谓纯粹即无思无 虑,无好无恶;不为智累,不为情牵;不为事物变化迷 惑不解,不为功名得失搅扰难安;是非与我之心智何 干,哀乐与我之情意无涉。这是一种无心无情的生 活态度,无心者,不是茫然无知的麻木,而是无分解、 执著的狭隘之心;无情者,不是无动于衷的冷漠,而 是无计较、扭曲的偏私之情。庄子倾慕“古之真人, 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羲黄帝不 得友。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 若然 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人乎渊泉而不濡” ( 田子方) 这样的真人、智者不为外物所动,不为美 色所乱,不为强力所劫,连伏羲、黄帝那样的圣人也 不够资格与他交游。像死与生这样的大事都不能动 其心,何况爵禄这样的世俗之物! 庄子中那些不 热、不溺、不惊、不伤的描写,其实都是极言真人之不 动心,是对无心无情的精神境界的神秘夸张。可以 说,无心无情是庄子式自由主要的特征之一,达到这 种自由境界的人,也大都安然闲适、不惊不乱,是对 具体生活没有不合己分要求的遁世之士。 庄子散文中体现的自由,实质上是一种审美 式的精神自由,是建立在安命论基础之上,在绝对无 为的基础上达到的没有任何限制和阻碍的绝对精神 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实实在在的行为意义上的,而 是纯精神性和纯审美性的。有学者指出,这样一种 理想中的主观与客观无任何对立或矛盾的自由自在 的存在和没有任何负累的心境,在现实世界中是不 可能真实地和完全地存在着的,只能以想象的形态 在观念世界里表现出来。 4 ( P 1 6 1 这种纯精神性的自 由,要求人柔顺无为,不仅与世无争,而且随顺世情, 在审美化的心灵状态中实现对世俗烦恼的超越,这 样的超越方式确实有可能落人逃避现实、自我安慰 的虚假幻想中,但不能因此就看不到庄子式的自由 超越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庄子是委顺自保的,在精神修证 上,庄子是高蹈凌虚的。庄子的“恣纵而不傥”( 天 下) 的风格全部集中在精神上,但由于庄子以精神 自由为归宿,因此反过来精神自由又衡量行为、要求 行为,使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而不是盲目。作为一种 有意识的行为,由于其有精神自由这一目的驱动和 价值内核,因此安命自保就是有目的的委顺,在委顺 中有不合流俗的追求。这就是庄子外圆内方、外化 内不化的行为原则。没有顺其自然的行为,便不会 有精神上的自由;而没有精神自由,随顺委曲的行为 也毫无意义,完全成为一种消极、懦弱的保命态度。 在精神自由的照耀下,无为的行为不但不是懦弱,反 而有了一种主动苦修的色彩。这里面蕴涵着深刻的 精神价值和人格力度。 纯粹的精神自由的价值诉求,除了对于个人而 言具有超现实的精神引领、审美熏染和超越关切外, 还具有现实的价值。庄子精神自由的社会意义在 于,无论在什么社会境遇下都要维护人格的独立。 在现实中庄子主张不谴是非,其表面的漠然之后实 为对世事冷静的分析,从而避免了被表面的、一时的 “是”或“非”所迷惑,在以相对主义的态度悬搁价值 判断的同时,避免了狂热和非理性的冲动。庄子反 对自我标许,但随顺世俗又绝不等于媚俗附势,而是 以不将不迎、不偏不倚的态度保持内心的纯正无偏, 这便是隐而不彰、含而不露的深厚的人格力度。这 种独立的自由精神,成为道家独特的逍遥自处、超然 自持的风范和格调。 庄子精神自由的现实意义,除了捍卫人格独立 外,还对保身全性起着直接作用。庄子所处的是一 个战乱频仍、动荡不已的时代,在这样朝不保夕的社 会中,身若残叶飘零的个体,逃避现实的利害冲突, 龟缩进个人的精神世界,在动荡中追求安闲宁静,这 对于保全生命是有重要意义的。与世无争,视世间 名利如浮云,观人生争执如虚幻,自然可以省却太多 烦恼,即便身陷浊流,也能以平和的心境来超然物 外,不至于劳心疲神、为物所役。这种顺世迁化的人 生实践虽然只是精神自由的手段,但的确能使人从 各种争夺中超脱出来,对保全性命而言,有着柔弱胜 刚强的效果。在更深意义上,追求精神自由的人不 介入世事、不卷入争夺,以维护心灵的独立宁静,从 而不至于被变异、污浊的现实所扭曲浸染,使人的本 性也能得到完整保全。尽管行为上是委顺的,但绝 不等于违心,庄子坚决反对违背本心以行勉强之事。 委顺只是顺其自然,无论物的自然、世事的自然还是 本心的自然,都应顺而不悖。人的本性在庄子眼里 也不是指食色之欲等自然属性,而是淳朴未被污染 5 9 的本心,所以庄子的顺其本性并非提倡纵欲,而主要 是指葆有心灵的纯净透明,倡导性情的源初本真。 庄子精神自由的积极意义还表现在对待天人关 系上。古人对于天人关系,有着各种理解,有的强调 天命,有的重视人为,而庄子却提出安命无为,在“出 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 应帝王) 的自由境界 中,达到“天与人不相胜”的真人境界( 大宗师) 。 “天”在这里不是指天命而是指大自然,指人生死作 息其间的存在世界。庄子的精神自由要求物我两 忘,其引申义便是我不胜物,物亦不胜我,物我和谐 统一,成为不分彼此的整体。自由境界就是直接与 天地万物浑然为一的境界。所以庄子的自由观内蕴 涵着普爱万物的审美式的人文精神,不仅推崇人之 精神存在,而且观照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与 欧洲近代以来的人文主义并不完全相同,欧洲人文 主义旨在把人从神的权威中解放出来,设立了人对 自然的征服者身份,因而导致了人与自然长期以来 紧张的斗争关系,使人的生存大环境日益恶化。庄 子的审美人文精神,一开始否认了任何人格神的存 在,万物只统一于混沌无为的大道,而且在大道之中 人人平等、物物平等,人物平等互利、息息相关。源 于道的自由不仅人人禀有,万物在本性上亦有道性, 因而有其各自存在和发展的不容剥夺的权力,自然 与人是平等的,没有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唯有相生 相得、和谐兼容的统一关系。 当然,庄子精神自由最重要的方面还是在精神 自由的独立价值和审美特性上。长期以来,人们均 把自由等同于行为自由、社会自由和选择自由,庄子 却很早就以极端的方式肯定了精神自由、真情自由 和审美自由的可能性与独立性。这使我们思考:自 由的外延是否仅仅是行为和社会,而可否包括精神、 真情与审美? 二者是否是自由的不同形态,或者说 前者是自由的外空间,后者是自由的内空间,是否都 需要人们去加以拓展? 二者是否能相互转化,如何 实现这种转化? 对自由引发出来的这一系列反思, 其意义是深远的。 四 在当今社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物质繁荣的 同时产生了物欲横流的弊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 滥,人格扭曲、精神沦丧。这些早已引起思想文化界 的极大关注。而振臂高呼者的声音在汹涌的物流和 膨胀的物欲中显得何其微弱,在觥筹交错、灯红酒绿 6 0 的喧嚣中湮没无闻。物极必反,在科技高度发达的 西方社会,物质极大丰富而生态却被极大破坏,厌倦 了心灵空虚紊乱状态的人们,开始转向东方哲学,试 图到神秘的东方来找到治心的良方,庄子哲学因之 成为西方人的热门话题。人类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共 同的,中国人今天便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一方面要 发展科技、经济,另一方面又不想丧失精神家园。 庄子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自由精神,对于今天的人 们应该会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从庄子自由精神的内在逻辑来看,本身蕴涵着 平淡自守、安时无为与反抗束缚、冲决藩蓠的两种境 界。就前者而言,要求修道者放弃一切世俗追求,从 内心里看破世间的执著、对待和分别的观念,但在外 在形迹上又与众人并无二致,从而最大限度地保全 内在世界的完整和在世生命的延续。而就后者来 说,要求修道者斥俗情、任真情,摒凡心、求真心,敢 于与世俗的一切教条束缚和僵死规范作抗争,以追 求最大的身心自由精神性的心灵自由和情意性 的真情自由。这两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彼此矛盾 着的,它们都是无为,但前者是消极无为的自保,而 后者是积极无为而无不为的求真。表现在境界形态 上,前者是“淡”的境界,而后者是“真”的境界。在对 后世的影响上,这两方面同样起着作用。 就今天的社会现实来说,庄子的自由思想无疑 有着极大的意义。唯科学主义、社会进化论在给人 类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生态、人心、意识造成 了极大危害。克服人类自我中心主义和科技理性至 上论,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如果 不能有效解决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物质丰富与精 神贫乏的矛盾,那么一个同质化的机械世界必将把 人类带入绝境。以庄子为代表的东方智慧,强调“天 人合一”、“和而不同”、万物平等的精神特质,讲究中 节合度、勿失其分的实践艺术,这对当今社会来说尤 其具有现实针对性。我们若能去除庄子思想中的消 极避世因素,发掘其积极求真的精神,就能使古老的 文化传统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就 庄子自由观来说,我们宜以其“淡”然无营的态度养 心安神,同时以其求“真”去蔽的精神破除束缚;既能 以一颗平常心做人处事,又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 受放任的私欲的诱惑,更均衡更合乎自然规律地在 生存世界中活出真实的意义。 如今的社会具有分化的特性,宗教与政务分开, 个体信仰与社会秩序分开,精神性私德与社会性公 德分开,伦理与政治分开,修身与齐家分开,境界追 求与客观认知分开等,不再有古代那样浑融不分的 整体性一元性的结构了。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我 们不能再拘泥于庄子的一些具体思想,过分强调与 天地万物的合一和直觉把握、直观体悟,因为那些毕 竟是古代小农经济和宗法社会在意识、精神上的一 种反映,其中确有千古不灭的真义,但明显打上时代 烙印的地方还是应该因地因时地加以扬弃和创造性 转化的。所以我们现在阅读庄子,吸收庄子自由 思想,不能强调明哲保身、规避现实的那一套,而应 直面人生、发扬其任真敢为的一面,在遵循现代社会 的基本原则人性、民主、平等、自由的前提下,对 之作出独特的补充和修正。比如西方的自由,多讲 选择自由和社会自由,更进一步地也只讲到意志自 由和精神自由,但在庄子这里,主要讲的是真情自由 和审美自由,这是生存论意义上的对生命整全理解 的自由。又比如西方的平等观,只是人类作为上帝 选民的平等,却没有顾及与人类同在此世的万物本 性。而庄子认识到,万物皆禀道性而不能夺,不能以 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度去宰制生息不已的万事万物, 而应懂得人与万物相互哺育、互利共生的道理,在追 求人之价值和意义的同时,自知限度,懂得尊重万物 的存在和其有别于人的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庄子散文作品中体现出来的 自由精神,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真意,对于由人征服世 界、人压迫人和物宰制人、心为物役的现代局面,具 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庄子的散文作品,绝不只是失 意者的避难所或精神安慰剂、麻醉术,它更是一种精 神境界,是一种生存的姿态。在这种境界和姿态背 后,体现着对人生、生命,对宇宙、自然的独特理解和 领悟。 总之,庄子散文作品中揭示了深刻的人文主 题,自由不仅是行动和选择意义上的,更是精神、情 感和审美意义上的;自由也不仅是认识和实践层面 上的,更是生存和信仰层面上的。重新发掘庄子以 及其他伟大先民的智慧,对之进行现代阐释和创造 性转化,是我们面对同质化机械世界挑战所必需的 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严庄子文学探源 J 中国道教,2 0 0 3 ,( 6 ) 2 芮宁生近2 0 年庄子散文艺术研究综述 J 江汉论坛,1 9 9 9 , ( 8 ) 3 华军规范的自由与自由的规范从庄子一书看自由境界 J 。社会科学战线,2 0 0 4 ,( 1 ) 4 崔大华庄学研究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2 , ( 责任编辑周军伟责任校对夏启良) T h eF r e e S p i r i t o f t h e P r o s eo fZ 办彩口,曙乃 W A N GY i ( D e p 口心批n 旷月瓠t D 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