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 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 t 5 1 3 6 - 2 0 0 1 d l/ f 5 1 3 6 - 2 0 01 前言 火力 发电 厂、 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 关于下达1 9 %年 制定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 项目( 第一 批)的 通知 ( 技综 1 9 9 6 1 4 0 号文)第5 9 项要求 对 n d g j 8 -1 9 8 9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定进行修订而成的 本规程修订中总结了2 0 世纪 9 0年代以来的设计经验,特别反应了大容量机组和超高压 技术特点, 广泛采用新技术和 新产品内容,吸收国际的 先进技术, 认真听 取施工、 运行单位 的 意见; 修编条文重视了 与国家标准的协调一致, 更能满足工程设计中的可靠性和可操作 性。 本规程是二次接线设计 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共 1 3 章和1 0 个附录, 除对原条文 进行修改 和补充外, 增加以下主要内容: 1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计算机监控及变电所和发电厂网络部分的计算机监控; 2 )故障录波和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 up s ) ; 3 )接地与抗干 扰的条 文; 4 )附录增加发电机变压器、变电所变压器及发电厂电网的部分数据 1 / o量。 本规程附录除附录j 为提示性附录外, 其余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规程由电 力行业规划设计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提出 并归口。 本规程主编部门:国家电力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赵坤明、陈学庸、杨月红 、李小波 、 孟轩。 本规程委托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 4 4 8 dl / t 5 1 3 6 -2 0 0 1 目次 前 言 . . , . . . . . . . . . . . . .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术语、代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1 术语 3 . 2 缩写与代号 . . . . . . . . . . . . . . . . . 4 总则 5 控制方式 , . . . . . . . . . . . . . . . . 6 控制室及其 屏 ( 屏台)的 布置 6 . 1 总的要求 . . . . . . . . . . . . 6 . 2 主控制室和网 络控制室的布盆 , 6 . 3 单元控制室的 布置 , . . . . . . ,. . . . . . . . . . 6 . 4 控制屏 ( 屏台)及继电器屏的屏面布置 7 二次回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1 常规控制系统 , . . . . . . . . . . , , . , . . 7 . 2 常规信号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7 . 3 常规测量系统 , , , . . . . . . . . . 7 . 4 交流电流、电压回路 . . . . . . . . . , . . . . . . 7 . 5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计算机监控 . . . . . 7 . 6 变电所和发电厂网络部分的计算机监控 8 控制室控制的各安装单位的接线 8 . 1 发电机 . . . . . . . . . . . . . . . . . . 8 . 2 变压器和并联电抗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 送电线路 , . . . . . . . . . 二 8 . 4 电容补偿装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5 母线设备 . . . . . . . . . . 8 . 6 厂 ( 所)用电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7 故障录波装里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二次回 路设备的选择及配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1 控制和信号设备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2 二次回路的 保护设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3 小母线和二次回路标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4 端子排 . . . . . . . . . . . . . 9 . 5 控制电缆 . . , . . . . . . . . . . . . 1 0 励磁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 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4 8 1 4 51 1 4 51 1 4 51 1 4 51 1 4 5 4 1 4 5 5 1 4 5 5 1 4 5 6 1 4 5 6 1 4 5 7 1 4 5 8 1 4 5 8 1 4 5 9 1 4 5 9 1 4 6 0 1 4 6 1 1 4 6 1 1 4 6 3 1 4 6 5 1 4 6 6 1 4 6 6 1 4 6 7 1 4 6 7 1 4 6 8 1 4 6 8 1 4 6 9 1 4 6 9 1 4 7 0 1 4 7 0 1 4 71 1 4 7 2 1 4 7 2 1 4 7 4 1 4 75 1 4 7 5 4 4 9 1 0.2 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 1 0 . 3 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 。 1 0 . 4 静止励磁系统 . . . . . . . 1 0 . 5 备用励磁系统 , . . , 、 . . 1 1 同步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 u p s ) 佗. l 系统配置 . . . . . , . . 二 , . 1 2 . 2 设备布置 . . . . . . . . 1 3 接地与 抗干扰 、 1 3 . 1常规 二次回 路和 设备的 接地 二 “ “ “ “ “ “ “ 1 3 . 2 电子装置的逻辑接地, 。 , 二“ “ “ “ 二 二 二 “ “ 1 3 . 3 计算机系统的接地 ” “ 1 3 . 4 其他抗干扰措施 , “ “ 附 录a( 标准的附录) 本规程 用词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录b( 标准的附 录) 控制室的屏间距离和通 道宽度 . . . . . . . . . . . . . 附录g( 标准的附录) 控制屏 ( 屏台)上模拟母线的色别 附录 d ( 标准的附录)发电机变压器组数据 i / o量 . . . 附录e ( 标准的附录)变电所及发电厂电网部分数据 1 / o量 附录f( 标准的附录)小母线的色别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录 g ( 标准的附录)小母线符号和回路标号 , . , . . 附录h ( 标准的附录)二次直流回路数字标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录i ( 标准的附录) 二次交流回 路数字标号, . . . . 附录j( 提示的附录) a v r 的性能和a v r 控制下励磁系统的 性能 条文说明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7 6 1 4 7 7 1 4 79 1 4 8 0 1 4 8 0 1 4 81 1 4 81 1 4 81 1 4 8 2 1 4 8 2 1 4 8 3 1 4 8 4 1 4 84 1 4 8 5 1 4 8 5 1 4 8 6 1 4 8 6 1 4 8 8 1 4 9 0 1 4 9 1 1 4 9 3 1 4 9 4 1 4 9 6 1 4 9 9 1 4 5 0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 发电厂、 变电所电气二次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及标准。适用于单机额定容 量为 1 2 - 6 0 0 mw 的新建火力发电厂及额定电压为 3 5 k v - 5 0 0 k v、单台变压器额定容量为 5 mv a及以上的新建变电所。扩建及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新版本的 可能性。 d l / i 5 1 3 7 -2 0 0 1 电测 量及电能 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g b 5 0 0 4 9 -1 9 9 4 小型火力发电厂 设计规范 g b 5 0 2 2 7 -1 9 9 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 b 5 0 2 1 7 -1 9 9 4 电力工程电缆设 计规范 g b j 5 0 0 6 5 -1 9 8 3 交流电 气装置的 接地设 计规范 s d j b -7 9 电力设 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g b j 5 9 -1 9 8 3 工业与民 用3 5 k v变电 所设计规范 g b 1 4 2 8 5 -1 9 9 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 动装置技术 规程 g b 5 0 0 5 9 -1 9 9 2 3 5 -1 1 0 k v变电所设计规范 d l 5 0 0 0 -1 9 9 4 火力 发电 厂设计技术规程 d l / i 5 0 4 4 -1 9 9 5 火力发电厂、 变电 所直流系 统设计技术规定 d l / r 5 1 0 3 -1 9 9 9 3 5 一1 1 0 k v无人值 班变电所 设计规程 s d j 2 -1 9 8 8 2 2 0 - 5 0 0 k v变电 所设计技术规程 3 术 3. 1 语、代号 术语 3 . 1 . 1 主授制v ( c e n t r a l c o n t rol r o o m) 发电厂、 变电 所中 对主要电气系统、设 备进行集中 控制的 场所。 3 . 1 . 2 单元控制室( u n i t c o n t rol 。) 发电厂中对机组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其主要辅助机械、设备进行控制的场所。 3 . 1 . 3 电厂网络控 制室( n e t w o r k c o n t ro l ro o m in p o w e r p l a n t ) 发电厂中 对升压站主要电气设备进行 控制的场 所。 3 . 1 . 4 集 中 控 制 中 心( c e n t r a l iz e d c o n t ro l c e n t e r ) 电力系统中对发电厂、无人值班变电所电气设备进行监控的中心。 1 4 5 1 3 . 1 . 5 继电器室( r e l a y r o o m) 安装继电 保护、自 动装置、 变送器、 电能积算及记录仪表、 辅助继电器屏等的场所 3 . 1 . 6 电子设备间( e le c t ron i c s r o o m) 发电厂内安装电气和热控的保护和自动装置等设备的场所。 3 . 1 . 7 辅助屏( a u x i l ia r y p a n e l ) 安装 控制、 信号、 仪表、 继电 器、 转接端子排等设备的立式开关板。 3 . 1 . 8 模拟屏( m im i c p a n e l ) 模拟电气接线、 显 示运 行状态、参 数的 屏。 3 . 1 . 9 马 赛克 控制屏( m o s a i c c o n t ro l p a n e l ) 拼块镶嵌式控制屏。 3 . 1 . 1 0 模拟母线( mi m i c b u s ) 屏 ( 台)上模拟主电 路和 母线的 示意图。 3 . 1 . 1 1 小母线( m i n i- b u s b a r ) 控制屏或继电器屏安 装的二次接 线公共连接点的 导体。 3 . 1 . 1 2 端子排( t e r mi n a l b lo c k ) 用以连接和固定电缆芯线终端或二次设备间连线端头的连接器件。 3 . 1 . 1 3 中 央信号装置( c e n t r a l s i g n a le r ) 发电厂、变电所内用于发出事故和预告信号的公用装置。 3 . 1 . 1 4 闪光报警器( f l a s h a l a r m) 具有闪光程序的报警装置。 3 . 1 . 1 5 事故信号( f a u l t a l a r m) 断路器事故跳闸时发出的报警信号。 3 . 1 . 1 6 预告信号( a b n o r m a l a l a r m ) 设备运行异常时发出的报警信号。 3 . 1 . 1 7 强电 控制( c o n t ro l w i t h s t ro n g p o w e r s o u r c e ) 额定控制电压为 1 1 0 v d c及以上的控制方式。 3 . 1 . 1 8 弱电 控制( c o n t ro l w i t h w e a k p o w e r s o u r ce) 额定控制电压为 6 0 v d c及以下的控制方式。 3 . 1 . 1 9 一对一控制( o n e t o o n e c o n t rol ) 每一控制对象专设一控制开关或按钮的控制方式。 3 . 1 . 2 0 防误操作闭锁( b l o c k i n g a g a i n s t m is o p e r a t i o n ) 防电气误操作闭锁。 3 . 1 . 2 1 明 备用电源( s p e c i a l s t a n d b y p o w e r ) 专门设置的备用电源。 3 . 1 . 2 2 暗 备用电 源( m u t u a l s t a n d b y p o w e r ) 相 互作用的备 用电 源。 3 . 1 . 2 3 快速切 换 ( h c o ) ( h ig h s p e e d c h a n g e - o v e r ) 发电厂高 压厂 用电 源事故切换时间不大于o a s 时称为快速切换。 3 . 1 . 2 4 电 压切 换 ( v o w ( v o l t a g e c h e c k c h a n g e -o v e r ) 发电厂高压厂用电源事故切换时,工作母线电压必须低于2 5 %额定值方可切换。 1 4 5 2 3 . 1 . 2 5 并联切换 ( p c o ) ( p a r a l le l c h a n g e - o v e r ) 发电 厂高压工 作电 源断路器跳闸与 备用电 源断路器合闸 指令同时发出的切 换。 3 . 1 . 2 6 串 联切换 ( s c o ) ( s e r ie s c h a n g e - o v e r ) 发电 厂高 压工 作电 源断路器跳闸 之后, 备用电 源断路器方可 合闸的切 换。 3 . 1 . 2 7 集中同步( c e n t r a l s y n c h ro n iz i n g ) 将同 步表与 有关同 步转换开关集中 布置在一块屏上,同 步过程的 一切操作均在该屏上 进 行的同步方式。 3 . 1 . 2 8 分散同步( d i s t r i b u t e d s y n c h r o n iz i n g ) 同步表 装在可 转动的 小屏上 或中央 信号屏上, 有关同 步开关装在操作者相对同 步表的 有 效视距内的 屏上,同步 转换开 关分散布置 在其他 屏上的同 步方 式。 3 . 1 . 2 9 励磁系 统( e x c i t a t i o n s y s t e m ) 励磁系 统是为同 步发电机提供可调励磁电流装置的组合。 它包括励磁电源 ( 直流励磁 机、 交流 励磁机或励磁变压器及整流器等) 、自 动电压调节 器、 手动 控制 单元、 灭 磁、 保护、 监视装置和仪表等。 3 . 1 . 3 0 额定励磁电流i t ( r a t e d f i e ld c u r r e n t ) 同步发电机在额定工况下的励磁电流。 3 . 1 . 3 1 额定励磁电 压 u f ( r a t e d f i e ld v o lt a g e ) 同步发电机在额定工况下励磁绕组两端所加的直流电压。 3 . 1 . 3 2 空载 励磁电流i f ( n o -lo a d f ie l d c u r r e n t ) 同步发电机在空载和额定转速时产生额定电压所需的励磁电流。 3 . 1 . 3 3 空载励磁电压 u fo ( 二 】o a d f ie l d v o l t a g e ) 同 步发电机在空载、额定转速和额 定电 压下, 励磁绕组两端所加的 直流电 压; 此时励磁 绕组计算温度以2 5 计。 3 . 1 . 3 4 励 磁 系 统 顶 值 电 压u p ( e x e i t a t io n s y s t e m c e i l in g v o l t a g e ) 在规定条件下, 励磁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直流电 压。 3 . 1 . 3 5 顶 值 电 压 倍 数 ( 强 励 倍数 ) k , ( c e i l i n g v o l t a g e r a t io ) 励磁系统顶值电压与额定 励磁电 压之比。 3 . 1 . 3 6 励 磁 系 统 电 压 响 应 时 间t o ( e x c it a t i o n s y s t e m v o l t a g e r e s p o n s e t im e ) 在规定条件下, 励磁系统输出电 压达到 顶值电 压与额定励磁电压之差的9 5 % 所需时间。 3 . 1 . 3 7 高起始响应励磁系统( h i g h in i t i a l re s p o n s e e x c it a t i o n s y s t e m ) 在规定条件下, 励磁系统达到顶值电 压与额 定励磁电压之差的9 5 % 所需时间, 该上升 时间不大于o a s , 下降时间不大于0 . 1 5 s 的 励磁系 统称为高起始响应励磁系统。 3 . 1 . 3 8 励磁系统电压一 时间 响应( e x c i t a t io n s y s t e m v o l t a g e - t i m e r e s p o n s e ) 在规定条件下, 表示的励磁系统输出电压随时间的 响应关系。 3 . 1 . 3 9 励磁系统电 压响应比u q ( e x c i t a t i o n s y s t e m n o m i n a l r e s p o n s e ) 励磁系统输出电 压的增长率除以额定励磁电压 所得值。 3 . 1 . 4 0 励磁控制系统精度( a c c u r a c y o f e x c i t a t io n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 在规定条件下 ( 如负荷变化、 环境温度、 湿度、 频率 及电源电压变动等) ,被控量与理 想值之间的不相符程度。数值上用理想值和被控变量之差与理想值的比值的百分比来表示。 3 . 1 . 4 1 励磁控制系统静差率 ( 稳态电压调整率)( s t a t ic v o l ta g e e r ror ) 1 4 5 3 在无功补偿器切除、原动机转速及功率因数在规定范围内变化以及电机负载在满载 与 空 载之间变化时, 发电 机端电 压的变化与 额定电 压之比。 3 . 1 . 4 2 瞬态电 压调整率( t r a n s ie n t v o l t a g e r e g u la t io n ) 由于负载突 然变化所产生的电 压最大偏差与 额定电压 之比。 3 . 1 . 4 3 无功调 差率( c r o s s c u r r e n t c o m p e n s a t io n ) 在无功补 偿器投人、同步发电 机在 功率因 数等于零的 情况下, 无功功率 从零变化 到额定 定子电流时,发电机端电压的变化率。 3 . 1 . 4 4 瞬态电压 增加 ( 超调)( t r a n s ie n t v o l t a g e o v e r s h o o t ) 在额定转速和额 定功率因数下突然甩掉 额定负载后, 发电机端电压 最大 增值与额 定电压 之 比 3 . 1 . 4 5 瞬态电压降( t r a n s i e n t v o l ta g e d r o p ) 在额定转速、 额 定空载电 压和正常 励磁调节时, 突然 把发电机接到一 对称的负载 ( 负 载 应在额定电压下能承 受额定电 流, 功率因数在0 . 4 - 0 之间, 滞后)所产生的电压降与 额定 电压之比。 3 . 1 . 4 6 电压恢复时间( v o l t a g e r e c o v e r y t im e ) 从扰动开 始, 到发电机端电压与稳态值之差不超过额定值的土 3 % ( 或另有规定)并 维 持在这一 区域内所需时间的秒数。 3 . 1 . 4 7 整定电压( s e t t i n g v o l t a g e ) 是由励磁控制系统自动保持的发电机端电压。 3 . 1 . 4 8励 磁 系 统 手 动 控 制 单 元( m a n u a l c o n t r o l u n i t f o r e x c i t a t io n s y s t e m ) 励磁系 统中 靠开环控制 ( 运行人员参与下) , 对同步 发电 机端电 压进行调整的部件。 3 . 1 . 4 9励 磁 控 制 系 统 超 调 量 和 调 节 时 间( o v e r s h o o t a n d r e c o v e ry t im e o f e x c i t a t io n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发电 机在空载额定工况下, 突然改变电压给定值, 使同步发电机端电 压初始值由u 0 , 变 为u 0 2 , 初 始 阶 跃量( u 0 2 一 u 0 t )二 1 0 % 初始 值 。 发 电 机电 压 的 最大 值与 稳 态 值之 差 与 阶 跃量之比的百 分数为超调量。 从阶跃信号开始到发电 机端电压与新的稳态 值的 差值对阶 跃量 之比不超过 2 %时,所需时间为调节时间。 3 . 2 缩 写 与 代 号 3 . 2 . 1 a c r ( a l t e r n a t i n g c u r r e n t r e g u l a t o r ) 交流调整器。 3 . 2 . 2 a l ( a n a l o g i n p u t ) 模拟量箱人。 3 . 2 . 3 a o ( a n a l o g o u t p u t ) 模拟量输出。 3 . 2 . 4 a s s ( a u t o m a t i c s y c h r o n i z in g s y s t e m) 自 动同步系统。 3 . 2 . 5 a v r ( a u to m a t ic v o l t a g e r e g u l a t o r ) 自 动电 压调节器。 3 . 2 . 6 d a s (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o n s y s t e m ) 数 据 采 集 系 统 。 3 . 2 . 7 d c r ( d ir e c t c u r r e n t re g u l a t o r ) 直流调节器。 3 . 2 . 8 d c s ( d i s t r ib u t e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 分布 ( 集散) 控制系 统。 3 . 2 . 9 d e h ( d i g i t a l e le c t r i c h y d r a u li c ) 数字式电液调节器。 3 . 2 . 1 0 d i ( d ig i t a l i n p u t ) 数字 ( 开关)量输人。 3 . 2 . 1 1 d o ( d ig i t a l o u t p u t ) 数字 ( 开关)量输出。 1 4 5 4 3 . 2 . 1 2 i / o ( i n p u t / o u t p u t ) 输人,愉出量。 3 . 2 . 1 3 n c c s ( n e t w o r k c o m p u t e r i z e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 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控制系 统。 3 . 2 . 1 4 p i ( p u l s e i n p u t ) 脉冲输人量。 3 . 2 . 1 5 p s s ( p o w e r s y s t e m s t a b i l iz e r ) 电力系 统稳定器 3 . 2 . 1 6 s o e ( s e q u e n c e o f e v e n t ) 事件顺序。 3 . 2 . 1 7 u p s ( u n i n t e r r u p t a b l e p o w e r s u p p l y ) 不间断电源。 3 . 2 . 1 8 v / h z ( v o l t a g e / h e r t z )电压淘) 率比。 4 总则 4 . 0 . 1 二次接线设计应力求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 积极慎重地采用和推广经过鉴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二次接线设计应积极采用通过审定的标准设计和典型 设计, 及控制设备的标准化生产创造条 件。 4 . 0 . 2 电压2 5 0 v以上回 路不宜进人控制和 保护屏。 符合国情,并不断总结经验, 以提高 设计质量, 并为 保护 5 控制方式 5 . 0 . 1 单机容量为 i o o m w及以 下的发电厂, 宜采用主控制室的控制方式,单机容量为 1 2 5 m w机组的发电厂, 宜采用单元控制室的控制方式, 单机容量为2 0 o m w及以上的发电 厂,应采用单元控制室的控制方式。 采用单元控制室控制的发电厂,电力网 络的 控制部分 宜设 在第一单元控制室内;当 技术 经济合理时,也可另设网络控制室。 5 . 0 . 2 主 控制室电 气元件的 控制宜采用强电 接线。信号系统可采用强电或弱电接线。 单元控制室电气元件应采 用强电控制 或分 散控制系 统控制, 发电 机的 控制、信号、 测量 和自 动装置应与热工仪表和控制相协调。信号系 统可采用 强电、 弱电 接线或进人分 散控制系 统。 单机容量为3 0 0 m w及以上单 元控制室电 气元件的 控制 宜采用i cs 控制方式。 电力网络部分的电气元件的控制宜采用 计算机监 控或 强电 控制接线, 信号系 统宜 采用计 算机监控系 统或强电、 弱电接线。电力网络 计算机监控系 统可考虑 值长 监测的 需要。 5 . 0 . 3 应在单元控制室 控制的 设备和元件有: 发电机、 发电 机变压器组、 高压厂用工作变 压器、 高压厂用公用 ( 2 台 机组公用负荷)/ 备用或起动洛 用变压器、 高压厂用电 源线、主 厂房内 采用专用备用电源及互为备用的低压厂用变压器以 及该单元其他有必要集中控制的设 备和元件。 对于全厂共用的设备, 宜集中在第一单元控制室、 网络 控制室或其 他合适的地点控制。 应在第一单元控制室的电力网络部分或网络控制室内控制的设备和元件有:联络变压 器、高压母线设备、1 1 0 ( 6 6 ) k v及以上线路、并联电抗器等。此外,还应有各单元发电机 1 4 5 5 变压器组及起动/ 备用变 压器高 压断 路器的 位置信号 和必要的表 计。 当 采用一台 半断路器接线时, 与发电机变压器组有关的两台断路器应在单元控制室内控 制。 在第一单元控制室的电 力网络部分或网络控制室内, 应有上述断路器的 位置状态信号 当发电机出口装有断路器时.该两台断路器应在第一单元控制室的电力网络部分或网络控制 室内控制 5 . 0 . 4 应在主控制室内控制的设备和元件有:发电机、发电机变压器组、主变压器、联络 变压器、母线分段、母线联络、旁路、3 5 k v及以上线路、高压厂用电源线、厂用工作与备 用变压器 ( 电抗器) 、备用励磁装置和全厂共用的消防水泵 5 . 0 . 5 2 2 0 k v枢纽变电所、 3 3 0 k v - 5 o o k v变电 所宜采用计算机监控,也可采用强电控制。 变电所的值班方式分为有人值班和无人值班,2 2 0 k v终端变电所和 l l o k v及以下的变电所 宜为无人值班方 式。由 集中 控制中 心或有关调度所实现遥控、 遥测、 遥信和遥调。 无人值班变电所不应设主控制室,可设二次设备间。 有人值班的变电所应设主控制室。 应在主控制室内 控制的设备和 元件有: 主变压器、 线路并联电抗器、 母线联络断路器、 分段断路器、旁路断路器、3 5 k v及以上的线路、串联补偿电容器及消防水泵等。无功补偿 设备,如电力电 容器、 电 抗器、 静止补偿装置等宜在主控制室内 控制。区 域变电 所的 所用变 压器宜在主控制室控制。 5 . 0 . 6 各设备和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和电 能表,宜装设在控制该设备和元件的地方或毗邻 集中 控制室的继电器室内 。二次设备采用分散布置的变电所, 宜在各配电装置设二次设备 间。 当 3 5 k 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远离控制室时,其线路和母线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和电能 表, 可装设在屋内配电 装置 室内 或屋外配电装置的二次设备间内。 5 . 0 . 7 屋外配电 装置的继电器室和二 次设 备间 应满足以 下要求: 1 ) 尽量靠近配电 装置布置, 使控 制电 缆最短; 2 ) 环境条件满足继电保护装置和 控制装置的安 全可靠要求, 有良 好的电 磁屏蔽措施: 3 )有良好的防尘、防潮、照明、防火、防小动物和必要的采暖通风设施; 4 ) 控制屏、 保护屏布置满足检修和 调试要 求。 5 . 0 . 8 发电 厂和变电 所6 k v或l o k v屋内配电装置到各用户去的线路、 供辅助车间用的厂 用变压器、 交流事故 保安电源、 交流不停电 电源等, 宜采用就地控制。 交流事故保安电源、 交流 不停电电 源的重要信号应在单元控制室内显 示。 5 . 0 . , 直流主 屏宜布置在蓄电池室附近单独的电源室内或电气继电 器室内, 对于变电所、 网络控制室,也可布置在控制室内。 充电设备宜与直流主屏同室布置。 直流分配电屏宜布置在相应负荷中心处 6 控制室及其屏 ( 屏台)的布置 6 . 1 总的要求 6 . 1 . 1 主控制室及网络控制室, 应按规划设计容量在第一期工程中一次建成。 1 4 5 6 每一个单元控制室宜控制两台同类机组。单元控制室的位置应与主厂房布置密切配合 6 . 1 . 2 控制室的布置, 应与总 平面布置、建筑、 照明、暖通等专业密切配合, 应便于运行 人员相互联系,便于监视屋外配电装置,控制电缆的总长度较短及有较好朝向,以获得良好 的运行条件。 6 . 1 . 3 控制室的屏间距离和通道宽度,要考虑运行维护及控制、保护装置调试方便,可按 附录h确定。 控制室的布置要有利于防火和有利于紧急事故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出人口不应少 f两 个 6 . 1 . 4 初期工程屏 ( 屏台)的布置应结 合远景规划,充分考虑分期扩建的便利,布置紧凑 成组,避免零乱无章。 6 . 1 . 5 在常规控制方式下控制屏 ( 屏台)的布置宜与配电装置的间隔排列次序相对应,应 使控制电缆最短,敷设时交叉最少。 6 . 1 . 6 模拟母线应清晰、 连贯。 模拟母 线的 色别 按附录c 确定。 c r 1 , 的显示画面接线应与实际布置相对应。模拟母线的色别参照附录c确定。 6 . 1 . 7 在常规控制方式下,控制屏可选用屏式、屏台合一、屏台分开设辅助屏或其他新型 屏及屏台的结构。 在计算机监控方式下应取消常规控制屏。 当 采用单个 屏时, 控制屏和继电器屏宜采用宽8 0 0 m m、 深6 0 0 m m ,高2 2 0 0 m m的屏。 继电 器屏宜选用柜式结构, 控制屏 ( 屏台)宜选用屏后设门的 结构。 6 . 1 . 8 在离控制 屏 ( 屏台) 8 0 0 m m处的 地面 上应饰有警戒线。 警戒线的 颜色 应为黄色, 线 宽宜为5 0 mmo 6 . 2 主控制室和网络控制室的布里 6 . 2 . 1 控制屏和继电器屏可共在一室布置,也可分室布置。 6 . 2 . 2 发电厂主控制室屏 ( 屏台)布置 应符合以 下规定: 1 ) 常规控制方式: 主 控制室主 环宜 采用n 型 布置。 2 )主 环正面屏 ( 屏台)总 长度超过6 m时, 宜采用弧型布置。6 m及以下时, 宜采用直 列式布置。 3 )主 环正面为弧形布置时,曲率 半径宜采用8 m或者l 2 m o 4 ) 发电机、 发电机变 压器组、主变 压器、 联络变压器、母线联络、 母线分段、 中央信 号装置等主要元 件的控制屏 ( 屏台) , 应布置在主 环的 正面。 5 )电 压在3 5 k v及以上的线路及专用旁路的控制 屏,宜布置在主环的侧面。 兼作母线 联络的旁路, 应根 据规划确定布置在主 环正面或线路侧面。 6 )厂 用电 源线、 高低压厂用工作及备 用变压器的 控制屏, 宜布置在主 环的另一侧 7 )主 环正面屏 ( 屏台)的排列顺序, 宜与主厂房机组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当主环的 任 一侧布置有两种电压级的控制屏 ( 如i l o k v和2 2 0 k v线路或高压和低压厂用变压 器)时, 宜由中间向两端扩建。 6 . 2 . 3 变电 所控制室及网络控制室的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i )主环正面宜采用直列式布置,超过7 m时,也可采用弧形布置 2 )主变压器、母线设备及中央信号装置的控制屏,应布置在主环正面;3 5 k v及以 r _ 的 1 4 5 7 线路控制屏、线路并联电抗器、串联补偿电容器及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屏,应根据规划确定 布置在主环正面 或侧面。 3 )对一台半断 路器接 线, 接 线中的全部设备的控制 屏应布置在主环的正面 6 . 2 . 4 电能表屏及记录仪表 屏应布置在 抄表方便的地方。 6 . 3 单 元控 制 室 的布 置 6 . 3 . 1 在常规控制方式下,同一单元控制室中的两台机组的主机控制屏屏面布置,宜按炉 机电、炉机电顺序对应排列 当网控部分放在第一单元控制室时,网控部分宜布置在两机组中间位置,也可布置在一 侧。 对u c s 控制方式, 操作员站及辅助屏的设置应与 热控专业相协调。 6 . 3 . 2 控制屏 ( 屏台) 、 控制设 备、 测量仪表和信号 装置等的选型及台面 ( 屏面)的布置, 应与热控专业相协调。 电气部分的保护屏、自动装置屏 、 计算机监控设备等,宜布置在靠近单元控制室的继电 器室,也可布置在电子设备间内。 6 . 4 控制屏 ( 屏台)及继电器屏的屏面布里 6 . 4 . 1 常规控制方式屏 ( 屏台)布 置应符合以下 规定: 1 ) 控制屏 ( 屏台)的 布置应满足 监视和操作、 调节方便、模拟接线清晰的要求; 相同 的安装单位,其屏面布置应一致。 2 ) 测量仪表 宜与 模拟接线相对应, a , b , c相按纵向 排列,同类安装单位功能相同的 仪表, 一般布置在相对应的位置。 3 )主 环内每 侧各屏 光字牌的高度 应一致; 光字牌宜设在屏的上方, 要求上部取齐;也 可设在中间,要求下部取齐。 4 )对 屏台分开的 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泉州洛江区七校联考2024年八上数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浙江省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物理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鹿泉一中2025年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辽宁省盘锦市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吉安市五校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鲁迅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蓝田县2025届物理高一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四川省广元市虎跳中学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市高二(下)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YBT 2011-2014 连续铸钢方坯和矩形坯
- 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检验科标本采集手册参考
- 2024-2030年中国靶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JG∕T 197-2018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 山东省淄博市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10kv线路带电跨越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
- 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表C4-44
- 有线广播电视机务员职业技能试题及答案
- 管沟开挖回填专项施工方案
- 产业园概念规划设计任务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