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吸收第六章吸收 一、 分析与判断 1在密闭容器内存在某种低浓度水溶液,容器内压强为 0 p ,溶液温度为 t,溶 质含量为 )(xc ,试问: 1)若将 N2压入容器,则 E H m p ; 2)若溶液温度 t 下降,则 E H m p ; 3)注入溶质 A,则 E H m p ; 2、某吸收过程,已知气相传质系数与液相传质系数的关系是 xy kk3 ,则此时 气相传质推动力 )( i yy ,液相传质推动力 )(xxi 。 (大于、等于, 小于,不确定) 3、低浓度逆流吸收塔设计中,若气体流量、进出口组成及液体进口组成一定, 减小吸收剂用量,传质推动力将 ,设备费用将 (增大、减 小,不变) 4、某逆流吸收塔操作时,因某种原因致使吸收剂入塔量减少,以至操作时液气 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则将发生什么情 况: 。 5、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原工况操作线如附图所示,现其他条件不变而吸收 剂用量 L 增加,试判断下列参数变化情况并绘出新工况的操作线: OG H , m y ,出塔液体 1 x ,出塔气体 2 y ,回收 率 (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题 5 附图 题 6 附图 6、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原工况操作线如附图所示,现其他条件不变而吸收 剂入塔含量升高,试绘出新工况的操作线。 7、吸收操作中,原工况下气体进塔量为 V,进出塔的含量分别为1 y 、2 y 。由于 某种原因,吸收剂入塔浓度升高,采用增加吸收剂用量 L 的方法后,使1 y 、2 y 保 持不变。 则与原工况相比, 被吸收溶质总量 , 平均推动力 m y (增 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 8、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温度降低其他条件不变时,试判断下列参 数变化情况并绘出操作线: 相平衡常数 , ya K ,推动力 m y ,回收率 , 出塔 2 y ,出塔1 x (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 第 8 题图 第 10 题图 9、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当气体进口含量1 y 下降,其他条件不变时,则气体 出口含量 2 y ,液体出口含量1 x ,被吸收溶质总量 ,回 收率 ,推动力 m y , OL N (增大,减小,不变, 不确定) 10、 已知某吸收过程操作线如图所示, 试分别定性绘出以下几种情况下的操作线, 并讨论对吸收操作的影响: 1)吸收操作为气膜控制,气体流量 V 增至 V ,其他条件不变; 2)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气体流量 V 增至 V ,其他条件不变; 11、某吸收塔原工况的操作线如图所示,现将吸收剂 L 的温度降低,其他条件不 变,试定性绘出以下两种情况的操作线: (忽略温度变化对传质分系数的影响) 1)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2)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 第 11 题图 第 11 题答案 12、某吸收塔H,气体流量 V 与组成1 y 和液相组成2 x 不变,试绘出以下两 种情况下的操作线(平衡关系如附图所示) 。 1) mVL/ ; 2) mVL/ ; 3)试讨论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增加 VL/ 能否使气体出口含量 2 y 降低? 第 12 题附图 13、对解吸因数 5 . 0S 的系统进行逆流吸收,当塔高为无穷大时,塔顶气相出 口含量 2 y 2 y ,塔顶气相入口含量 1 y 1 y ;若系统压力增加为原来的 4 倍, 其他条件不变,则此时 2 y 2 y ,1 y 1 y (大于,等于,小于,不确定) 。 14、在吸收、解吸联合操作中,维持吸收塔 L、V、y1,解吸气入塔含量2 y 和两 塔操作温度、压力均不变,现减少解吸气用量 V ,与原工况相比,新工况下离 开解吸塔的液体含量2 x ,离开吸收塔的气体含量2 y ,离开吸收塔的液 体含量1 x ,吸收塔平均推动力 m y ,吸收塔的回收率 (增 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 二、 计算题 1、例 1 用吸收操作除去某气体混合物中的可溶有害组分,在操作条件下的相平 衡关系为 y=1.5x,混合气体的初始含量 y1=0.1(摩尔分数),循环吸收剂的入塔含 量 x2=0.001, 液气比 L/G=2.0。 已知在逆流操作时, 气体出口的残余含量 y2=0.005, 试计算在操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为并流操作, 气体出口含量为多少?吸收塔逆 流操作时所吸收的可溶性组分是并流操作的多少倍?计算时可近似的认为体积 传质系数 Kya 与流动方式无关。 例 2:某生产过程产生两股含有 HCl 的混合气体,一股流量 G1=0.015 kmol/s,HCl 含量 yG1=0.1(摩尔比)另一股流量 G2=0.015kmol/s,HCl 含量 yG2=0.04(摩尔分数)。 今拟用一个吸收塔回收两股气体中的 HCl,总回收率不低于 85%,所用吸收剂为 20纯水,亨利系数 E=2.78610 5Pa,操作压强为常压,试求: (1) 将两股物料混合后由塔底入塔, 最小吸收剂用量为多少?若将两股物料分 别加入(第二股气流在最佳高度单独加入塔内),最小吸收剂用量有何变 化? (2)若空塔速度取 0.5m/s,并测得在此气速 Kya=810 3kmol/(m3.s),实际液气比 取最小液气比的 1.2 倍,问混合进料所需塔高为多少? (2) 若塔径和实际液气比与(2)相同,第二股气流在最佳位置进料,所需塔 高为多少?中间加料为于何处? 附图(a) 附图(b) 附图(c) 例 3 用纯水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的初始含量为 0.05(摩尔分数) , 要求氨的回收率不低于 95%,塔底得到的氨水含量不低于 0.05。已知在操作条件 下气液平衡关系 y=0.95xe,试计算: (1) 采用逆流操作, 气体流率取 0.02kmol/(m 2.s),体积传质系数 K ya=210 -2 kmol/(m 2.s),所需塔高为多少? (2)采用部分吸收剂再循环流程,新鲜吸收剂与循环量之比 L/LR=20,气体 流速不变,KYa 也假定不变,所需塔高为多少? 附图(a) 附图(b) 例 4 用纯吸收剂吸收某气体混合物中的可溶组分,混合物的初始含量为 0.05(摩 尔分数),新鲜吸收剂与混合气体的流率之比 L/G=1.2,在操作条件下相平衡关系 为 y=1.2x,吸收过程系气相阻力控制。现有两流程如附图(a)所示,流程 B 中循 环剂量 LR 是新鲜吸收剂量的 1/10,试计算: (1)当 =0.80,两流程所需塔高之比为多少? (2)当 =0.90,两流程所需塔高之比有何变化? 附图(a) 附图(b) 例 5 在填料塔中,用水逆流吸收氨空气混合气中的氨,入塔气含氨 0.01,水的 初始含氨量为 0.001(均为摩尔分数),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 ye=1.0x,吸收过 程可视为气相阻力控制。若保持气体流量不变,试求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气体残余 含量与液气比的关系: (1)塔高为无穷大; (2)塔高为 1 个传质单元高度,且不随液体流量而变。 例 6 在一吸收塔内,用洗油吸收煤气中所含苯蒸汽,苯的初始含量为 0.02(摩尔 分数),在吸收塔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 ye=0.125x,两相呈逆流接触。当液 气比为 0.16、循环洗油入口含量为 0.0075 时,煤气中本的含量可降至 0.001。由 吸收塔底排出的吸收液升温后,在解吸塔内用过热蒸汽进行解吸,解吸塔内的气 液比为 0.365,相平衡关系为 ye=3.16x。因吸收内 m 很小,过程可认为是气相阻 力控制,解吸塔内 m 很大,过程可认为是液相控制,且 kxaL0.66。现欲进一步 降低煤气中本的残余含量,将吸收剂的循环量增加一倍,其它条件均维持不变, 问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附图 例 7 在图示吸收塔内,用洗油吸收煤气中所含的苯蒸汽,入塔煤气含苯 0.02(摩 尔分数,下同)。当液气比为 0.16,洗油入口苯含量为 0.005 时,出塔煤气的残余 苯含量为 0.001,吸收操作的平衡关系为 ye=0.125x。吸收塔低排出的洗油,在解 吸塔内用过热蒸汽解吸,使解吸后的洗油中苯含量降为 0.005,解吸塔的气液比 为 0.365,平衡关系为 ye=3.16x。吸收塔操作温度低,过程可视为气相阻力控制; 解析塔温度高,过程可视为液相阻力控制。 现欲将出塔煤气的苯含量将为 0.0005,试问: (1)保持洗油入口苯含量不变而增大液气比,能否达到要求? (2)若保持洗油流量不变而降低洗油入口苯含量,解析塔的蒸汽消耗需增加多少 倍? 附图 答案答案 1. 1)不变,不变,变小,不变 当密闭容器内压入 N2时,相当于容器内的总压增加,总压变化时,对 均无影响,故 E、H 不变,溶质的含量也不变,平衡分压 Exp 不变,然 而, pEm/ ,总压 p 增加,故 m 变小。 2)变小,变大,变小,变小 若溶液的温度下降,则平衡分压 p 变小,E、H 均受温度的影响,E 变 小,H 变大, pEm/ 变小。 3)不变,不变,不变,变大 注入溶质 A 时,体系的温度压强均不变,此时物系的 E、H、m 均不变, 而注入 A 后,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含量变大,故 p 变大。 2. 不确定。题中未给出平衡关系,两个传质系数相差又不大,所以无法判断是 气膜控制过程还是液膜控制过程。 3. 减小,增大 减小吸收剂的用量,则吸收过程的推动力降低,即传质推动力减小,达到 原来的分离要求所需的填料层的高度增加,所以设备的费用将增大。 4. 气体出塔含量 2 y 增大,达不到设计要求,液体出塔含量1 x 也增大。 吸收剂入塔量减小,吸收的推动力下降,由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对应着原分离 要求,虽然操作的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操作仍然是吸收操作,只是 此时对应的分离要求发生了变化,由于液气比下降,所以操作无法达到原来的 设计要求,气体出塔的含量将增大;而又由于操作的温度、压强不变,所以吸 收的平衡关系不变,入塔的气体组成不变,故液气比越低,对应的出塔的液体 组成越接近平衡组成,故液体出塔含量1 x 也增大。 5. 减小,不确定,减小,减小,增大 xy ya k m k K 1 1 ,吸收剂用量 L 增加,则 x k 增大, ya K 增大, ya OG K V H 减 小; 填料层高度不变, OG H 减小, OG N 增大,L mV S 减小,根据传质单元数关 联图, 22 21 mxy mxy 增大,而1 y 、2 x 均不变,故 2 y 减小,回收率 1 21 y yy 增大; L 增大,操作线的斜率变大,而 1 y 、2 x 均不变,故操作线上端与平衡线的 距离变大,出塔液体的组成1 x 减小。 出塔液体1 x 减小, 塔底的推动力变大, 出塔气体 2 y 减小, 塔顶的推动力变小, 故 m y 的变化不确定。 新工况的操作线如图所示 第 5 题答案图 第 6 题答案 6. 因为其他条件不变, 2 x 变高,则 2 y 变大,塔顶的推动力变小,故新工 况下的操作线必然下移,且与原工况的操作线的斜率相等。新工况的操作线 如图所示。 7.不变,减小 吸收过程中被吸收的溶质量为: )( 21 yyV ,由于改变前后的1 y 、2 y 均不变,故被吸收的溶质量不变; xy ya k m k K 1 1 , 吸收剂用量 L 增加, 则 x k 增大, ya K 增大, ya OG K V H 减小; 填料层高度不变, OG H 减小, OG N 增大, m OG y yy N 21 ,1 y 、2 y 不变, OG N 增大,故 m y 减小。 8. 减小,增大,不确定,增大,减小,增大 吸收剂温度降低,则相平衡常数减小, xy ya k m k K 1 1 ,m 减小,则 ya K 增大, ya OG K V H 减小;填料层高度不变, OG H 减小, OG N 增大,S 不变,根据传质 单元数关联图, 22 21 mxy mxy 增大,1 y 、2 x 不变,所以 2 y 减小,回收率 1 21 y yy 增大, 2 y 减小,操作线的斜率不变,1 y 、2 x 不变,操作线平行下移,与 1 yy 的交点右移,1 x 增大, m OG y yy N 21 , OG N 增大, 21 yy 增大,故 m y 的变化 趋势不能确定。变化后的操作线如图。 9. 减小,减小,减小,不变,减小,不变 其他条件不变,则 OG N 不变,根据传质单元数关联图, 22 21 mxy mxy 不变, 2 x 不 变,1 y 下降, 第 9 题答案图 第 10 题答案图 所以,气体出口含量 2 y 也减小,吸收操作线的斜率不变,所以吸收操作 线平行下移,所以吸收的平均推动力 m y 减小,回收率减小, OL N 也不变, m OL x xx N 21 ,推动力 m x 减小,2 x 不变,所以,液体出口含量1 x 减小,因为 吸收率下降,被吸收的溶质总量减小。 10. 1)气膜控制, yaya kK , ya OG k V H , 7 . 0 Vkya 则 3 . 0 )( V V HH OGOG ,塔高 一定, 3 . 0 )(V V NN OGOG ,增加气体流量 V,液气比 VL/ 减小, OG N 也减 小, 2 y 增加; 2)液膜控制, xy ya k m k K 1 1 , ak m K xya 1 , ak mV H x OG , V V NN OGOG ,增加 气体流量 V,液气比 VL / 减小, OG N 大大减小,2 y 则大大增加; 11. 1)气膜控制, yaya kK , ya OG k V H 不变, OG N 不变,但温度 t 下降,推动 力变大,2 y 减小; 2)液膜控制, ak m aK xy 1 , ak mV H x OG ,温度 t 下降,m 减小, OG H 减小, OG N 增大,而且推动力 m y 增大, m OG y yy N 21 ,所以2 y 大大减小。 12. 第 12 题答案 1)附图 第 12 题答案 2)附图 3)当 mVL/ 的情况,此情况下 2 y 受相平衡约束等于 2 mx ,增大 VL/ 不会 降低 2 y ,只会无谓地降低1 x ,增大操作负荷; 当 mVL/ 的情况,此时,增大 VL/ 对降低 2 y 效果显著。 13. 答:等于,大于,大于,等于 同上图 14. 增大,增大,增大,减小,减小 解吸气的用量减少, 解吸的推动力减小, 故离开解吸塔的液体含量增大, 解吸的操作线的斜率变小,在 y1 不变的条件下,线的位置上移,故出塔的 气体含量增大,其他条件不变,x2 增大,则吸收塔的平均推动力减小,回 收率减小,NOL 不变,A 不变,故 11 21 mxy mxy 不变,2 x 增大,故1 x 也增大。 计算题计算题 1. 在逆流操作时,由物料衡算式可求得液体出口含量为 485. 0001. 0)005. 01 . 0( 2 1 )( 2211 xyy L G x 平均传质推动力为 01157. 0 001. 05 . 1005. 0 0485. 05 . 11 . 0 ln )001. 05 . 1005. 0()0485. 05 . 11 . 0( ln )()( 22 11 2211 mxy mxy mxymxy ym 吸收过程的传质单元数为 21. 8 01157. 0 005. 01 . 0 21 m OG y yy N 改为并流操作后,因 Kya 可近似认为不变,传质单元高度 aK G H y OG 不变, 21. 8 OG OG H H N 不变。于是,并流操作的气、液两相出口含量 2 y 、 1 x 可联立 求解以下两式获得 2 21 1 )( 2 1 xyyx (1) 2 2 21 2 2 11 2 211 21 ln 1 1 ln )()(mxy mxy L mG mxy mxy mxymxy yy NOG (2) 将已知数据带入以上两式,并将式(2)线性化,则 001. 0)1 . 0( 2 1 2 1 yx (3) 0985. 010065. 210737. 1 1 6 2 6 xy (4) 由式(3)、(4)求得 044. 0 2 y , 0291. 0 1 x 逆流与并流操作所吸收的溶剂质量之比为 )( )( 21 21 yyG yyG yaHK yaHK N N my my 并 逆 并 逆 7 . 1 044. 01 . 0 005. 01 . 0 21 21 yy yy y y N N m m 并 逆 并 逆 从本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同一吸收塔内,当操作条件完全相同时,逆 流操作可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其原因是逆流操作具有更大的平均传质推动 力。因此,从传质推动力的角度看,逆流操作同样优于并流操作。 2. (1)在操作条件下,系统的相平衡常数为 752 100131 107862 5 5 . . . p E m 两股气体混合后的含量为 07. 0 2 04. 01 . 0 2 2 1 GGi yy y 气体出口含量为 0105. 007. 0)85. 01 ()1 ( 12 yy 两股气体混合后进塔的最小液气比为 3375. 2 75. 2 07. 0 0105. 007. 0 1 21 min e x yy G L skmolGGGL/0701.003.03375.2)(3375.23375.2 21min 当 两 股气 体分别进 塔时, 塔下半部的液气比大于上半部,操作线将首 先在中间加料处与平衡线相交,对中间加料口至塔顶这一段作物料衡算,可 求出为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最小液气比为 028. 2 75. 2 04. 0 0105. 004. 0 2 22 min m y yy G L G G 吸收塔下半部的液气比 (L/V1)min=4.056,对下半部作物料衡算可得液体最大出口含量为连接(0,y2)、 ( m yG2 ,yG2)、(x1,min,yG1)三点的分段进料的操作线。 (2)混合气体的总体积流量为 smGG T T qV/721. 003. 0 273 293 4 .22)(4 .22 3 21 0 吸收塔直径为 m u q D V 335. 1 5 . 014 . 3 721 . 0 44 805. 23375. 22 . 12 . 1 min G L G L 由物料衡算式可求出液体出口含量为 0124. 0 805. 2 01. 007. 0 )( 2211 xyy L G x 平均传质推动力为 0106. 0 01. 0 0214. 075. 207. 0 ln 01. 0)0124. 075. 207. 0( ln )()( 22 11 2211 mxy mxy mxymxy ym 所需塔高 m y yy aK D G H my 7 .14 0106. 0 01. 007. 0 108 335. 1785. 0 03. 0 )4/( 3 2 21 2 在实际液气比下的操作线如附图(b)线段 ab所示. (3)再吸收塔的上半部, 液气比 L/G=2.805,由物料衡算可求得中间加料处吸收液含 量为 0107. 0 805. 2 01. 004. 0 )( 222 xyy L G x GA 上半部的平均传质推动力为 0103. 0 01. 0 0107. 175. 204. 0 ln 01. 0)0107. 075. 204. 0( ln )()( 22 2 222 mxy mxy mxymxy y AG AG m 上半部所需塔高为 m y yy aK D G H m G y 57. 7 0103. 0 01. 004. 0 108 335. 1785. 0 03. 0 )4/( 3 2 22 2 1 在吸收塔下半部,液体流率不变,气体流率减半, 61. 52 1 G L G L ,液体出口含 量为 AGG xyy L G x)( 21 1 1 0214. 00107. 0 61. 5 04. 01 . 0 下半部的平均传质推动力为 0225. 0 0107. 075. 204. 0 0214. 075. 21 . 0 ln )0107. 075. 204. 0()0214. 075. 21 . 0( ln )()( 2 11 211 AG G AGG m mxy mxy mxymxy y 下半部所需塔高为 m y yy aK D G H m GG y 46. 3 0225. 0 04. 01 . 0 108 335. 1785. 0 015. 0 )4/( 3 2 21 2 1 2 在实际回流比下,单独进料的操作线如附图(c)中 abc所示。 吸收塔总高度 mHHH03.1146. 357. 7 21 吸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混合气的分离, 而将两组组成不同的气体相混合于此目的 背道而驰。本例计算结果表明,在平衡方面,混合进料所需要的最小液气比大于 单独进料的最小液气比,在速率方面,为完成相同的吸收任务,混合进料所需的 塔高更高。 3. (1)气体出口量为 0025. 005. 0)95. 01 ()1 ( 12 yy 由物料衡算可求得液气比为 95. 0 005. 0 0025. 005. 0 21 21 xx yy G L 因 95. 0 m G L ,传质平均推动力为 0025. 0 2 yym 所需塔高为 m y yy aK G H my 19 0025. 0 0025. 005. 0 102 02. 0 2 21 (2)采用部分吸收剂再循环后,吸收剂入塔含量 00238. 0 120 05. 0 1 2 R R LL xL x 塔内的液气比为 9975. 0 20 95. 0 95. 0 G L G L G L G LL RR 操作线如附图(b)中的虚线所示。 平均传质推动力为 000963. 0 00238. 095. 00025. 0 05. 095. 005. 0 ln )00238. 095. 00025. 0()05. 095. 005. 0( ln )()( 22 11 2211 mxy mxy mxymxy ym 所需塔高为 m y yy aK G H my 3 .49 000963. 0 0025. 005. 0 102 02. 0 2 21 从本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吸收剂在循环可时吸收剂入口含量提高、平均传质推 动力减小, 如果传质系数 Kya 不变, 则所需塔高增加。 当循环量大到一定程度时, myxx e22 2 , 0 m y 则塔高再大也不可能达到分离要求。 4. (1)当 80. 0 时,气、液两相出口含量分别为: 01. 005. 0)80. 01 ()1 ( 12 yy 0333. 0 2 . 1 01. 005. 0 )( 211 yy L G x 因 1 L mG ,则逆流操作时的平均推动力为 01. 0 22 mxyymA 当有部分液体再循环时,吸收剂入口含量为 00303. 0 11 0333. 0 11110 11 2 xx x 平均推动力为 00806. 0 00303. 02 . 101. 0 0333. 02 . 105. 0 ln )00303. 02 . 101. 0()0333. 02 . 105. 0( ln )()( 22 11 2211 mxy mxy mxymxy ymB 因吸收过程系气相控制,两流程的 Kya 近似相等,故所需塔高之比为 (倍)24. 1 00806. 0 01. 0 21 21 mB mA mBy mBy A B y y y yy aK G y yy aK G H H (2)当 90. 0 时 005. 005. 0)90. 01 ( 2 y 0375. 0 2 . 1 005. 005. 0 1 x 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为 005. 0 2 yymA 当有部分液体再循环时,吸收剂入口含量为 00341. 0 11 0375. 0 11 1 2 x x 平均传质推动力为 0024. 0 00341. 02 . 1005. 0 0375. 02 . 105. 0 ln )00341. 02 . 1005. 0()0375. 02 . 105. 0( mB y 两流程所需塔高比为 )(08. 2 0024. 0 005. 0 倍 mB mA A B y y H H 从本例结算结果可以看出,同样的返混量对吸收过程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同的,溶 质吸收率越高,操作线越靠近平衡线,对返混越敏感,即返混所造成的危害越大 参见附图(b)。其原因是,溶质吸收率越高,返混后,塔顶的传质推动力越来越 接近于零,是对数平均推动力急剧变小。此结论对许多化工过程皆成立,具有一 定的普遍意义。 5. (1)因H=,操作线与平衡线必在某一点相交, 当L/Gm=1时, 交点位于塔低附 图(a)中点 a,液体出口含量 G L G L xx G L yy009. 001. 0)001. 001. 0(01. 0)( 2112 此式表明,当 H=时,气体残余含量与液气比呈线性关系,如附图(b)中线段 ab 所示。 当 L/Gm 时,操作线与平衡现在塔顶相交附图(a)中点 b,气体残余含量(摩 尔分数)为 001. 0 22 mxy 且不随 L/G 而变,如附图(b)中水平线 bc 所示。 (2) 当塔高 H=HOG,高塔具有的传质单元数 NOG=1 且不随 L/G 而变。 L mG mxy mxy L mG L mG NOG 22 21 1ln 1 1 用 NOG=1 代入,可得 2 21 2 1exp )(1 mx L mG L mG mxy L mG y 因 y1=0.001,x2=0.001,m=1.0,对于不同的 L/G 值可得到相应的气体残余含量, 如附 表: 例 7.19 附表 L/G 1 0.5 1 3 5 10 Y2 0.01 0.00651 0.0055 0.00472 0.00455 0.00443 0.0431 据上表数据可得,气体残余含量与液气比的变化关系如附图(b)曲线 ad 所示。 曲线 ad 是一条具有渐进性质的下凹曲线,在 L/G 较小时,增大吸收剂用量可明 显降低气体残余含量 y2;但随 L/G 的增大, 其作用逐渐减小。 当 L/G 已经很大时, 增大吸收剂用量对降低气体残余含量基本已不起作用。相反,一味增大 L/G,液 体出口含量 x1会相应减小,对吸收剂的再生和溶质的进一步挥手不利。 6. 原工况下吸收塔液液体出口含量为 126. 00075. 0 16. 0 001. 002. 0 )( 2211 xyy L G x 吸收塔的平均推动力为 4 22 11 2211 10924. 9 0075. 0125. 0001. 0 126. 0125. 002. 0 ln )0075. 0125. 0001. 0()126. 0125. 002. 0( ln )()( mxy mxy mxymxy ym 原工矿下吸收过程的传质单元数为 1 .19 10924. 9 001. 002. 0 4 21 m OG y yy N 在原工况下解吸塔的气体出口含量(见附图)为 325. 0 365. 0 0075. 0126. 0)( 2 21 1 y G xxL y 解吸塔的平均推动力为 0439. 0 0075. 016. 3 325. 0126. 016. 3 ln 0075. 016. 3)325. 0126. 06 .31( ln )()( 22 11 2211 ymx ymx ymxymx ym 解吸过程的传质单元数为 403. 7 0439. 0 0325. 0 21 m OG y yy N 在新工况下,吸收塔的液气比 32. 016. 02)/(GL ,解吸塔的气液比 1825. 02/365. 0)/(GL 。因吸收过程为气相控制,循环液量加倍后,吸收传 质单元数 OGOG NN 不变。解吸过程为液相阻力控制,在填料塔内 66. 0 Lakx ,故 循环液量加倍后,解吸过程的传质单元高度 OG H 及传质单元数 OG N 分别为 66. 066. 0 22 1 OG xxy OG H ak mG ak mG aK G H 7 .112403. 7 66. 0 OG OG OGOG H H NN 设循环加倍后,吸收塔两相出口含量为 2 y 、 1 x ,解吸塔两相出口含量为 2 x 和 1 y , 则对吸收过程可写出: 32. 0 02. 0 )( 2 21 2 1 y yy L G xx (1) 22 11 ln 1 1 xmy xmy L G m NOG 22 1 125. 0 125. 002. 0 ln 32. 0 125. 0 1 1 1 .19 xy x 122 5 125. 002. 0)125. 0(10134. 1xxy (2) 对解吸过程可写出 1825. 0 )( 21 2211 xx yxx G L y (3) 22 11 22 11 2211 21 ln 1 1 ln )()(yxm yxm L G m yxm yxm yxmyxm yy NOG 2 11 16. 3 16. 3 ln 11825. 016. 3 1 7 .11 x yx 112 16. 30223. 0yxx (4) 联立求解式(1)(4)可得 00448. 0 2 y , 0358. 0 2 x , 0843. 0 1 x , 266. 0 1 y 从本例结算结果可以看出,循环液量增加后,解吸塔出口(即吸收塔进口)液体含 量 2 x 增大,使气体残余含量增加。单从吸收过程来看,增加吸收剂用量似乎总是 有利的;单对本例具体情况,吸收塔在原工况下已十分接近平衡状态,因受平衡 的限制,再增加吸收剂用量对降低气体残余含量 2 y 的作用不大。相反,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外科自考试题及答案
- 信息保密合同(标准版)
- 2025-2030中国喜糖市场行情监测与销售渠道分析报告
- 【保安员(初级)】考试100题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试卷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信访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检验竞赛试题及答案
- 全球生物医药技术生物制药产业链分析报告
- 全球生物医药技术市场细分领域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电信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预测题集
- 静脉治疗知识培训课件
- 学风建设科研诚信宣教课件
- 2025繁轩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5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水电项目工程结算与审计服务协议
- 德育副校长在新学期德育工作部署会讲话范文
- (2025年标准)学生玩耍纠纷协议书
- 南昌二中初一数学试卷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国旗下演讲稿(20周):第五周 76载荣光里我们茁壮成长-喜迎国庆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4)课件干货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