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YS/T 63.15-2012
  • 2006-05-25 颁布
  • 2006-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58067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5部分;耐压强度的测定 标准 YS T 63.15-2006.pdf_第1页
58067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5部分;耐压强度的测定 标准 YS T 63.15-2006.pdf_第2页
58067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15部分;耐压强度的测定 标准 YS T 63.15-2006.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I C S7 1 。 1 0 0 . 1 0Q 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 S / T6 3 , 1 5 一2 0 0 6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 15部分: 耐压强度的测定C a r b o n a c e o usm a t e r i a I s use di nt h e P r odu c t i on o f a l u m i n i u m 一 P a r t 1 5 : D e t e rm i n a t i o no f comP r e s s i v e s t ren g t h2 0 0 6 一 0 5 一 2 5 发布2 0 0 6 一 1 2 一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Y S / T6 3 . 1 5 一2 0 0 6前言 Y S / T6 3(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共有20 部分: Y s/T63. 1 第1 部分: 阴极糊试样焙烧方法、 焙烧失重的测定及生坯试样表观密度的 测定; Y s / T63. 2 第2 部分: 阴极炭块和预焙阳 极室温电阻率的 测定; Y S / T63. 3 第3 部分: 热导率的 测定比 较法; Y S / T6 3 . 4 第4 部分: 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Y s/T6 3 . 5 第5 部分: 有压下底部炭块钠膨胀率的测定; Y s / T63. 6 第6 部分: 开气孔率的测定 液体静力学法; Y s/T63. 7 第7 部分: 表观密度的测定 尺寸法; Y S / T6 3 . 8 第8 部分: 二甲 苯中密度的测定比 重瓶法; Y S / T63 9 第9 部分: 真密度的测定 氦比重计法; Y s / T63. 10 第10部分: 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Y s / T63 n 第n部分: 空气反应性的测定 质量损失法; Y s / T6 31 2 第12部分: 预焙阳 极C O Z 反应性的测定 质量损失法; Y S / T63. 13 第13部分: 杨氏 模量的测定 静测法; Y S/T63 14 第14部分: 抗折强度的测定 三点法; Y S/T6 31 5 第15部分: 耐压强度的测定; Y s / T6 3 . 16 第16部分: 微量元素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 Y s / T63. 17 第17部分: 挥发分的测定; Y S / T63. 18 第18部分: 水分含量的测定; Y s / T6 3 . 19 第19部分: 灰分含量的测定; Y S / T6 3 . 2 。 第2 。 部分: 硫分的测定。 本部分为第1 5 部分。 本部分参照 G B / T1 4 31一1 9 8 5 炭素材料耐压强度测定方法 和 150 / C D1 8 5 1 5 铝用炭素材料 炭块 抗压强度的测定 制定。 对于试样的 尺寸: 预焙阳极、 底部炭块、 侧部炭块、 阴极糊试样的尺寸修改为声 50m m 又 50m m , 与15 0 / c D1 8 5 1 5 相同; 试样的干燥温度确定为1 10士5 ; 根据实际操作和国内 试验机的具体情况, 选择施加载荷的速度介于G B / T1 4 3 1 一1 9 8 5 和15 0 / C D1 8 515 之间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张树朝、 郭永恒、 李波、 黄华。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Y S / T6 3 . 1 5 一2 0 0 6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 15部分: 耐压强度的测定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铝用炭素材料耐压强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铝用炭素材料耐压强度的测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Y S / T62 1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1 部分: 底部炭块 Y S / T6 2 . 2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2 部分: 侧部炭块 Y S / T6 23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3 部分: 预焙阳极 Y S / T6 2 . 4 铝用炭素材料取样方法第4 部分: 阴极糊 Y s/T63. 1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 部分: 阴极糊试样焙烧方法、 焙烧失重的测定及生坯试样表观密度的测定3 方法原理采用圆柱形试样, 在试验机上施加压力, 通过试样破坏时的载荷与试样的横截面积计算耐压强度。4 仪器4 . 14 24 . 3游标卡尺; 测量范围。 m 。2 00试验机: 精度0 . 5 级。烘箱: 温度可控制在 no 士5 mm, 精度 0 . 0 2mm5 取样及制样5 . 1 底部炭块、 侧部炭块、 预焙阳极、 阴极糊分别按Y S / T62. 1 、 Y S/T6 2 . 2 、 Y S/T62. 3 、 Y s/T62. 4的规定进行取样。5 . 2 取样后, 将底部炭块、 侧部炭块、 预焙阳极的将试样加工为笋 50m mx 50 m m的圆柱体。 对于阴极糊试样, 取样后按照 Y S/T63. 1 焙烧, 再进行耐压试验.53 将试样置于烘箱(4 . 3)中, 于( 1 10士5 ) 下干燥至 少2 卜 , 取出 冷却, 备用。6 步骤6 . 1 试样尺寸的测定 沿试样(5) 的轴向用游标卡尺(4. 1 ) 测量直径6 次, 取其算术平均值。6 . 2 测t 将试样(6. 1 ) 放在试验机(4卜 2)工作面中心处, 试验机(4. 2)以每秒。S N / m 耐 的速度, 连续、 无冲击性地施加荷重, 直至试样破坏为止, 记录试样破坏时的载荷。Y S / T6 31 5 一2 0 Q 67 结果计算根据公式( 1)计算试样的耐压强度氏:(1) 式中: 次 试样的 耐压强度, 单位为兆帕( M P a ) ; F 一 - 试样破坏时的载荷, 单位为牛顿( N ) ; d 试样直径的平均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