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ZN田老鼠文化综合之中国近现代史.ppt_第1页
QZZN田老鼠文化综合之中国近现代史.ppt_第2页
QZZN田老鼠文化综合之中国近现代史.ppt_第3页
QZZN田老鼠文化综合之中国近现代史.ppt_第4页
QZZN田老鼠文化综合之中国近现代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2009年政法干警招录文化综合之,专题二: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学习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基本史实。,学习要求 掌握: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阶段特征和基本史实。 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活动。 3.中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实践活动。 4.中国的统一战线及其实践活动。 5.国共关系的发展过程及阶段特征。,运用: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抗争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公正地正确认识党和国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失误。 3.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4.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 5.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一)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的三次高潮 一、1840年19世纪70年代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三、19011919年 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的三次高潮 11840年19世纪70年代:旧民主革命的开端,中国人民第一次革命高潮 主要阶层: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特征:主要由农民、地主阶级进行;向西方学习,但还停留于“器物”阶段。 原因:未产生新的经济、阶级力量;对西方和自身认识的肤浅,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第二次革命高潮 主要阶层: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维新派)农民阶级(义和团)地主阶级(百日维新)资产阶级(革命派) 特征:派别增多,特别是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由“器物”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良成为探索的主流。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上层登上舞台。,31901-1919年:中国人民第三次革命高潮 主要阶层: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民主派、实业派)、地主阶级(新政、预备立宪)、资产阶级(保皇派) 特征:阶层的广泛性,代表中下层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派成为主导;民主共和取代君主立宪成为主流;斗争手段、方式多样化,革命成为主流。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义和团、维新运动的失败;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主要事迹 (l)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不愧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3)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击退法军,冯子才领导镇南关之战。,(4)甲午中日战争中,马玉昆、左宝贵、邓世昌、林永升、聂士成等英勇杀敌或壮烈牺牲。 (5)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聂士成壮烈牺牲。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已不单纯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高贵品质。,二、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1主要事迹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农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时也带有新时代的特点,洪秀全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但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无法实行。,(3)义和团运动是在北方民间秘密结社基础上,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发展起来的一次自发的、分散的农民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 盲目排外和对清政府警惕不足。,2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1)农民阶级受阶级局限的表现 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斗争都说明了这一点。,(2)农民阶级受时代的局限主要表现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大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新情况。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发展不充分,当时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主要活动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2)19世纪60年代以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并得到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支持,进行了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 (3)19世纪末,一些开明地主拥护戊戌变法,20世纪初,他们又推动清政府“预备立宪”,但最终都是愿望落空。,2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都主张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维护统治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都具有一定进步作用。,(2)不同点 从身份和地位来看,抵抗派主要是地主阶级中的爱国知识分子;洋务派一般是拥有实权的大官僚。从目的看,抵抗派学习西方的目的主要是“制夷”;洋务派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也有抵御外侮的企图。从实践情况看,抵抗派由于地位较低,其学习外国的主张并未真正实行;洋务派大权在握,其主张付诸实践,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1资产阶级主要活动 (1)资产阶级发展壮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2)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年代以后,他们提出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学习西方的主张,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3)康、梁维新派领导戊戌变法: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仿效英、日,掀起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6月开始的百日维新,表明戊戌变法达到高潮,但昙花一现,归于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启示: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毫无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派的进攻面前,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广大群众。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4)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法、美,提出以武装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以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使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历史功绩和意义:给封建专制制度致命一击,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失败原因:辛亥革命尽管取得了一些功绩,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失败的。其失败原因:主观上,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5)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以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派以西方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武器,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他们深刻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转换了学习的方向。,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发展。对五四运动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派进行了反独裁的斗争,梦想在中国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抗战胜利前后,这种斗争非常突出,但因蒋介石的压制迫害,他们转向依靠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中间道路”。,2.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 (1)革命的产生,除了革命阶级主观条件外,必须具备革命的客观形势。没有革命的条件,革命时机不成熟,任何人的“情感激流”也制造不出革命来。近代中国革命,可以说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逼迫出来的。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并非一开始就主张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不用暴力革命,不发生杀人流血,社会不会迅速改变。要正确的看待近代史上的改良,无论是戊戌变法运动还是20世纪初的立宪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曾起过不同程度的积极推进作用,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2)评价近代中国革命和改良,不能抽象的论定。采用什么方式,完全是取决于历史状况、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阶级状况等现实国情。对革命、改良的得失,必须做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3近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主要是: (l)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后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阻碍民主制度的建立。 (4)在中国缺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政治、群众基础。,4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恩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涨。,(2)1905年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3)从1915年开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所谓“思想解放”就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打破它的压迫和禁铜,用资产阶级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例1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A. 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2000年全国高考题广东卷),典型例题分析,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分析历史现象,揭示其本质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个新的政治纲领代表的是一个新的阶层的利益和要求。资政新篇的提出反映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尚未产生民族资本,这就使资政新篇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经济及阶级基础,因此A、B两项与史实不符,属于干扰项。,同样,由于它不是农民阶级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资政新篇在太平军内部没有引起积极反映。但尽管如此资政新篇仍然得到了洪秀全等农民领袖的赞同,说明了处于新旧时代之交的农民领袖能够吸取资政新篇中的某些先进政策做为摆脱危机、重振天国的重要工具。,例2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 A外国势力的干涉 B军阀混战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2000年全国高考题),解析选A。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重要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立意在于测试学生是否了解列强侵略与近代中国政治的关系,是否了解近代中国军阀混战的主要原因。北洋军阀时期中国四分五裂,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具有一个与中国古代社会军阀混战不同的重要原因,即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裂剥削”政策(毛泽东语)。,在题目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军阀混战”可以视为中国不能和平统一的同义语;“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虽然可以成为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但并非必然会导致国家的分裂;“不平等条约的存在”虽然有助于列强的侵略,但各种不平等条约本身并没有分裂中国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孙中山对于中国不能和平统一的原因,曾发表过明确意见,他说:“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A项。,练习题 200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90周年,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据此回答13题: 1辛亥革命是由下列哪些因素促成的(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发动社会矛盾的激化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影响 A B C D,2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在中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主要是指它( ) 有了较为明确的革命纲领有统一的全国革命政党领导选择了正确的斗争道路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A B C D,3我们最应该继承与发展辛亥革命的( ) A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 B反帝爱国的政策 C“实业救国”思想 D暴力革命的策略,4.对义和团运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该运动是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了巨大的作用。另一种则认为该运动不值得过多赞扬,它并不能代表近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请说出理由。,5.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思潮情绪化”的结果,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上近代化的进程,结果出现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回答: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_省_发动了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了_。 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辛亥革命后,出现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这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答案: 1.C; 2.D; 3.A 4.同意第一种观点。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方面,列强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掠夺中国资源,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另一方面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义和团奋起反抗,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也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加速了清政府的覆亡,后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意第二种观点。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看,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是两大主题。在这一主题下,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为中国引进的新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而义和团运动则企图维护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性质,但并没有起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