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3、4节《地图的阅读和判断》测试(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3、4节《地图的阅读和判断》测试(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3、4节《地图的阅读和判断》测试(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3、4节《地图的阅读和判断》测试(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3、4节《地图的阅读和判断》测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图的阅读和判断测试时间:45分钟总分: 50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 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 在比例尺为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距离为5厘米,AB两地的实地距离为()A. 40千米B. 400千米C. 4000千米D. 4千米3. 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A. 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B. 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C. 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D. 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4. 某人驾驶汽车从图中a向b、c方向行驶,其行驶方向是 A. 先向东,后向东北B. 先向东北,后向北C. 一直向北D. 先西南,后向南5. 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A. 世界地图B. 中国地图C. 安徽省地图D. 濉溪县地图6. 在某地图上,量得长江的长度是21厘米,长江全长63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A. 三十万分之一B. 1:3000000C. 1/30000000D.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7. 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正确表示河流流向的是()A. B. C. D. 8. 下列四个比例尺最大的是()A.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B. 1/800C. 八千万分之一D. 1:80000009. 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应是()A. 世界地图B. 中国地图C. 义安区地图D. 广东省地图10.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是地图的()A. 地形图B. 电子地图C. 人口分布图D. 气候分布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1. 读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海拔400米,则A、B的相对高度:。(2)如果A点的气温是5,则B点的气温是。(3)小清河的流向为:。(4)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是:C:,D:。(5)E、F两村之间准备修一条村级公路,有甲、乙两条路线可选,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乙线, 理由是。12. 读等高线地形图:(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D_ E_(2)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米以上(3)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处爬山要容易些13. 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地形部位名称: A_;B_;C_。(2)甲、乙、丙三处不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_,理由是_。(3) D地的海拔是_米,位于E地的_方向;若量得DE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米。14.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C、D、E五地中,_地表示山顶,_地表示山脊,_表示山谷,_地坡度陡,_地坡度缓 (2)从A、B、D、E四地登山,哪两条路线省力,哪两条线路费力?15.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甲、乙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甲_,乙_。(2)本图中最高的高度是_米。(3)若A到C的图上距离为l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_米。(4)图中清河的大致流向是_。(5)若要在图中a、b两处选择一条更轻松的登山道,应选择_处。理由是_.16. 在一般地图上,我们常用“_、_”确定方向。17.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ACD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是_,C是_,D是_。图中小人位于山顶甲的_方向。如果从A、B、E三处爬山,则选择从_处爬山要容易些。18.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_。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_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19.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20.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密集/稀疏);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三、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1. 读浙江省某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有关图中地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两个选项是_A-山峰 B-山谷 C-鞍部 D-山脊(2)该图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为_(3)某日中午,周庄的炊烟纷纷飘向李庄,此时该地的风向是_(4)周庄与李庄两处乡村聚落,更容易发展成集镇的是_,分析其原因_(5)图中河流有甲、乙、丙三条支流,其中画错的一条是_,简答理由_(6)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如果图中A点的温度是12.4,那么B点的温度是_答案和解析【答案】1. C2. B3. C4. B5. D6. C7. B8. B9. C10. B11. (1)200米 (2)6.2(3)自北向南(4)山脊山顶(5)因为乙线路地势较为平缓12. 鞍部;山谷;陡崖;400;B13. (1)山峰(或山顶)鞍部 陡崖(2)甲 甲处等高线向低处突出,是山脊(有答出“山脊”即给分)(3)200 东南 450014. C;A;D;B;E15. (1)山脊陡崖(2)350400米(3)500(4)自东北向西南(5)a a处等高线稀疏,坡缓16.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17. 山顶 鞍部 山谷18. 东南方向19. B18. 等深线,地形剖面19. 稠密 稀疏20. 密集 稀疏21. (1)AC;(2)数字式;(3)东南风;(4)李庄;海拔较低,地势平坦,距河流较近,水资源丰富,所以李庄更容易发展成集镇;(5)丙;丙处为山脊,不会有河流聚集;(6)10【解析】1. 解: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得,甲是山顶,乙是陡崖,丙是山谷,丁是山脊;其中,山谷为集水线,有可能发育河流。故选:C。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 解: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58000000=40000000厘米=400千米 故选:B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计算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3. 解:从甲处到山峰比从乙处到山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攀登费力;故A错误。 丁处的等高线比丙处的等高线密稀疏,丁处的坡度比丙处平缓;故B错误。 甲、乙、丙、丁四处位于同一等高线上,海拔高度都是280米;故C正确,D错误。根据题意。 故选:C。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4. 本题考查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二种是根据指向标定向,即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正北方向;第三种是根据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本题的地图适合根据指向标来判定方向。读图,根据图中的指向标的指向,驾驶汽车从图中a向b行驶是向东北方向,再向c是向正北方向行驶。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5. 略6. 解:6300千米=630000000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也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故选:C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理解是答题的关键7. 解: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且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 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选项C、D中,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选项A、B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根据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可判断,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8. 解:把选项中的四个比例尺改换为数字式:A、1:8000000,B、1:800,C、1:80000000,D、1:8000000因为数字式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以比例尺最大的是B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应用,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重点内容9. 本题考查地图表示范围大小与比例尺大小之间的关系。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当该分式中图幅大小相同,也即分子相同时,实地距离也即分母越小,分式的值,也即比例尺越大。在此题的四个选项中,义安区地图所表示的实地范围最小,故该幅地图的比例尺最大。C项符合题意,故选C。10. 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有些地图是借助现代遥感技术,根据航空照片与卫星影像资料编制而成的,能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反映各种地理变化。此外,像生活中手机打车软件使用的电子地图等地图家族新成员,也已经开始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推广应用。故选:B。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11.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1)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A点的海拔是400米,B点的海拔是200米,则A、B的相对高度是400-200=200米。 (2)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点的海拔是400米,B点的海拔是200米,A、B的相对高度是200米,气温相差1.2。如果A点的气温是5,则B点的气温是51.2=6.2。(3)根据图中的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判断,小清河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流。(4)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读图可知,C是山脊,D是山顶。(5)E、F两村之间准备修一条村级公路,有甲、乙两条路线可选,较为合理的是乙线,因为乙路线基本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地势较为平缓,甲地穿过山脊,地形崎岖。12. 解: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C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E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2)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400米以上 (3)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攀登 故答案为: (1)鞍部;山谷;陡崖; (2)400; (3)B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13.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地图的基本知识。(1)读图,A处等高线闭合,海拔比四周高,是山峰(或山顶);B位于两个山峰之间,是鞍部;C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2)河流发育在山谷里,读图,甲处等高线向低处突出,是山脊,故甲地不可能发育河流。(3)读图,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D地的海拔是200米;根据图中指向标,D地位于E地的东南方向;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根据该图的比例尺1:150000,若量得DE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4500米。14. 解: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A、B、C、D、E五地中:C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表示山顶;A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表示山脊;D表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E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B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2)从A、B、D、E四地登山:A、E两线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省力;B、D两线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费力 故答案为: (1)C;A;D;B;E;(2)A、E两线省力,B、D两线费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15.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图中甲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乙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2)读图可知,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是50米,本图中最高的高度是300米。(3)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若A到C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500米。(4)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可知,图中清河的大致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坡陡登山困难,坡缓登山轻松;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中a处等高线稀疏,b处等高线密集,因此从a处登山更轻松。16. 解: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一般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故答案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本题考查了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记忆解答即可。1719.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位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图中A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C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D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故填“山顶、鞍部、山谷”。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向的判读。在带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按照指向标的指向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由图中指向标的指向可知,图中小人位于山顶甲的东南方向。故填“东南”。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E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陡崖处爬山困难,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爬山容易。故填“B”。18. 本题考查等深线的含义及地形剖面的作用,理解解答即可。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