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 声现象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 声现象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 声现象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 声现象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章节练习题:第二章 声现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一、选择题1.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光时将它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D.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2.钓鱼的人都知道,在河边不能高声讲话,否则会把水中的鱼惊跑,鱼能听到声音是由于( ) A.空气传递了声音B.水传递了声音C.空气和水传递了声音D.鱼竿传递了声音3.合唱时“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中的“低”和“高”是指( ) A.音色B.响度C.音调D.振幅4.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梁祝都非常美妙,你能听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在演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节奏5.下列现象或事例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C.风吹树叶能看到树叶摇摆,同时听树叶沙沙响D.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6.如图,是一组声学实验,不能完成”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实验是()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B.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C.敲动盘子泡沫屑跳动D.塑料尺接触齿数不同的转运的齿轮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水下看岸边的物体,发现它比实际物体变低了B.利用超声波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4周,对外做功1次D.壶嘴喷出的白气离壶嘴越近,说明室内的温度越高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文娱委员引领大家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B.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C.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D.在空屋子里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与在旷野里听到的不一样9.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见岸上的人讲话的声音,这时声音的传播者是( ) A.空气B.水C.讲话人的声带D.空气和水10. “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11.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会消失B.打雷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后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12.以下四个措施中: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马路两旁植树;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 ) A.B.C.D.二、填空题 1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_产生,以_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1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若以“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的;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_的。猿声是通过_传入诗人的耳朵的。 15.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笛子是由管内_振动发出声音的,月球上宇航员交谈用无线电这是因为_不能传声 16.控制环境污染是“携手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同心建设生态文明毕节”的重要举措,禁止汽车在居民区附近鸣笛是从_减弱噪声;“倡导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_大小;“为了他人的健康,请勿在公共场所吸烟”是由于烟分子的_,还会影响他人的健康 17.今年1月,长春的上空出现了三个太阳的“幻日”现象(如图所示)。“幻日”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太阳能是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18.我们可以根据声音辨别出谁在说话,这是由于声音不同的_,某人“嗓门大”是指声音的_,弦乐器的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是可调的,这改变的是它发出声音的_19.如图所示,用力击鼓时会发现鼓面上的纸屑被弹起;用更大的力击鼓时会发现纸屑弹起的高度更高,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20. 请你列举一个超声波应用的实例:_21.海豚可以利用超声波相互交流,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具有_22.学习声现象后,某同学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 后排在一起,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由于_(选填“空气柱”或“吸管”)的 振动就会发出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不同,从长管到短管,声音的音调 变_(选填“高”或“低”) 三、实验探究题23.小琦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把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盒上方,然后逐渐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2.12.83.75.21.2回答问题: (1)小琦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琦所得数据可知粗糙材料比平滑材料的隔音性能_(填“好”或“坏”)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填“强”或“弱”)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24.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如图1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图_(填“甲”或“乙”)声音尖利,图_(填“甲”或“乙”)音调低。 (2)在如图2所示实验中,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说明_。(3)图3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图中A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处控制噪声;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按规定汽车通过120m小区,汽车在小区内至少需要_s:图中F是摄像头,它的内部有光学元件,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小区内的景物通过它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_的_像。四、综合题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25.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的影响所致 (2)他在镜子中看见的蜡烛是通过_后形成的_(填“实”或“虚”)像 (3)当蜡烛越靠近音箱时,蜡烛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的声知识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_ 26.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声音的哪一个特性: (1)“你的声音真好听”指声音的_; (2)“雷声震耳欲聋”指声音的_; (3)“小孩尖叫声刺耳”指声音的_ 27.小明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