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案3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案3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案3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案3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案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自主梳理】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 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2)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3)20世纪 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 (4)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 的合法席位。2.过程: 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意义(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20世纪7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关系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2)过程1971年, 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3影响 (1)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打破了中国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背景:中共 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成就 (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表现:2019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 ”。 意义: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重大贡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表现:2019年,中国、俄罗斯等 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性质: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作用:加强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 智能测试1为了保住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席位,美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尼克松亲自向许多国家的首脑写信,开展“拉票外交”,和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谈话,并用“准备提供援助”或“准备撤销援助”进行利诱或威胁等。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是得以恢复,其主要国际因素是(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中日关系的改善C第三世界的兴起D中国的国际威望大大提高2下列关于1971年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 的决议,表述不确切的是 ( )A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一中一台”的阴谋B打破了超级大国把持和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C增强了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D中国成为联合国的新成员3周恩来曾向来访中国的美国客人说:“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两国相互敌视B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对峙C中美两国相距遥远,交通不便D美国曾经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4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该公报 (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D促进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5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策略体现了政策性和原则性的灵活结合。为适应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中国政府进行的外交活动是 ( )A与苏联建交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D建立上海合作组织6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7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2019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 ( )A阿拉木图宣言B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C联合国家宣言D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答案解析1【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他们不畏强权,仗义执言,且数量众多,直接促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2【答案】D【解析】 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长期被国民党当局 所霸占,第26届联大恢复了新中国的合法席位,因此D 项不符合史实。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断交的原因。因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4【答案】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中美双方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确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定,故A项正确,D项错误。B项出现于1979年。C项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主张。5【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选C。“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说明中国外交不受超级大国意图的影响和控制,体现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B、D三项不符合题干信息。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可判断D项正确。A项表述不全面,B项“世界大国”的表述不妥,C项材料中未涉及。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8【答案】B 【解析】 2019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