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 酝酿中的改革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1905 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A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B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C民主革命运动已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D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立宪之声”“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可知,当时立宪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共识。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故B项是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立宪之声”,故C是错误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故D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A。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清朝末年的改革2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A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B 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从此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故C项正确;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和维新思想发展成政治运动无关,故A项错误;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是在公车上书以后,故B项错误;维新派没有调动人民群众,故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错误。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唤醒”的主要表现是( )A 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自强B 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改良运动兴起C 资产阶级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 认识到日本先进,知识分子赴日留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梁启超认为: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故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4梁启超盛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并把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类比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税收、警察体系。这说明A 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B 梁启超对变法的超前意识做了批评C 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昙花一现D 梁启超指出了壬安石变法走向失败的原因【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青苗法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市易法是指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免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保甲法使壮丁受到了军事训练,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体现了“警察”的作用;故这些措施反映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A项正确。材料反映梁启超赞扬王安石的做法,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而不是认为王安石变法昙花一现,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没有涉及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5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A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 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答案】D【解析】维新变法最初只是一种思潮,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在这一形势下,康有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故D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是维新派的根本目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但这不能解释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主要原因,故A项排除。光绪帝没有实权,因此光绪帝的支持不是维新变法的关键,故B项错误。维新派并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不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容易错选A。维新派把根本目的(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与直接目的(救亡图存)结合起来,最终使维新变法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6鲁迅曾评论某位历史名人时说:“广东举人多的很,为什么 独独那么有名呢?因为他是公车上书的头儿,戊戌变法的主角”。这里的空格处应该填谁的名字?( )A 孙中山 B 康有为 C 洪秀全 D 谭嗣同【答案】B【解析】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光绪帝开展戊戌变法。因此鲁迅评论的历史名人是康有为,故答案为B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排除A项;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项;谭嗣同也是戊戌变法的参加者,但没有参加公车上书,且谭嗣同是湖南人,排除D项。7康有为改造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新思想。这是主要原因,B.与封建思想斗争的策略、C.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和D.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也是原因,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康有为改造利用儒学的原因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8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 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B 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C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D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答案】C【解析】19世纪末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因此经济侵略的方式也在商品输出基础上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这是早期的经济侵略形式;B选项只体现出资本输出部分,没有商品输出部分;D选项是早期商品输出的内容。点睛:解答本题要清楚地认识到一点:虽然垄断资本已经形成,但并不代表着原来的商品输出形式被抛弃,只是在原来商品输出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本输出,且资本输出的比例较高而已。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近代第一次留学潮形成于20世纪初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留日热”,1905年留日学生猛增到8000多人,1906年又上升到1万多人。在“留日热”的影响下,也有少量的留美生、留欧生出国深造。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材料二第二次留学潮和第一次留学潮间隔仅10年左右,就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这次留学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当然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的发展。1925年,美国的外来留学生约7500多人,中国留学生则多达2500多人,占1/3。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劳工神圣”式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蓝图,午多青年认为法兰西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梦想到法兰西去实际体验一下。1926年前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1600多名。他们基本上是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旨在为中国培养革命栋才。据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两次留学潮出现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留学教育的不同影响。【答案】背景:第一次留学潮(20世纪初年出现):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尝试失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新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二次留学潮(五四运动时期出现):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迫使国人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新文化运动给传统思想以巨大的冲击,各种思潮竞相涌现;五四之后中国革命浪潮的重新兴起;近代经济结构进一步变动,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民革命的兴起。(2)影响:第一次留学潮: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夷夏观念;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准备了思想基础和人才条件;传播了民主自由观念,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言之有理即可)第二次留学潮:进一步冲击了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共产党的创立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第一次留学潮根据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判断历史阶段及中外特征。中国: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的洋务运动失败,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尝试失败。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中国提供了启迪和经验。第二次留学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社会背景。政治上: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迫使国人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给传统思想以巨大的冲击,各种思潮竞相涌现;五四之后中国革命浪潮的重新兴起;经济上:近代经济结构进一步变动,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第(2)问,第一次留学潮的影响,向日本学习,清政府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夷夏观念;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思想基础和人才条件;传播了民主自由观念,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第二次留学潮的影响,向苏联学习进一步冲击了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共产党的创立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考点:学西方学习两次留学潮两次留学潮的背景、影响10(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梁启超是一个从先秦法家思想出发,向近代法治主义转化的一个难以忘掉过去,又怕失去未来的托古改制者,与他的老师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所“托”的对象有些不一样。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与其将他说成是近代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不如将他说成是受近代西方思想影响的一个法家最后的法家。摘编自论梁启超的托古改制思想材料二 “百日维新”流产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他提出共和立宪和破坏主义等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后,思想又发生了转变,从民主共和的主张回归到了君主立宪,并提出以开明专制作为过渡;1907年,清政府的立宪主张出台后,梁启超又成为了立宪运动的领袖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空前高涨。清王朝走向了灭亡的不归路。面对现实,梁启超还是认可了共和制当袁世凯违背历史潮流称帝时,他与蔡锷策动护国战争。当1917年张勋复辟时,他又与拥护张勋的康有为彻底决裂。摘编自论梁启超政治思想之嬗变(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有何特点?他的托古改制思想与他的老师有何不同?(7分)(2)据材料二指出,从表面上看梁启超政治主张的变化有何特点?其不变的本质是什么?(8分)【答案】(1)特点:既受古代传统法家思想的影响,又接受近代法治主义思想。(3分)不同:他的老师所托为古代儒家圣人的思想;他所托为先秦法家的思想。(4分)(2)特点:时而主张君主立宪,时而主张民主共和,几经嬗变,最终顺应时代潮流。(4分)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质:坚持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爱国救国。(4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特点”要结合材料“梁启超是一个从先秦法家思想出发,向近代法治主义转化的一个难以忘掉过去,又怕失去未来的托古改制者”归纳总结。回答“不同”要注意结合材料“所不同的是,他们所托的对象有些不一样。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与其将他说成是近代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不如将他说成是受近代西方思想影响的一个法家最后的法家”。“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2)问,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招聘足球青训总监、教练员的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乡贤参事会建设方案(3篇)
- 部队食堂规划方案(3篇)
- 车间大门搬运方案(3篇)
- 会所通风系统安装方案(3篇)
- 保安工资划分方案(3篇)
- 药企原料招标方案(3篇)
- 基于SpringBoot的智慧医疗问诊系统-论文2.7万字
- 第五章 素第三节《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知识清单(含答案)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 车库与入户衔接方案(3篇)
- 维修单(标准模版)
- 市政工程占道施工方案
- GB/T 39965-2021节能量前评估计算方法
- GB/T 17449-1998包装玻璃容器螺纹瓶口尺寸
- GB/T 12243-2021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
- GB/T 10066.4-2004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
- PMC知识培训课件
- CJJ82-2019-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个人信息(模板)
- 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工作底稿模板
- 婚育情况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