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5 一定浓度溶液的配置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2.用食盐和蒸馏水配制500g5%生理盐水,正确的操作步骤的是 A.计算、称量、溶解、量取B.计算、称量、量取、溶解C.称量、量取、计算、溶解D.称量、计算、量取、溶解3. 右图是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abcB.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将40gc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的D.t2时,欲使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祛4.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氯化钠晶体不纯B.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D.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C.t2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D.将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的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6. 下列化学实验中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 ) A.借助托盘天平和其他手段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6.25%B.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为5.5C.20时,配制2%的氢氧化钙溶液D.将100g 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g水,使得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7.下图表示的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a、b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都很小C.在t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当b中含少量a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8.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表: 0306090甲13.345.8110202乙35.536.037.138.1丙0.180.160.120.0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C.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为30,析出晶体甲乙D.大于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9.将100g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B.10.0%C.10.9%D.11.1%10.25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 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26%B.29%C.35%D.40%二、填空题 11.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分别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将40g甲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D将M点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是_1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Ca(OH)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实验(1)向U形管中注入新配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用酒精灯对U形管的右侧加热,左管无明显变化,而右管中明显出现_ , 这种现象称之为_(填“结晶”或“蒸馏”),此时右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停止加热冷却至常温,能观察到右管中的_消失,通过对比有效地证实了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_的事实(2)上述U形管若敞口长期放置,澄清的石灰水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13.在餐桌上,当发现汤很淡时,通常的做法是_这个过程中一定不变的是_ (请填下列选项中的字母,下同),一定变大的是_A水的质量 B汤的质量 C汤中盐的质量 D汤中盐的质量分数 14. 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表1 NaOH、Na2CO3、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S/g)t/NaOHNa2CO3NaCl0427.135.7105112.235.82010921.836.03011939.736.3表2 常温下,NaOH、Na2CO3、NaCl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NaOHNa2CO3NaCl17.30.010.1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填“增大”或“减小”);(2)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精确到0.1%);(3)为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CO2通入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_ , 推测依据是_ 15. 水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水的净化向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矾,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液体过滤,得到略带颜色的液体实验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填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2)水的组成用如图1实验装置可以证明水的组成,检验a处气体的方法是_(3)水的用途水是常用的溶剂如图2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若将4.0g甲物质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_g溶液若固体乙中混有少量固体甲,提纯乙的方法是:溶解、_过滤将t2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丙溶液为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该溶液由5g固体放入45g水中配制而成(1)请写出右图标签上的内容_;(2)从微观角度看,该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_(填化学符号)17.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右图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1)下述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内容续写完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_(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硝酸钾溶液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_(写粒子符号)(4)硝酸钾常用作化肥,其所属化肥种类是_三、实验探究题 18.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验设计:甲组:取纯净碳酸钙粉末5g于烧杯中,加入20g该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剩余固体3g乙组:取纯净碳酸钙粉末5g于锥形瓶中,将20g该盐酸溶液加入分液漏斗,利用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20、标准大气压)计算盐酸浓度装置示意图如图:数据处理: (1)请利用甲组数据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乙组计算结果略小于甲组经过多次实验仍得到相同结果(忽略量筒引起的误差),可能的原因是_ 19.两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定:石灰石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且为了反应充分,尽可能的将石灰石样品粉碎)不同的小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是他们都成功的测定了所取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第一组】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ng;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用m、n的代数式表示) (2)【第二组】称取6g样品: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6g样品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_;把称取好的样品放入烧杯中(烧杯质量为10g) 将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盐酸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搅拌的目的是_,然后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进行了称量,记录如下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g)1020304050烧杯和药品总质量(g)25.5635.1244.6854.2464.24(3)分析上表数据,求样品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克?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并按照计算题的正确格式答题)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题要求同上)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四、综合题 20.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溶解度 物质020406080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10169NaCl (1)随温度升高, 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 (3)取 、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 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 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_;烧杯a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 结果精确到 ,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_。(4)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21.室温下,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1所示,甲、丙固体有剩余,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1)室温时,_(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若甲中含有少量丙,应用_法提纯 (3)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填“a”、“b”或“c”)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5)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_(用甲、乙、丙表示) (6)若用质量分数为6%的甲溶液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2%的甲溶液,需加水_g;主要实验步骤为计算、_、混匀 22.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A、B两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现象,图2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20时,_(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_(填“M”或“N”),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要使B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答一种方法即可) (4)将20时M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假设水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答案】C 【解析】 :A、形成溶液的溶质可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不都是固态物质,故错; B、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法比较大小,只能说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错;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对;D、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如硝酸铵,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如氢氧化钠、氧化钙等,故错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答案:C【分析】根据溶液的概念、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转化进行分析解答;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2.【答案】B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解析】 A、计算、称量、溶解、量取,溶解应在量取水与所称量氯化钠混合后的操作步骤;故A不正确;B、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操作步骤符合计算-称量-溶解的操作过程;故B正确;C、称量、量取、计算、溶解,只有先进行计算才能确定所称取、量取所需要物质的量,因此计算应放在称量、量出操作前完成;故C不正确;D、称量、计算、量取、溶解,先进行计算才能确定所称取、量取所需要物质的量,因此计算应放在称量、量出操作前完成;故D不正确;故选B【分析】根据使用固体溶质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的过程,判断用食盐和蒸馏水配制500g5%生理盐水的正确操作步骤使用固体物质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其中称量为先使用天平称取固体物质的质量,然后使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3.【答案】B 【解析】 :A、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ba,故A错误; B、由于在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C、由于在t2时,c的溶解度小于40g,因此将40gc加入到100g水中,c不会全部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使它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采取降温或增加溶剂的方法,故D错误;故选B【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可以比较出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判断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方法等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4.【答案】B 【解析】 A、氯化钠晶体不纯,意味着其中氯化钠质量偏少,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故A答案错误B、溶液已经配好,溶液具有均一性,质量分数不在变化,转移时液体溅出,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故B答案正确C、用量筒取水时仰视刻度,取的水会偏多,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故C答案错误D、烧杯用水润洗后,里面会沾有水,这样相当于溶剂多了,故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故D答案错误故选B【分析】该题考查了学生在配制溶液时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警示学生操作不当会造成的一些后果,能让学生引起重视,能培养学生实验时的严谨态度5.【答案】D 【解析】 :A、在同一温度下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B、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错误;C、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乙,错误;D、将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的组成不变,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6.【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用计算的方法测定质量分数,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按照要求保留相应位数的小数,故选项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 B、pH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pH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C、氢氧化钙为微溶性物质,意味着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在0.01g1g之间,最大的质量分数= 100%1%,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D、盐酸加热蒸发水时随着水分的蒸发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会小于20%,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故选:A【分析】A、根据质量分数的测定方法分析;B、根据用pH试纸的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分析;D、依据盐酸加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分析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判断在tC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确定a、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进而确定结晶析出的方法【解答】A、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故错;B、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错;C、在t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对D、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提纯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错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从图中信息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大,温度升高会使丙的溶解能力变小,故升高温度不能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此项错误; B、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须指明温度,此项没有说明温度,故此项错误;C、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从60降为30,所以不能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此项错误;D、从图中信息可知,大于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所以大于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此项正确故选D【分析】A、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情况分析;B、描述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C、根据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析;D、根据相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进行解答9.【答案】A 【解析】【解答】将100g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分析。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25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KCl质量约为35g,因此烧杯不饱和,烧杯是饱和溶液,并且烧杯底部有固体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6%; 故选A【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25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KCl质量约为35g,因此烧杯不饱和,烧杯是饱和溶液,并且烧杯底部有固体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6%二、填空题11.【答案】B;降低温度 【解析】【解答】解:A、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低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40g加溶于1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M点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故D正确故答案为:B,降低温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2.【答案】溶液变浑浊;结晶;减小;白色固体;升高而减小;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热时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氢氧化钙固体,溶液变浑浊,这种现象称为结晶,此时右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停止加热冷却至常温,能观察到右管中的白色固体消失,通过对比有效地证实了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事实;(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为:(1)溶液变浑浊,结晶,减小;白色固体,升高而减小;(2)Ca(OH)2+CO2=CaCO3+H2O【分析】(1)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进行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13.【答案】加食盐;A;BCD 【解析】【解答】在餐桌上,当发现汤很淡时,通常的做法是加食盐;这个过程中水的质量一定不变;汤的质量、汤中盐的质量一定变大;因为溶质质量增大,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汤中盐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故填:加食盐;A;BCD【分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14.【答案】增大;26.5%;溶液变浑浊;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 【解析】【解答】(1)据表格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填:增大;(2)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0g,故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26.5%;(3)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故生成碳酸钠会出现浑浊现象,故填:溶液变浑浊,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碳酸钠在乙醇中不易溶解解答即可15.【答案】促进了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漏斗;引流;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2;蒸发结晶;不饱和;不变 【解析】【解答】(1)加入明矾促进了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为完成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仪器和用品有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促进了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漏斗;引流;(2)由装置可知,该装置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试管a中的气体是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该木条复燃,该气体就是氧气故填: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物质就达到饱和状态,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2g甲物质,若将4.0g甲物质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其中只能溶解2g该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2g;故填:1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以采用溶解、蒸发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乙故填:蒸发结晶;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将t2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变成不饱和溶液,这个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均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发生改变,故填:不饱和;不变【分析】(1)根据净水的原理以及过滤操作来分析解答;(2)根据电解水的反应、现象、结论以及生成的气体的性质分析回答;(3)根据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分析;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分析16.【答案】氯化锌 10%;、【解析】【解答】(1)如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故标签上的内容是氯化锌 10%(2)氯化锌溶液是氯化锌的水溶液,氯化锌是由锌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该溶液中存在锌离子、氯离子、水分子,其符号分别是Zn2+、Cl、H2O故答案为:(1)氯化锌 10%;(2)Zn2+、Cl、H2O;【分析】(1)如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故标签上的内容是氯化锌(2)氯化锌溶液是氯化锌的水溶液,氯化锌是由锌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该溶液中存在锌离子、氯离子、水分子17.【答案】可以吸收硝酸钾溶液中挥发出的水分,使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析出;等于;K+、NO3;复合肥料 【解析】【解答】(1)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它要吸收饱和硝酸钾溶液挥发出来的水,从而使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量减少,所以观察到有晶体析出;(2)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也不变,即实验前后的两种溶液是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钾(或KNO3);(4)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答案为:(1)可以吸收硝酸钾溶液中挥发出的水分,使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减少,溶质析出;(2)等于;(3)K+、NO3;(4)复合肥料【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性质再结合饱和溶液的特点分析即可;(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在数值上等于:100%;(3)根据溶液的组成成分判断;(4)可以从化学肥料的分类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实验探究题18.【答案】(1)解:设参加反应的HCl质量为x,消耗碳酸钙质量为5g3g=2g 2HCl+CaCO3=CaCl2+H2O+CO273 100x 2g X=1.46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7.3%(2)内外气压相同时,二氧化碳无法将相应体积的水压入量筒 【解析】【解答】解:(2)测量的水的体积小于生成气体的体积,原因可能是:B、C之间的导管内残留部分水;内外气压相同时,二氧化碳无法将相应体积的水压入量筒;少量二氧化碳可能溶解在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 答案:(1)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2)内外气压相同时,二氧化碳无法将相应体积的水压入量筒【分析】(1)根据剩余固体3g,可知碳酸钙的质量为2g,将碳酸钙的质量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氯化氢的质量,再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2)利用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20、标准大气压)计算盐酸浓度,计算结果略小于甲组,可能是测量的水的体积小于生成气体的体积;有部分水实验后残留在B、C的导管间;内外气压相同时,二氧化碳无法将相应体积的水压入量筒;二氧化碳可能溶解在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等19.【答案】(1)(2)减少药品的质量;加速物质的溶解(3)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6g+50g+10g64.24g=1.76g;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1.76gx=4g故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100%=66.7%由第一次反应的情况可知10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6g+10g+10g25.56g=0.44g;故设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CaCO3+2HClCaCl2+H2O+CO2734410gy0.44gy=7.3%由所提供的数据可知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4.24g10g(6g4g)=52.24g; 【解析】【解答】解:【第一组】(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的溶液,所以剩余固体即为杂质的质量,故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是(mn)g,故 ;【第二组】依据物质称量时的要求可知,若指针略向左偏转,则说明样品的量放多了,故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减少药品的质量;(2)溶解时玻璃棒作用主要是加速物质的溶解; 【分析】【第一组】依据剩余固体即为石灰石中的杂质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可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二组】依据物质称量时的要求操作即可;依据溶解时的玻璃棒作用分析解答;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生成气体的质量,进而可求相关问题;四、综合题20.【答案】(1)减小(2)(3)氯化钠;升温(4)烧杯内水温下降,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解析】【解答】 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减小;故填:减小;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在温度在 范围之内时,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故填: ;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取 、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 时的100g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持打磨机安全培训课件
- 学生食堂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手抄报设计教学课件
- 房屋转让标准协议书7篇
- 甘肃省武威第七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内蒙古通辽市科中旗保康二中中考数学二模试卷 (含答案)
- 手字演变的课件
- 学生离校培训安全协议课件
- 离婚补充协议范文5篇
-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真题模拟考试卷(带答案)
- 2022年全国工会财务知识大赛参考题库精简600题(含各题型)
- 特高压交流与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特点对比分析
- 康复医学科关于无效中止康复训练的制度与流程
- GB/T 13460-2016再生橡胶通用规范
- 《矩阵论》研究生教学课件
-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2版)
- 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 陈明伤寒论经方加减治疗脾胃病陈明
- 简明新疆地方史赵阳
- 基础观感验收自评报告
- 班级管理(第3版)教学课件汇总全套电子教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