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_第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_第2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_第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_第4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同步巩固练习(含解析)一、单选题1.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B.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C.“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D.“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2.学以致用,请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安全可行的是( )A.在加油站拨打或接听移动电话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C.档案资料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火D.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3.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会“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是()A.“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可给世博园区提供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B.主题馆的东、西两墙种植大面积的生态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D.在交通、建筑、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4.厨房炒青菜时,油锅过热着火,下列灭火措施适宜的是() A.加少量水B.倒掉油C.倒入大量菜D.撒上沙子5.“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6.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硫和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7.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 A.木炭燃烧B.食物腐败C.蜡烛燃烧D.汽油燃烧二、多选题8.以下是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 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 A.符合低碳经济B.气体燃料燃烧的更充分C.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D.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9.属于化石燃料的物质是() A.氢气B.煤C.木柴D.天燃气10.森林发生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理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11.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实验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C.图2中水下白磷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1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B.二氧化碳C.氮气D.液化石油气或一氧化碳三、填空题1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1)通过下列_实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ABCD(2)通过实验与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与_接触14.把几小块木炭放在球形管中,按下图所示连接装置打开玻璃活塞,氧气进入球形管,发现木炭不燃烧;关掉氧气,给球形管内木炭加热,木炭同样不燃烧,此时打开玻璃活塞,氧气立即进入球形管,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15.如图所示,小红同学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候,各取一小块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部,她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开始燃烧后,滤纸碎片还没有燃烧(1)本实验利用了铜片具有良好的_性;(2)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3)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完全燃烧50g酒精放出的热量是_J16.实验室可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产生的氢气可用_和_法收集 17.氢气是一种高能燃料,实验室在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验纯度,检验方法为:_反应方程式为:_,其中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生活中常用_的方法将硬水变为软水18.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管道开关,从灭火的原理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填序号)。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 隔离可燃物 19.三大化石燃料是_ 、_、_ 四、综合题20.开发利用氢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根据图1示分析,回答问题:氢燃料电池汽车模型标示的各部件中,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填序号)。A涤纶靠垫B.橡胶轮胎C.铜质导线D.铝合金轮毂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氢气送到燃料电池中,经过催化剂的作用,通过质子交换膜,再与氧气反应,同时产生电流。请写出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2)工业上可通过图 3工艺流程处理工厂排放的含二氧化硫的尾气并获得氢气。主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膜反应器中反应的类型是_。该工艺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2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一次旅游,某同学对这一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1)旅游过程中,他将用过的矿泉水瓶放到了贴有_标志的垃圾桶中(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2)进入林区,他能看见的消防安全标志有(如图)_(填字母)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D 【解析】【解答】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由于我们现在开发的新能源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且发电和汽车燃油、取暖等还需要大量的化石燃料,所以现在必须使用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虽然带来了很多污染,我们必须尽量减少这种污染,想法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故选D【分析】化石燃料对人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也有负面作用空气污染也是很严重的2.【答案】C 【解析】【解答】A、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加油站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蒸气,打或接听移动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气体,所以错误;B、遇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所以错误;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适宜扑灭图书、档案等的火灾,所以正确;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沼气有可燃性,闲置的沼气池内是它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爆炸,所以错误;故选:C【分析】A、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B、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判断;C、根据液态二氧化碳的使用范围判断;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3.【答案】C 【解析】【分析】A、“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可给世博园区提供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这样符合“节能、环保、低碳”的理念;B、主题馆的东、西两墙种植大面积的生态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这样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C、用煤发电时能够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物质,不符合“节能、环保、低碳”的理念;D、在交通、建筑、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这样符合“节能、环保、低碳”的理念故选C4.【答案】C 【解析】【解答】A.油的密度比小,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所以A措施不适宜;B.把油倒掉也会燃烧,达不到灭火的目的,所以B措施不适宜;C.倒入大量的菜可以降低油的温度,所以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C措施适宜;D.撒上沙子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这不是合适的方法,所以D措施不适宜所以选C【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进行分析.5.【答案】C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C6.【答案】B 【解析】【解答】解:硫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硫,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都是污染环境的物质 故选B【分析】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元素,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物质7.【答案】B 【解析】【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解答】A、木炭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B、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C、蜡烛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D、汽油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看反应是否属于氧化反应并且分析反应是否剧烈,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二、多选题8.【答案】BD 【解析】【解答】解:煤是不可再生的,且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有毒;液化石油气是石油产品,不可再生,燃烧也产生较多的空气污染物;天然气是较清洁的燃料;以上燃烧燃烧的主要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A以上燃烧燃烧的主要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经济原则,所以错误;B气天然气是体燃料,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的更充分,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少,所以正确;C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错误;D、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相对于煤燃烧不讲,燃烧充分,含杂质少,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少,所以正确故选BD【分析】根据煤、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判断9.【答案】B,D 【解析】【解答】解:氢气、木柴等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煤属于化石燃料故选BD【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10.【答案】B,C 【解析】【解答】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可选;B、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说法错误,可选;C、可燃物的在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故说法错误,可选;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可选故选BC【分析】首先了解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如爆竹、炸弹)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然后逐一分析A、爆炸是物质的急剧燃烧造成的,所以需要氧气的参与;B、爆炸会使周围的温度升高;C、可燃物的在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D、爆炸还可以掀起沙土,覆盖燃烧物,到达灭火的目的11.【答案】A,C 【解析】【解答】解:A、图1实验实验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所以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正确;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B错误;C、图2中水下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空气接触,其他两个条件都符合燃烧条件,所以通氧气后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C正确;D、由于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度,热水温度根本就达不到,所以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D错误故选AC【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回答本题: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并能灵活运用12.【答案】A,D 【解析】【解答】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而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故选A、D项。【分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在点燃之前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三、填空题13.【答案】B;氧气(O2)(或空气)【解析】【解答】(1)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这一条件的实验事实必须保证通空气与氧气接触,做一个对比试验,一个实验温度达到着火点,一个实验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符合题意;(2)实验与实验的白磷都在热水中,只是一个与空气接触,一个没有与空气接触,因此探究的是空气的影响;故答案为:(1)B;(2)氧气(O2)(空气)【分析】燃烧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这一条件的实验事实必须保证通空气与氧气接触,只允许有一个变量:温度不同;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分析14.【答案】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O2接触;二是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解析】【解答】解: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O2接触;二是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O2接触;二是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分析】据题意可知木炭燃烧必须同时具备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两个条件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15.【答案】导热;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5106【解析】【解答】解:(1)本实验取一小块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加热铜片的中部,她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开始燃烧,是利用了铜片具有有关的导热性(2)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开始燃烧后,滤纸碎片还没有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低,故把它们分别放在铜片上加热时,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完全燃烧50g(0.05kg)酒精放出的热量是3.0107J/kg0.05kg=1.5106J故答案为:(1)导热;(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1.5106 【分析】(1)根据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进行分析解答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根据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开始燃烧后,滤纸碎片还没有燃烧,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题意,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据此进行分析解答16.【答案】Zn+H2SO4ZnSO4+H2;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 【解析】【解答】解:锌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由于气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 排水法 向下排空气法【分析】从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及氢气的收集方法去分析17.【答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2H2+O22H2O;+1;煮沸【解析】【解答】解: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氢气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水中氢元素显+1价;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变为软水故答案为: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2H2+O22H2O;+1;煮沸【分析】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据此结合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氢气燃烧生成水,结合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8.【答案】 【解析】【解答】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管道开关,从灭火的原理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相当于隔离可燃物。【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19.【答案】煤;石油;天然气 【解析】【解答】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故填:煤,石油,天然气【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四、综合题20.【答案】(1)CD;2H2+O2 2H2O;无污染(2)SO2+2H2O+I2=2HI+H2SO4;分解反应;I2 【解析】【解答】解:(1)A涤纶靠垫是有机合成材料;B.橡胶轮胎是有机合成材料;C.铜质导线属于金属材料;D.铝合金轮毂是金属材料;故填:CD;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生成水,故填:2H2+O2 2H2O;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污染空气,故填:无污染;(2)二氧化硫、水和碘单质共同反应能生成碘化氢和硫酸,故填:S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