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单项选择1战国初年,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诸侯国不包括()A魏国 B宋国C赵国 D韩国2下面是战国形势图,其中所示位置分别是()A齐、楚、燕、秦 B齐、楚、秦、燕C燕、楚、齐、秦 D燕、齐、楚、秦3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B交战区域广C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D持续时间长4成语故事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中,出自长平之战的是()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C退避三舍 D围魏救赵5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勤于耕织的人经商的人战场立功的人固守传统的贵族A BC D6“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A确立县制 B鼓励耕织C奖励军功 D严明法度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表明()A商鞅变法最终失败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8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下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A防洪排水 B水运C防洪、灌溉、水运 D蓄水防旱二、组合列举9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1)铁制农具和_在春秋时期出现,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2)公元前356年,_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3)都江堰是秦国蜀郡郡守_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三、材料解析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桓公九合诸侯(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送去礼物表示慰问,齐桓公成为霸主),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材料二材料三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不同。(4分)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便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商鞅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3分)(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变法内容。(限20个字以内,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4)通过学习这次变法,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1B解析 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2D解析 根据图中战国时期各国的都城名称便可判断,咸阳是秦国都城,郢是楚国都城,临淄是齐国都城,蓟是燕国都城。3C解析 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是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4A解析 纸上谈兵出自长平之战,其他与长平之战无关。5A6C解析 “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表明秦国人参战积极性高,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政策,提高了人民参战的热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7D8.C9(1)牛耕(2)商鞅(3)李冰10目的不同:春秋时期,诸侯发动战争是为了争霸,且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胜负,胜者通过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图明显;战国时期,诸侯发动的是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有时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人,战争更为残酷。影响不同: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特别是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1(1)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改革户籍制度。(3)商鞅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得到统治者(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商鞅取信于民,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商鞅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