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美丑辩证艺术_第1页
(论文)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美丑辩证艺术_第2页
(论文)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美丑辩证艺术_第3页
(论文)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美丑辩证艺术_第4页
(论文)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美丑辩证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0 年第2 期 总第1 7 1 期 囊绸三谚 T H ES I L KR O A D文学与语言1 9 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美丑辩证艺术 金艳霞 ( 甘肃联合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 3 0 0 0 0 ) 摘要】通过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曹雪芹作为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并不是从自己主观的 爱憎好恶出发,进行“非爱即憎,非憎即爱”的简单化概括,从而把人物划分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而是对人物塑造 有着客观性的执著追求,常常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阶级同情、个人偏爱和主观意愿遵循当时真实生活发展的必然规 律,写出人物自己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的命运。所以,其笔下的人物很难以纯粹的美或丑的概念来界定,亦难分出 纯粹的好人或恶人。在人物塑造上。往往体现出美丑结合、化腐朽为神奇的高超艺术辩证法。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塑造;辩证艺术 中图分类号】1 2 0 7 4 1 l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 0 0 5 3 1 1 5 ( 2 0 1 0 ) 0 2 - - 0 0 6 9 - 0 5 清代二知道人在红楼梦说梦中写了这样一 段话: 一日,众友群居,评骘红楼女子。有取 宝钗之稳重者有取黛玉之聪颖者。或爱熙凤 之才能。湘云之爽直;或爱袭人之和顺,晴雯 之袅娜。又有憎黛玉之乖僻,厌凤姐之擅权。 恨袭人之柔奸恶晴雯之利口者。议论沸腾, 爱憎不一。予时默无一语。客诘之,予日:“此 曹雪芹纸上婵娟也。设诸君真遏其人,未必不 变憎为爱也。”言毕。众皆粲然。Q ) 其实之所以发生对人物形象理解与感受“爱憎 不一”的有趣现象。正说明了形象本身的客观真实 性和复杂丰满性。正是作者的成功塑造,使形象给 人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样化感受,不再是某种 性格的单一体而是多侧面性格的有机统一。曹雪 芹笔下的人物,很难以纯粹的美或丑的概念来界 定,亦难分出纯粹的好人或恶人。在人物塑造上,往 往体现出美丑结合、化腐朽为神奇的、高超的艺术 辩证法。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这样评 价红楼梦: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 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于如 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 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 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鲁迅看到了曹雪芹在人物塑造方面一反传统 的做法赞扬这种以写“真的人物”为目的的人物塑 造方法。红楼梦打破了以往小说“非爱即憎,非憎 即爱”的人物塑造传统。脱离了人物形象的脸谱化 倾向。作者对人物塑造有着执着追求。因而他常常 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阶级同情、个人偏爱和主观意 愿遵循当时真实生活发展的必然规律写出人物 自己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的命运。人物的美与 丑在作品中得到了辩证的艺术体现。 一、丑中有美。美中有丑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旧戏舞台上,就有红脸、白 脸之分,所谓“一脸之红荣于华兖。一鼻之自严于斧 钺”。在以往的旧小说中,也有英雄与逆贼、忠臣与 奸臣、义士与小丑、贤女与荡妇等美、丑、善、恶之 别。从西游记、( - - 国演义、水浒传,一直到 金瓶梅,均未完全摆脱“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 是坏”的影响。直到清代中叶红楼梦的出现,才打 破了小说创作中这种僵化、落后的人物塑造传统。 红楼梦异峰突起,超越了以往一切人情小说,成 为3 0 0 年问小说创作的冠冕。 在红楼梦中,最有争议的人物就是薛宝钗。 6 9 万方数据 读者总喜欢将她与林黛玉对比,有人说她是美的, 亦有人说她是丑的。这种争论持续了几百年,直到 今天仍然存在。邹瞍在三借庐笔谈中曾写道,他 与友人许伯谦一起讨论红楼梦,许尊薛而抑林, 邹尊林而抑薛,“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而 毓仙排解之。于是两人誓不共谈红楼”。可见林 黛玉与薛宝钗都各自在读者的天平上占据着非常 重要的份量,亦可以发现薛宝钗这一形象之所以会 引起争议。正在于其性格极具魅力。对于这点,清代 蒙族红学家哈斯宝也曾有过评论,他在评价宝钗这 一人物形象时说:“乍看全好。再看就好坏参半,又 再看好处不及坏处多。反复看去。全是坏,压根儿没 有什么好。”如果抛开哈斯宝的判断是否公允这一 点不谈。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段话说明了一 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正是由于薛宝钗性格中的多藿 矛盾因素才造成了十分复杂的文学现象。对于薛 宝钗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正说明曹雩芹笔下 的薛宝钗这一形象是成功的。是历久不衰、具有永 久生命力。 曹雪芹打破了“好人全好,坏人全坏”的传统写 法既不是把宝钗写成“全坏”。也不是把她写成“全 好”。而是将其写得亦好亦坏、既丑又美。他采取了 化丑为美、化美为丑的办法,着力写出她性格中的 多个侧面,塑造出一个“完满而有生气的”、“亦丑亦 美”的宝钗。 薛宝钗是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人物,她一出场就 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她是一个风华正茂的青春美少 女。“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 翠”。举止端庄娴雅。不光是外形美,她还具有丰富 渊博的知识。都说林黛玉聪明灵秀,整部作品中的 人物就只有薛宝钗能比得上有时甚至超过她。薛宝 钗曾称赞宝玉杂学旁收,但她比宝玉涉猎更杂。她 自幼渎了很多书,从女四书、烈女传到两厢 记等无所不知。她又极会作诗,与湘云论诗的一番 话,俨然是一位诗人;她虽不大画画,但绘画知识却 不亚于一位专业画家,连博学多才的林黛玉都被她 比下去了;她的医学知识也很丰富,为宝玉送药,替 黛玉分析病情,为母亲急诊,送贾琏棒疮药;此外, 她又精通棋艺、书法等。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闪耀 在薛宝钗身上的一个又一个“美”的亮点。她本来是 为了待选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 7 0 职”的。所以她身上具有封建社会的女性所应具有 的贤、孝、才、德等一切美德。 薛宝钗在政治立场上鲜明地站在封建统治者 一边。其思想体系也基本上是封建主义的。她竭力 劝导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劝林黛玉不要看西 厢记等歌颂自由爱情的文学作品,认为看这些书 会“移了性情”,她虽然也作诗,却对湘云说“女子无 才便是德”认为“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本 分”。薛宝钗的“冷”是有名的,她吃的是“冷香丸”。 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亦表现得十分冷酷。丫环金钏 儿被王夫人逼得投井而死,连王夫人本人都承认 “是我的罪过”,奴性十足的袭人“想素日同气之情 不觉流下泪来”,宝玉更是事后偷偷跑去水仙庵的 井边祭祀金钏儿。而宝钗却毫无同情之心,说出了 自己的分析:“据我来看,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 是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 的。她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 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 纵然有这样大气也 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不过多赏她几两银 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这一段话仿佛迎面 而来的一股寒风,吹得人五内俱凉。由此可见,在压 迫者与被压迫者的争斗中。薛宝钗旗帜鲜明地站在 了王夫人一边。她对金钏儿之死的冷漠无情表现出 其思想性格中丑的一面。类似的例子还有,当柳湘莲 因尤i 姐白刎而出家后薛蟠含泪四处寻找,薛姨妈 也心生叹息。惟独宝钗听了之后并不在意,说:“这也 是他们前生命定,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她反 而提醒薛蟠酬谢跟他去江南贩货的辛苦了几个月的 伙计是正经,其冷酷令人不寒而栗。 然而,走入薛宝钗的内心深处,我们会发现那 里是一张多种矛盾纵横交织的网。薛宝钗的外表像 一块冰,她的内心其实也有火热的一面。她也很善 于替别人着想。她为湘云摆螃蟹宴宴请亲友。为邢 岫烟解困赎回棉衣,为黛玉送燕窝治病,都表现出 她善于关心体贴别人的一面。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她 内心深处对于宝玉的感情。封建统治者需要她做一 个封建淑女,她就力求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封 建淑女的规范。尽管她的内心对于宝玉确有爱慕之 情,然而由于自由爱情是违反封建礼教的,因此,她 只能压抑自己的感情把内心的爱慕之情冰封在心 底。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细节中窥见她 万方数据 内心奔突的情感之流。前人曾这样评价薛宝钗:“其 最可耻者送丸药以医怡红杖伤坐卧榻以刺怡红 兜肚,柔情蜜意,无异自媒,毫不知避嫌疑,此皆由 衷而发,不能自掩之耻态也。”这段话虽有极强的 主观色彩但说薛宝钗之情“由衷而发”却是极为恰 当的。薛宝钗是封建礼教下产生的完美淑女,在思 想上深受“男女大防”观念的束缚,但她又是一个正 当妙龄的青春少女,内心自然会有爱的要求。这就 使得她对待爱情表面淡泊而内心热烈,这种矛盾, 正是宝钗性格中可悲可叹的地方。 薛宝钗引人非议的地方还与其为人处世的原 则紧密相关。薛宝钗的处世哲学是圆滑的利己主 义。在小说第8 回中,作者给她的定位是“罕言寡 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在第5 5 回中, 凤姐对她的评价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 一问摇头三不知”。在贾府内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 系与矛盾斗争中。她往往采取中立。以一种明哲保 身的态度博得上上下下对她的好感。对于上层统治 者她往往会费尽心思揣摩其心理,迎合其需要,甚 至不惜扼杀自己的个性与爱好。如第2 2 回写贾母 为宝钗做生日,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为 了讨得贾母欢心“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 来”。同一回中,元春派太监送来灯谜让众小姐们 猜。“宝钗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 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 一见就猜着了”。为了讨好元妃,她如此心口不一, 实在是虚伪可憎! 第2 7 回滴翠亭边扑蝶的薛宝钗 无意间听到了小红与坠儿的私情话,情急之中,她 竟然使出“金蝉脱壳”的法子,编造出追黛玉的谎 话,使小红疑心于黛玉。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令人 感到可鄙可耻。 薛宝钗大方、会做人,连赵姨娘这样的人物也 对她大加赞赏。在第6 7 回中,宝钗将薛蟠从家乡带 来的土仪分送给各人之后。也给没有什么权势和地 位的令人嫌恶的赵姨娘与环哥儿送了一份儿。所 以,赢得了赵姨娘在王夫人面前的大加赞赏,真是 因小惠得大利。对于宝钗的为人行事,历来贬词很 多,有人说:“以熙凤之黠,黛玉之慧,湘云之豪爽, 袭人之柔佞,上自贾母,下至婢媪,皆能兼容并包而 无不当。” 薛宝钗的世故与城府之深,使这一形象 本身又增添了几分争议的内容。 7 l 应该说薛宝钗的性格是极富弹性的。因为它引 起了审美领域当中如此持久与广泛的争论。她的性 格当中有着热烈与冷酷、真诚与虚伪、善良与机诈、 高尚与卑劣等种种因素的对立与冲突。使得这一形 象让人美中有丑、丑中有美。让读者尽可以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例如清代著名的红楼梦评点家王 希廉就认为宝钗是一个“奸人”。但当时有人问他 “子之处宝钗也将如何”时,他的回答却是“妻之”。 可见。宝钗这一形象在他心里也曾产生了强烈的美 感并非一个丑恶不堪的人物。 那么曹雪芹究竟是怎样将薛宝钗塑造成为一 个亦丑亦美的人物的呢? 原因在于曹雪芹在描写薛 宝钗的封建思想和丑行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促使 其产生的社会环境写出了薛宝钗思想性格形成的 社会历史原因。进而引起了人们对当时腐朽的封建 社会的憎恨。同时,他并未将薛宝钗绝对丑化,而是 将美貌、才智、学识、涵养和会做人等令人羡慕向往 的因素都赋予了她。使这人物又得到了人们的敬重 与好评。通过对薛宝钗“丑”的言行的描写刻画,揭 示出封建社会的虚伪、腐朽这样的“丑”也就起到 了“艺术美”的效果。 二、善恶交赋,亦正亦邪 在红楼梦第2 回,曹雪芹借贾雨村之言发表 了一番正邪两赋论:认为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 种之外。还有一种就是正邪两赋之人,这种人“在上 则不能成仁人君子。在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 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 乖僻邪谬不尽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这种正 邪两赋之人非纯粹的仁人志士,亦非绝对的凶恶之 徒而是亦正亦邪的具有复杂性格特点的真的人 物。这一段正邪两赋论。其实正是曹雪芹创作思想 的体现。表现出他对人物塑造的高度理论认识。在 红楼梦中,虽然有许多人物,但作者并未强行将 他们划归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而往往是细致地表 现出人物性格的方方面面,让读者自己去把握人 物。而在红楼梦之前的许多古典小说中,人物几 乎都被简单地划分为正面或反面人物。并且只要是 反面人物,就必然是假恶丑的化身,如水浒传中 的潘金莲、王婆,三国演义中的董卓等,统统都戴 上了恶人的脸谱。红楼梦中很难找出一个纯粹的 万方数据 无恶不作的恶人来。其中的人物往往给人一种亦正 亦邪的审美感受。 宝玉就是这样一位正邪两赋之人。宝玉不爱读 书,常厮混于内帏,然而他却不同于一般的吃喝嫖 赌、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偷看西厢记,他同情 体贴下层受压迫受迫害的女性。这些都使他区别于 薛蟠那样的花花公子。然而,他的身上也不乏贵族 公子任性娇气骄横的一面,除了看到他的好性儿之 外我们也可发现他摔东西、砸茶碗、踢袭人的行 为。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 肉”,热爱女性,无视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却无法 真正地叛逆到底,与当时的制度决裂,他在思想上 无法获得新的支撑点。迷惘无奈失落中只能皈依佛 门。这样的宝玉让我们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 不肖,真正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 王熙凤也是一位正邪两赋之人。在红楼梦 中王熙凤可谓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周汝昌先 生曾将她与宝玉列为全书中的两大主角。对于这样 一位重要人物曹雪芹的塑造岂会流于简单化、绝 对化? 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处处可以感觉到王熙 风的光彩。她那迷人的风姿、不凡的气质,往往给人 一种强大的震慑力再加上一张巧舌如簧的嘴巴, 更使她成为老祖宗身边一刻也离不了的“开心果”。 她虽没念过什么书也比不上宝钗、黛玉那样有学 识可她的语言往往是随机而出、妙趣横生。例如第 3 8 回中。她就老太太额头上的小窝儿发表言论,说 那是用来盛福寿的;第4 7 回与老太太、薛姨妈玩 牌。输了钱后,她说:“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那 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钱也叫进 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 事差我去办了。”引得众人大笑不止。王熙凤不仅有 着与生俱来的高超的凑趣才能,在治家理事上亦表 现出不凡的才干。她协理宁国府时,上上下下的宁 府中人皆对其刮目相看;第7 2 回中她面对夏太监 派来“借”银子的人说的一番软中带硬、绵里藏针的 话更令人拍案叫绝! 然而,这样一个风趣幽默、能干 有才的“脂粉队里的英雄”,同时也是一个“两面三 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奸险恶毒之人。她 “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计赚苦尤娘”,机关 算尽。最终致祸,失去性命。这样的性格,这样的人 生轨迹让我们对于人物的把握不能流于绝对的正 7 2 或邪,不能将其简单地说为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 而只能将其看作当时社会制度下存在的典型环境 中的典型人物。 三、“坏”人亦有人性的闪光点 红楼梦中人物很多,作者笔下的形象主要是 一些妙龄少女,这些少女多是钟灵毓秀的化身。而 其中的男性大多是次于女性的。要么是一副假道学 的样子。封建卫道士的面孔,要么是偷鸡摸狗之流, 要么是不学无术的纨绔浮夸之徒。若说红楼梦中 有所谓的“坏”人。那么这些“坏”人也主要集中在男 性世界的范围内。当然,女性中也有,不过是属于 “女儿”这一范围之外的婆子、媳妇了,如王善保家 的、马道婆、赵姨娘等都是“坏”人。曹雪芹在塑造这 些较为丑陋的灵魂时。往往能抛开“恶则无往不恶” 的传统人物塑造程式。在展示人物的卑劣的性格侧 面的同时。善于以隐笔或直笔点出其人性的一些闪 光之处。 贾雨村就是这样一位“坏“人。红楼梦的读者 可能十有八九都不喜欢这个人物。因为人们往往将 贾府的败亡与雨村的口蜜腹剑、落井下石联系在一 起。认为他是一个奸险小人,而他最终惹祸上身被 流放他乡,似乎也出了不少读者胸中的一口怨气。 殊不知贾雨村并非生来就是这样一个“坏”人。他 原本是一位落魄的读书人,胸怀大志,不拘小节,坦 荡磊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甄士隐的帮助下,他 进京赶考,中了进士,不料因不会巴结逢迎上司,被 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性狡猾、擅纂礼 仪等,最终被革职。初次为官便被革职。这使贾雨村 对于官场的黑暗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他必须改变 自己以适应社会。后来他在林如海的介绍下受贾政 引荐轻而易举地复出,重新步人了官场。再次复出 的贾雨村已没有了以前的“恃才侮上”。而多了几分 心计与老练。“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他的处事 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性正在蜕变的贾雨村。如 果说在此之前的贾雨村是光明磊落、有理想重感情 的那么此时忘恩负义的贾雨村已然被官场的黑暗 腐蚀了心灵。为了保住乌纱。他在官场的黑暗浑水 中走了一趟又一趟,变得越来越坏。惹人厌恶。曹雪 芹在塑造贾雨村时所昭示给我们的是这样“潜台 词”:在步入官场之前。贾雨村原本是一个重情重义 万方数据 的有志青年。可步入官场之后,他却逐步蜕化成为 社会的蛀虫、官员中的败类。正是当时社会的黑暗, 官场的不良风气泯灭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去除了他 人性的良知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 的社会对于人性的戕害、对于真理的践踏! 赵姨娘是作品中少而又少的“坏”女人之一。她 尖酸刻薄、不得人心。又不顾身份、不识大体,常常 与小丫头们动手动脚。还伙同马道婆陷害凤姐与宝 玉二人,居心叵测。然而曹雪芹并未将她刻画成一 个坏到六亲不认的人。她为自己的亲生儿子争地 位、争名分、争侍妾。虽然这一切也是间接地为了自 己,但一位母亲的心。对儿子的情却也展示出其人 性的一面,让我们对她怎么也恨不起来,而只是可 怜她。她的所作所为亦有一定的情理可言她虽然 “坏”,但并非坏得彻底,而是情有可恕。 四、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女儿 王国,这个王国中都是青春年少、美丽可爱的女子。 然而在曹雪芹的笔下,她们却各具风姿、无一雷同。 这不得不令人叹服。曹雪芹在塑造这些女儿形象 时突破了以往古典小说尤其是才子佳人小说中写 人“美则无一不美”的类型化、概念化倾向。在曹雪 芹看来,现实生活中本来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 物。他所塑造的美人往往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 有一定“陋处”,也正因为不完美,有“陋处”,更使人 觉得真实。有血有肉。 湘云是一位活泼可爱、豪爽率真的女孩儿可 是却有咬舌的毛病“二”、“爱”不分。每每称呼宝玉 时,总是将“二哥哥”喊作“爱哥哥”。对此,脂砚斋评 道: 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 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今见咬 舌二字加之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 哉! 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 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 娇音如入耳内。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 填粪窖可也。 写到香菱,曹雪芹写她美丽动人、温柔娴静,借 周瑞家的之口说她有“东府蓉大奶奶的品格”以秦 可卿比之,可见这是多么美丽的女子了。可是却又 给她冠之以“呆”的称号,写她有些呆头呆脑。脂批 日: “呆头呆脑的”有趣之至! 最恨野史有一 百个女子皆日聪敏伶俐究竟看来他行为也 只平平。今以“呆”字为香菱定评。何等妩媚之 至也。 这样的形象,在曹雪芹的笔下还有很多。诸如 探春既有顽固的嫡庶观念,又抱负远大,志趣高远; 袭人既温柔善良、宽容忍让。又有着某种根深蒂固 的奴性;晴雯既叛逆反抗、藐视权贵,又欺侮弱小、 且尖刻逞强;黛玉既清逸脱俗、才华横溢。又心胸狭 窄、好弄小性儿 曹雪芹笔下的美人均非十全十美、倾国倾城之 人,也都是具有“缺陷美”的。正如断臂的维纳斯一 般,这些缺陷非但没有削弱人物形象给我们的美 感,反而增强了形象的现实感与生命力。给人物又 添上了几许特殊的风韵,使人物具有区别于其他人 物的独特之处,从而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 象。 注释】 一粟编:红楼梦卷( 第一册) 卷3 ,中华书局1 9 6 3 年 哈斯宝:新译( 红楼梦 回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 版。第1 0 1 页、第1 9 5 页、第1 6 1 页。( 蓟( D 齐鲁书社编:脂砚斋评批( 红楼梦) ( 上册) ,齐鲁书社 一粟编:红楼梦卷( 第二册) 卷4 。中华书局1 9 6 3 年版,1 9 9 4 年版,第3 5 2 页、第7 7 2 页。 第3 9 0 页。 7 3 万方数据 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美丑辩证艺术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美丑辩证艺术 作者:金艳霞 作者单位:甘肃联合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刊名: 丝绸之路 英文刊名:SILK ROAD 年,卷(期):2010,(2)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4条)参考文献(4条) 1.45一粟编:红楼梦卷(第一册)卷3,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01页、第195页、第161页. 2.一粟编:红楼梦卷(第二册)卷4,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90页. 3.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回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4.7齐鲁书社编:脂砚斋评批红楼梦(上册),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352页、第772页.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贾三强.JIA San-qiang 不求善,唯求真红楼梦人物塑造原则探析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23(3) 从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中考察了人物塑造的原则:一是价值观原则,分别从出世观的无是非和入世观的多元道德出发,写出了人物的 复杂性.从而引起读者认同的多向性;二是审美观原则,以“求真“贯穿作品始终,并且分析了这一原则的多元构成. 2.学位论文 胡晴 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的考察与研究 2004 人物塑造理论历来是小说理论的重点,在红楼梦文本基础以及前人丰富理论资源的支持下,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在人物品评和艺术分 析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是一个非常有探讨价值的领域.该文以脂评之后的百二十回程高本为底本的评点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整理红楼梦评点中关于 人物塑造的论述,进行综合归纳,客观评价其优劣得失,从而对它在中国小说理论中的地位、影响做出较公允的评价.该文各章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章红楼 梦评点是明清之际小说评点的延续,早期抄本中的脂评是最早的红楼梦评点,随着程高本的刊刻问世,嘉道以后,红楼梦评本数量逐渐增加.第二 章该章通过对评点者生平资料的收集,简要介绍了评点者的大致情况,同时还介绍了红楼梦评点的内容,在每个问题中都以评点者的具体评语举例说明 并加以分析.第三章针对红楼梦评点中有关人物塑造问题的论述进行考察与梳理,以红楼梦评点中关于人物塑造的具体评语为材料,对其进行讨论 分析.第四章在对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探讨其对前人小说评点的承袭与发展以及对其他门类艺术理论的借鉴,同时将其 与西方人物塑造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第五章分析总结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的优劣得失,客观评价其历史地位.结论1红楼梦评点的产生和发 展受一定历史文化环境因素和评点者个人因素的影响.2红楼梦评点中关于人物塑造的理论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3红楼梦评点 中人物塑造理论基本承袭了前人评点中的理论精华,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完善.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还吸收借鉴了其他艺术门类的有益理论资 源.4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与西方的人物塑造理论有某些相通之处,也有差异.5红楼梦评点中的人物塑造理论有得有失,总的来说,成就是主 要的.6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在中国小说理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值得我们珍视的理论遗产. 3.期刊论文 李兴娅 红楼梦人物塑造原则浅析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8(12) 从道德出发评价人物的善恶美丑.是古典小说的基本特征之一.作者在塑造人物时.采取了一种复合的评价模式.就使得作品在评价人物时出现了双重 以致多重标准.使作品中的人物难以用单纯的是非善恶标准采衡量.不求善,唯求真,成为人物塑造艺术的重要原则和经验. 4.期刊论文 闫秀平 论世说新语与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 与之间存在文本互涉的现象.这种文本互涉表现在魏晋的美学范式对人物塑造的影响,以及作者曹雪芹与作者刘义庆在写作理念上的相似. 5.期刊论文 徐秋明.Xu Qiu-ming 曹雪芹的自然论及他的人物塑造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23(1) 自然是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追求的一种高境界,“真实“和“天然“是自然论的精髓.其中“真“是自然应有的含义,创作的自然首先表现在文学作品内容的 真;“天然“是指创作手法上要摈弃人工的雕饰.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通过及其中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他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6.期刊论文 吴颢 金瓶梅与红楼梦整体构思的相似性研究 -时代文学2009(8) 与在整体构思上有着的相同和相似的特点,本文拟从花园意象、色空主题、人物塑造及命名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证. 7.期刊论文 方秀娜 正邪两赋美恶并举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手法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9(4) 在人物塑造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塑造出了正邪两赋、美恶并举的人物形象.曹雪芹注重对人物内心 世界的研究,表现了深藏在人物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组合.他改变了以往的才子佳人的俗套,把人的性格深层的矛盾充分地表现出来. 8.期刊论文 吴海燕 浅析红楼梦与金瓶梅整体构思的相同相似性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6) 与在整体构思上有着的相同和相似的特点,本文拟从花园意象、色空主题、人物塑造及命名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证.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